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化学

一、选择题(共26题,共 130分)

1、华夏造物历史悠久,《天工开物》中记载的下列造物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炼生铁

B.晒海盐

C.钉木舟

D.织衣布

2、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在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法设计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图甲:比较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B.图乙:检查装置气密性

C.图丙:探究MnO2 溶液分解的催化作用

D.图丁: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3、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倾倒液体

C.过滤

D.称量固体

4、某小组用NaCl固体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需要称量氯化钠固体6g

B.实验中选用25mL规格的量筒

C.实验中用到的仪器有漏斗

D.用量筒量水时俯视液面,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偏大

5、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与该反应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类型属于分解反应

B.乙物质的1个分子由2个原子构成

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微粒个数比为1:3

D.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6、《天工开物》中记载了古人引用天然气制盐的过程:西川有火井,其井绝无火气,但以长竹剖开去节,合缝漆布,一头插入井底,其上曲接,以口紧对釜脐,注卤水釜中,只见火意烘烘,水即滚沸。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火井”中燃烧的物质是一种新能源

B.“合缝漆布”是确保气密性良好

C.点燃前须检验气体纯度

D.卤水煮盐与海水晒盐结晶原理相同

7、日本排放核污染水引发全球关注。核污染水中含多种放射性元素,其中有一种相对原子质量为131的碘危害较大,已知碘的原子序数为53,则该种碘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184

B.131

C.78

D.53

8、以下是我省生产的某种加钙食盐包装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请仔细阅读后回答问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配料表:氯化钠、食用碳酸钙、碘酸钾

净含量:500g

成分表:氯化钠≥88%

钙:(0.5-1.3)%

碘(以I计):(20-50)mg/kg

A.包装标签上钙含量是指钙元素

B.碳酸钙中钙、碳、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10:3:12

C.若一成年人每天吃此食盐5g,则他相当于补了(0.1-0.25)mg碘元素

D.此食盐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不低于44%

9、下列知识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反应类型

B.催化剂问题

①化合反应的反应物可能是单质

②只有一种反应物的反应不一定是分解反应

③氧化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①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②催化剂总是加快反应的速率

③催化剂的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

C.性质与用途

D.灭火三措施

①N2常温下性质稳定——制氮肥、炸药

②石墨质软而滑腻——做润滑剂

③氦气密度小——填充探空气球

①清除可燃物

②隔绝氧气或空气

③降低着火点

A.A

B.B

C.C

D.D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蒸发结晶可以提纯混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

B.通过将混合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可以除去中少量的HCl

C.通过灼热的氧化铜能除去中少量的CO

D.通过煮沸可以制得硬度较低的饮用水

11、以下知识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变化与守恒

B.化学发展与科学家

①碳酸分解前后各元素种类及质量都不变

②10g水结成10g冰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①定量研究空气的成分——拉瓦锡

②测定某些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张青莲

C.化学物质与构成

D.化学性质与用途

①汞——由汞原子构成

②氯化钠——由氯化钠分子构成

①氧气支持燃烧可用作燃料

②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

A.A

B.B

C.C

D.D

12、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将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放入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中

B.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不同金属

C.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锌粉和铁粉

D.向等质量的锌和镁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A.A

B.B

C.C

D.D

13、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展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守恒观:12g碳和18g氧气反应,一定生成30g二氧化碳

B.科学思维: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所以能使燃着木条熄灭的就是二氧化碳

C.科学探究与实践:同时加热锡、铅和焊锡,验证纯金属的熔点比其合金熔点高

D.科学态度与责任:实验后的废液集中处理,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14、中国芯彰显中国“智”造,芯片的基材主要是高纯硅。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硅原子的质量为28.09

C.硅在地壳中含量排第一位

D.SiO2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15、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容器中各种物质的质量变化如表所示。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40

40

32

10

反应后的质量/g

12

x

0

10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x等于90

B.b可能是单质

C.参加反应a与c的质量比为7:8

D.d一定是催化剂

16、2023年10月25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神州十七号载人飞船.航天所用的燃料之一为液氢,利用了氢气具备的化学性质是

A.液氢是液态

B.氢气密度小

C.氢气具有可燃性

D.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17、工业制镁的方法为:将含碳酸钙的贝壳制成石灰乳;在海水中加入石灰乳;过滤;在氢氧化镁中加入盐酸,结晶;电解熔融氯化镁,该方法中不包括

A.化合反应

B.置换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

18、如图所示,将两枚光亮的铁钉分别用细线吊置于甲、乙中,并使部分铁钉露出液面。放置一段时间,出现了锈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中,气体含氧气的体积分数不相等

B.甲中,铁钉在植物油内的部分没有锈蚀

C.乙中,铁钉在水面下的部分锈蚀最严重

D.丙中,导管内上升一段水柱

19、2023年10月26日,神州十七号圆满发射。载人航天器中处理的一种方法为,则X的化学式为

A.LiO

B.

C.

D.

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铁是由铁原子构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氯化钠是由氯化钠离子构成的

B.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C.糖是甜的,醋是酸的,说明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D.在同一种化合物中,同一种元素的化合价一定相同

21、下列各组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是

A.金刚石和铜

B.氯化钠和硫酸铜

C.铁和氧化汞

D.水和氨气

22、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N2

B.CaCO3

C.P2O5

D.CuCl2

23、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不正确的是

A.灭火方法模型

B.原子结构模型

C.空气组成模型

D.物质分类模型

24、下列有关“CO2”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5、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两份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反应

B.在密闭容器中点燃红磷,容器中的压强变化

C.一定量的镁在过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

D.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的浓度相等的稀硫酸

26、如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液体的量取

B.液体的倾倒

C.过滤液体

D.用滴管滴液体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7、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应注意营养均衡,膳食合理,有些青少年不爱吃蔬菜、水果,影响生长发育,这主要是由于摄入___________不足而引起的。

A维生素    B油脂    C蛋白质

2)“XX糕点”主要营养成分如下表所示,请根据下表回答:

营养素

蛋白质

油脂

糖类

β-胡萝卜素(维生素类)

碳酸钙

100g糕点含有

48g

20g

40g

4.5mg

400mg

 

所含营养素中属于无机盐的是_____________(填名称)

3)一种新型环保材料被塑胶 工程广泛应用,合成这种新材料的原料是二甲苯烷二异氰酸酯(其分子式为C15H10N2O2)。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①二甲苯烷二异氰酸酯是_____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②二甲苯烷二异酸酯中氢、氧两元素的量比为__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4)暑期就要到了,外出旅游是许多人喜爱的一种休闲方式。为防止旅途中皮肤意外擦伤后感染,常备碘酒,碘酒中的溶剂是__________(填物质化学式)

28、现有①氧气②硫酸钾③铁④二氧化碳⑤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后的固体剩余物⑥空气⑦氮气⑧氦气等八种物质,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填序号,下同)_______;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是_______;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是_______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_________;可制造氮肥的气体是________;可作电光源的气体是___

29、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已知NH4NO3和KH2PO4固体混合物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8%。则该混合物中KH2PO4的质量分数是______

(2)许多元素在不同化合物中有不同化合价,这些化合物的命名有一定规律。

如:KMnO4——高锰酸钾 K2MnO4——锰酸钾

HClO4——高氯酸 HClO3——氯酸 HClO2——亚氯酸 HClO——次氯酸

NaNO3——硝酸钠 NaNO2——亚硝酸钠

FeCl3——氯化铁 FeCl2——氯化亚铁

①Cu2O的名称是______

②磷的含氧酸有H3PO4、H3PO3、H3PO2等。H3PO4的名称是磷酸,则H3PO2的名称是______

30、指出下列符号中数字“2”的意义:

Cl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g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按要求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完成下列填空

13个硫原子_______________

2)氢氧根离子__________________

3)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______________

4)碳酸氢铵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

5)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______________

32、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请回答:

B框中的物质属于___________(填序号:①混合物 ②纯净物)。

②此图说明化学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微粒是_________

③这反应属于_______反应。

33、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目前人们利用最多的能源是煤、_______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2)充分燃烧1000 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CO2SO2气体的质量如下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 煤燃烧产生的气体更易导致酸雨   B 该天然气中不含硫元素

C 煤燃烧对环境影响较小 D 煤和天然气的燃烧都有温室气体产生

3)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其他能源,如太阳能、_______________等。

4)写出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34、用化学用语填空: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_____

(2)2个三氧化硫分子___________

(3)2个铵根离子___________

(4)最简单的有机物是___________

(5)+7价氯的氧化物___________

35、下图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E是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请回答下列问题:

(1)D中x=___________。D的符号为___________

(2)A、B、C、D中表示的阳离子与阴离子所形成物质为___________(用符号表示)。

(3)银原子的中子数为___________

36、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装置如下图所示,回答表格中的问题。

实验步骤

(1)预先在集气瓶中放入少量水,其作用是____________

(2)待火柴快燃尽时,再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火柴快要燃尽时再伸入集气瓶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

铁丝剧烈燃烧,____________,放出大量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实验结论

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 10分)

37、通过化学学习,应该知道有多种途径可以制取氧气。

如: A 电解水   B 分解过氧化氢  C 加热高锰酸钾D.______

1)相信你在D处还可以写出另一种制取氧气的方法;

2)若用下图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①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  ______ ;②_______

②实验结束,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其理由是_________,此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紫红色,你认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

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气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再开始收集;

4)写出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8、小明用大小不同的玻璃罩罩在两组点燃的蜡烛上(如图甲),观察发现A组实验高处烛焰先熄灭,B组实验低处烛焰先熄灭。为了探究玻璃罩中烛焰熄灭顺序不同的原因,小明以A组为研究对象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将6个盛有等量澄清石灰水的敞口容器固定在铁丝上,点燃蜡烛,立即用小玻璃罩罩上(如图乙),分别记下容器内石灰水变浑浊所需的时间。多次重复实验获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容器编号

1

2

3

4

5

6

平均时间/秒

3.2

3.8

5.0

7.1

11.1

19.0

实验二:将3支温度计分别挂在小玻璃罩内不同位置(如图丙),点燃蜡烛,一段时间后发现温度计①示数明显增大,温度计②③示数增大不明显。

(1)根据实验一的结果,推测A组实验高处烛焰先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请写出本实验中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实验二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_

(3)结合本实验的研究结果,对B组实验现象做出简要解释_________

四、简答题(共2题,共 10分)

39、2013年3月底,上海、浙江一带出现H7N9禽流感.这种病毒首先在鸡、鸭等飞禽身上发现.对鸡、鸭舍进行消毒时常用15%的过氧乙酸溶液,过氧乙酸的化学式是CH3COOOH(即:C2H4O3).试计算:

(1)一个过氧乙酸分子中有   个原子.

(2)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    

(3)配制15%的过氧乙酸溶液100克,需过氧乙酸   克,水   mL.(ρ=1g/cm3

 

40、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氮气具有广泛的用途,灯泡中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2)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并取得成功。锥形瓶内空气体积为210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50ml,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①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很快被引燃。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②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气球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

③待白磷熄灭锥形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注射器中的水自动喷出,当注射器中的水还剩约___________时停止流下。

3)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说明氧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正:______;反: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