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一、选择题(共5题,共 25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一位年轻人问大师:怎样才能获得成功?大师把年轻人带到河边,指着宽阔的河面说:你能走过这条河吗?”“河这么宽,这么深,怎么走过去呢?大师对他说:再过两个月,你就能走过去。

过了两个月,年轻人如约而至。这时正是枯水期,大师指着干枯的河床问:现在能走过去吗?

河里没有水,当然能走过去。年轻人回答。

A.遇到问题要想办法解决,办法总比困难多。

B.成功属于懂得等待、抓住时机的人。

C.变换思维角度,才能获得成功。  

D.掌握事物的变化规律,是成功的不二法门。

 

2、从我国古代诗歌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来看,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经》-→汉乐府民歌-→建安诗人-→李白-→白居易-→辛弃疾

B. 《诗经》-→汉乐府民歌-→建安诗人-→杜甫-→白居易-→陆游

C. 《楚辞》-→陶渊明-→李白-→苏轼-→陆游-→龚自珍

D. 屈原-→建安诗人-→李白-→李商隐-→苏轼-→辛弃疾-→龚自珍

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____城市,中国的乡村 ____在沦陷,____以更惊人的速度坠落。____它更弱,更没有重心和屏障,更乏自持力和防护性,____成了城市生活的下游和垃圾桶。我____怀疑:中国还有真正的乡村和乡村精神吗?

 

A

不止

由于

甚至

乃至

B

何止

因为

乃至

甚至

C

何止

/

并且

由于

甚至

乃至

D

不止

/

并且

因为

乃至

甚至

 

 

A. A   B. B   C. C   D. D

 

4、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不知将军宽至此也

B. 故燕王欲结 而君幸赵王

C. 不如而厚遇之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 严大国之威修敬也 则请立太子为王,绝秦望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文中提出了改进意见,并且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B. 我们夫妇好不容易才得了这个千金,的确放任了些,以后一定对她严格要求。

C. 特邀您作为嘉宾莅临我校校园戏剧节,相信您会有幸观赏到最具特色的演出,敬候您的光临。

D. 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6、(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中国阅读状况出现了诸如阅读环境虚拟化、阅读过程碎片化、阅读内容低俗化、阅读目标猎奇化等一些足以影响国民精神素养、思想水准乃至价值体系的不良现象。针对这一状况,一些有识之士在全国开展了一系列倡导经典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等阅读推广活动。作为中国“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的朱永新,是近年阅读推广活动的强力促进者。其新作《书香,也醉人》,是汇聚其关于阅读的基本主张和理论探讨的精品读物。

朱永新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他倡导并在全国20多个省区市1500多所学校推广的“新教育实验”,影响广泛。在朱永新的教育理念中,阅读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基于“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的新教育理念,朱永新在《书香,也醉人》一书中首先阐述的一个关于阅读的基本逻辑是:一个人的阅读史造就着他的精神发育史,一个民族的阅读水平决定着这个民族的精神境界,一个没有健康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能成为美丽的家园;就一个民族而言,阅读不仅是个体的行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共同阅读决定着它的精神力量,而精神力量对于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起着关键的培育作用。简而言之,《书香,也醉人》首先传达的价值阐释是,人的精神世界会因阅读而拓展,民族的精神高度会因阅读而提升;面对当下我国并不乐观的全民阅读状况,阅读经典应当成为个体乃至全民为实现中国梦而选择和坚持的一种生存方式。

如果说论述“为什么需要阅读”是一个理论问题,回答“怎样进行阅读”则是一个实践问题。《书香,也醉人》把阅读问题从理论倡导提升到了路径描述和政策推进层面,从而显示了其特色和可操作性。

当今的国际竞争,不仅是经济、科技的竞争,也是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在朱永新看,提高文化软实力,不仅要继续大力发展和提升教育和科技水平,而且必须重视全民阅读水平的提升。经过对中国全民阅读状况的分析,朱永新认为,没有一个全社会基本认同的基础书目,人们面对良莠不齐的图书海洋时囿于选择的困境而“望洋兴叹”,这是制约全民阅读水平提高的不可忽视的原因。制定基础书目不仅对全民阅读起到导航作用,更重要的是,研制和推广国家基础阅读书目,对于夯实民族共同的思想基础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为“只有拥有共同语言、共同经典的民族才是一个民族共同体,而不是聚集在一起的人群;只有拥有共同基本立场与价值观的社会才是一个真正的社会共同体,而不是一盘散沙”。面对近年图书出版界因商业驱动、销量至上等因素带来的公益性、公信力降低,图书内容泡沫化、快餐化,图书推介缺乏普及性、稳定性和推广意义等问题,朱永新在书中推出了针对不同阅读群体、已经为社会广泛认可的具有一定层次性、多样性、艺术性的阅读书目。

基础书目是书海遨游的航标,阅读氛围的营造、阅读条件的创建则是阅读推广活动的保障,《书香,也醉人》给出了简洁的描绘和现实的导引。朱永新认为,针对我国一方面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图书生产国,另一方面又是人均阅读量最少的国家之一的现状,应该把全民阅读作为国家战略认真实施。他在书中建构了阅读推广活动的立体保障体系:建立阅读基金,为民族未来投资;设立国家阅读节,敲响唤醒人文精神的警钟;在文化贫瘠的广大农村,广泛建立农家书屋;加强基层图书馆建设,使其成为文化传播的毛细血管;扶持公益出版,净化出版市场,推出经典图书;推广实体书店,美化精神花园;打击盗版,助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

阅读推广的关键在青少年,提升阅读水平的难点则在全体国民。对此,朱永新从政策建言走向现身示范,以自身成功的阅读经历和感悟,论述了领导干部、教师、企业家、父母等不同身份的角色为什么要阅读经典和阅读什么经典等具体问题。相对于研制基础书目和创造阅读条件而言,唤醒懒惰、漠然的阅读个体,激起国民强烈的阅读愿望是阅读推广活动中更为重要、更为困难的工作。只有渴望与人类精神高峰对话的人,才会主动品味经典;只有不断提升自身境界的人,才会自觉徜徉精神家园;只有真正感悟到经典魅力的人,才能沉浸于书海墨香。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中国阅读状况出现了诸如阅读环境虚拟化、阅读过程碎片化、阅读内容低俗化等危害国民精神素养、思想水准乃至价值体系的现象。

B. 教育学家朱永新提出人的精神世界会因阅读而拓展,民族的精神高度会因阅读而提升。

C. 在回答 “怎样进行阅读”时,《书香,也醉人》把阅读问题从实践提升到了路径描述和政策推进层面。

D. 近年来,因商业驱动、销量至上等因素,图书出版界产生了公益性、公信力降低,图书内容泡沫化、快餐化等问题。

2下列不属于提倡“阅读推广活动”的原因的一项是(   )

A. 近年来,中国阅读状况出现了诸如阅读环境虚拟化、阅读过程碎片化、阅读内容低俗化、阅读目标猎奇化等一些足以影响国民精神素养、思想水准乃至价值体系的不良现象。

B. 人的精神世界会因阅读而拓展,民族的精神高度会因阅读而提升,阅读经典应当成为个体乃至全民为实现中国梦而选择和坚持的一种生存方式。

C. 没有一个全社会基本认同的基础书目,人们面对良莠不齐的图书海洋时囿于选择的困境而“望洋兴叹”。

D. 只有拥有共同基本立场与价值观的社会才是一个真正的社会共同体,而不是一盘散沙。

3结合全文,回答《书香,也醉人》一书中阐述了哪些内容?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5题,共 25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以比喻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并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作者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诗人正在梦境里迷恋花石美景,不觉天色昏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流逝,未曾给当朝的人留下什么教训和反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戎马关山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稳泛沧浪空阔。

⑤原来姹紫嫣红开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如会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尤为重要,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哂笑子路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也为之,比及三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上片描写湘江江水澄碧,舟船往来场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中,通过动作描写表现荆轲义无反顾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鲁迅痛惜于我们民族的“衰亡”,痛心于民族的默无声息,渴望“爆发”,他警示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2)《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以环境从侧面展现琵琶女音乐魅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12、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虞美人 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1上阕“楼儿忒小不藏愁”一句中哪个字用得巧妙,并简要分析原因。

2本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词句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嘉祐二年,殿试中乙科。五年,调福昌主簿。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自宋初以来,制策入三等,惟吴育与轼而已。

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至常,神宗崩,哲宗立,复朝奉郎、知登州,召为礼部郎中。轼旧善司马光、章惇。时光为门下侍郎,惇知枢密院,二人不相合,惇每以谑侮困光,光苦之。轼谓惇曰:“司马君实时望甚重。昔许靖以虚名无实,见鄙于蜀先主,法正曰:‘靖之浮誉,播流四海,若不加礼,必以贱贤为累’。先主纳之,乃以靖为司徒。许靖且不可慢,况君实乎?”惇以为然,光赖以少安。

(元祐)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六年,召为吏部尚书,未至。以弟辙除右丞,改翰林承旨。辙辞右丞,欲与兄同备从官,不听。轼在翰林数月,复以谗请外,乃以龙图阁学士出知颍州。先是,开封诸县多水患,吏不究本末,决其陂泽,注之惠民河,河不能胜,致陈(陈州)亦多水。又将凿邓艾沟与颍河并且凿黄堆欲注之于淮轼始至颍遣吏以水平准之淮之涨高于新沟几一丈若凿黄堆淮水顾流颍地为患轼言于朝,从之。

高宗即位,赠资政殿学士,以其孙符为礼部尚书。又以其文置左右,读之终日忘倦,谓为文章之宗,亲制集赞,赐其曾孙峤。遂崇赠太师,谥文忠。

(选自《宋史·苏轼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又将凿邓艾沟与颍河/并且凿黄堆欲注之于淮/轼始至颍/遣吏以水平准之/淮之涨水高于新沟几一丈/若凿黄堆/淮水顾流颍地为患/

B.又将凿邓艾沟与颍河并/且凿黄堆欲注之于淮/轼始至/颍遣吏以水平准之/淮之涨水高于新沟几一丈/若凿黄堆淮水/顾流颍地为患/

C.又将凿邓艾沟与颍河并/且凿黄堆欲注之于淮/轼始至颍/遣吏以水平准之/淮之涨水高于新沟几一丈/若凿黄堆/淮水顾流颍地为患/

D.又将凿邓艾沟与颍河/并且凿黄堆欲注之于淮/轼始至/颍遣吏以水平准之/淮之涨水高于新沟几一丈/若凿黄堆淮水/顾流颍地为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嘉祐,是宋仁宗的年号,“嘉祐二年”与“是月丁未”不同,后者是干支纪年。

B.殿试,又称廷试、廷对,为科举考试的最高一级,殿试结果分为三甲。

C.主簿,是古代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前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

D.关中,是古代地区名,所指范围大小不一,一般泛指函谷关以西,战国末秦故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才识兼茂,考试成绩卓异。殿试考中乙科;考试作策论六篇,文理很清晰;笔答制策,被列入第三等,从宋初以来,只有吴育和苏轼达到。

B.苏轼为人和善,巧妙化解矛盾。苏轼的老友司马光与章惇意见不合,章惇常常为难司马光,苏轼用许靖事例说服了章惇,司马光才稍得安宁。

C.苏轼宽严相济,认真执掌贡举。时逢大雪严寒,苏轼放宽对士子的禁约,使他们能充分发挥;他巡视考场发现应试士人用语暧昧的,都奏请驱逐。

D.苏轼科学决策,制止治水错误。苏轼刚到颍州,就派人准确测量,发现以前治水的计划有严重错误,就上报朝廷,及时叫停一项劳民伤财的工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2)吏不究本末,决其陂泽,注之惠民河,河不能胜,致陈亦多水。

【5】宋高宗即位后,崇赠苏轼为太师。请你根据选文内容,说明高宗这样做的理由。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老师给学生提供一个装有木块、气球、皮筋、泡沫、轮子等物品的工具箱,让学生做成汽车或船。这是芬兰某学校的一个物理课学习项目,目的是在学科学习中渗透劳动教育,培养劳动精神。

       ②某大学将农场劳动设为必修课,作为毕业通行证。临近期末,该校学生在夜幕下风雨中,依然打着手电在校农场栽种油莱。

       ③在日常家庭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对话:“妈妈,我帮你拖地吧!”“去去去,小毛孩子能干什么!”

       ④某学生犯错,班主任宣布:罚擦黑板或者打扫教室卫生一周。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