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各组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一致的是( )
A.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我要是有一个宝葫芦,我该怎么办?我该要些什么?
B.一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阳光下快乐地飞舞。
鹅老爷偶然早归,伸颈去咬狗,并且厉声叫骂,狗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
C.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
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介召 葵花 禁止 B.脚丫 添手 呼啸
C.树荫 增添 木牌 D.冷酷 折除 允许
3、下列多音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囊括(náng) 胶囊(nāng) 囊中物(náng)
B.塞满(sāi) 堵塞(sè) 塞外(sài)
C.吧嗒(bā) 好吧(ba) 网吧(ba)
D.好哇(wa) 哇啦(wā) 哇哇叫(wa)
4、关联词语我会用。
无论……都…… 如果……就…… 只要……就……
即使……也…… 不但……而且…… 因为……所以……
【1】一个人( )活得诚实,有信用,( )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2】( )做什么事( )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
【3】( )明天天气好,我们( )去郊外踏青。
【4】( )你经常帮助别人,( )你有困难自然会有很多人愿意帮助你。
【5】哈默( )不干活,杰克逊( )会给他吃的。
【6】昨天夜里( )刮了很大的风,( )下了很大的雨。
5、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推测,下列可能与“埚”读音相近的一项是( )
A.土 B.禹 C.圬 D.锅
6、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胤/恭勤不倦
B.家贫/不常得油
C.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D.逢/老媪方/磨铁杵
7、“‘诺曼底号’是一艘大轮船”中单引号的作用是( )
A.解释说明
B.特定称谓
C.特殊含义
D.声音的延长
8、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朝霞 ( )的水声 ( )的低语
( )的垂柳 ( )的草地 ( )的桃花
9、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当黎明穿上了白衣
艾青
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
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
绿的草原,
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
——新鲜的乳液似的烟。
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
田野是多么新鲜!
看,
微黄的灯光,
正在电杆上战栗它的最后的时间.
看!
【1】诗人在黎明的田野上看到了____,____,____以及____此时的田野是________的。
【2】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黎明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末尾的“看”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诗中运用比喻手法的语句,试分析其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文,认真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
世界上什么最广阔( )我问老师( )老师说( )最广阔的东西就在你的生活中( )需要你自己去发现( )于是,我便在生活中观察、探索,于是我发现……
瞧,雯君的手绢真漂亮,雪白的手绢上叠印着点点红梅。雯君在跑,手绢在飘;秦敏追上去:“给我看看!”“追上就给!”雯君狡黠地说。忽然,“啊”的一声尖叫,秦敏摔倒了,胖乎乎的胳膊上渗出血来;雯君毫不犹豫地用雪白的手帕帮秦敏包扎,秦敏笑了,雯君笑了,我明白了……
我又继续发现……一个严冬的早晨,一个小女孩正跺着脚,眼睛在行人中焦急地搜寻。她的小手、小脸冻得通红,手中拿着钱包。原来她在找失主。时间一秒秒过去了,而她依然等着,当失主拿到钱包,要和她合影时,她却像棵含羞草,把头深深埋在胸前。我明白了……
啊,我明白了,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蓝天,比蓝天更广阔的是人的美好心灵。
【1】给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
【2】给第1自然段未加标点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辽阔_______ 依旧_______ 发掘______ 着急_______
【4】最后一自然段中,用______、______和_______作比较,强调了__________。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写的两件事。
第一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划线的句子,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这句话对你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这问题的答案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各个地方。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1】最后一段中,“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中的“那时”指___________。
【2】下列关于“板块构造”理论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
A.整个地球是由板块构成的 B.板块与板块之间是相互缓慢运动的。
C.板块之间可以被拉开、挤压或抬升。 D.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等。
【3】“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中的“似乎”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南极洲与各大洲都不相连,然而科学家也在南极洲发现恐龙化石。”根据文章内容,下列选项对这句话分析正确的是( )
A.有些恐龙会游泳,游到了南极洲寻找食物。
B.大陆漂移造成恐龙足迹遍布全世界。
12、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①大象是陆地上现存体形大的哺乳类动物,它性情温和,样子讨人喜爱,而且带点傻气,所以有“大笨象”之称。不过,你别被它的外表欺骗,根据一个“世界十大聪明动物”研究,大象位居亚军,就知道它其实不“笨”了。
②大象原来非常聪明,它能认出镜子里的自己。有研究人员在大象的面颊贴上标记,当它照镜时,会不断用鼻子触摸那标记,由此可见大象能从镜子发现自己的面颊多了标记,察觉自己有所不同。另外,大象是群居动物,在寻找食物或迁徙时,如果和同伴失散,它能凭借气味知道哪头大象离群,从而寻回同伴。谁还会说大象是“笨”的呢?
③大象的记忆力强,它能记得至少四十个来自训练员的指令。绝佳的记性令大象容易克服生活上的困难,例如发生旱灾时,母象可以利用过去的经验,像向导一样带着象群找到食物和水源。据新闻报道,有一头大象在受伤后,竟然能够找回从前保育人士治疗它的地点,寻求协助,成功挽回性命。其实这类事件屡见不鲜,可见大象是一种记性绝佳的动物。
④另一方面,惊人的记忆力会令大象对人类的欺负耿耿于怀。曾经有捕猎者在村庄滥杀大象,以获取象牙制作工艺品,谋取利润。幼象目睹这个情况,长大后返回这个地方大肆破坏。因此如果人类继续残杀大象,可能会造成人类和大象互相伤害的恶性循环。
⑤大象不“笨”,不只是头脑方面,体重超过三吨的大象,虽然不能跑和跳,却能从容地行走,一点“笨”重的感觉也没有。大象走路的速度高可达毎小时二十四公里,而且能避开全是泥泞的沼泽,穿梭于草原和沙漠之间。原来大象的脚底有一层“软垫”,使它可以承受身体的重量;大象走路时重心主要放在前脚趾上,脚跟受力小,使它可以行动自如。
⑥大象虽然表面看起来很“笨”,却是如此聪明和灵巧。认识了它的特点后,你还会叫它做“大笨象”吗?
【1】下列哪一项不是大象被称为“大笨象”的原因( )
A.外貌可爱
B.体形庞大
C.头脑迟钝
D.性格善良
【2】根据第②段,研究人员如何证明大象能辨认镜子里的自己?请在横线上填写答案:____。
【3】根据第②段,大象通过下列哪一项,寻找失散的同伴( )
A.触觉
B.视觉
C.听觉
D.嗅觉
【4】为了阐述大象记忆力强,第③段采用的说明方法不包括( )
A.打比方
B.下定义
C.列数字
D.举例子
【5】作者在第④段提到大象破坏村庄一事,主要目的是( )
A.强调大象的记性极佳
B.指出人类和大象难以共处
C.说明人类滥杀大象的原因
D.表示大象会竭力保护同类
【6】文章第④段的“恶性循环”是指什么( )
A.大象有可能绝种
B.禁售象牙工艺品
C.幼象破坏人类的居所
D.人类和大象彼此残害
【7】下列哪一项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 )
A.呼吁人们保育大象
B.赞赏大象充满智慧
C.介绍有关大象的知识
D.指出大象对人类构成重大威胁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撒尿的孩子
在一本新到的《小螺号》上,我看到一张有趣的照片。照片上是一个小男孩。他卷头发,翘鼻子,大眼睛,一脸调皮相。这是一座塑像,妈妈说是青铜铸造成的。这小男孩浑身光溜溜的,连条游泳裤都不穿,正在撒尿。刚一看到,我都替他害臊呢!可听了他的故事后,我立即非常尊敬他了。
妈妈说,他叫于廉,是比利时人。有一天晚上,小于廉睡得迷迷糊糊地起来小便,忽然他看见侵略军正在点导火索。导火索点着了,火苗索索地爬向炸药。炸药一响,城市就完了,全市的居民也要完了。怎么办?小于廉急中生智,对准导火索撒尿!导火索的火苗被尿浇灭了。就在这时,侵略军发现了于廉,把他杀害了。
为了 这位小英雄,比利时人民请雕塑大师为他铸造了一个铜像, 在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城中。
妈妈说,于廉站在那儿已经有300多年了。在大雪纷飞的寒冬,人们怕他受冻,纷纷送衣服给他,各种各样的衣服都有:有国王的王服,有禁卫军的礼服,有工人劳动时穿的工作服,还有我们中国人民送给他的一套红缎子衣服呢!人们都知道他并不需要衣服,可还要送给他。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思念 纪念 挺立 屹立
为了______这位小英雄,比利时人民请雕塑大师为他铸造了一个铜像,______在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城中。
【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到相应的词语。
在紧急中想出好的应付办法。________
【3】认真朗读第二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们知道于廉不需要衣服却还要送给他,是因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我最棒。
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河边有个小村庄。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十二岁的雨来就是这村的。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把____比作____。请你也仿写一个这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
【2】芦花村的特点是_________。
【3】在这段话中作者写芦花村的环境的作用是( )
A.想吸引游客到这里来参观。
B.介绍雨来天天到河里游泳的大环境。
C.写雨来家乡的美丽可爱,为下面故事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4】这段话主要写的是( )
A.故事发生的背景、地点以及人物。
B.芦花村里住着十二岁的雨来。
15、请根据下面的通知,完成对话。
通知
各位中队长:
兹定于5月20日下午4点整,在学校会议室召开“六一表彰大会”筹备会,讨论表彰大会的相关事宜。请各位中队长带好笔和笔记本准时参加。
学校少先队大队部
2020年5月18日
刘强看到了学校校务栏的这则通知,连忙去告诉自己班的中队长张诚。
刘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强:哦,对了,还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病句。
(1)大厅里摆满了看演出的观众。
___________________
(2)校园里生满了白的、红的、黄的等五颜六色的花。
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班取得了竞赛第一名,大家的心里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老师的教育下,他明确了学习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喜欢看《三毛流浪记》《笨狼的故事》《小学生学习报》等课外书。
___________________
17、我能找出下面病句的病因并修改。(病因填序号)
A.语序不当 B.搭配不当 C.成分残缺 D.句式杂糅
E.指代不清 F.不合逻辑 G.重复啰唆 H.用词不当
(1)随地吐痰的人是一种不文明的习惯。 ________
(2)桃树上结满了许许多多又红又大的桃子。 ________
(3)他虽然学习很好,但是经常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________
(4)我们阅读课外书籍,可以增长知识和写作水平。 ________
(5)读了这则寓言,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________
18、修改下列病句。
1.李玲和小倩建立了深刻的友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课铃声一响,校园立即渐渐地热闹起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只要你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才能改正自己的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选择自己喜爱的一种小动物,如猫、狗、兔等,写写它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注意要写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