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一、选择题(共5题,共 25分)

1、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探索半人马座α星在目前是科幻,  不排除人类科技进一步发展后,未来可以实现这种设想,  那也只是将来时。从眼下的现实来看,霍金能提出这种想法完全依赖于现有科技的发展和现实水平。具体而言,  霍金要表达各种思想和学说,包括人类探索半人马座α星,  必须要依赖他不可须臾离开的轮椅。轮椅  是霍金的代步工具,更重要的是,有了它,霍金才能与他人交流并表达自己的思想,包括目前探索半人马座α星的科幻想法。

 

 

2、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以其华山之阳名之也/今其智反不能及

B. 冰,水为之,而寒水/则无望民之多邻国也

C. 樊将军穷困来归丹/申之孝悌之义

D. 于其身也,耻师焉/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腾讯视频前期市场表现不瘟不火,其国内网络食品市场份额占有量比不上爱奇艺和优酷,在打通内容制作的上下游及产业链后,实现逆袭,跃居行业第一。

②有著名表演艺术家认为用扬州方言徒口讲说表演的传统曲艺说书形式——扬州评话必须用扬州方言来说,如果离开扬州方言,扬州评话就不名一钱

③虽然我国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有了很大进步,但是吃“大锅饭”、观念陈旧、论资排辈、人浮于事等企业内部管理问题亟待解决。

④为弘扬高尚文化,创造和谐美好的网络环境,不让低俗大行其道,应关闭“中国第一狗仔卓伟”等账号,加强媒体自律与民众监督。

⑤《变形金刚》系列电影对众多变形金刚的刻画可谓穷形尽相,不仅塑造了很多经典的角色,如博派“领袖”擎天柱,同时也为我们展示了很多新车型。

⑥现阶段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孩子的危言危行过多限制,对孩子过度保护,往往会导致孩子自主性差、自理能力差、缺少一起交流玩耍的伙伴。

A. ①②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⑥   D. ③④⑤

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共享空间是指建筑中通高几层或者垂直贯穿整个建筑、兼有各种交通和交往等综合功能的室内空间,一般还具备休息、展示、休闲、集会等其他多种功能。它是美国建筑师波特曼根据人对环境的心理反应创造出来的建筑空间。共享空间是建筑空间里最有活力的部分:功能空间和辅助空间在这里相遇,室内外空间在这里发生碰撞。正因为有共享空间的存在,内部的空间也不再相互孤立,共享空间将这些各自分散的空间整合起来,建筑的生命机体因此通畅起来,也变得健康舒适了。

A. 共享空间是形式空间,同时也是精神空间。

B. 共享空间让建筑的生命机体变得健康舒适。

C. 共享空间能够满足人们对环境的不同要求。

D. 共享空间是对交通和交往区域的合理规划。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风本是地球大气层的空气涌动,它使地球上的万物能不断接收到新鲜的空气而得以生存。那么,   ?对此,他自己有一段很好的解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就是“风气”。孔子用很形象的语言形容它,风吹草伏,风往哪边吹,草就往哪边倒,由此形成风俗、风情、风致等。换言之,《诗经》之“风”,就是指各地区的“风俗习惯”。

A. 孔子在编集《诗经》时,如何将一部分诗选入“风”的呢?

B. 孔子在编集《诗经》时,为什么将一部分诗称为“风”呢?

C. 在编集《诗经》时,孔子为什么将一部分诗编入“风”呢?

D. 《诗经》中的部分诗,是如何被孔子选中并称为“风”的呢?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众所周知,上海是中国进步电影的发祥地。新中国成立之前,上海进步电影就建立了描写现代都市生活、关注底层民生、批评社会不公、强调人文关怀的现实主义传统。这些影片的主人公通常是城市平民、劳苦大众或普通知识分子,他们多挣扎于战争、阶级压迫和苦难的日常生活之中,但仍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对美好生活和光明未来心怀向往。上海进步电影涌现出许多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如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马路天使》《十字街头》《一江春水向东流》《八千里路云花月》等。这些作品承袭了文学和其他门类艺术创作中的现实主义风格,在美学上强调客观真实地描写生活;但其呈现的整体社会图景和人物,因为现实的原因常常是灰色的。

上海进步电影的灰色之气,在1949年后新中国电影创作中被一扫而空。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撰写的《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开启了新中国电影的新征程。在这篇文章中,毛主席表达了关于电影的新思想,即电影要务于新的国家政权和新的社会,电影要展现新的国家形象,就要反对压迫中国人民的敌人旧的社会经济形态及其上层建筑,歌颂新的社会经济形态,新的阶级力量,新的人物和新的思想。这就确立了以新的国家为核心价值的新中国电影的发展方向,也为新中国红色经典电影的国家叙事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

在毛主席电影思想的指导下,新中国对传统的私营电影公司进行了国有化改造,建立了国营电影工业的系统。与此同时,在电影创作中也开始形成一种与此前上海进步电影不同的面貌。这些红色电影中的主人公通常是革命战士,这里的战士,可以是革命军队的士兵,也可以是为革命事业奋斗的普通人;影片的主要内容就是这些主人公为了国家和社会的进步,积极投身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并说最终取得胜利;故事空间也相应地从城市转向了革命战场、农村和工厂。同时,随着革命故事的内容和主题的变化,影片的叙事和影像风格也相应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此发展潮流中,中国电影产生了一大批具有鲜明新中国美学特征的电影作品,成为了中国红色经典电影的源头。

红色经典作为一个明确的概念被提出则是在20世纪末。1997年,在红色怀旧的文化浪潮中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了红色经典丛书,重印了《红旗谱》《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等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有重要影响的长篇小说红色经典一词进入人们的视野,它在狭义上指新中国成立初期至20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出品的革命历史小说。之后,这一概念的所指进一步扩大,通常将1942年后体现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经典作品都纳入其中,涵盖了小说、电影、音乐、舞台剧等艺术样式。

新世纪之初,根据《烈火金刚》《林海雪原》《红色娘子军》等一批红色经典改编的电视剧开始出现,其中不乏市场关注较大的作品,这也引起了官方和学界对红色经典及其改编问题的关注和讨论。2004年,国家广电总局向各级有关单位发出《关于认真对待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有关问题的通知》,这也是红色经典的概念首见于官方文件,该通知强调了改编时要注意的问题,禁止戏说红色经典。近年来,文艺界对红色经典的回顾、改编和翻拍再度迎来高潮。

总的来说,红色经典影片在当时和当下中国电影的发展中始终占有着重要位置,它们是代表中国主流政治和思想文化价值的电影。红色经典作为一个学术概念,其内涵和外延等仍在不断地被界定、阐释和完善,但红色是它的基本属性。

(取材于陈犀禾、赵彬《红色经典电影及其国家叙事》)

【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海早期的进步电影塑造了城市中普通人的形象,客观真实地反映他们的日常生活,表现他们在痛苦中的挣扎及对光明的追求。

B.新中国成立后创作的“红色经典”电影,一改上海进步电影的“灰色”格调,彻底颠覆了旧的创作传统,从而形成了全新的风格。

C.伴随着时代发展,“红色经典”电影的内容和主题发生了变化,也带来了叙事和影像风格的变化,显示出新中国电影鲜明的美学特征。

D.“红色经典”电影从诞生以来,就在它所处的各个时期占据着重要位置,在中国红色电影史上始终代表中国主流政治和思想文化价值。

【2】根据材料一,概述“红色经典”影视作品的发展历程及特征。

材料二

时代主题的更迭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变迁,扩展了新红色经典的现实意义。新红色经典在新主流框架下,立足当下,以新历史观、新审美观、新价值观,面向人民再造经典形象,完成对红色文本的影视书写。

重新阐释红色文化中的深刻历史观,聚焦过去、现在、未来,成为新的时代命题。新红色经典是对过往历史的重要注脚,影视创作需要扎根真实历史和革命故事,回到过去,为观众创建沉浸式体验的历史时空,以广阔的历史视野洞察时代主题,叩响历史回音。新红色经典还需立足现在,勾连起历史与现实,将革命时期的人、物、事置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语境下,进行新的思考与评判,以符合历史方向与当代潮流为前提,对红色符号进行新时代的再阐释。

以《大江大河》《山海情》《觉醒年代》为代表的优秀文艺作品,深耕时代的历史故事,延续了传统红色经典文艺作品的真实度、历史感、人民性,拓展了更广阔的时代视野,呈现了崭新的历史风貌。《大江大河》聚焦改革开放大时代下的普通人物群像,寻找历史事件与人物故事的时空焦点,建立起当代观众与革命年代的情感联结;《山海情》则改编自真实的历史事件,讲述宁夏西海固从一地贫瘠到全面迈向小康的艰难征程,立体生动地呈现个体人物,是对无数扶贫事业参与者的致敬;《觉醒年代》关联了中国新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重要历史事件,基于史实,恰当虚构,以当代视角重新演绎艰难求索的革命年代,颇受年轻观众的喜爱。这些新红色经典,普遍蕴含着更深刻的时代意义,体现着时代变奏。不论是《山海情》中西海固脱贫故事的择取,还是《觉醒年代》中热血故事的编撰,都依循着革命历史与时代主题相呼应的内在逻辑。近几年新红色经典普遍突出了民族情感,其主流价值导向并非走向狭隘,而是在对历史客观陈述中凸显民族力量,以无名英雄群像的书写肯定人民的主体地位,在怀旧情感中激发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早期红色经典着重书写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建设时期的主体地位,这一时期的影视作品如《平原游击队》《铁道游击队》等,都普遍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导,烘托出强烈的民族情感与爱国热情。近年来,新红色经典正在逐渐弱化单一表达,呈现出多元的价值判断,始终基于现实主义深刻内涵,兼具崇高美学与浪漫主义想象,颂扬爱国将士、民众英勇斗争的无畏精神,唤起大众的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共鸣和强烈文化认同。

新红色经典以突出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的主体地位为价值导向,抛却历史虚无主义、文化庸俗主义,阐述爱国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集体主义,体现与人民群众有着更紧密联系的核心价值。《大江大河》《山海情》《觉醒年代》等一众影视作品皆从宏大叙事转向日常叙事,勾勒不同时代、不同身份的人民主体形象,再现革命先辈用热血浇筑青春、祖国建设者为美好生活而不懈努力的峥嵘岁月,体现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不同身份的群体在祖国革命与建设事业中的伟大贡献及巨大价值。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培育者与书写者,新红色经典所塑造的主体形象归位到了人民群众。

新红色经典不是对革命题材的简单重复,也并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刻板宣教,而是强调立足当下语境,重新确立信仰的力量,在消费主义盛行的市场中找寻时代精神的深刻意义;在过去与现在的相互映照中找寻不变的理想信念,还原革命精神的真正底色。

(取材于房博然、王琳琳《重塑新红色经典的时代标准》)

【3】下列对“新红色经典”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价值取向呼应了时代主题的更迭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变迁

B.将历史与现实勾联,对“红色符号”进行新的思考阐释。

C.抛弃历史虚无主义、文化庸俗主义,重新确立信仰的力量。

D.弱化单一表达,风格趋于丰富多样,理想信念趋向多元。

【4】下列对早期“红色经典”与“新红色经典”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早期“红色经典”与“新红色经典”影视作品都体现着时代的主流价值观。

B.“新红色经典”影视作品继承了早期“红色经典”影片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

C.早期“红色经典”和“新红色经典”影视作品均以国家和人民群众为主体。

D.无论哪个时期的“红色经典”影视作品,其共同底色都是革命的理想信念。

【5】请参照材料一、材料二关于“(新)红色经典”的阐释,向同学们推荐你喜欢的一部“(新)红色经典”作品(材料中出现的除外),并说明理由。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6题,共 30分)

7、补写下面句子

  。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琵琶行》)。

《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  

《送东阳马生序》中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作者从各方面写自己衣饰的高洁,写用荷叶做衣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要加长自己的佩带的一句是“____________”。

(2)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有“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子,其中“进亦忧”指的是“____________”,“退亦忧”指的是“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为了“义”,先前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的,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要变的停奉、有人感激接受了,孟子用一句话一针见血的指出这种行为的本质,即“_______________”。

(2) 韩愈在(早春皇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用比喻修辞描写初春小雨的一句是“___________”。

(3)语文学习需要积累大量知识,我们可以用《劝学》 中的行路之喻“______________”来激励自己。

(4)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______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5)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在颁奖仪式的发言中所说的“倾尽全力,奉献所有,九死亦无悔”,化用了屈原《离骚》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桃花源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老人与孩子在令人向往的桃花源的快乐生活。

(3)燕属候鸟,为古人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等,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均用比喻手法极言鹏鸟之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下阕中,词人以“_________,谈笑间,__________”几句描写了周公瑾儒雅从容、指挥若定的精神意态。

(3)猿,是我国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哀厉,文人往往借以传达一种凄凉之意,如《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三峡》中的“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词人从“神游故国”跌回现实,顿生感慨后,表现其豁达胸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

(3)《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穿着破旧衣服处于光彩鲜明、如同神人的同学之中,却毫无羡慕之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13、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

昭君怨

(宋)万俟咏

春到南楼雪尽,惊动灯期花信。小雨一番寒,倚栏干。

莫把栏干频倚,一望几重烟水。何处是京华?暮云遮。

注:①灯期:指元宵灯节期间。②花信:指群花开放的消息。

1“昭君怨”是这首诗歌的()

A.宫调 B.词牌 C.曲牌 D.题目

2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写春来雪尽、佳节花期,烘托愉悦之情。

B.上阕“倚栏干”自然过渡到下阕,天衣无缝。

C.结尾化用李白诗句寄托客居之思,不露痕迹。

D.全词表现词人内心愁苦,却不着一“愁”字。

3赏析这首词曲折有致的构思特点。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14、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李士谦传

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髫龀丧父,事母以孝闻。年十二,魏广平王赞开府参军事。博览群籍,兼善天文术数,齐吏部尚书辛术召著员外郎,赵郡王睿举德行,背称疾不。后擢为国子祭酒,士谦知而辞,得免。隋有天下,毕志不仕。

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州里有丧事不办者,辄奔走赴之,随乏供给。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阅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其家童尝执盗乘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致,又无相责。”遽令放之。其奴尝与乡人董震因醉角力,震扼其喉,毙于手下。震惶惧请罪,士谦谓之曰:“卿本无杀心,何为相谢!然可远去,无为吏之所拘。”性宽厚,皆此类也。

其后出栗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余桑,本图赈赡,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曰:“债了矣,幸勿为念也。”各令罢去。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他年又大饥,多有死者,士谦罄竭家资,为之糜粥,赖以全活者千万计。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赵郡农民之。

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赵郡士女闻之,莫不流涕曰:“我曹不死,而令李参军死乎!”会葬者万余人。

(节选自《隋书·李士谦传》,有删改)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皆称疾不______ (2)赵郡农民______

2为下列加点字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魏广平王赞开府参军事______

A征求  B征召  C召见  D同“避”,回避

(2)士谦知而______

A固执  B本来  C坚定  D固陋

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事母孝闻   贷乡人

B.辄奔走赴   无为吏所拘

C.士谦知固辞,得免   士谦闻出财,补其少者

D.后擢国子祭酒   无更之所拘

4把文中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余粟,本图赈赡,岂求利哉!”

5李士谦的主要品质可从□□□□□□□□两个方面概括。

6请以现今的道德标准简要评析李士谦的为人。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崇尚英烈、缅怀英烈、学习英烈、捍卫英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缅怀英烈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每一次庄重的鞠躬,每一次深情的凝望……都寄托了他对革命先烈和人民英雄的深切缅怀与致敬。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烽烟已淡出了我们的视线,我们在享受和平的同时应如何看待战争和缅怀那些曾经做出过重大贡献的英雄?

当你的生活中已“不见战争”,你有何感想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