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园方这种看似“出于好心”的瞒报,这种“我不公布消息是为你好”的逻辑,背后隐藏的是对信息管理透明化的认知不足以及对公众承受力的极端不信任。
B.人身上还有逃避自由和成为物的意图,可这是一条险恶的道路,因为人一旦异化、顺从、迷失,就会成为外来意志的牺牲品,与其超越性分离了,被剥夺了一切价值。
C.某个选秀节目因“倒牛奶”事件登上热搜,被新华社等多家媒体点名批评,称其背后是以浪费和挥霍为代价的吸睛牟利,是对法律的亵渎和蔑视。
D.近年来,高校更加重视与校友的联系,许多校友还被聘为“校友导师”,参与到学校的“励志计划”等特色人才培养项目中,协助校方一起提升学生的经验阅历。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昨天,一种先进的身份识别仪器——“救助管理指纹识别仪”在贵阳市救助站安装完毕,即将投用,这使得职业乞讨者到救助站骗住骗吃的现象得到了根本改观,贵阳市救助站也成为用指纹识别仪进行救助管理的全国首家中转救助站。
B.元月1日至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冒着摄氏零下25度左右的严寒,深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大草原腹地,向牧区的干部群众诚挚地致以新年的问候和祝福。
C.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西部地区经济平稳发展的良好势头,是坚定不移地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客观需要,这对于扩大国内需求、挖掘发展潜力以及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D.在科举时代,一篇文章定终身,正所谓“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如今即使科举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国人对“国考”文章仍十分看重,因此,每年的高考作文题备受关注。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改8年抗战为14年抗战还原了历史原貌,14年抗战史能够最大程度地将为争取民族解放而流血牺牲的烈士,囊括到民族英烈的范畴中来。
B. 今年86岁的屠呦呦是自最高科技奖设立以来首位女性获得此殊荣,也是首位非院士获此殊荣的专家,也就是说,27位荣膺国家最高科技奖科学家中,除屠呦呦外,其余26位均是院士。
C.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毫无疑问已经是近十年的“剧王”,我们追剧的原因是因为其内容贴近现实、人物形象丰满和老戏骨们表演给力。
D. 交通拥堵已成为我市发展的一大障碍,为此,市政府科学调配资金,加大了对道路建设的投资力度,董永北路立交桥的建成将大大减轻东城区的堵车问题。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人工打药一小时最多打一亩地,而无人机则不同,它的作业量是一天800亩,大致是四十个人工作量的总和,是为稻秧打药的最有效手段。
B. 义乌进口商品博览会展位有2006个,展览面积5万平方米,吸引了来自100多个国家的1512家企业参展,规模空前。
C. 有的文章主旨比较隐晦,不是用明白晓畅的文字直接揭示出来,而是借用某种修辞手段或表现手法,含蓄地描写出来。
D. 这个小区一共有八栋楼,停车位少,楼间距很小,随着越来越多的居民购买私家车,停车难成了令人头疼的应该马上着手解决的问题。
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好看的是变幻。一匹马会变成什么呢?
②孩子们看云,真正让他们关注的当然不是云,而是“动物”。
③这里就有悬念了,也可以说,有了玄机。
④一匹马真的有那么好看吗?当然不是。
⑤平白无故地,一大堆白云就成了一匹马。
⑥这匹白马的姿势是随机的,有可能站着,也有可能腾空而起。
A.③②⑤⑥④①
B.②③④①⑤⑥
C.③①⑥⑤④②
D.②⑤⑥④①③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骑在马上
向东
从小镇到达草原有四十多公里,要分派各区乡的信件非常麻烦,邮局把邮递员的名额给了嘎绒。培训后,嘎绒带回一匹黄色的马,牵到每一个黑帐篷门前,邀请人家出来观看。草原上对马本不稀罕,马也并无特色。嘎绒牵着它对牧民们说:“这是公家的马,每个月都配有口粮。”他顿一顿,带点羞涩说,“我也成了公家的人。”公家人嘎绒,这是牧民们给他的新称谓。
第一次领到工资,他给黄马购了三只铜铃,铜铃声音极响,成天叮叮当当。远远听见铃声,大家就知道嘎绒来了,最初是公家的人盼他来,邮件大部分是区乡公务人员的,极少有邮件要给牧民。但是常有牧民让他带口信,求他帮着买点啥带回来,或带什么东西去别处,有的要他帮助卖掉新鲜的酥油。嘎绒高高骑在马上,听了别人的请托,并不点头答应,只管走自己的路。但下次来,他一定已带上别人嘱托的东西。后来,各牧场的人都随工作人员一样有了习惯,汇聚到路口,像欢迎某位要人。遇上谁要请他去家里喝碗茶,他的表情显得有些冷漠,摆手说忙。
黄马是嘎绒的心肝,路上,只要他没醉酒,基本不骑它。最初他牵着缰绳和它并排走,后来他跟在马屁股后,像马领他走。快到区乡,他才翻身上马。听说别的邮递员把配给马的饲料都换了其他东西,只让马吃青草。嘎绒讨厌。公家的马才有胡豆,吃青草的马多了,吃胡豆的马能有几匹?他对这事非常死板,配给马的饲料一个月三十斤,他每天喂马一斤,拿秤严格称了来,一两不差不少。他精心照顾,原本毫无特色的大黄马也长得膘肥体壮,精气十足,着实让人喜爱,就有人想去骑黄马,他摆着双手,一点脸面也不给别人。大家私下里讲,这匹马连他阿妈可能也不会让骑的。
二十多年过去了,嘎绒的头发花白了,那匹马也老了。在牧民心目中,嘎绒还是那个风雨无阻的人,那个斜歪着骑马的人,那个不能相信他说话但能相信他做事的人。
一天早晨,嘎绒骑着大黄马去邮件交换点,看见公路一侧搭了许多简易的工棚,上前寻问,说是要修建通村公路。
路一天天加长,比想象中更快。两月之后,一条可以行驶一辆小卡车的小土路通到了几个乡上。县上为这搞了一个庆典。掌声如雷,嘎绒感觉心跳得厉害,眼睛莫名其妙就潮湿了,忍都忍不住。邮局的领导也来了,还专门找他谈了话,因为激动,嘎绒没理解人家讲话的内涵。邮局领导说:“路修通,我们的邮政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迈向了更高的平台。”嘎绒由于眼睛潮湿,不好意思抬起头,嗯嗯地应着,听领导继续说:“你在这没路的草原上跑了二十多个年头,贡献不小啊,不过现在好了,你可以安安心心休息了,考虑到你在这二十多年的奉献,基本工资会一直照发,到退休,就拿上退休工资了。”嘎绒好不容易将那潮湿的眼睛忍干涩,抬起头来,眼睛通红,看看邮局领导,还嗯嗯地应着。
第二天一早,嘎绒从小土屋出发,骑马取邮件,他看见一辆三轮摩托车突突突地响着飞驰而去,骑摩托的人是个穿绿衣服的小伙子
嘎绒勒住马,看他很快没了踪影,感慨比骑马快多了。来到交换站,站里那个熟悉的老头一见嘎绒,说:“你怎么来了?”
嘎绒说:“我来取邮件啊。”
老头说:“昨天领导已给你交代了嘛。”
嘎绒这才悟出有什么不对,说:“当时激动,我没听清楚。”
老头说:“送邮件的换年轻人了,骑三轮摩托车去送,你可以好好休息了。”
嘎绒说:“马怎么办?”
老头说:“这么多年了,马自然是你的,现在你一样能领到钱,到年龄还能拿上退休工资,多好的事,把马牵回去,干吗找这累受。”
嘎绒点点头说:“不做事,那工资也不好意思要啊。”说着,默默地牵马走了。
那天许多人都看见嘎绒牵着马,一路淌着眼泪哇哇哭。
这以后嘎绒的许多习惯都没了,他回到牧民的生活模式。只是每月他都会牵马来到镇上的粮站,自己掏钱买三十斤胡豆再回去。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小镇到草原没有公路,所以信件投寄非常麻烦,经过培训后,嘎绒成了邮递员,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公家人”,他感觉很自豪。
B. 公家人盼嘎绒来,是因为他们盼望嘎绒能给他们带来信件或帮他们寄出信件;牧民也盼嘎绒来,是因为要请他帮忙办事。
C. 邮局领导找他谈话时,嘎绒由于过于激动,没有听出人家话里要他不再邮递的意思。作者借助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使形象更为鲜明。
D. 本文通过讲述一位邮递员二十多年的工作,全方位展示了随着时代的发展,草原发生了新的变化,邮递员的工作也在发生变化的现实。
【2】公路修好时嘎绒特别激动,小说刻意描写他的激动表现,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3】小说结尾说“只是每月他都会牵马来到镇上的粮站,自己掏钱买三十斤胡豆再回去”,你认为这样写合理吗?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在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指出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做到“无待”,才能达到“逍遥游”。
(2)《长恨歌》中采用浪漫主义手法寄志托物重申誓言的诗句是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唐代韩翃《宿石邑山中》“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两句以浮云侧面衬托山之高;李白《蜀道难》首段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他物侧面衬托山势之高,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2)杜甫的《登高》中有一联“_________,_________”俯仰结合,声色并茂,有动有静,对仗工整,可谓佳句。
(3)写出《赤壁赋》中不争名夺利,遵循自然法则,任其自然的两句: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历代的帝王“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究其原因,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所说的“______,______”这一“自然之理”或许是其中之一。
(2)杜牧《阿房宫赋》中“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写出阿房宫的壮观,苏轼《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来写曹操军容之盛,与此手法类似。
(3)在古诗词中,乐曲名也可成为表情达意的意象,如“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韩愈认为当时的“童子之师”只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教学行为并没有全面履行一个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的职责。
(2)苏轼被贬黄州后作《赤壁赋》阐述从不变的角度看天地存在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他身处困境却仍旷达乐观的性格。
(3)中国古诗重视“兴发感动”,如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叶落纷纷生发悲秋之意;晏殊《浣溪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则由花谢之景触发伤春之情。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秦观在《鹊桥仙·纤云弄巧》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自己的爱情观。
(2)《阿房宫赋》中,作者用比喻、夸张手法描写宫人们梳理发髻的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脱化于谢朓诗句“澄江静如练”,不仅在语词上对仗严谨、工整,构图上还以曲线绵延与散点铺展相映成趣。既有平面的铺展,又有立体的呈现,一幅金陵锦绣江山图展现眼前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2、(1)浊酒是古诗中常见意象,指酿制后较混浊的酒。如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_____________”。
(2)《诗经·氓》中,女主人公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比,告诫世上女子不要过分沉迷在甜美的爱情之中。
(3)同样写禽鸟展翅飞翔,《岳阳楼记》的“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洞庭湖的春和景明,而《登高》的“_______________”一句则描画了夔州的秋江景色。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晚度天山有怀京邑
骆宾王
忽上天山路,依然想物华。
云疑上苑①叶,雪似御沟花。
行叹戎麾远,坐怜衣带赊。
交河浮绝塞,弱水浸流沙。
旅思徒漂梗,归期未及瓜②。
宁知心断绝,夜夜泣胡笳。
[注]①上苑,上林苑,汉代官苑名,此处指唐代皇宫。②瓜,瓜时,瓜熟之时,出自《左传·庄公八年》,借指任职期满。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四句想象丰富。眼前之景让诗人想起了京城美景,紧扣了第二句中的“想物华”。
B.五、六句写行军途中,诗人感慨军营离京城十分遥远,诗人叹息衣带都跟着自己遭罪。
C.七、八句描写了塞外悲壮、凄凉的景象,形象地回答了五、六句中的“叹”“怜”二字。
D.九、十句巧妙用典,诗人写人在旅途,漂泊不定,想到离任满交接回归的日子还很长。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宁知心断绝,夜夜泣胡笳”的含意和所蕴含的情感。
1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下列选项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
B. 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C.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
D.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2】与“不能名其一处”中“名”意思相同的是
A. 莫可名状 B. 至理名言 C. 有名无实
15、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你要经常在袋里装上两张纸条。一张上写着“我只是一粒尘埃”;另一张上则写着“世界为我而造”。
——犹太谚语
有人问泰勒斯,什么是最困难之事,他回答:“认识你自己。”
对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要写成诗歌。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