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四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请认真听录音两遍,然后完成下列单项选择题。

【1】《我和我的祖国》是由( )位导演联合执导的。

A.5

B.6

C.7

【2】《前夜》单元主要讲述的是( )

A.1949年开国大典升旗仪式背后的故事。

B.1984年8月8日中国女排奥运会夺冠时上海弄堂里发生的故事。

C.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夕,一位北京出租车司机的故事。

【3】主要讲述2015年9月3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时我国空军女飞行员的故事的电影是( )

A.《相遇》

B.《护航》

C.《北京你好》

【4】《白昼流星》单元的导演是( )

A.张一白

B.宁浩

C.陈凯歌

【5】《我和我的祖国》上映时间是2019年( )

A.9月29日

B.9月30日

C.10月1日

2、“儿童急走追黄蝶”这一诗句中,“急走”一词的意思是( )

A.急忙走过去 B.着急地走过去

C.赶紧走过去 D.奔跑着

3、下列加点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kuò)  边sài B.次(捷(mǐn

C.qiè断(shé D.求(会(yàn

4、下面的汉字根据读音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A.后鼻音:乒 乓 菌 症

B.翘舌音:杀 蔬 臭 症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关联词语使用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任凭谁怎么呼唤,他不肯回来!

B.只有你向那个女同学承认错误,我能请求她原谅你。

C.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它们从不吃惊。

D.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6、选词填空。(5分)

清澈 清洁   清凉 清晰   清楚   清新

(1)他讲话的声音洪亮,大家听得很( )。

(2)雨后空气十分(   )。

(3)环卫工人把街道打扫得非常(   )。

(4) )的小溪里,带着不同花纹的鹅卵石( )可见。

(5)炎热的夏天喝上一口凉水,一股( )的感觉直沁肺俯。

 

7、下面词语用来比喻人的时候,完全带有褒义色彩的一组是( )

A.千里马 小蜜蜂 老黄牛

B.变色龙 领头羊 纸老虎

C.铁公鸡 哈巴狗 千里马

D.小蜜蜂 百灵鸟 应声虫

二、填空题(共1题,共 5分)

8、看拼音,写词语。

mǐn jié dù juān jiè shào gē bo

_____)(_____)(_____)(_____

jiàn kāng zhì xù jí bìng duān zhèng

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阅读(共1题,共 5分)

9、   金字塔

雨后

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

广场上成了一片海洋!

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

欢乐得好像神仙一样。

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

把水花儿溅起多高。

他喊  妹  小心  滑

说着自己就滑了一跤!

他拍着水淋淋的泥裤子,

嘴里说:糟糕——糟糕!

而他通红欢喜的脸上,

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

小妹妹撅着两条短粗的小辫,

仅仅地跟在这泥裤子后面,

她咬着唇儿,

提着群儿,

轻轻地小心地跑,

心里却希望自己

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

1给划横线的字注音。

____  ____  ____

2把诗的第三段中的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划线处加上标点。

4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5题,共 25分)

10、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小题。

文段一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文段二

它走起路来慢条斯理,仔细掂量着每一步。落步之前,它总要先把脚掌往上抬抬,再合上掌蹼,就像收起张开的扇面一样;然后摆一会儿这个姿势,再不慌不忙地把脚掌放到地上。通过车辙零乱而泥泞的路时,它也那么有办法,身上的任何一根细翎都不沾上一点儿污泥。就是狗在身后追赶,这只鹅也决不举步奔跑。它总是高傲的、一动不动地挺着长长的脖子,好像头上顶着一罐水。

【1】文段一和文段二分别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在文中用横线画出来。

【2】文段一中表现白鹅“傲慢”的词语有:大模大样、____________等;文段二中表现白公鹅慢条斯理的词语有:一动不动、___________等。

【3】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①两段文字字里行间都表现出了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______

②两段文字都运用了对比手法来突出鹅走路的特点。______

③两段文字都是先概括介绍鹅的特点,再具体描写。______

11、阅读短文。

无人机时代正在到来(节选)

①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使人类进入“无人机时代”。各种类型的机器人纷纷问世,其中会飞的机器人——“无人机”异军突起,频频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②无人机,实际上就是具有飞机形状的遥控飞行装置,主要由机身、动力、螺旋桨、录音、摄像、遥控、传输以及感应等部件构成。

③无人机的发展始于军事领域。20世纪60年代,美国军方率先使用无人机进行运输、侦查、攻击等。之后,无人机被许多国家运用到军事领域,并且不断创新发展。

④无人机由军用进入民用领域后,用途十分广泛。地质勘探、电网巡检、交通流量统计、大气污染检测等,都可以借助无人机的一臂之力。当地震、洪水、爆炸等灾害发

生,无人机可快速飞至救灾人员无法抵达的现场,实施救援。2013年,四川芦山地震后,在交通中断的情况下,就是通过无人机航拍灾区情况,为救灾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⑤随着生产技术的日趋成熟,无人机的造价大幅降低。有资料表明,目前迷你无人机的制造成本已降低到三年前的十分之一左右。因此,这类曾经带有神秘色彩的无人机,已经成为集实用与娱乐功能于一体的高端玩具,进入了普通人的生活。

⑥科学技术的发展总是双刃剑。民用无人机的快速发展,也会给公共安全带来隐患。美国白宫的草坪上,就曾有小型无人机坠落。自2016年以来,上海、重庆、南京等地的国际机场都遭遇过无人机的干扰,动辄就影响百余次航班起降,经济损失巨大。

⑦近年来,随着纳米、仿生机器人技术的突飞猛进,出现了外形似鸟或昆虫的微型无人机,如纳米蜻蜓无人机,翼展仅5厘米,可从窗户飞进飞出,一旦飞进普通人的住宅,个人隐私就会受到侵犯。也许数年之后,停在你书房角落里的一个蜘蛛,飞到你眼前的一只苍蝇,或者落在你窗口歌唱的美丽小鸟,正是一架微型的仿生无人机呢!

⑧无人机的时代正在到来,它会走向何方?这是所有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1关于无人机,下列描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它被称为会飞的机器人 B.它是遥控飞行装置

C.它的发展始于美国军方 D.它的造价居高不下

2第④段中,作者写2013年四川芦山地震的事例,目的是说明(   )

A.当时灾情严重 B.无人机用途广泛

C.四川灾害频发 D.无人机设备先进

3无人机能进入普通人的生活,最主要的原因是无人机(   )

A.造型小巧可爱 B.娱乐功能强大

C.制造成本降低 D.带有神秘色彩

4我国从2017年6月1日起,对250克以上的民用无人机,实施实名登记注册。最可能的原因是(   )

A.无人机会给公共安全带来隐患 B.无人机民用领域用途十分广泛

C.仿生无人机可能侵犯个人隐私 D.便于抗震救灾时国家征集使用

5作者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总是双刃剑”。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短文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不知怎么,巨人看着他的眼神,心里感到火辣辣的。这个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

“噢!是这么回事呀!”巨人终于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他不禁抱住了那个孩子:“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 小男孩在巨人宽大的脸颊上亲了一下。巨人第一次感到了温暖和愉快。于是,他立刻拆除围墙,把花园给了孩子们。

从那以后,巨人的花园又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孩子们站在巨人的脚下,爬上巨人的肩膀,尽情地玩耍。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

【1】文段节选自 《____

【2】按要求填空。

近义词:任性_____ 温暖_____

反义词:冷酷_____ 愉快_____

【3】“噢!是这么回事呀!”中的“这”指的是( )

A.春天又来到花园的原因

B.冬天过去了

C.小男孩

【4】词语搭配(从文段中找)

_____的脸颊 _____的心 _____的花朵 尽情地_____

【5】巨人终于明白了什么?(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通过这个童话故事也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记金华的双龙洞(节选)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其他那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变化多端:_________________

颜色各异:_________________

【2】“指点”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指出来使人知道;②在旁边挑剔毛病。本文中“指点”的意思应选:_______(填序号)

【3】本段详细地捕写了_____的景象,突出了它_____的特点,首先描写了______,其次描写了_______,文章语言朴实,真实可感。

【4】发挥想象,以“洞内的石钟孔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为开头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两棵树

农夫在地里同时种了两棵一样大小的果树苗。第一棵树拼命地从地下吸收养料,储备起来,滋润每一个枝干,积蓄力量,默默地盘算着怎样完善自身,向上生长。另一棵树也拼命地从地下吸收养料,凝聚起来,开始盘算着开花结果。

第二年春天一到,第一棵树便吐出了嫩芽,憋着劲向上长。而另一棵树刚吐出嫩芽,便迫不及待地挤出花蕾。

第一棵树目标明确,忍耐力强,很快就长得身材茁壮。另一棵树每年都要开花结果,刚开始,着实让农夫吃了一惊,非常欣赏它。但由于这棵树还未成熟,便承担开花结果的责任,累得弯了腰,结的果实也酸涩难吃,还时常招来一群孩子石头的袭击。更有甚者,孩子会攀上它那羸弱的身体,在掠夺果子的同时,损伤着它的自尊心和肢体。

时光飞转,终于有一天,那棵久不开花的壮树轻松地吐出花蕾,由于养分充足、枝干强壮,结出的果实又大又甜。而此时那棵急于开花结果的树却成了枯木。农夫诧异地叹了口气,将那棵瘦小的枯木砍下,烧火用了。

——有时,不急于表现自己的人恰恰正是最富有竞争力、生命力最强、最有前途的人

1读一读,用“_________”标出你认为下面句子中应该重音强调的词语。

(1)时光飞转,终于有一天,那棵久不开花的壮树轻松地吐出花蕾,由于养分充足、枝干强壮,结出的果实又大又甜。

(2)有时,不急于表现自己的人恰恰正是最富有竞争力、生命力最强、最有前途的人。

2这两棵树的目标分别是什么?它们又是怎么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采用了_______手法,通过两棵树的__________,告诉我们  

4想一想,如果是你,你愿意做像哪棵树一样的人?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共1题,共 5分)

15、按要求写句子。

1.鹅吃饭时,真是架子十足!(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猫古怪。(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奶奶常常回忆起过去的往事。(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修改病句(共3题,共 15分)

16、修改病句。

1.平静的海面上,船在温柔地航行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到了镇上一看,街上几乎完全没有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穿着一件灰色的上衣,一顶蓝色的帽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宿新市徐公店》的作者是宋朝诗人杨万里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教室里传来美妙的歌声和舞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下面这段话。(共5处)

五月份,我们四年级学生集体阅读了党史故事,并组成了一只只队伍,进入到社区、公园、长辈家里等地点,开展了一次党史宣传活动。宣讲过程中,大家不仅讲得枯燥无味,还分享了自己从伟大人物身上学到了哪些精神和品质。另外,我们还一起阅读了“敬礼!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了解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党史人物。每周升旗仪式上,教师也会给我们讲一讲伟大人物身上从前有趣的往事。

_______________

18、修改下列病句。

1.听了这段报告,使我们懂得了许多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经把连长交给我的任务顺利实行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过教育,受害者擦亮了眼睛,增高了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买了钢笔、尺子、橡皮和文具就急忙赶回家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19、习作。

生活中处处都有尝试,请以“一次( )的尝试”为题,把尝试的过程与感受写具体。字数不少于3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