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属和合金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钢的硬度比纯铁的硬度小
B.常温下,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
C.为了增加金属产量,可大量开采金属矿物
D.钨的熔点高,可以用来制作灯泡中的灯丝
2、如图是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与丙均属于氧化物
B.该反应能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
C.反应后原子的数目增加
D.反应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3、走近千年文物,人们发现青铜器在含有Cl-的环境中易生成CuCl,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发生锈蚀,锈层物质成分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铜绿中含有Cu、H、O、C四种元素
B.CuCl与O2、H2O发生化合反应生成Cu2(OH)3Cl
C.青铜器在锈蚀的过程中铜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D.在干燥、无氧的环境中有利于青铜器的保护
4、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硫元素化合价:
B.地壳中元素含量:
C.硫元素的质量分数:
D.利用金属的年代:
5、中华文字博大精深,下列成语的本意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叶落知秋
B.滴水成冰
C.火上浇油
D.春风化雨
6、以下基本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闻气体的气味
B.熄灭酒精灯
C.放置洗净的试管
D.吸取液体
7、“宏观—微观—符号”相结合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如图实验装置是水通电,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的状态。则水通电分解实验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分子结构
B.分子种类
C.元素化合价
D.原子种类
8、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就形成了溶液
B.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
C.溶质不一定都是固体,溶剂也不一定是水
D.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9、化学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铜
B.氧气
C.金刚石
D.氯化钠
10、中国芯片蚀刻技术国际领先。如图为蚀刻时NF3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B.保持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氮原子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3:2
11、生活中的下列变化,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铁锅生锈
B.牛奶变酸
C.葡萄酿酒
D.冰雪融化
12、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需具备科学严谨性,以下类推错误的是( )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B.用洗涤剂去油污是一种乳化现象,但用汽油去油污不是乳化现象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所以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D.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但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
13、将一定质量的金属镁放入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滤液为无色溶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镁
B.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铜
C.若滤液为蓝色溶液,则滤液中至少含有三种金属离子
D.若加入镁的质量为2.4g,则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2.4g
14、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是研究物质的两个重要维度。下图为碳元素的部分“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为“混合物”
B.X点对应的物质只有一种
C.Y点对应的物质为CO2
D.H2CO3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15、分类是认识与研究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油脂、蛋白质都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B.酒精与食盐水都能导电
C.P2O5和NH4HCO3都属于氧化物
D.CO、NH3都具有刺激性气味
16、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将装置倾斜,管①、②中药品接触,观察到气球鼓起,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原状。下列药品符合该实验现象的是
A.氢氧化钠固体和水
B.镁条和稀盐酸
C.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
D.大理石和稀盐酸
17、化学学科的思维方法中,推理是最常见的一种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B.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C.碱溶液能使酚酞变红,所以能使酚酞变红的一定是碱的溶液
D.碳酸盐滴加稀盐酸能产生气泡,加入稀盐酸能产生气泡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18、如表实验方案设计不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鉴别氢氧化钠、硝酸铵、碳酸钙固体 | 取样,加水后观察现象 |
B | 鉴别盐酸和氯化钠溶液 | 加入酚酞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
C | 鉴别氯化钾溶液和蒸馏水 | 蒸发溶液观察是否有固体析出 |
D | 除去CuO粉末中混有的少量C粉 | 在氧气流中加热 |
A.A
B.B
C.C
D.D
19、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对劳动项目相关内容的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 劳动项目 | 解释 |
A | 用装有金刚石的玻璃刀将玻璃裁割成块 | 金刚石硬度大 |
B | 用碳素墨汁书写春联,字迹不易褪色 |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
C | 给自行车打气,大量空气被压缩进轮胎 | 气体分子本身变小 |
D | 将衣服晾晒在阳光下,衣服易干 |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
A.A
B.B
C.C
D.D
20、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已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丁一定是化合物
C.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D.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
21、小明同学在学习了有关酸、碱、盐的知识后,记录了下列笔记,其中有错误的是
A.所有的酸碱盐之间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B.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会发生变质
C.侯氏制碱法中的“碱”指的是碳酸钠
D.打开盛浓盐酸的瓶盖,瓶口常看到白雾
22、科研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分子筛催化剂,实现了在氧气条件下催化甲烷高选择性氧化为甲醇和乙酸的催化反应过程。该反应的微观图示如下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的化学式为
B.该反应的生成物有三种
C.反应前后分子筛催化剂性质不变
D.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3、日本排放核污染水引发全球关注。核污染水中含多种放射性元素,其中有一种相对原子质量为131的碘危害较大,已知碘的原子序数为53,则该种碘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184
B.131
C.78
D.53
24、“关爱生命,注意安全,拥抱健康”是永恒的主题,下面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中血浆的pH为0.9-1.5
B.不可用亚硝酸钠腌制蔬菜等
C.饮食中适当增加绿叶蔬菜,可以给人体补充维生素和钙元素
D.每人每天约需3-5g食盐,长期摄入过多对人体健康有影响
25、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A.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B.人走关灯、少开空调
C.推广私家车出行
D.增大绿化面积
26、下列关于“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所属基本反应类型”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淡蓝色火焰——化合反应
B.木炭——白光——氧化反应
C.石蜡——黄光——分解反应
D.细铁丝——火星四射——化合反应
27、我国在南海试采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获得成功。这一成果对促进能源安全保障、优化结构都具有重大意义。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可燃冰燃烧主要是将化学能转化为_________能。
(3)甲烷不充分燃烧会生成_________、二氧化碳和水:要使其充分燃烧,你的做法是______;
(4)可燃冰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新能源;目前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还有______;(填一种即可)。
28、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
氯酸钾 ___________ 氮气__________ 二氧化碳__________
29、在下列物质①自来水 ②过氧化氢 ③五氧化二磷 ④空气中
含有氧分子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__。
30、(1)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表面易生成一种暗红色的固体,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铁丝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少量的铁粉加入到足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反应结束后,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是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用化学符号填空。
(1)硫元素___________。
(2)2个氢原子___________。
(3)3个二氧化硫分子___________。
(4)硝酸根离子___________。
32、果果同学观看化学摄影系列《美丽的化学》,发现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让我们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学会用微观的观念去学习化学。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所下所示:
(1)上述四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填序号),从微观角度说出你的判断依据为__________。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根据上述示意图,你得到哪些化学变化的信息?(请写一条)__________。
33、事物都有两面性。物质的性质也是一样,既有利于人类的一面,也有不利于人类的一面。请仿照示例填写下表。
物质 | 有利的一面(用途) | 不利的一面 |
示例:CO2 | 灭火,人工降雨等 | 全球气候变暖 |
O2 | ________ | ________ |
34、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不放松,保障生产生活正常秩序和生命健康。
(1)戴口罩是有效防护新型冠状病毒措施之一。医用外科口罩(如图)所用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____(填1个即可)。
(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患者临床营养膳食指导建议》指出:患者摄入充足蛋白质可提高免疫力。下列食物中基本不含蛋白质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蛋类 B肉类 C蔬菜 D奶类 E鱼类
(3)生活中常用84消毒液进行环境消毒。84消毒液中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已知次氯酸的化学式为HClO,请写出次氯酸钠的化学式并标出氯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
35、请在A—F六种物质中,选择符合题意的物质,用字母填空。
A.石墨 B.一氧化碳 C.干冰 D.甲烷 E.氮气 F.金刚石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
(2)造成煤气中毒的物质是___________;
(3)具有优良导电性能的单质是___________;
(4)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____;
(5)焊接时常用作保护气的是___________;
(6)可用来切割玻璃的是___________。
36、某老师在《燃烧的条件》教学中,改进了教材中实验如图所示在铜片上罩上仪器a,请回答
(1)仪器a的名称是 .
(2)罩上仪器a的作用是 .
(3)对照①和③能够获得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4)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段时间剧烈燃烧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爆炸,2015年我国多个地区发生多起爆炸事故,瓦斯爆炸、煤气爆炸等,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请写出煤气(主要成分一氧化碳)完全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37、下图是实验室中常见装置。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氢气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用装置B收集氢气,气体应从______(选填“a”或“b”)口进入。
(3)实验开始前应先进行图C所示的操作,标志该装置气密性良好的现象是______。
(4)装置D中,将氢气球置于空烧杯中,可以验证出氢气的一条性质是______。
38、同学们在实验室进行制取氧气和验证氧气性质的实验。
(1)图A: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给试管预热的操作是_______,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2)图C:用此方法收集氧气时,氧气应该从_______端进入。
(3)图D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E是硫粉在氧气中燃烧,F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了使各物质与氧气完全反应,应该将燃烧匙_______(选填“迅速”或“缓慢”)伸到集气瓶底;实验中,有火焰产生的是_______(选填字母编号)。在做F实验时集气瓶炸裂了,原因是:_______。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这说明化学反应的剧烈程度与反应物的_______有关。
39、儿童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发育不良等症状。如图为某补锌口服液说明书的部分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葡萄糖酸锌中碳、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最简比为 ;
(3)要满足儿童身体正常发育的需要,在某一时间段需要适量补锌。
若儿童1千克体重每日需要0.5毫克锌,每天从食物中只能摄入所需锌的一半。体重为20千克的儿童,理论上一天还需服该口服液多少支?(请写出计算过程)
40、写出有关化学反应的化学表达式
(1)磷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锰酸钾受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u2(OH)2CO3加热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电解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填序号,下同)___________,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_,属于氧化反应的是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