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清平乐·村居》的“清平乐”是词题。
B.《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
C.《宿新市徐公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
D.“最喜小儿亡赖”的“亡赖”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
2、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是在原有含义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含义的一项是( )。
A.家园只有一个,地球不能克隆。
B.张老师利用多媒体器材来上课,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C.特战队员们本周的训练科目是深海潜水。
D.你的电脑桌面太乱了,有空还是整理一下吧!
3、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蝙蝠 响午 气势
B.锐利 拂式 隧道
C.杜娟 破损 附近
D.昂首 脾气 分辨
4、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构(gōu)成 芍(sháo)药 鸡冠花(guàn)
B.朴素(sù) 率领(shuài) 倘 (táng)若
C.和谐(xié) 踏步(tà) 凤仙(fèng)
D.冠军(guān ) 效率(lǜ) 踏实(tā)
5、下面句子是对哈尔威船长的( )描写。
哈尔威船长大声吼喝:“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
A.动作 B.语言 C.心理 D.神态
6、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杂兴(xīng) 朴素(shù) B.附近(fù) 捣乱(dāo)
C.占卜(pǔ) 倘若(tǎng) D.清平乐(yuè) 绮丽(qǐ)
7、下列成语中加点字注释有误的是( )
A.引吭(喉咙)大叫 震耳欲(将要)
B.不胜(优越)其烦 如怨如诉(诉说)
C.趁其不备(防备) 一丝不苟(马虎)
D.左顾(看)右盼(看) 变化多端(头绪)
8、日积月累(10分)
⑴黄梅时节家家雨, 。
⑵ ,夜静春山空。
⑶读着“ , 我能想象到小孩在树荫下学习种瓜的场面。
⑷默写古诗《乡村四月》
⑸我还积累了描写的乡村田园生活的古代诗句; 。
9、课内阅读。
在天晴了的时候,请到小径中去走走:
给雨润过的泥路,一定是(凉爽 爽快)又温柔;
(炫耀 照耀)着新绿的小草,一下子洗净了尘垢;
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试试寒,试试暖,然后一瓣瓣地绽透;
抖去水珠的凤蝶儿,在木叶间自在闲游,
把它五彩的智慧书页,曝着阳光一开一收。
【1】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词语,打“√”。
【2】“垢”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再查音节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垢”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污秽,肮脏;②脏东西;③耻辱。“尘垢”中的“垢”应该选用第______种解释。
【3】该片段选自诗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修辞手法,描绘了雨后天晴时的景色。诗中依次写了雨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
【4】下列对诗歌的赏析全面、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B.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也表现了作者对恬淡、超脱的生活的向往。
C.诗歌表现了作者对恬淡、超脱的生活的向往。
10、阅读。
保护自己,抗击病毒。
口罩种类 | 配戴要领 | 口罩作用 | 使用后的口罩知何处理 |
头戴式N95口罩 | 1.检查口平外包装及有效期。 2.戴口罩时先将双手洗干净。 3.将下方头带拉过头顶置于耳朵下方。 4.将上方头带拉过头顶置于头顶上方。 5.使用双手调整鼻夹的形状,以确保密合性。 6.用手捂住口罩呼气,若感觉有气体从鼻子处漏出,收紧鼻央。若空气从边缘漏出,请重新调整头带 | 口罩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疾病的重要防线,可以降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风险,口罩不仅可以防止病人喷射飞沫,降低飞沫量和喷射速度,还可以阻挡含病毒的飞沫核,保护佩者的吸入风险。 | 1.摘除口罩时,双手直接从耳朵处摘除,避免触碰口罩外侧。 2.使用75%酒精消毒,喷洒口罩两侧。 3.接触口罩的一面朝外折好。 4.将口罩放入密封袋后丢入口罩专用垃圾桶。 5、最后将双手清洗干净。 |
医用外科口罩 | 1.检查口平外包装及有效期。 2.戴口罩时先将双手洗干净.。 3.鼻夹侧朝上,口平深色面朝外或褶皱朝下.将两边带子挂于耳后。 4.上下拉开褶皱,使口罩覆盖口、鼻、下领。 5.将双手指尖沿着鼻梁金属条由中间至两边,慢慢向内压,直至贴紧异梁。 6.适当调整口平,使口罩周边充分贴合面部。 | ||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
【1】从上表中,我知道了口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种类。
【2】小小口罩作用大,下列关于口罩作用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防止病人喷射飞沫
B.降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风险
C.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染
【3】使用后的一次性口罩要统一处置,我们应该将它放在( )内。(填序号)
A.生活垃圾桶
B.有害垃圾桶
C.口罩专用垃圾桶
11、阅读下面短文,然后按要求答题。
小黄燕
①我们家养了一只小黄燕,黄色的羽毛,黑而小的眼睛,尖尖的嘴。起初我对它并不在意,总觉得它有它的世界,我有我的天地。只是当爷爷奶奶给它喂食的时候,偶尔看它两眼,因为我有好多事要做,才懒得管它呢!
②后来不知什么原因,爷爷奶奶总是叫我去给小黄燕喂食,开始我很是不耐烦,但经过一个多星期对小黄燕的喂养,我觉得在它身上好像多了些什么似的。不知不觉地,我开始注意它,观察它了。
③黄燕除了吃小米外,特别爱吃菜叶,而且动作很敏捷,吃饱后,总是很悠闲地用乖巧的小嘴梳理自己的羽毛。原来它也是那么爱整洁。我不由自主地看了一下自己的身上,觉得有些惭愧,怪不得家里人总是叫我注意清洁卫生。我似乎明白了许多,开始爱我的小黄燕了。
④清晨,每当我醒来时,便听到它那时而短促、时而悠扬的鸣叫声,十分美妙动听。那叫声把我的思绪带到深山、带进树林、带上蓝天,带进白云,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使我觉得心旷神怡,思绪万千,使我产生了拥抱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强烈愿望。
⑤是啊,要是我们能够随时注意观察和了解我们身边的事物,我们会得到很多知识和明白很多道理的,也会使我们更加热爱生活。
【1】短文中作者对小黄燕的态度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阅读文中画“ ”的句子并联系上下文说说“我”明白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自然段主要写什么?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作者和小黄燕的接触,你从中收获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心底盛开一朵花
匆匆上了公交车,我才发现没带公交卡。
司机倒是不错,可能是看我不像经常逃票的人,让我在皮包里继续找零钱。
在车上,我觉得自己像个小偷,把身上里里外外翻了个遍,除了几张百元整钞,再也没有找到一个硬币。那种尴尬和狼狈是我从来没有过的。面对车厢里几十人诧异的目光,我恨不能马上掏张百元大钞扔进投币箱来证明自己的粗心大意和清白。慌乱时,一个粗哑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先生,我这里有一块钱,你拿去吧。”我回头一看,说话的是一位七十岁左右的老太太,满脸黑色的皱纹,一套灰色的布衫,头上裹了条很旧的白毛巾,脚套一双褪了色的绣花鞋——一个典型的外地老太太。言语间,她已经替我把一块钱投了进去。我慌忙解释说:“那怎么可以,我怎么还您的钱呢?”
老太太笑了:“一块钱,还什么?又不是一万元。”这时,我发现车里的人都冲我和老太太笑了,这种让我捉摸不透的笑容使我越发不安起来。他们越是这样,我越不好意思,迫不及待地说:“大娘,要不这样吧,我和您一道下车,您等我几分钟,我去买包香烟,换开零钱后给您。”老太太又笑了:“我下一站就到了,下午回山东济宁老家。我儿子一家都在南京打工,我是专门来看孙子的。三年前,我第一次在南京坐车时,不知道要投币,身上也没有零钱,就像你现在的样子,是一位好心的姑娘帮我投了一块钱。今天我正好有机会还南京人一份情。下次,如果你在车上遇见像你一样的粗心人,替他投一块钱,就算你还我了,我把这一块钱暂时保存在你那里。”
听了老太太的话,满车厢的人都笑了,笑得那么灿烂、那么自然。
【1】“我”因什么事而感到尴尬?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太太叫“我”怎样还她的一元钱?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实际写了三次投币:三年前,___________;今天,__________;将来,_______________。
【4】“满车厢的人都笑了,笑得那么灿烂、那么自然。”对这句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老太太的话把车厢里的人逗乐了。
B.车厢里的人听了“我”和老太太的对话,觉得老太太很可爱。
C.这是发自内心的笑,饱含着车上的人对老太太的赞许。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云南野象出圈背后,是人与野生动物的和谐相处之道
①截至6月11日17时,北迁象群总体向西南方向迁移8.12公里,持续在玉溪市易门县十街乡活动。独象离群6天,位于昆明市八街街道密林内,与象群直线距离约16公里。人象平安。
②现场持续降雨,存在地质灾害风险,加之进入端午假期,围观群众增多,交通疏导、安全防范和监测布控困难。为确保人象安全,省级指挥部组织专家组研判象群迁移动向,要求易门县、晋宁区、安宁市三地现场指挥部同步运行,及时掌握象群和离群独象动向,根据专家指导做好现场布防。向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发出预警提示函,要求建立值班制度,与省指挥部建立信息同步机制,提前做好楚雄州双柏县与玉溪市峨山县交界区村庄安全防范宣传和预备工作。现场指挥部当日共投入应急处置人员及警力1413余人次,出动渣土车230辆、挖掘机9辆、应急车辆212辆、无人机17架,疏散群众1010户、3670人,投喂象食2.5吨,盐水补给2桶,补充亚洲象食源供给,保护沿途群众安全。
③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监测显示,6月11日凌晨1时22分象群进入易门县十街乡西南方向山林,上午9时,群象睡觉休息,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搜寻监测任务分队5人持续跟踪监测。截至16时,独象位于昆明市安宁市八街街道,距离象群约16公里。
④北迁的象群仍在路上,它们吃玉米、啃甘蔗,穿树林、逛大街,走向东北又折回西南。不仅让这届网友操碎了心,也引发世界主流媒体的关注,成了大家都在追的“国际明星”。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现场指挥部当日共投入应急处置人员及警力( )人次,应急车辆( )辆,投喂象食( )。
【2】请打“√”选择:截至6月11日17时,北迁象群总体向西南方向迁移(8.12、8.21、8.23)公里;6月11日凌晨1时22分象群进入易门县十街乡(东、南、西、北、西南)方向山林;上午9时,群象睡觉休息,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搜寻监测任务分队(5、6、7)人持续跟踪监测;截至16时,独象位于昆明市安宁市八街街道,距离象群约(16、18、19)公里;野象喜欢吃的食物是(玉米、芭蕉、菠萝)等。
【3】读到第( )自然段,你会作什么批注,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读了这条新闻,你会想到什么,会提出什么问题,并试着解决。
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
解决问题: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夏夜繁星(节选)
从前有一种小楷字,浅黄的竹管上,贴着细致的红纸标签,上面写着“一天星斗焕文章”。真是绝佳的诗句!不知那些文雅的中国前辈是何处得来的灵感,“一天星斗”确实是文章的前奏。
( )没有那暑气全消,凉风渐起的夏夜,人们( )不会有那么多机会细数那满天的繁星,去为它们编故事、写神话了。
夏天的夜色来得迟。黄昏拖着长长的裙裾,舒舒展展地踱步,把一天的暑气细心地收敛,然后才慢慢地隐去。
星星不等黄昏褪尽,就开始在淡灰的天空中一个一个地出现。起初,你会说,上面只出了一个星。但你立刻看见不远还有一个,而且另一边还有一个。不止一个,而是三个。不止三个,而是很多个。
星星就是这么喜欢调笑的小精灵,闪着亮眼,躲在你明明看不见的地方,却打赌说它早就在那里,是你没有看见。使你不服气,辩说它一定刚刚并没有在那里。它却只是对你顽皮地眨眼,不由你不对自己的注意力开始怀疑。
要说也是,我们对细碎的东西常常不会给予准确的注意,何况是星,那么一大把的被造物者任意一撒。它们除了平面上的,还有从深深远远的地方透过来的。在夏夜数过繁星的人都早已发现,天不是一张幕,它是一片广远的、深不可测的空间,那空间里,布满着星群。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下列对“一天星斗焕文章”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满天星斗都成为文章的点缀。
B.表示文章写得好。
C.文章就像满天的星斗那样光亮、鲜明。
D.形容一个人的文章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3】文中画“ ”句子使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作者为什么要用这种修辞手法写星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照样子,写句子。
1.春天的早晨,怎样的可爱呢!融冶的风,飘扬的衣袖,静悄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2.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雨来还是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扒着芦苇,向岸上的人问道:“鬼子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下面的病句。
①《巨人的花园》这篇童话的作者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常年洋溢着孩子们的笑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差不多全部做完了作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病句。
1.听到这个消息,我大声地议论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星期日,同学们带了面包、鸡蛋、苹果、香蕉、炊具和食品去野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1)他演讲得真好,同学们忍不住情不自禁地为他鼓掌。
(2)老师很耐心地我们。
19、读了课文,陈嘉庚的什么品质感动了你?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