1、《卜算子·咏梅》中最能体现梅花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是( )
A.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B.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C.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D.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三月桃花水》的作者是刘湛秋写的。
B.每个小学生都应该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馈。
C.我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D.“六一”联欢会上,我们班表演了文娱节目。
3、《森林报》中“森林里的稀罕事儿”不包括( )
A.一只山羊吃光了一片树林
B.草莓熟了
C.狗熊吓死了
D.钓鱼
4、下列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发颤(zhàn) 嘶哑(rǎ) 羡慕(xiàn) 无可奈何(nài)
B.拯救(zěng) 恐怖(bù) 发霉(méi) 哄堂大笑(hōnɡ)
C.彻底(qiē) 撇开(piē) 瓶子(pínɡ) 无缘无故(yuán)
D.拳头(quán) 笨拙(zhuō) 角色(jué) 重整旗鼓(chónɡ)
5、下列句子所用的标点符号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够了,”船长说:“让每个人都下到小艇上去。”
B.爸爸对妈妈说:鬼子又“扫荡”了,民兵都到区上集合。
C.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D.从那里你能想象到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
6、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
B.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C.漓江的水真清澈,像一面镜子。
D.天渐渐破晓,大地朦朦胧的,如同笼罩着一层轻纱。
7、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慷慨(kǎi)屡次(nǚ) B.胸膛(tang)岗位(gāng)
C.摧毁(cuī)山脉(mài) D.单于(dān)战役(yì)
8、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欲将轻骑逐,____________________。
2.风雨送春归,__________________。
3.俏也不争春,________________。
4.桃花一簇开无主,_______________。
5.不论平地与山尖,_________________。
9、句子训练营。
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
①从“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中,可以感受到作者与白桦之间___________的关系。
②诗句中“________”一词写出雪中白桦的颜色美,“_________”字把树当作人来写,把白桦落满雪花的样子写活了。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诗句中的白桦,最恰当的是(_______)。
A.高洁 B.高傲 C.孤独 D.挺拔
10、大海日出(节选)
【日】德富芦花
凌晨四时过后,海上仍然一片昏黑。只有澎湃的涛声。遥望东方,沿水平线露出一带鱼肚白。再上面是湛蓝的天空,挂着一弯金弓般的月亮,光洁清雅,仿佛在镇守东瀛。左首伸出黑黝黝的犬吠岬。岬角尖端灯塔上的旋转灯,在陆海之间不停地划出一轮轮白色的光环。
一会儿,晓风凛冽,掠过青黑色的大海。夜幕从东方次第揭开。微明的晨光,踏着青白的波涛由远而近。海浪拍击着黑色的矶岸,越来越清晰可辨。举目仰望,那晓月不知何时由一弯金弓化为一弯银弓,蒙蒙东天也次第染上了清澄的黄色。银白的浪花和黝黑的波谷在浩渺的大海上明灭。夜梦犹在海上徘徊,而东边的天空已睁开眼睫。太平洋的黑夜就要消逝了。
这时,曙光如鲜花绽放,如水波四散。天空,海面,一派光明,海水渐渐泛白,东方天际越发呈现出黄色。晓月,灯塔自然地黯淡下来,最后再也寻不着了。此时,一队候鸟宛如太阳的使者掠过大海。万顷波涛尽皆企望着东方,发出一种期待的喧闹——无形之声充满四方。
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眼看着东方迸射出金光。忽然,海边浮出了一点猩红,多么迅速,使人无暇想到这是日出。屏息注视,霎时,海神高擎手臂。只见红点出水,渐次化作金线,金梳,金蹄。随后,旋即一摇,摆脱了水面。红日出海,霞光万斛,朝阳喷彩,千里熔金。大洋之上,长蛇飞动,直奔眼底。面前的矶岸顿时卷起两丈多高的金色雪浪。
【1】在选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蔚蓝——( ) 清楚——( )
凝视——( ) 顷刻——( )
【2】读一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1)此时正是明治二十九年十一月四日清晨,我正在铫(yáo)子(日本关东地方东部城市)的水明楼之上,楼下就是太平洋。
这句话点明“我”看海上日出时间的词语是:______, 地点是:______。
(2)一队候鸟宛如太阳的使者掠过大海。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掠”写出______的样子。
【3】这篇选文是按照_________顺序来写的,表现这一顺序的词有:_________。
【4】阅读这篇文章,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游龙华公园
星期天,我们①(游览 游玩)了桃花盛开、曾②(zēng céng)经洒过烈士鲜血的地方——龙华公园。进了公园,我们先走向“桃园”。不多会儿,满园桃花便③(出现 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这里的桃花品种繁多,有“樱桃”、“白桃”、“垂桃”、“日月桃”等。桃花的颜色也各不相同,红的像一团火,白的像一片云,还有黄的、紫的,真是五彩缤纷!微风吹过,送来了缕缕清香。
“你们看,那儿有许多蝴蝶!”一个同学指着前边说。我们朝他手指的方向望去,一些枝头果然有许多蝴蝶在随风摇动。可是走近一看,它们不是蝴蝶而是花,这种花的形状、颜色和蝴蝶非常相像,所以人们称它为“蝴蝶花”。
饱览桃花后,我们来到了革命烈士纪念碑前。纪念碑两旁松树耸立,四周铺满嫩草,外面围着一圈整齐的冬青。纪念碑上刻着:“龙华千载④(zài zǎi)仰高风,壮士身先志未终。墙外桃花墙内血,一般鲜艳一般红。”读着碑文,我仿佛看到了烈士们正横眉冷对带血的屠刀,殷红的鲜血染红了龙华的桃花……
【1】选择正确的读音或词语。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④______
【2】请概括第一、第二自然段的段意。
第一段意思:___________
第二段意思:___________
【3】仔细阅读第一、第二自然段,再填空。
(1)桃花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蝴蝶花的特点是:______
(2)我摘抄的描写桃花颜色不同比喻句是:______文中“______”一词概括写出桃花颜色多。
【4】请认真阅读短文后,完成下面的填空。
(1)本文的游览路线是:走进公园→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游览过程中,描写桃花和纪念碑时表达感情是不同的,试着说一说这种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溪水和潭水
①一条溪水沿着山涧,叮叮咚咚向前流去。流到了小潭边,溪水对潭水说:“咱们走吧,到大海去。”
②潭水问:“大海在哪里?”溪水答:“穿过山谷,越过平原,流入江河,然后就汇入大海了。”潭水说:“太遥远了。路上一定很辛苦,我不去。”溪水说:“路途是遥远,也会很辛苦,可我们一路上能找到无数的朋友,和它们在一起,我们互相鼓励,互相帮助,经过一段岁月,定会到达大海。”溪水停了一会儿,又补充说:“你知道大海是什么样子吗?那是一个崭新的世界哦!红日从它身边升起,蓝天与它相接,浩渺(miǎo)无际;在它的上面行驶着巨轮,在它的下面蕴藏着宝藏。我们和它在一 起,将永不枯竭,永远充满着生命的活力。”潭水听了溪水的话说:“你说得很好,但我也不错呀。你瞧,我的上边有浮萍,下边有卵石,春天有浅草为我做伴,秋天有蟋蟀为我弹琴。我的生活很自在,我感到满足,我不愿去。”
③潭水执意不去,溪水就只好自己走了。它一边走一边邀请沿途的同伴:小河的水,湖泊的水,山涧的水,田野的水,大江的水……它同它们组成一支浩浩荡荡的洪流,奔腾向前,最后它们汇入大海,溪水成了大海的一部分。
④潭水呢,由于脱离了同伴,成了无源之水,最后成了一潭死水,不久便干涸了。
【1】这篇寓言用两段,请写出各段的段意。
第一段:( )
第二段:( )
【2】仿照文中画“ ”的句子各写一句话。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文章内容,给下列词语换上一个意思相同的词,填人括号里。
岁月( ) 自在( ) 执意( ) 浩渺无际( )
【4】联系上下文,理解“它同它们组成一支浩浩荡荡的洪流,奔腾向前,最后它们汇入大海,溪水成了大海的一部分”这句话中“它”指谁__________ “它们”指谁________
【5】这则寓言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仔细品读文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描写,体会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及通过某一具体事件来表达思想感情的写作手法。
放风筝的孩子
阳春三月的一天,几朵白云在空中悠悠地飘着。我无意地向天空望了一眼,忽然我的视野中多了一样东西,飘来飘去,忽上忽下。我瞪大了眼睛,看清了——原来是一只粉红色的风筝,拖着长长的尾巴……
啊!这风筝给静静的天空带来了几丝生气,使天空变得更加迷人,更有诗情画意了。
放风筝的孩子出现了,看样子有七八岁。一张可爱的面孔,忽闪着一双大眼睛,像两颗水灵灵的葡萄。身上雪白的衬衫,就像天空中那悠悠的白云。他一边奔跑着一边高声喊着:“风筝飞起来了!风筝飞起来了!”风筝翱翔于蓝蓝的天空之中,牵动着我的心。
菜畦旁,我正看得入神,那风筝却忽然向下坠去。远处,那孩子正慢慢地拉回风筝线,风筝终于落地了,孩子呆呆地站着,看着面前的一畦菜苗。
天空又静了,连云儿也好像不高兴地徘徊着。真可惜,这醉人的景色,瞬间便消逝。孩子跑了。风筝,在菜畦旁平躺着。我呆望天空,站了很久……
不知过了多少时候,那孩子又出现在我的视野里,就像一朵白云悄悄地飘了过来,手中拿着菜苗,来到风筝坠落的地方,蹲下去,一双小手扒开土,把菜苗栽上。噢,他刚才踩倒了几棵菜苗,从自家菜地移来几棵要补上。
云儿多么纯洁,就如同孩子的心。
风筝又飞起来了,在天空中飘飘扬扬,天空变得越发美了。朵朵云儿也似乎高兴地笑了……
【1】短文中写了小男孩儿在放风筝时__________________,他从自家菜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_”画出文中描写放风筝的孩子外貌的句子。
【3】“朵朵云儿也似乎高兴地笑了……”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想和这个放风筝的孩子交朋友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天地。
现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也变得全球化了,人类的家园——地球是所有人赖以维持生存的唯一空间,但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温室效应、臭氧层耗竭、酸雨、淡水资源危机、大气污染、能源短缺、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垃圾围城、海洋污染等问题使地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一方面是自然因素,而另一反面则是人为方面: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垃圾围城、海洋污染,因为人类的过度砍伐树木,使土地沙漠化、森林资源锐减,其受伤害是地球,更是人类,因为没有树木防风固沙,狂风一刮,沙粒飞扬,风沙所到之处,人们路迷眼,田里植物被埋,房屋似如废墟,人们生活苦不堪言……由于城市化、农业发展、森林减少和环境污染,自然区域变得越来越小了,生物多样性也就锐减了,这就导致了数以千计物种的灭绝。因为一些物种的绝迹会导致许多可被用于制造新药品的分子归于消失,还会导致许多能有助于农作物战胜恶劣气候的基因归于消失,甚至会引起瘟疫。人类过度猎杀野生动物,影响了生态平衡,破坏了生物圈的自然规律也是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垃圾围城、海洋污染也就充分体现了人为破坏。
【1】给文中划线词语注音。 ________
【2】文中列举了几种环境问题? ________
【3】土地沙漠化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围绕你的生活,举出三种保护环境的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交流平台。
读文章的时候,我们经常碰到这样的句子“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从字面上看,作者对猫的态度是_______,实际上文章的字里行间却藏着对猫_______。这种写法叫作“反语”。
(1)找出运用了“反语”的句子品一品。
①“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中“________ ”这个词运用了反语,表面上表达的是贬义,实际上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之情。
②“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这句话中“______、________”等词语同样也是运用的这种写法。
(2)学着用“反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下面这段话里的两处错误。
同学们好!明天我们去参观搏物馆。那里有唐代文物精品、潮州木雕等展览。请大家带上水壶和雨伞,在学校门口集合早上九点。
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下面这段话。(共5处)
五月份,我们四年级学生集体阅读了党史故事,并组成了一只只队伍,进入到社区、公园、长辈家里等地点,开展了一次党史宣传活动。宣讲过程中,大家不仅讲得枯燥无味,还分享了自己从伟大人物身上学到了哪些精神和品质。另外,我们还一起阅读了“敬礼!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了解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党史人物。每周升旗仪式上,教师也会给我们讲一讲伟大人物身上从前有趣的往事。
_______________
18、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这段话。
无锡市内的惠泉,人们被成为“天下第二泉”。泉水从上、中、下三个池子里涌出来,中年不断。不但泉水清纯、甘甜,而且每天有许多人来这里品尝泉水。双目失明的音乐家阿炳,为惠泉谱写了一首优美的乐泉--《二泉映月》,成了游人们更加想往去的地方。
19、习作
题目:我最熟悉的一个人
提示:
◇ 他(她)的外貌有什么特点?主要性格特点是什么?哪件事给你印象最深?
◇ 选择自己最了解的几方面内容介绍他(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