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科学家发现的新冠治疗药千金藤素(C37H38N2O6)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下列关于千金藤素(C37H38N2O6)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含有四种非金属
B.该物质由83个原子构成
C.该物质中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9:3
D.该物质的每个分子中含有1个氮分子
2、成语是我国古代智慧的结晶。下列成语的本意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滴水成冰
B.风吹草动
C.刻舟求剑
D.星火燎原
3、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下列对金属的利用不是由金属活动性决定的是
A.曾青得铁化为铜(古代湿法炼铜原理)
B.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C.用铝合金制作高层建筑的门窗框架
D.古代金银制品能保存至今
4、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黄河水经沉降、过滤、吸附、灭菌等净化操作后,可转化为生活用水
B.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C.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
D.农林和园林浇灌改大水浸灌为喷灌、滴灌
5、燃油汽车发动机排出的气体中含有CO和NO等,安装催化转化器可减少这些有害气体的排放。CO和NO在经过催化转化器时相互反应,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研确
A.该反应涉及四种氧化物
B.CO和NO按个数比1:1进行该反应
C.该反应中两种生成物的质量比为11:7
D.安装了催化转化器的汽车,尾气中不含CO和NO
6、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A.电解水
B.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固体制取氧气
C.一定量红磷在充满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烧
D.一定量木炭与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
7、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盛有一根铁钉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
B.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铁丝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
C.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D.碳和二氧化碳在密闭容器中高温至恰好完全反应
8、我国科学家首次实现以CO2为原料直接人工合成淀粉,其中第一步反应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中乙和丁的粒子个数比为1:1
B.反应前后原子数目相等
C.反应后ZnO-ZrO2的质量不相等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9、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闻气体气味
B.点燃酒精灯
C.加热液体
D.取用固体药品
10、某密闭容器内有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 X | Y | Z | W |
反应前质量/g | 4 | 1 | 10 | 2 |
反应后质量/g | 待测 | 3 | 4 | 6 |
A.反应后待测的质量为7g
B.物质X是催化剂
C.该反应的反应物只有Z
D.该反应中的Y与Z的质量比是3:4
11、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了改变
B.压瘪的乒乓球在热水中能鼓起来﹣﹣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C.端午时节粽飘香﹣﹣分子不断运动
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
12、关于下列实验的分析与结论正确的是
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红磷量不足使测量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大
C.探究铁生锈需要氧气
D.电解水实验在b管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
13、“人造空气”帮助人类实现了太空漫步的梦想,“人造空气”与我们身边的空气成分基本相同。“人造空气”中可用于供给呼吸的气体是
A.N2
B.O2
C.H2
D.CO2
14、2023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主题是“强化依法治水,携手共护母亲河”,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球上的水资源丰富,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却很有限
B.自然界的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后仍然不是纯水
C.水分子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D.电解水时,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15、归纳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归纳推理错误的是
A.离子都带有电荷,但带电荷的粒子不一定都是离子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则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都是分子
C.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则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不是单质
D.氧化物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都是氧化物
16、化学符号具有独特的学科内涵。下列各项对相关符号含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A.2H2O:只能表示2个水分子
B.:只能表示硫酸根离子
C.:只能表示氖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Zn:只能表示金属锌
17、《漩涡纹尖底瓶》是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代表作,距今5100-4700年,甘肃省陇西县吕家坪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下列有关彩陶的制作工艺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工序是
A.泥土加工
B.陶坯成型
C.上色装饰
D.入窑烧制
18、“嫦娥一号”从月球上返回信息表明,月球表面含有丰富的氦-3和镁资源。在元素周期表中,氦、镁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不相似
B.一个镁离子中有12个电子
C.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31g
D.氦-3核内有3个质子
19、在发生火灾时,自动灭火陶瓷砖会裂开,喷出氮气和二氧化碳,从而扑灭火焰。此陶瓷砖的灭火原理是
A.清除可燃物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D.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20、基本的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和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闻气味
B.熄灭酒精灯
C.加热液体
D.过滤
21、下列通过证据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选项 | 证据 | 结论 |
A | 用黄铜片在纯铜片上刻画,纯铜片上有印痕 | 黄铜比纯铜的硬度大 |
B | 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 该可燃物一定含有氧元素 |
C | 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 | 该固体可能是碳酸钙 |
D | 将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出现银白色固体 | 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的强 |
A.A
B.B
C.C
D.D
22、 洗发产品中含有的柠檬酸(C6H8O7)能使头发柔顺有弹性且气味清香。下列关于柠檬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柠檬酸属于氧化物
B.柠檬酸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7个氧原子组成的
C.柠檬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柠檬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8:7
23、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B.一定质量的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C.电解水
D.向盛有二氧化锰的烧杯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24、“关爱生命,注意安全,拥抱健康”是永恒的主题,下面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中血浆的pH为0.9-1.5
B.不可用亚硝酸钠腌制蔬菜等
C.饮食中适当增加绿叶蔬菜,可以给人体补充维生素和钙元素
D.每人每天约需3-5g食盐,长期摄入过多对人体健康有影响
25、下列过程中,有一个去污原理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用洗涤剂洗去餐具上的油脂
B.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C.用酒精除去附着在试管内壁的碘
D.用热水洗去附着在烧杯底部的硝酸钾
26、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鉴别CO2和O2 | 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观察现象 |
B | 鉴别硬水和软水 | 加入活性炭,观察现象 |
C | 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 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
D | 鉴别H2O和H2O2 | 观察颜色 |
A.A
B.B
C.C
D.D
27、某同学制取氧气,并回收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流程如下图。
回答下列问题:
Ⅰ.写出上述流程中制取氧气的化学 方程式 (7) 。
Ⅱ.步骤Ⅱ中加适量水的目的 (8) (填标号)。
A.提高实验效率
B.保证固体1全部溶解
C.加快固体溶解速度
D.减少固体2的损失
Ⅲ.步骤Ⅳ中的操作应选择下图中 (9) (填“甲”或“乙”)装置,该操作中玻璃 棒的作用是 (10) 。
Ⅳ.实验结束后,称得回收到的二氧化锰的质量比原来氯酸钾中的大,可能的原因有 (11) (写一点)。
28、用化学用语回答问题。
(1)氮元素______。
(2)2个氮原子______。
(3)氮分子______。
29、某元素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能够形成核外有x个电子的An+离子,则A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_____。
30、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铝原子______;
(2)铁离子______;
(3)在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______;
(4)3个水分子______;
(5)保持二氧化碳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______。
31、回答下列问问题。
(1)氧原子的符号_____;
(2)H+的名称_____。
32、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两个氢原子_____;
(2)高山缺氧中的氧_____;
(3)硫化锌_____;
(4)铵根离子_____;
(5)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_____;
(6)由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
33、图1是元素周期表中硒元素的有关信息,图2是硒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2中m的值为 ,n的值为 ;
(2)硒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 周期;
(3)由钠元素和硒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硒化钠的化学式为 。
34、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能改善我们的生活。
(1)请从“A.氧气B.氦气C.氨水D.明矾”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
。
①抢救危重病人常用的物质是_______;
②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是_______;
③探空气球中常填充的安全气体是_______;
④净化水时可作絮凝剂的是_______。
(2)北大博士李若言发明了液氮冰淇凌。“液氮冰淇淋”是一种用液氮作制冷剂,使奶油等原料快速冻结而制成的冰淇淋。冻结时原料中的水迅速凝结成微小冰晶,来不及聚集,所以吃起来柔滑,无冰渣感。制作“液氮冰淇淋”时利用的氮气的性质包括:沸点_______填“高”或“低”
、_______。
35、构建思维导图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请根据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思维导图,回答下列问题。(“一”表示相连的两类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1)请写出图中甲表示的物质类别_______。
(2)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请写出一个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3)酸和碱能与指示剂反应,而使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如NaOH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成___色。
36、运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高坪区河道众多,在河道里种植水草可以减轻河道水污染。因为水草中的硝化细菌能将污水中的含氮化合物最终转化为无污染物质,该过程涉及到的化学反应之是:2NH3+3O22HNO3+2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
(2)高坪个别山区长有野生菌,误食有毒的野生菌会使人中毒,因为某些有毒野生菌中含有一种麦角甾醇类毒素(化学式为C29H46O),该毒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
(3)在鸡蛋壳上滴加白醋,会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鸡蛋壳中一定含有_______离子(用离子符号表示)。
37、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
(1)A中试管1内得到的气体为________;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指出C中一处明显错误:________________,过滤后仍然浑浊,写出一种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3)用B装置净水,应选择________(填“a”或“b”)作为进水口,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__。
(4)自来水变为纯水的方法是________。
(5)可以用________区别硬水和软水。
38、实验室利用U型装置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如图1)
(1)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装置中使用铜圈的作用与优点是______(填标号)。
A.承载大理石 B.参与控制反应发生与停止 C.参与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实验二)探究燃烧的条件(如图2)
(3)已知:白磷、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分别升高左侧、右侧漏斗至红磷、白磷露出水面,观察到发生燃烧的是______。该实验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_____。
39、随着科学的发展,新能源的开发不断取得突破。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下图(图中的微粒恰 好完全反应)所示。请根据微观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丁的化学式为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写字母序号)。
A.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B.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甲是单质,乙、丙、丁均为化合物
D.该反应体现了无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有机物
40、取KCl和CaCl2混合物15g,加入35g水完全溶解后,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7.6%的K2CO3溶液,所加K2CO3溶液的质量的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1)恰好完全反应时,需要K2CO3溶液的质量为______ g.
(2)计算原混合溶液中含氯化钙的质量.
(3)计算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