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图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两份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其中一份加入催化剂
B.分别向等质量的大理石中滴加足量的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C.水通电产生气体
D.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2、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相互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复习课上,小组同学分享了自制的卡片,名称与化学式对应、元素化合价标注均正确的卡片是
A.
B.
C.
D.
3、赏中华诗词,品生活之美。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MoO3是一种优良的储能材料,其中Mo的化合价是
A.+4
B.+5
C.+6
D.+7
5、节约用水是保护水资源的有效途径。适合张贴在学校水龙头旁的标识是
A.
B.
C.
D.
6、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有关劳动项目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 劳动项目 | 解释 |
A | 在燃气灶上用铁锅炒菜 | 利用铁的导热性 |
B | 用明矾处理浑浊的河水 | 明矾主要起杀菌消毒作用 |
C |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 干冰升华吸热 |
D | 不能用钢丝刷擦洗铝制品表面 | 铝制品表面有致密氧化膜保护 |
A.A
B.B
C.C
D.D
7、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障,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取用液体
B. 加热液体
C. 读取液体的体积
D. 点燃酒精灯
8、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CO的化学性质,说法错误的是
A.甲、丙两处澄清石灰水作对比,说明CO与CuO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
B.乙、丙、丁三处的实验现象都能说明CO能与CuO发生化学反应
C.丁处燃烧,说明CO有毒
D.省略甲处澄清石灰水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9、生活中用到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调味用的食醋
B.取暖用的木柴
C.温度计里的水银
D.炒菜用的铁锅
10、归纳总纳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见微知著:相同质量的水,在不同状态时所占体积不同,是因为分子间隔不同
B.推理相同元素原子的质子数相同,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化学史:张青莲主持测定了多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
D.化学排序:地壳中的元素含量:氧>硅>铝>铁
11、青铜器表面有一层铜绿,形成铜绿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
A.CO
B. CO2
C.Cu(OH)2
D.N2
12、某物质经过分析只含有一种元素。该物质不可能是
A.单质
B.化合物
C.纯净物
D.混合物
13、某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铁,这里的“铁”是指
A.分子
B.元素
C.原子
D.单质
14、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对下列说法的思考正确的是
A.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是由于分子的体积变大
B.夏天喝冰镇碳酸饮料,常常会打嗝,说明气体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减小
C.不能用铁器盛放波尔多液,是因为波尔多液能腐蚀铁制容器
D.古代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是因为碳具有还原性
15、化学用语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工具。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氯酸钾中Cl为+5价
B.两个氦分子:2He2
C.碳酸钠的化学式:NaCO3
D.硫酸根离子:
16、2023年9月23日,第19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在杭州盛大开幕,主火炬全球首创采用零碳甲醇燃料。如图所示是甲醇燃烧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中涉及两种氧化物
B.反应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
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分子种类都没变
D.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17、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乙的饱和溶液升温或降温均会析出晶体
B.t1℃时,乙的溶解度小于甲的溶解度
C.t3℃时,甲溶液和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t3℃时,100g水中加入50g的甲物质充分溶解可得到150g甲的饱和溶液
18、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防癌抗癌的作用。结合下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硒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硒原子的中子数是34
C.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 g
D.硒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第四周期
19、水是一切生命体生存所必需的物质。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向硬水中加入明矾,可将硬水软化
B.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C.用洗菜水、淘米水浇花,可以节约用水
D.蒸馏是一种净化程度较高的净化方式
20、学习水的净化后,同学们自制了简易净水器(如图所示)。关于该净水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B.能对水进行杀菌消毒
C.能把河水变成纯净物
D.能降低自来水的硬度
21、已知某两种物4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观察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中的反应物都是化合物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2、古人刻录甲骨文时通常涂抹墨和朱砂(主要成分为HgS)。HgS中汞元素的化合价是
A.-2
B.+2
C.-3
D.+3
23、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证明其物理性质的实验是
A.
B.
C.
D.
24、科学家使用碳-14年代检测法印证了三星堆遗址所处年代属于商代晚期。下图是碳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和碳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碳属于非金属元素
B.碳-14原子的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14,则其中子数为6
C.图中x的值是4
D.碳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
25、已知: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SO4=2Na2SO4+2H2O+O2↑。现有31.2gNa2O2与一定量CO2反应后,固体质量变为35.4g。向反应后的固体中加入过量的200.0 g稀H2SO4,产生气体通入过量石灰水中,得到15.0 g CaCO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a2O2需密封保存
B.与CO2反应,生成O2的质量为2.4g
C.与CO2反应后的固体中Na2O2和Na2CO3的质量比为65∶53
D.与稀H2SO4反应后所得溶液中Na2SO4的质量分数约为24.8%
26、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甲:将金属铜加入硝酸银溶液中
B.乙:t℃时,往饱和NaCl溶液中加入NaCl固体
C.丙: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D.丁:分别向等质量且足量的Mg和Zn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
27、碱=金属元素+氢氧根
说明:NH3·H2O属于碱。碱中________含金属元素。
28、如图是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微观模拟图(原子半径大小忽略),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B图中将相关粒子的图形补充完整_____。
(2)该反应中的反应物均属于物质分类中的_____。
(3)结合该图示从微观角度解释由A到B变化的实质是_____。
29、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合适的物质,用相应序号填空。
①氧气 ②氢气 ③小苏打 ④碳酸钙 ⑤氯化钠 ⑥硝酸钾
(1)最清洁的燃料是______。
(2)属于复合肥料的是______。
(3)可用作补钙剂的是______。
(4)厨房里常用的调味品是______。
30、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_______________;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化学符号“2H”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1、工业上利用液态空气制氧是利用液态氧和液态氮的_______不同来获取氧气的。此变化属于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2、如图为天然气在酸性环境中脱硫过程的原理。总反应为。
(1)整个过程中硫酸溶液的浓度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
(2)脱硫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3、钴(Co)的化学性质与铁相似,但钴在常温下对水和空气都比较稳定。
(1)图3是含钴物质的化合价——物质类别图
①物质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物质b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②R处对应的物质类别是__________。
(2)下列预测钴的化学性质合理的是 (填标号)。
A.Co在O2中燃烧生成Co3O4
B.常温时钴易与H2O反应
C.Co能与稀H2SO4反应
D.CoCl3溶液中的杂质MgCl2可加入钴粉除去
(3)已知CoSO4易溶于水,利用复分解反应原理设计三种制备CoSO4的方案。完成下表:
方案 | 预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依据的反应规律 |
① | ____________ | 氧化物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
② | ___________ | 碱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
③ | ____________ | 盐和酸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 |
34、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中,人们的生产、生活与化学密不可分。选择适当物质的序号填空:
A.氧气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氖气 E.氮气 F.氨气
(1)充入测电笔中可产生红光的是______。
(2)可用于制造硝酸和氮肥的是______。
(3)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气体是______。
(4)可用于医疗急救病人的是______。
(5)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气体是______。
(6)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气体______。
35、小樱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1)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实验过程中,红磷要足量的目的是______。
(3)能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现象是______。
(4)已知金属镁在空气中燃烧,可分别与氧气与氮气反应,都生成固体物质,该实验中的红磷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镁来代替。
36、水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周末小明家去湖边游玩。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带去“自热米饭”的加热原理是饭盒夹层中的水与生石灰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小明从湖中带回一瓶水,为检验这瓶水的硬度,可向水中加入______________。
37、根据下图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有①、②序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2)实验室用A装置制氧气用到的药品是______。
(3)实验室用B制取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若B装置中固体为锌粒,②中最好加入______用于制取氢气。
(5)甲、乙两名同学用大小不同的两支试管设计如图F装置制取少量氢气,你认为______(填“甲”或“乙”)同学的装置设计得更合理。
38、以下是实验室常用的部分仪器。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②_______。
(2)某同学要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已经选择了仪器①②③,则还需要从图中选择的仪器是______(填一种仪器的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方法制取氧气的优点是____。
(3)用上述方法制取氧气时,使用仪器③的需要注意_____。
(4)选择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判断集气瓶已收集满气体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
39、(7分)某同学做了如下图所示实验:
| 第一次 | 第二次 |
加入镁粉的质量 | m | m |
加入质量分数为14.6%稀盐酸的质量 | 50g | lOOg |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 | 100g | 100g |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的实验现象 | 产生白色沉淀 | 无明显现象 |
第一次实验每步均恰好完全反应,请回答:
(1)写出第一次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次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每次实验中加入镁的质量(m)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求解第一次反应中生成气体的质量(X)的比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将第一次反应后溶液蒸发掉68.4g水后,则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
(6)若用36.5%的浓盐酸配制实验中所需稀盐酸,则需要加水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
40、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1)高炉内焦炭在富氧空气中充分燃烧: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
(3)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混合后产生蓝色沉淀:_________________.
(4)铝片浸在稀盐酸中表面逐渐产生大量气泡: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气体: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