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四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请你完善下面的表格。

汉字

读音

字形区分

字义

组词

(1)_________

中间部分是“纟”

①把头发分股编成的带状物;②像辫子的东西。

麻花辫

(2)_________

中间部分是“(3)___________

说明是非或真假,争论

(4)___________

(5)_________

中间部分是“(6)___________

分别,分析

辨认

(7)_________

中间部分是“瓜”

①组成花冠的各片;②植物的种子、果实或球茎可以分开的小块儿。

(8)___________

字义辨音法:上面四个字中表示把头发分股编成的带状物的是“辫”;说明是非或真假,争论的是“辩”;分别,分析的是"辨";组成花冠的各片的是“瓣”。在书写时,可以根据字义来区分这四个字。

2、我知道(4分)

我知道字的笔顺:   ;我还知道最后一画是(  

 

3、按课文内容填空。(不会写的字用拼音)

1.黄河奔,___________________,珠峰耸。

2.春节到,人欢笑,_________,放鞭炮。元宵节,__________,大街小巷__________

3.祭祀祖先在________节;牛郎织女鹊桥会是________;吃月饼在_______节;赛龙舟在____________

4.中华美食多得数不胜数。我喜欢的美食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 十二生肖歌:(_____)鼠 丑(_____) 寅虎 卯兔 辰(_____)巳蛇 (_____)(_____)未(_____) 申猴 酉(_____)戌(_____)亥(_____

4、我是拼写小能手

jū zhù   chèn zǎo   yánɡ liǔ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5、词语填空。

引人______)(______  五____________ ______空如______

万里______)(______  兴致_______)(______  恋恋______)(______

二、书写(共1题,共 5分)

6、比一比,再组词。

      并

  站     开

三、判断题(共4题,共 20分)

7、根课文内客判断对,对的画“√”,错的画“×”。

1.古时候人们曾把贝壳当作钱币来使用。  _____

2.八月十五端午节有赛龙舟的习俗。_____

3.我国一共有56个民族。_____

4.敬老、赏菊、登高是重阳节的重要习俗。 _____

8、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村居》这首诗的作者是贺知章。 _____

2“煎、 蒸、 煮” 部首是四点底(灬),都与“火”有关。 _____

3“乘着温暖的春风,我们四处寻觅”中“寻觅”的意思是“寻找”。_____

4糖只能用甘蔗汁和甜菜汁熬制。_____

9、根据所学的课文,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村居》中的“醉”是说诗人喝醉了酒看到的景物。( )

【2】《咏柳》中把柳条比作“丝绦”,写出了柳条细长柔软的特点。( )

【3】“冒”字,上面是一个“曰”,下面是一个“目”。( )

【4】“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这句话朗读是语气要强烈一些。( )

【5】“炒”字是左右结构,按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C。( )

10、判断题

1《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说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少年是周恩来。_______

2《绿野仙踪》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_______

3《父亲、树林和鸟》这篇课文中的父亲是一位猎人。_______

4“士人读书”讲究“三要”:一要有志,二要有识,三要有恒。这三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_______

5乞巧节是古人非常喜欢的一个节日,在农历八月初八。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5题,共 25分)

11、阅读理解

愚公移山

从前,有个九十多岁的老人叫愚公。他家门前有两座大山,一座是太行山,一座是王屋山。人们进进出出,要绕很远很远的路,很不方便。

  愚公决心要搬走这两座大山。儿孙们听了齐声叫好。

  他领着一家人挖土搬山。他们挖的挖,抬的抬,干得非常起劲。邻居们看见了,也都过来帮忙。一个才七岁的孩子,也蹦蹦跳跳地跑来了。

  智叟看见他们干得又苦又累,就对愚公说:两座大山这么高,你又年老体弱,怎么能把它们搬走呢?

  愚公笑着说:我死了以后有我的儿子,儿子死了以后还有孙子!子子孙孙不停地挖下去,还怕挖不平吗?

  天帝知道了愚公移山的事,很感动,就派了两个力大无穷的神仙把两座大山搬走了。

  从此,这里的人们出门再也不用绕道了。

1仿写词语。

例:蹦蹦跳跳(AABB式)

         

2这个故事讲的是________(谁)的故事?

3读故事,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愚公门前有两座大山,人们进出很不方便。(

(2)智叟觉得愚公年老体弱,根本移不走大山。(

(3)愚公是个很有毅力的人,最后把两座大山搬走了。(

4这篇故事是一则寓言故事,这样的故事你还知道哪些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文段阅读。

很久很久以前,蜗牛可不像现在这个样子。它长着一对__________的翅膀,能在空中__________地飞翔。

在一次飞行比赛中,蜗牛遥遥领先,甩下所有的对手:蜻蜓、蜜蜂、蝴蝶……捧走了冠军奖杯。

从此,蜗牛得意洋洋。它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唯恐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到了晚上,蜗牛就睡在奖杯里,生怕奖杯被别人偷了去。可是,这奖杯很大很重,蜗牛背上它,再也飞不动了。

1在文中的横线上加上适当的词语。

2查字典,写出词语的解释。

得意洋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遥遥领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中提到蜗牛的比赛对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蜗牛为什么再也飞不动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①当我们往回走的时候,妹妹求妈妈抱她:“我很累,走不动了,抱抱我。”

②妈妈摇摇头,回答说:“不行啊,我也很累,抱不动你了。”

③妹妹转过头求爸爸。爸爸不作声,他松开我的手,从路旁一株柳树下,拾起一根又长又细的枝条,把它递给了妹妹,说:“这是一匹出色的马,你走不动了,就骑着它回家吧。”

④妹妹高兴地跨上“马”,蹦蹦跳跳地奔向前去。等我们回到家时,她已经在门口迎接我们,笑着说:“我早回来啦!”

【1】文中妹妹求妈妈抱她:“我很累,走不动了,抱抱我。”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妹妹真很累,走不动了。

B.妹妹觉得没有意思,不想走了,就想让妈妈抱抱。

【2】妈妈摇摇头,回答说:“不行啊,我也很累,抱不动你了。”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妈妈真的累了,抱不动妹妹了。

B.妈妈不喜欢妹妹,不愿意抱她。

C.妈妈想让妹妹自己走回去,培养妹妹不依靠他人的习惯。

【3】为什么说这是一匹出色的马?( )

A.因为妹妹把它当成了一匹真正的马,忘记了疲劳,“骑”着它回家了。

B.因为这匹马跑得很快,妹妹很轻松地就回了家。

【4】妹妹笑着说:“我早回来了”,写出了( )(填序号)

A.妹妹其实在撒谎

B.妹妹有了“马”忘记了疲劳时高兴的心情。

14、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

1.用“√”选择括号里用得正确的词语。

2.第一句是写列宁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句是写列宁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句是写列宁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句话里的果然表明了什么?对的打“√”

列宁出乎意料找到了养蜂人。(   )

列宁所想的完全正确。(   )

 

15、阅读理解。

垃圾分类四兄弟

学校里住进了新伙伴,他们是蓝特、绿特、红特和黑特四兄弟。他们是垃圾分类的好帮手!

绿特最爱吃的是果皮、果壳、剩饭剩菜、菜叶等,我们称它们为“厨余垃圾”。

蓝特最爱吃的是报纸、包装盒、塑料瓶、塑料玩具……这些都是可回收垃圾。

废电池、过期药品、荧光灯等都是红特最爱吃的,我们称它们为“有害垃圾”。

剩下的都给黑特吃吧,它可一点儿都不挑食。垃圾多,危害大,分垃圾,再利用,四兄弟,来帮忙。

你我不乱扔,世界更美丽!

1短文一共有_____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一共有______句话。

2读了短文,我会填:

最爱吃果皮和菠菜叶的是______,最爱吃可回收垃圾的是______,废电池要给______吃,______吃剩下的垃圾。

3垃圾分类有什么作用?请在文中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的塑料玩具车坏了,里面有废电池,你会把玩具车和废电池分别给谁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共4题,共 20分)

16、仔细观察图中的目录,完成练习。

【1】这本书是教我们(  )的。

A.剪纸

B.折纸

C.编花篮

【2】看完这本书我能学会折什么东西?用“√”在括号里画出来。

小熊(  )小雨伞( )

小乌龟(  )郁金香(  )

【3】我要学折小燕子,应该翻到第______页。

17、将下列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d_______     b_______     ch_______     d_______

    蔽    

18、按要求写句子。

(1)后来,人们又把文字刻在竹片和木片上。(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

(2)蔡伦改进了造纸术,造出了轻便好用的纸。(用加点的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

(3)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缩句)

_________________

(4)帛比竹片、木片轻便。帛价钱太贵,只有少数人能用,不能普及。(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

19、照样子写一写。

例:孩子们都觉得毛茸茸的小鸟很可爱,但我们小虫子没有谁会喜欢小鸟。

1、乌鸦觉得狐狸十分讨厌,但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人们认为这道题很简单,但_______________

六、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0、看图写话。

提示:看看下面的图,画的是什么季节、什么地方,谁去干什么。说一说,再试着写下来。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