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高温条件下木炭还原氧化铜:黑色固体逐渐变成光亮的铜
B.电解水实验两个电极表面产生气泡,一段时间正负极产生气体体积比约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热,冒白烟,生成白色固体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黑色固体燃烧,发出红色火焰,放出大量热
2、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硫粉
B.铁丝
C.镁条
D.木炭
3、下表归纳了固、液、气三态物质的宏观特性和微观特性,分析表格所填写的信息可知,表格中①②处应分别填写
物态 | 微观特性 | 宏观特性 | ||
| 分子和距离 | 分子间作用力 | 有无形状 | 有无体积 |
固态 | 很小 | ① | 有固定形状 | 有固定体积 |
液态 | 较大 | 较大 | 无固定形状 | ② |
气态 | 很大 | 很小 | 无固定形状 | 无固定体积 |
A.很小;有固定体积
B.很小;无固定体积
C.很大;有固定体积
D.很大;无固定体积
4、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有铁,可能有银
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有铁,一定没有银
C.滤出的固体中一定有银,可能有铁
D.滤出的固体中一定有铁和银
5、2023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关爱自然,刻不容缓”。下来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露天烧烤
B.植树造林
C.分类回收垃圾
D.工业废水达标排放
6、现有5.4gZn和Mg、A1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可能是
A.0.4
B.0.6
C.0.8
D.0.1
7、单层石墨称为石墨烯,这种“只有一个碳原子厚的碳薄片”被公认为是目前世界上最薄、最坚硬、传导电子速度最快的新型材料,下列关于石墨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石墨烯完全燃烧的产物为CO2
B.石墨烯属于单质
C.石墨烯具有导电性
D.石墨烯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
8、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H2
B.O
C.SO2
D.Cu
9、被称为抗癌食品的芦笋中含有丰富的硒,这里的“硒”指的是
A.分子
B.原子
C.离子
D.元素
10、氮和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原子核内电子数为31
B.镓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为3,y的数值为31
C.氮化镓的化学式为GaN,其中镓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D.镓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属于金属元素
11、安全重于泰山,遭遇火灾时,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B.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
C.逃生路线被火封住,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向门窗浇水,发出求救信号
D.人员被火势围困在高层建筑时使用楼内电梯撤退
12、2023年9月21日,天宫课堂第四课在梦天舱上授课。梦天舱载有世界上第一套由冷原子锶光钟等组成的空间冷原子钟。根据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锶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
C.锶原子易失去3个电子
D.锶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横行
1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加热高锰酸钾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
C.做氢气燃烧实验时,先检查氢气的纯度,再点燃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先完成实验,后测质量
14、我市盛产茶叶,“雪青”“清润茗芽”等绿茶享誉省内外。绿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一个单宁酸分子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
C.单宁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38:26:23
D.一个单宁酸分子中含26个氢分子
15、下列对生产生活中做法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用干冰保存生鲜食品—干冰升华吸热
B.食品包装中充氮气—氮气化学性质活泼
C.鱼缸中需加充氧泵—氧气不易溶于水
D.稀有气体用于制作霓虹灯—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16、空气质量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下列不属于大气污染物的是
A.可吸入颗粒物(PM10)
B.CO2
C.NO2
D.SO2
17、“水煮黄河”是由于河面上的水蒸气遇冷凝结为小水珠,形成雾气笼罩水面的自然现象。产生该自然现象的原因是
A.水分子间隔变化
B.水分子体积变化
C.水分子种类变化
D.水分子质量变化
18、“化学观念和科学思维”是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 事实 | 解释 |
A |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 最外电子层是一种相对稳定结构 |
B | 水和双氧水化学性质不同 | 分子构成不同 |
C | 温度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 | 原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
D |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 |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
A.A
B.B
C.C
D.D
19、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符合操作规范的是
A.测溶液pH
B.称量固体
C.稀释浓硫酸
D.倾倒液体
20、我国北斗导航卫星系统使用了星载氢原子钟。氢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下列有关氢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元素符号为H
B.原子序数为1
C.相对原子质量为1.008g
D.原子中核外电子数为1
21、下列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的是
A.
B.
C.
D.
22、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常用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分子能构成物质,所以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B.离子是带电的微观粒子,所以带电的微观粒子都是离子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所以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
D.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微观粒子属于同种元素
23、下列各图中和
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其中能表示保持H2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A.
B.
C.
D.
2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液体的倾倒
B. 液体的加热
C. 量取一定量的液体
D. 用滴管取液体
25、下列潍坊地区的部分“非遗”项目中,其工艺主要是化学变化的是
A.青州根雕技艺
B.寿光卤水制盐技艺
C.潍坊嵌银工艺
D.昌邑土陶烧制技艺
26、下列事实或做法的解释正确的是
A.铁质水龙头表面镀铬防锈一改变金属的内部结构
B.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一洗洁精能将油污溶解
C.石油气被液化储存于钢瓶一分子之间的间隙改变
D.日常生活中用活性炭净水一活性炭可以消毒杀菌
27、化学来源于生活,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厨房中也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加铁酱油中的“铁”指是铁________(填“元素”或“单质”)。。
(2)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______。
(3)围裙上沾有油污,可以用涂抹汽油揩拭的方法除去,其原理是_______。
(4)碘酸钾(KIO3)常被添加在食盐中,称为碘盐,用于预防碘缺乏病。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
28、如图是a、b、c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请你回答:
(1)0℃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_;
(2)将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有晶体析出的是_____;
(3)t2℃时,将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形成溶液的质量是_____g。
(4)t2℃时,等质量的a和b配制成饱和溶液时所需水的质量_____(填“a=b”或“a>b”或“a<b”)
(5)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填选项序号)。
A c>a=b B a=b>c C a>b>c D b>a>c
29、我国科学家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的铟等多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己成为国际标准。下图为铟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铟的化学性质与铝的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_________。
(2)铟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铟的微观过程可表示为:
请将框中的信息补充完整_____,并说明你这样补充的理由是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
30、模型认知是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法。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1)所表示的微粒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
(2)处的微粒是______(填化学式)。
(3)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1、小明进行家庭小实验,制作多晶冰糖。
主要制作过程为:20℃下,取330g蔗糖和100g水,放入不锈钢制容器中,加热并不断搅拌至液体温度达到120℃,盖上厚毛巾静置7天。(已知:20℃和100℃时,蔗糖的溶解度分别为203.9g和487.2g)
(1)蔗糖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
(2)20℃时,将330g蔗糖和100g水混合,得到的是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加热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32、时,将甲、乙各80g分别放到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恢复到
现象如图一所示。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二所示。固体甲对应的溶解度曲线是______(选填“a”或“b”);向烧杯①的溶液中继续加入15g甲物质,充分搅拌后,形成溶液的质量为______g;
时,将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
,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甲______(选填“>”“<”或“=”)乙。
33、“柴米油盐酱醋茶”是关乎民生的大事,其中的“柴”指的就是“燃料”。从古至今人们使用的燃料也在不断地变迁。请回答以下问题:
(1)石油古称“消水”,《汉书》中“高奴县消水可燃”、《梦溪笔谈》中“子知其烟可用,试扫其烟为墨,黑光如漆”,下列关于“消水”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具有可燃性
B.是一种黏稠状液体
C.是可再生能源
D.“其烟”的主要成分为炭黑
(2)目前天然气也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其主要成分是甲烷(CH4)。请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在用天然气煮完饭后,关闭天然气的阀门即可灭火,其灭火原理是______。
(3)2020年科学家开发出新型催化剂,在光照下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微观示意图如下图: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从该微观示意图你能得到的信息是______。
(4)北京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样云”火炬采用丙烷(化学式C3H8)作为燃料,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飞扬”火炬采用氢气作为燃料。火炬燃料由氢气替代了丙烷,你认为主要的优点是______。
34、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独特的研究方法。
(1)图1和图2分别代表碳的两种单质,它们的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原因是构成它们的原子________不同。
(2)图3为利用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制取甲烷的微观示意图:写出二氧化碳制取甲烷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35、2017年金鸡贺岁普通纪念币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一枚普通纪念币,与现行流通人民币职能相同,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该纪念币面额为10元,直径为27毫米,材质为双色铜合金。请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不属于铜合金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黄铜 B.青铜 C.铜丝
(2)选择铸造纪念币的材料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____(填序号)。
A.金属的导电性 B.金属的耐腐蚀性
C.金属的硬度 D.金属的价格
(3)专家提醒,如果保存不当,纪念币表面会有“铜绿”[Cu2(OH)2CO3]生成。“铜绿”是铜与空气中的水蒸汽、氧气和_________缓慢反应的结果;可用保持纪念币表面_________来保存。
36、下图是石油综合利用的部分流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石油是_____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分馏塔中利用石油各成分的_____不同将它们分离,列举一种减压分馏的产品_____
(2)常压分馏可以得到汽油和柴油,其中汽油属于_____ (填所属物质类别)。它们燃烧时产生的污染气体有_____(填一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3)石油炼制可以使石油资源综合利用,其重要意义是(写一条)_____。
37、下列是初中化学实验中,一些常用于制备和收集气体的仪器。请按要求填空:
(1)图中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__。
(2)实验室制备和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可以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用B装置进行实验操作时,液面高度应该至少在________处(填“a”或“b”)。
(3)如果用D装置收集,验满时将燃着的木条放在________处(填“④”或“⑤”),若用E装置收集
,气体应从________(填“⑥”或“⑦”)进入。
(4)实验创新是中学生最为重要的科学素养。
Ⅰ.图F是用“碎碎冰”软塑料管自制的气体发生装置利用该装置来制取气体,药品加入完毕后(药品量如图F),为了使反应发生,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
Ⅱ图G是某学校师生对“催化
分解实验装置的创新设计”,实验过程如下:
①将一支球形干燥管水平放置,用滴管吸取3ml(密度为)质量分数为5%的
加入干燥管的球泡内,再用药匙取
粉末,加在干燥的进气管的管壁上。
②点燃橡胶塞上固定的棒香(用细竹棍或细木棍做的香)后,塞紧干燥管并将其竖立,观察现象。
请分析回答:
(1)可观察带到火星的棒香立即________。
(2)写出上述实验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各项是同学们对该创新实验的评价你认为评价不合理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实验中所用的仪器、材料及药品均易得到
B实验使用的药品用量太大
C反应速度太慢,耽误时间
D实验现象明显,整个装置好似点燃的灯塔,趣味性强。
38、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发现镁片完全溶解、石灰水浑浊。
(一)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
(1)镁和盐酸的反应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甲同学测得反应后试管内溶液pH<7 ,该溶液pH<7的可能原因是:
①MgCl2溶液的pH<7;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乙同学将反应后试管内溶液冷却,加入镁粉并滴入酚酞,溶液颜色无变化,再加热,发现溶液慢慢浑浊且变红。
【猜想】对实验中“溶液慢慢浑浊且变红”的原因,乙同学提出猜想:
MgCl2+2H2O=Mg(OH)2↓+2HCl,大家都认为此猜想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
【查阅】资料1:Mg(OH)2难溶解于水,升高温度可加大其在水中的溶解度。
资料2:K、Ca、Na、Mg等活泼金属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水反应,产生碱和气体。
【实验】乙同学重新在滴有酚酞的热水中加入镁粉,观察到液体慢慢变红并浑浊,镁粉表面产生气泡。收集并点燃气体,发现能燃烧。乙同学实验中“溶液慢慢浑浊且变红”的原因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丙同学在做实验时,不小心将镁条掉入到碳酸氢钠溶液中,发现产生大量的气泡和白色不溶物。他非常好奇,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镁条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的气体和白色不溶物分别是什么?
【查阅资料】
| Mg(OH)2 | MgCO3 |
溶解性 | 难溶于水 | 微溶于水 |
热稳定性 | 受热易分解,能生成两种氧化物 | 受热易分解,能生成两种氧化物 |
实验探究一:镁条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什么气体呢?
猜想 | 实验方法 | 现象 | 结论 | |
① | 二氧化碳 | 收集气体于集气瓶中,而后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 无明显现象 | 猜想①不成立 |
② | 氧气 | 收集气体于集气瓶中,而后将________放入瓶中; | 无明显现象 | 猜想②不成立 |
③ | 氢气 | 第一步,点燃产生的气体; 第二步,在火焰上罩内壁涂有石灰水的烧杯。 | 气体能被点燃; 烧杯内壁无现象;
| 猜想______成立 (填序号) |
④ | _____ | |||
⑤ | 甲烷 |
实验探究二:
【提出问题】镁条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的白色不溶物是什么?
【作出猜想】丙同学根据资料分析认为白色不溶物可能是Mg(OH)2和MgCO3中的一种或两种。
【进行实验】
(1)根据实验Ⅰ的现象,写出加热白色不溶物时一定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
(2)实验Ⅱ中 称量“干燥的晶体”质量为2.85g,由此通过计算确定白色不溶物是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请你写出计算过程)
39、学完了第十单元和第十一单元后,老师检查小明的笔记,发现有三处错误,请你把这三处错误纠正。氢氧化钠俗称纯碱,其水溶液呈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是因为它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Na+;是炉具清洁剂的主要成分,是因为它能与油脂发生化学反应。
(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
40、水电解的示意图如下,请你观察、思考,据图写出3点结论:
(1)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
(3)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