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4P+5O22P2O5
B.铝和稀硫酸反应,Al+H2SO4=AlSO4+H2↑
C.镁粉着火不能用CO灭火的原因:2Mg+CO22MgO+C
D.用石灰石浆吸收烟气中二氧化硫:CaCO3+SO2+O2=CaSO4+CO2
2、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保护资源,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球上水的总储量很大,但淡水资源并不充裕
B.综合利用化石燃料是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的唯一途径
C.氮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制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
D.自然界可提供给人类的金属资源有限,寻找金属替代品有利于保护金属资源
3、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C+O2=CO2
B.CaO+H2O=Ca(OH)2
C.C+CuOCu+CO2↑
D.NaCO3+2HCl=NaCl2+H2O+CO2↑
4、化学实验室发生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烧碱变质
B.盐酸挥发
C.稀释浓酸
D.试管破碎
5、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KMnO4
B.O2
C.H2O
D.H2CO3
6、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B.
C.
D.
7、通过煮沸可将某类硬水软化,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Ca(HCO3)2CaCO3↓+ H2O + CO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生成物均是氧化物
B.CaCO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价+4
C.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D.生成H2O和CO2的质量比为18∶44
8、过碳酸钠(Na2CO4)是一种常见的漂白剂,其水溶液显碱性,能和盐酸发生下列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为CO,可作燃料
B.该反应可用于制氧气
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过碳酸钠水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
9、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两个氢分子:2H
B.2个硫酸根离子:
C.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
D.两个氮原子: N2
10、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H
B.H2O
C.O
D.O2
1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相关操作如下图所示,其中不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加热KMnO4
C.收集O2
D.验满O2
12、某固体粉末是由 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这种粉末加足量的水,振荡后呈浑浊,再加足量的稀盐酸,沉淀不溶解,过滤后得无色滤液,取滤液并滴加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对原固体粉末的判断正确的是
A.一定含 ,一定不含
B.一定含 一定不含
C.可能含 ,一定含
一定不含
D.可能含 一定含
一定不含
13、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以用于制造氮肥
B.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以用于做石墨电极
C.钛合金与人体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可以用于制造人造骨
D.干冰升华吸热,可以用于人工降雨
14、思维导图有助于建构知识体系,如图是小明同学画出的有关物质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思维导图,其中“▲”应填入的是
A.元素
B.分子
C.离子
D.质子
15、下列图象中,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电解水
B.木炭还原氧化铜
C.向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D.高锰酸钾制氧气
16、物质的命名与化学式一致的是
A.氯化钙CaCl2
B.硫酸钠Na2SO3
C.碳酸钠NaCO3
D.氢氧化钡BaOH
17、下列图标是我国“国家节水标志”的是
A.
B.
C.
D.
18、从《中国成语大会》到《中国诗词大会》,中国传统文化大放异彩,很多成语、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百炼成钢“与“沙里淘金”所涉及的变化相同
C.“釜底抽薪”与“钻木取火”都体现了燃烧的条件
D.“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19、芯片蚀刻过程中,物质NF3与硅反应生成的物质均为气体,在蚀刻物表面不留任何残留物。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丁的化学式为N2
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甲物质中氮、氟元素的质量比为14:57
D.该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微粒数目之比为1:1
20、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0
C.+3
D.+5
2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固体
B.倾倒液体
C.熄灭酒精灯
D.过滤
22、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
| A | B | C | D |
方案 |
|
|
|
|
目的 | 证明二氧化碳溶于水且能和水反应 | 证明碳具有还原性 | 证明呼出气体中含较多的二氧化碳 | 证明二氧化锰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
A.A
B.B
C.C
D.D
2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下列工艺品的相关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编制端午香包
B.烧制陶瓷
C.雕刻石狮子
D.裁剪窗花
24、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
|
|
A.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 B.将水通电一段时间 | C.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制氧气 | D.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
A.A
B.B
C.C
D.D
25、下列含氧元素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O2
B.Al2O3
C.NaOH
D.CaCO3
26、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一定温度下,饱和的硫酸铜溶液中浸入一小块不规则的硫酸铜晶体,静置 | 晶体形状发生变化 |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发生改变 |
B | 向某待测液中滴加CaCl2溶液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该溶液为AgNO3溶液 |
C | 向NaOH溶液中通入CO2 | 无明显现象 | CO2与NaOH溶液不反应 |
D | 向土豆片表面滴加碘水 | 土豆片表面变蓝 | 土豆含淀粉 |
A.A
B.B
C.C
D.D
27、人类为了维持生命和健康,必须摄取食物。基本营养素包括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_____六大类。
28、在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物质填空(填序号)
A 氦气 B 二氧化硫 C 红磷 D 二氧化碳 E 水 F 氧气 G 氮气
(1)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_____;
(2)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____;
(3)能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是____;
(4)制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_____;
(5)属于稀有气体的是_____;
(6)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____,其反应文字表达式____。
29、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水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家庭简易净水器中常用到活性炭,主要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_______性。
(2)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反应一段时间后a、b试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___。
(4)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说法中符合这一认识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农业生产中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
B.淡水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C.洗菜、淘米的水用来浇花
D.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30、小刚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其实验过程如下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A物质的名称_____;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若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液体C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
(2)操作②主要是除去一些异味和色素,应选用的物质是_____.
(3)小刚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液体D是_____.经过操作③以后,小刚重复上述实验,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
31、研发高性能“中国芯”是我国现阶段信息产业的头等大事,是实现强国梦的必然选择。“中国芯”的主要材料是高纯度单质硅。工业上用 SiO2+2CSi+2CO↑ 来制取粗硅。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属于_____反应。
(2)二氧化硅(SiO2)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是___。
(3)根据物质的分类方法,二氧化硅属于_____。
(4)产物中的气体物质具有的性质为______(写出一条)。
(5)试写出一条化学对人类的作用_____。
32、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生活中可以用_____________降低水的硬度。
(2)为防止菜刀生锈可以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使用后用干布擦干净 ②在菜刀上涂食用油 ③使用后用湿布包住
(3)燃烧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33、用化学符号表示:
(1)两个氢原子___________;
(2)三个铝离子___________;
(3)钠元素___________;
(4)两个硫酸根离子___________。
34、某方便面的营养成分表如下(其中碳水化合物主要指淀粉等):
营 养 成 分 表 |
项目 每100克 |
能量 1966千焦 蛋白质 7.5克 脂肪 21.8克 碳水化合物 60.7克 钠 2530毫克 |
(1)表中“钠”是指 (填序号);
A.离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
(2)方便面中使用的食盐是加碘盐,人体中缺碘可能患有的疾病是________(填“甲状腺肿大”或“骨质疏松”);
(3)若小明用天然气煮方便面,请写出天然气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35、整理和归纳是有效的学习方法。下面是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对Mg、Fe、Cu、Hg、Ag五种金属相关知识的归纳复习,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1)从物理性质上看,每种金属都有自己的特性。你认为Hg与其他金属的不同 之处是___。
(2)从化学性质上看,与盐酸反应最剧烈的是___,这五种金属中,有一种金属的化合物溶液能与其他四种金属发生反应,该金属是___,请写出反应 方程式____(任写一种即可)。
(3)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是重要的化学学科思想。用镁粉制作的烟花 在夜空中发出耀眼的白光,这是利用了镁的_____性。
36、在下列示意图表示的粒子中。
(1)属于原子的有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属于阳离子的有_______________(填写离子符号);
(3)_____________(填序号)属于同种元素,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7、实验是实现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请回答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问题。
(1)利用B装置制取一种气体,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实验室可用氯化钠固体和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取氯化氢气体,该气体极易溶于水,则制取氯化氢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为_____________(填字母),请写出一种方法验证收集到的气体。_________
38、进行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和探究的主要途径,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实验探究。
(1)用控制变量方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实验一 | 实验二 |
①实验一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对硝酸钾溶解性的影响;
②实验二是探究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该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变量是温度和________。
(2)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添加酸碱指示剂。某同学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试管中溶液不变色。于是针对此溶液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科学探究。
A.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反应后氢氧化钠过量,溶液呈碱性;
猜想二: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中和,溶液呈中性;
猜想三:反应后稀盐酸过量,溶液显酸性 。
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觉得猜想一不正确,其理由是:_________。
B.设计并进行实验:
①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设计了实验方案一: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观察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 pH_______7 (填“>”、“=”或“<”) | 猜想二不成立,猜想三成立 |
②请你设计另一个实验方案(与实验方案一不同),验证猜想三成立,并填写下表:
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_________ | _________ | 猜想二不成立,猜想三成立 |
39、有两瓶无色气体,它们分别是氧气和二氧化碳,有多种方法可将它们区别开来,请你模仿示例要求,列举两种鉴别方法:
示例:分别加入少量的紫色石蕊试液,振荡,试液变红的是;无明显现象的是
。
方法1______;
方法2______。
40、走进化学实验:
(1)药品的取用“三不原则”:不能_____,不能_____,不能_____。
(2)固体药品的取用: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_____里。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_____,有些块状药品可用_____夹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