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一、选择题(共2题,共 10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他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但性格懦弱、谨小慎微,做起事来总是 ,从来不敢越雷也一步。

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我们更要勇于开拓,不断进取,如果   ,就会落后甚至被时代潮流所淘汰。

想让中国传统戏曲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决不能满足于现状, ,唯有创新才是弘扬戏曲文化的康庄大道。

A. 故步自封 墨守成规 抱残守缺

B. 墨守成规 故步自封 抱残守缺

C. 抱残守缺 故步自封 墨守成规

D. 墨守成规 抱残守缺 故步自封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陈情表》中,李密在谈到自己的幼年遭遇时,谈及自己从小和祖母刘氏茕茕独立,相依为命,感人至深。

②东汉马援,从小就胸怀大志,逃亡的生活没有让他消沉,后成为东汉著名的将领,他常对朋友说:“大丈夫要穷当益坚才行。”

③《白蛇传》中,许仕林高中状元,拜雷峰塔,救出母亲白素贞,白素贞和许仙在时隔近20年后终于再次萍水相逢。

④法国南部城市尼斯发生卡车冲撞人群事件,造成严重伤亡。事后,在场的群众一提起此事件仍然心有余悸

⑤我国绘画史上有一个时期把王石谷等四人奉为圭臬,凡是学画,都以他们为宗,有的甚至照摹照搬。

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推广,有专家提示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宜瞻前顾后,不可盲目发展。

A. ①②⑤   B. ①③⑤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文化国际传播正面临全新机遇和挑战。历史上,中国曾处于文化强势地位,彼时我们面对海外受众,抱持“化成天下”的“老师思维”。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我们又经历了较长时间虚心学习外国文化的“学生思维”。近年来,随着国际交往日益繁密,以更加平等的“朋友思维”在海外开展文化交流的做法渐成日常。然而,中国文化如果要走出去在国际社会获得更大空间,还需要有“用户思维”。

“用户思维”,指的是一种以用户体验为中心,让用户在产品或服务使用过程中更好实现个人价值的思维方式。这也是当代社会中生产者与消费者“关系倒转”的重要标志。

“用户的成功才是产品的成功”,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除了要让人感受到善意之外,还必须从“非刚需”走向“刚需”。为此,产品和服务提供者需要尊重现实规律,以用户个人需求和个人成长为中心,使用户在体验后真正有所知、有所乐、有所感、有所思、有所获,从而有所恋、有所敬。只有以用户为根本,在服务中让用户愉悦地实现知识、认同、情感或价值的提升,产品才能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换言之,在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并非只要我们表示出“友好”就够了,还要针对海外民众日常生活需求,提高用户满意度,战胜同类“竞品”,这才是文化走出去实现民心相通的关键要素。

理解用户思维,要抛弃简单臆测和自我想象,跨越文化差异,深入海外用户实际生活进行研发。在多年文化积累熏陶下,不同国家地区的用户,其语言、文化、习惯、年龄、职业、阶层、心态不同,期待也完全不同。例如,东亚地区对中国文化较为熟悉,其青年时尚爱好者喜欢不断接触新鲜亮丽的时尚文化;非洲地区处于现代化转型过程中,观众对于讲述个人奋斗、家庭伦理的影视剧更为期待;欧美地区文化底蕴深厚,艺术与技术创新活跃敏锐,深层思想交流需要保持足够的理性高度、学术严谨性和个性化尊重。在文学、出版、影视、动漫、游戏、体竞、艺术、展览、演出、科教、旅游等各个领域,各国用户每天都在不断成长,市场不断细分,“竞品”也层出不穷。这就需要“走出去”的机构不断开展更有针对性地研发、译制、合作与传播,以专业高度精准邀请熟悉海外用户需求的高端人才参与策划设计,深耕细作、反复磨练。唯此才能推动更多内容在国内出新出彩、稳获市场,在海外扎根生长、蓬勃传播,从而让中国文化在国际交往中不断实现自我更新与自我创造,体现出更为丰富自由、善良友好且聪慧有趣的国民文化品格、社会文化氛围与国家文化气质,在世界舞台上展示更加主流、智慧、开放的大国形象。

(摘自《人民日报》)

1】【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面对“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全新机遇和挑战,中国文化走出去必须要有“用户思维”,同时摒弃示弱式的“学生思维”。

B. 生产者与消费者“关系倒转”,使得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用户思维”成为更适合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思维方式。

C. 针对海外民众日常生活需求,提高用户满意度,战胜同类“竞品”,是让中国文化走出去实现民心相通的必要条件。

D. 理解用户思维,除了凭简单臆断和自我想象,还要跨越文化差异,深入用户实际生活,了解用户个体需求。

2】【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论述的中心是: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文化走出去要有“用户思维”。

B. 文章二、三段阐述了“用户思维”的内涵,并进一步论述了理解用户的具体做法。

C. 第四段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来说明在不同文化的积累熏陶下,用户的期待也往往不同。

D. 文章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进行论证,思路清晰,论证严谨。

3】【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现在在海外举办文化节庆、艺术活动,与各国民众分享中国语言、文化、故事和产品的做法,就是“用户思维”的表现。

B. 中国文化要走出去在国际社会获得更大空间,需要有“用户思维”,但“朋友思维”也是必不可少的。

C. 我国一些出口译介的书籍,有时因内容艰深而难以推广,这就是没有很好地理解“用户思维”而导致的结果。

D. 理解“用户思维”,既能促使中国文化在海外扎根生长、蓬勃传播,又能推动其在国际交往中的自我更新与创造。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6题,共 30分)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以触手可及天空之夸张手法写山高,写令人惊心动魄旁衬路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扬州慢》中虚写扬州十里长街繁华景况,实写现在扬州的凄凉情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往今来,“时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屈原就曾有“__________________ ”诗句感慨时光如流水般逝去,岁月不待人。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将进酒》“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抒发了诗人的豪情,也是诗人的悲愤之语,肯定了“饮者”的地位。

(2)《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不颓废绝望,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执手相看泪眼,竞无语凝噎”情形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空缺部分。

① 《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表达了顺应自然乐天安命的决心 。

② 《滕王阁序》中作者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了秋水秋空和秋景与孤鹜浑然一体。

③ 《逍遥游》中庄子认为修养最高的人应该达到的境界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④ 《陈情表》中作者用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写出他的进退两难。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但仍然遭到贬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用比喻修辞,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宋荣子和列子都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而真正的逍遥游要达到的境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需要再凭借外物了。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客人把自己和曹操进行了对比:曹操当时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而你我只是“________”;曹操当时是“_______________。”而你我只是“举匏樽以相属”。

(2)《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改变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庄子的《逍遥游》中,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的语言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之外,“_______________”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______________”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六国君主若知道爱惜自己的人民,就足以对抗秦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还能够灭秦呢?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10、阅读下面的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逍遥堂会宿二首

苏辙

辙幼从子瞻读书,未尝一日相舍。既仕,将宦游四方,读韦苏州诗至“安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恻然感之,乃相约早退,为闲居之乐。故子瞻始为凤翔幕府,留诗为别曰:“夜雨何时听萧瑟?”其后子瞻通守余杭,复移守胶西,而辙滞留于淮阳、济南,不见者七年。熙宁十年二月,始复会于澶濮之间,相从来徐留百余日。时宿于逍遥堂,追感前约,为二小诗记之。

其一

逍遥堂后千寻木,长送中宵风雨声。

误喜对床寻旧约,不知漂泊在彭城。

其二

秋来东阁凉如水,客去山公醉似泥

困卧北窗呼不起,风吹松竹雨凄凄。

注:①即徐州,熙宁十年苏轼任徐州知州。②《晋书·山简传》载,山简为襄阳太守时,“每出嬉游,多之池上,置酒辄醉”。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前两句写徐州逍遥堂之景,兄弟二人许久未见,辗转多地,终要会宿逍遥堂。

B.第一首中的“误喜”有空欢喜之意,此时此刻兄弟虽对床夜语,但分离之日已然不远。

C.第二首首句中写官舍里夜凉如水,既是真实的感受,也暗示兄弟分开后的孤独、清冷。

D.第二首次句化用山简嗜酒之典,以此自况,意在表明苏轼离去后,作者只能借酒消愁。

【2】第一首诗最后一句“不知漂泊在彭城”中“不知”二字意味深长,请简要赏析。

【3】学者叶嘉莹在古人诗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兴发感动”之说,即诗歌的感动往往缘自大自然的引发。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是如何因风雨而感怀离合之意的。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鸳鸯笑道:“天天咱们说外头老爷们吃酒吃饭都有一个篾片①相公,拿他取笑儿。咱们今儿也得了一个女篾片了。”李纨是个厚道人,听了不解。凤姐儿却知是说的是刘姥姥了,也笑说道:“咱们今儿就拿他取个笑儿。”二人便如此这般的商议。李纨笑劝道:“你们一点好事也不做,又不是个小孩儿,还这么淘气,仔细老太太说。”鸳鸯笑道:“很不与你相干,有我呢。”

正说着,只见贾母等来了,各自随便坐下。先着丫鬟端过两盘茶来,大家吃毕。凤姐手里拿着西洋布手巾,裹着一把乌木三镶银箸,敁敠②人位,按席摆下。贾母因说:“把那一张小楠木桌子抬过来,让刘亲家近我这边坐着。”众人听说,忙抬了过来。凤姐一面递眼色与鸳鸯,鸳鸯便拉了刘姥姥出去,悄悄的嘱咐了刘姥姥一席话,又说:“这是我们家的规矩,若错了我们就笑话呢。”调停已毕,然后归坐。薛姨妈是吃过饭来的,不吃,只坐在一边吃茶。贾母带着宝玉,湘云,黛玉,宝钗一桌。王夫人带着迎春姊妹三个人一桌,刘姥姥傍着贾母一桌。贾母素日吃饭,皆有小丫鬟在旁边,拿着漱盂麈尾巾帕之物。如今鸳鸯是不当这差的了,今日鸳鸯偏接过麈尾来拂着。丫鬟们知道他要撮弄刘姥姥,便躲开让他。鸳鸯一面侍立,一面悄向刘姥姥说道:“别忘了。”刘姥姥道:“姑娘放心。”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一双老年四楞像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叉爬子比俺那里铁锨还沉,那里犟的过他。”说的众人都笑起来。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刘姥姥拿起箸来,只觉不听使,又说道:“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我且肏攮一个。”众人方住了笑,听见这话又笑起来。贾母笑的眼泪出来,琥珀在后捶着。贾母笑道:“这定是凤丫头促狭鬼儿闹的,快别信他的话了。”那刘姥姥正夸鸡蛋小巧,要肏攮一个,凤姐儿笑道:“一两银子一个呢,你快尝尝罢,那冷了就不好吃了。”刘姥姥便伸箸子要夹,那里夹的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的,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忙放下箸子要亲自去捡,早有地下的人捡了出去了。刘姥姥叹道:“一两银子,也没听见响声儿就没了。”众人已没心吃饭,都看着他笑。贾母又说:“这会子又把那个筷子拿了出来,又不请客摆大筵席。都是凤丫头支使的,还不换了呢。”地下的人原不曾预备这牙箸,本是凤姐和鸳鸯拿了来的,听如此说,忙收了过去,也照样换上一双乌木镶银的。刘姥姥道:“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伏手。”……少时吃毕,贾母等都往探春卧室中去说闲话。这里收拾过残桌,又放一果,刘姥姥看着李纨与凤姐儿对坐着吃饭,叹道:“别的罢了,我只爱你们家这行事。怪道说‘礼出大家’。”凤姐儿忙笑道:“你别多心,才刚不过大家取乐儿。”一言未了,鸳鸯也过来,笑道:“姥姥别恼,我给你老人(家)赔个不是。”刘姥姥笑道:“姑娘说那里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我要心里恼你,就不说了。”

(选自《红楼梦》第40回,有删节)

【注】①篾片:旧时依附于富贵人家,为主子帮闲凑趣的人叫“篾片”,也叫“清客” ②敁敠:估量、盘算、斟酌的意思。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鸳鸯和凤姐把刘姥姥当做“女篾片”来加以取笑,这表现了她们的尖酸刻薄、仗势欺人。

B. 作者在塑造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时,运用了语言、动作、肖像、心理描写等手法。

C. 选文里又为刘姥姥换了一双“乌木镶银”的筷子,此处以小见大,凸显了贾府的奢华。

D. 本段文字虽只选取了《红楼梦》中一个小片段,却表现出了作者语言华丽典雅的风格。

2作者是如何描摹众人大笑的场景,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请简要分析小说中刘姥姥的形象特征。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文。

杜甫把李白作为自己追寻的偶像——“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他为李白写了十几首诗来表达自己对他的推崇,同时也努力汲取李白的优点来丰富自己,于是他的诗在沉郁中添加了豪放,于悲怆中又展现了辽阔。

5月22日,袁隆平院士逝世,举国悲恸,世界哀思,长沙市花店一时告罄。人们说,他一生都奉献给了他的祖国和人民,这才是真正的偶像。

偶像,本义是指用土木等雕塑的神像。后来,人也可以成为偶像。那些被树立起来的偶像身上,寄托着人们对美好事物和完美人格的向往和追求。《人民日报》评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偶像,一个群体有一个群体的向往。

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你对“追寻偶像”有何看法?请根据材料内容,结合你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