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是小说中的林黛玉,②现实生活中的车夫老王和哲学家金岳霖,都③是独特的“这一个”,才让人们牢记的,这就是个性。所谓人物的个性,是指一个人在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异于他人的特征。④,如何在文章中写出人物鲜明的个性呢?首先要学会感受,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
① ② ③ ④
A. 无论 还是 因为 那么
B. 只有 或者 才 因此
C. 无论 或者 只 因此
D. 只有 或者 才 所以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电视直播带货虽然在形式上与传统的电视购物存在某些相似之处。但它秉持的是移动传播的模式,县有很强的互动性。
B.中国人民的团结坚韧让世人惊叹,中华民族迸发出的不畏艰难、百折不挠令世界瞩目。
C.杨成武将军晚年书写的回忆录《忆长征》,以客观理性的视角,以生动具体地讲述,再现了近七十多年前他亲身经历的那段峥嵘岁月。
D.这些翔实、准确而细腻的笔法,为读者勾勒出一个个场景,一幅幅画面,使得新闻具有清晰的可视性,给读者以色彩鲜明的深刻印象。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文化上最大的发明贡献不是“四大”,而是“五大”,此“五大”者何?即“四大”之外还要加一个毛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文化的精神面貌,表现于毛笔,其发展又取决于毛笔。汉字形态与本质永远是毛笔的子孙后代。
①字的形态、结体、书写方法,使用功能、艺术效果,都不会是如此这般
②这是很难“唯物”的真理,没有任何玄虚与偶然可言
③这样说,势必会引起不少人的质疑,不能接受,或者干脆不以为然,表示反对
④如果没有毛笔,不仅仅中国艺术不会是这个样子的,就连整个中国文化的精神面貌也要大大不同
⑤他们忘了,没有毛笔,莫说绘画,就连汉字也无法发展到今天的状况
⑥这就决定了书卷、本册、档记、简札、匾额、对联、文件,各式文献形态,都是在那大前提下,随之而产生形成的
A. ④③⑤①⑥② B. ④③②⑤①⑥
C. ④③①⑥②⑤ D. ⑥④③⑤①②
4、下列对相关文史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荀子,名况,战国初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
B. 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谥为“靖节”,世称靖节先生。被称为“千古隐逸诗人之宗”。
C. 鲁迅,原名周樟寿, 1898 年改名为周树人,笔名鲁迅,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新文化运动的旗手。
D. 孙犁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其作品风格达到了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
5、下列对课文《红烛》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一落笔便超越了古典诗词,他把“红烛”和诗人区别开来,没有把自我直接投入到令人欣羡的红烛中去。
B.诗人用了整整七个诗节来抒写他对红烛的感受。从总体上看,他主要抓住了红烛的两个显著特征:自焚与流泪。
C.对红烛悲剧性命运的疑虑也是诗人不曾直接融入自我的现实原因。严谨审慎的闻一多从不会不经理性的思考而轻率地将他物呼为同类。
D.“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既是对全诗所感受到的红烛精神的总结,又是诗人对个体价值失落的哀思之集中抒发。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刺客列传》与《游侠列传》写的都是侠肝义胆、急人所难、为知己者死的侠义之士。他们最为可贵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奋斗,不为名利而改变志节,不为权贵而放弃操守,在他们的心目中,“义”才是至高无上的。他们本着“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的为人准则,坚守自己的独立意志,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无怨无悔。
《刺客列传》中以荆轲为代表的义士,思想境界虽有高下、阔狭之分,但他们视道义高于生命、“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的优秀品质令司马迁大加赞扬。豫让宁可让自己承受涂厕之辱、漆身吞炭之苦,也要采取他认为最正当的方式,不惜牺牲生命为智伯报仇;聂政完成严仲子所托后为不连累家人,最后竟“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荆轲为燕太子丹刺杀秦王,而使自己走上了不归路。
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这样表现朱家的侠义:“终不伐其能,歆其德,诸所尝施,唯恐见之。振人不赡,先从贫贱始。家无余财,衣不完采,食不重味。”他“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私”的助人为乐精神已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为了体现郭解的侠义,司马迁则不厌其烦地列举了数例。郭解处理姐姐的儿子被杀害的事例,说明了郭解明善恶、辨是非的正直;邻里从傲视他到“肉袒谢罪”的改变,说明了郭解以德服人的豁达……
《史记》中的侠义之士是有着真正作为“人”的意义上的独立意志与高尚人格的。《刺客列传》中的义士,所作所为均是为报答知遇之恩。“士为知己者死”是他们最高的道德标准与行为准则。专诸与公子光、豫让与智伯、聂政与严仲子、荆轲与燕太子丹……他们不是仆与主、臣与君的隶属或等级关系,也不是雇佣或利益交换关系,他们是平等的。专诸、豫让、聂政、荆轲等的壮举不是为了获利,也不是为了谋权,完全是因为他们得到了一份信任、一份赏识、一份重托,就因为这份厚重的情谊,他们愿意赴汤蹈火,他们明知走上的是一条不归路,却无怨无悔,视死如归。
《游侠列传》中的游侠,就是在社会底层的平民中敢于坚持自我、敢于对抗强权、敢于对抗卑鄙与丑恶的侠士与义士,他们因为不代表统治者,所以没有名分,故而被称作“游侠”。正因为如此,他们的意志不受名分与职责所限,当然也就没有受到统治者意志的羁绊;他们的行为不因权势而改变,因为他们既不弄权也不接受权势的约束;他们的操守不因利益的诱惑而改变,因为他们“急人之难,甚己之私”。
侠义之士的人格是独立的、高尚的,但他们的人生在那样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却注定成为悲剧。《刺客列传》中的刺客,为报知遇之恩,便心甘情愿地去冒险。专诸受公子光所托去刺杀吴王僚。专诸的行刺行动是他高尚人格的悲壮表现。豫让、聂政、荆轲的刺杀行动无一不是如此,他们的人生选择又是惊人的相同,原因就在于他们有着相同的人格基础——悲剧人格。
《游侠列传》中的游侠,他们没有显赫的权势,甚至所为有悖统治者的规矩,但却比为官者更坦荡磊落、重情重义。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是与传统的礼法、虚伪的道德相对抗的表现;“义不苟合当世”,是绝不为了官爵俸禄而改变个人的品格、坚守的操行。而这样的游侠,其所作所为却偏偏是违犯当时的法律法规的。可见,游侠们高尚的人格、独立的意志与统治者的专制统治相违背,这也注定了他们的人生悲剧,其人格注定是悲剧人格。郭解为御史大夫公孙弘所害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选自《<史记>侠义之士的独立意志与悲剧人格》,有删改)
【1】下列关于《史记》中对“侠义之士”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侠义之士具有侠肝义胆、急人所难、能为知己者死的精神。他们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奋斗,坚持操守,不改志节。
B.在义士眼里,道义和生命都一样珍贵,“士为知己者死”是他们最高的道德标准。他们为报答知遇之恩视死如归。
C.侠义之士奉行言必信、行必果、不惜死的为人准则。他们有着真正作为“人”的意义上的独立意志与高尚人格。
D.游侠们高尚的人格、独立的意志与统治者的专制统治相违背,这注定了他们的人生悲剧,其人格注定是悲剧人格。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侠士、义士的人格是独立的,也是高尚的,有着相同的人格基础,但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却注定了他们的人生悲剧。
B.从朱家的急人所难而不矜其功的处世方式,足可以看出朱家是一位“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私”的助人为乐的侠士典型。
C.《游侠列传》中的游侠,没有权势,但他们坦荡磊落、重情重义,不为名利而改变志节,不受权势约束,如专诸、豫让等。
D.荆轲为燕太子丹刺杀秦王,他明知走上的是条不归路,却无怨无悔,在死亡面前大义凛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侠义之士的思想境界都非常高,专诸、豫让、聂政、荆轲、朱家等人对当时社会的道德风尚,以及现代人的思想觉悟都有很大的影响。
B.游侠没有显赫的社会地位,没有名分,但他们却坚持自我、敢于对抗现实中的卑鄙与丑恶,他们不代表统治者,代表的是社会底层的平民。
C.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义不苟合当世”的所作所为与当时的统治阶级的法律法规是相违背的,这是他们不受统治阶级欢迎的原因。
D.“济穷救急”是游侠之“义”,“报答知遇之恩”是刺客之“义”。他们对道义的尊崇得到了司马迁的极力赞扬。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人们在暮春时节,穿上春装,成群结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路酣歌而归的动人景象。
(2)《登岳阳楼》中,明确点出诗人登上岳阳楼,心中惦念的是国家不安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念奴娇·过洞庭》中,天气清冷,仕途坎坷,但诗人气概却丝毫不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出词人不管处境如何,自己心神毫不动摇的气度。
(4)《游园[皂罗袍]》中“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是春心的萌动,更是追求美好生活和自由人性的觉醒。这样的呼声在当时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5)《桂枝香·金陵怀古》说六朝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此时剩下的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凄凉秋色,反映词人吊古伤今的情绪。
8、(1)《沁园春 长沙》中,.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关心国家命运,发出慨叹,表现诗人雄心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康河的流水和水草呈现出的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徐志摩心向往之的境界,《再别康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便直接抒发了这种情感。
(3).写易水送别场面时,借助对大风和河水的描写来烘托慷慨悲壮气氛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沁园春 长沙》中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面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5)《荆轲刺秦王》写易水送别时,通过动作描写表现荆轲义无反顾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6)诗人徐志摩要和康桥离别,又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再别康桥》中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了诗人自己的这种心情。
9、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到中流击水,______________ ?
(3)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______。
(4)到了颓圮的篱墙,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6)______________,终已不顾。
(7)荆轲和而歌,____________,士皆垂泪涕泣。
10、名句默写。
①《蜀道难》中,李白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如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传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白居易《琵琶行》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浔阳的音乐声音单调繁杂,实在难以入耳的意思。
③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___________。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__。《念奴娇·赤壁怀古》
④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师说》中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的对比,批判了“今之众人”“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的态度。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望海潮》词中的“____________”写街巷河桥的美丽;“____________”写居民住宅的雅致。
(2)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拟和比喻手法描写江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斗转星移,沧桑屡变,历史遗迹和英雄人物都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山房春事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梁园:园圃名,汉梁孝王建,为游赏与延宾之所。本诗写于安史之乱以后。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借暮鸦乱飞的描写,衬托今日梁园的颓败。
B.第二句中“三两家”是虚写,目的是形象地表现梁园的萧条。
C.尾句诗人直抒胸臆,表现恢复梁园昔日繁盛的愿望。
D.这首吊古诗作,主旨是抒发诗人对世事盛衰无常的慨叹。
【2】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1】下列关于文中加点词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 “夜缒而出”“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朝济而夕设版焉”中加点的字“夜”“东”“西”“朝”都是名词用作状语。
B. “敢以烦执事”“焉用亡郑以陪邻”“阙秦以利晋”中加点的“以”字都是连词,表示目的,可译为“来”“用来”。
C.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中加点的“以为”“东道主”“行李”在句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都有所不同。
D.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越国以鄙远”“阙秦以利晋”中加点的字“亡”“鄙”“利”都是使动用法。
【2】对下列句子的句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主谓倒装句) B. 邻之厚,君之薄也(判断句)
C.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被动句) D. 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
【3】下列关于句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晋侯、秦伯围郑:侯、伯,指爵位。周初的诸侯由中央统一分封,诸侯有公、侯、伯、子、男五个爵位等级。
B. 箕踞以骂曰:箕踞,两脚张开而坐,是一种不敬的坐态。古人席地而坐,臀部紧挨着脚后跟,相当于跪坐。
C.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边担任警卫的人。乘,指四匹马拉的车。
D. 既祖,取道: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古人很重视祭祀,如君主会祭社(谷神)稷(土神)。
【4】下列关于《沁园春·长沙》一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的开头就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百侣同游的情境:寒秋时节,诗人独自站在橘子洲头,凝望着脚下的湘江水滚滚北去。
B. 本词用一个“看”字,总领七句诗,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也寄寓着诗人追求自由和解放的火热的革命情怀。
C. 词的下阕虽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如“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可以说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图画。
D.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以设问结尾,表现了革命者雄姿英发的豪迈气概,实际上也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是陶渊明对自己田园生活的诗意描绘,“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是诗人海子对幸福生活和理想生活环境的憧憬。如果将来你有足够的时间,足够的能力,可以在我国乃至世界的某个山水佳处定居,请给你的亲人或朋友写一封信,描绘一下你的幸福生活。
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综合运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不少于 800 字,主标题自拟,副标题统一为“写给×××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