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每次论争,他都发表一些“出格”的言论,这使得许多学术界朋友为之捏了一把汗,不时给他以善意的劝告,但是他却处之坦然,不以为然

B.使用公筷公勺成为潮流,倍受市民推崇,这种“新食尚”不言而喻地成为时下餐桌文化。

C.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中国战“疫”取得了辉煌成绩,在众多国家中鹤立鸡群

D.产业扶贫能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有了稳定的脱贫政策,农民脱贫的信心与日俱增

2、下列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军方对乌克兰发动全面进攻,“俄乌冲突”之后,美国立即宣布制裁俄罗斯,英国、加拿大等国也随声附和紧跟美国步伐。但菲律宾发表声明将表示中立,一些国家也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与菲律宾一样的立场。这场突如其来的军事打击让乌克兰一时难以应对,战争惨烈的景象也令人叹为观止

A.随声附和

B.不约而同

C.突如其来

D.叹为观止

3、书法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关于这幅书法作品的字体,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A.隶书

B.楷书

C.行书

D.篆书

4、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xùn)  (yì)   (mì)  战战(jīnɡ)

B. (tān)   (xuān)   (shùn)   轻怕重(niān)

C. (chén)    (xū)   (yín)    根问底(páo)

D. (cuì)   (xiào)    (zhuó)   前顾后(zhān)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历经7年艰辛努力,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胜利举办,__________,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一道__________各种困难挑战,再一次共创了一场___________的奥运盛会,再一次共享奥林匹克的荣光。

A.举世瞩目   克服   载入史册

B.叹为观止   刻服   载入史册

C.举世瞩目   刻服   风雪载途

D.叹为观止   克服   风雪载途

6、下列加点成语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百团大战》这部电影中有许多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让观众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战争中八路军战士奋勇杀敌的牺牲精神。

B. 有这种诗人灵魂的传统的民族,应该有气吞斗牛的表现才对。

C. 你客观地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重蹈覆辙,将来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D. 雨果先生慷慨激昂的演讲,博得了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

 

7、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激荡  争执  盔甲  人声鼎沸

B. 抵达  拼凑  欲望  小心翼翼

C. 倘若  鉴赏  暖和  美不胜收

D. 渊搏  质朴  搓捻  截然不同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答谢中书书》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节选自《小石潭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五色交辉  _________

(2)四时俱备   _________

(3)青树翠蔓   ___________

(4)俶尔远逝   __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实是欲界之仙都。

(2)潭中鱼可百许头。

3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水,请说说两文作者笔下的水有何共同特点。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9、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漫兴(其七)

[唐]杜甫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请描绘“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所展现的画面。

四、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 5分)

10、诚信是个人立身之本,一个不讲诚信的个人是社会的危险品。为此,光辉学校八年级一班开展了“诚信做人”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为了营造氛围,班长要求大家每人拟写一则“诚信做人”方面的广告宣传标语,请将你的设计写下来。

__________

(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的问题。

45岁的马虎是安徽阜阳嘉安建筑劳务有限公司的负责人,17年前,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外地来京搞建筑的民工。现在,马虎已拥有上万名员工的公司负责人。尝尽了酸甜苦辣的马虎,在北京回想“摸爬滚打”的日子,感慨地说,支撑他走到今天的,就是12个字:“本分做人,诚信做事,奉献社会”。一路走来,“大伙看我做事待人实在,都愿意跟着我一起干。”

现在,马虎身在北京,日子越过越好,企业也越做越大,但家乡的发展还始终使他魂牵梦绕。凡是村里修路,建小学,办儿童福利院,遭受水灾,他总是及时通过父亲把捐款送到位。作为一名党员,他已有了新梦想,那就是让家乡人民生活更幸福,把国家建设得更美丽。

①为这则材料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0字)

__________

②画线句子有语病,可修改为:__________(不得改变愿意)

(3)为下列材料中的人物写几句评价之语。

天快黑了,刘同利还在自己的菜店里忙活着,买菜的居民来了一拨又一拨。“刘师傅,刚才你给我多找了钱。”一位中年男子满头大汗地跑进店里:“给,这是你多找的钱。”

“你真是一个讲诚信的人。”刘同利不住地说着“谢谢”。

男子说:“正因为你是一个讲诚信的人,我才这样做的。”原来男子是刘同利菜店的一位老顾客,他说在秤上搞鬼的事,刘同利从来不干,这让他有些感动。当天傍晚,他买菜回家后,发现刘同利多找了钱,便立即过来退还。

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11、古诗文名句默写。

1   ,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2足蒸暑土气       。(白居易《观刈麦》)

3)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4)子曰:   ,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5)予独爱莲之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

6)刘方平《月夜》一诗中,通过描写春气萌发、蛰虫涌动而暗示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

的诗句是      

7)李白《行路难》中表现诗人远大抱负和强烈自信的诗句是    

8)当人们逢秋而悲时,刘禹锡却说:   ,当他困居斗室时,又引用孔子的   来安慰自己,其间的乐观奋发,可谓溢于言表。

 

六、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12、阅读下面名著的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片段一)我到屋子里以后看到里面很干净,陈设非常简单。土炕上挂的一顶蚊帐,是唯一可以看到的奢侈品。①炕头放着两只铁制的文件箱,一张木制的小炕桌当作办公桌。哨兵向他报告我的到来的时候,周恩来正伏案在看电报。

(片段二)②你觉得这个人身上不论有什么异乎寻常的地方,都是产生于他对中国人民大众,特别是农民——这些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贫穷饥饿、受剥削、不识字,但又宽厚大度、勇敢无畏、如今还敢于造反的人们——的迫切要求作了综合和表达,达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 假如他们的这些要求以及推动他们前进的运动是可以复兴中国的动力,那么,在这个极其富有历史性的意义上,毛泽东也许可能成为一个非常伟大的人物。

(片段三)我错了。③中国农民不是消极的,中国农民不是胆小鬼。只要有方法,有组织,有领导,有可行的纲领,有希望——而且有武器,他们是会斗争的。

(片段四)可是我急着要把它找回来的直觉是绝对正确的,因为笫二天一早,街上停止一切交通,城门口的所有道路都遍布宪兵和军队的岗哨。④沿路农民都被赶出了家。有些不雅观的破屋就干脆拆除,不致使人觉得难看。原来是蒋介石总司令突然光临西安府。

【1】对片段中画横线处的批注,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句运用环境描写,写出当时中国共产党人周恩来同志生活的艰苦。

B.②句斯诺冷静、客观地分析了毛泽东能够领导红色中国的具体原因。

C.③句间接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得到农民拥护和支待的基本原因。

D.④句“山雨欲来风满楼”,蒋介石预感到了西安一行的危险,并提前做出准备。

【2】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少年强则国强。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写道:“红色中国中有一件事情,是很难找出有什么不对的,那就是‘小鬼’。”这些少年为什么会给斯诺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请举例说明。

七、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 10分)

13、   拥你入睡

①儿子上初一以后,忽然一下子长大了。换内裤,要躲在被子里换;洗澡,再也不用妈妈帮助洗,连我帮他搓搓后背都不用了。

②我知道,儿子长大了,像日子一样无可奈何地长大了。原来拥有的天然的肌肤之亲和无所顾忌的亲昵,都被儿子这长大拉开了距离,变得有些羞涩了。任何事物都有一些失去,才有一些得到吧?

③有一天下午,儿子复习功课,累了,躺在我的床上看电视,刚看了一会儿眼皮就打架了。他忽然翻了一个身,倚在我的怀里,让我搂着他睡上一觉,迷迷糊糊中嘱咐我一句:“一小时后叫我,我还得复习呢!”

④我有些受宠若惊。许久,许久,儿子没有这种亲昵的动作了。以前,就是一早睡醒了,他还要光着小屁股钻进你的被窝里,和你腻乎腻乎。现在,让你楼着他像楼着只小猫一样入睡,简直类似天方夜谭了。

⑤莫非惜惜懂懂中,睡意朦胧中,儿子一下子失去了现实,跌进了逝去的童年,记忆深处掀起了清新动人的一角?让他情不由己地拾蘑菇一样拾起他现在并不是想拒绝的往日温馨?

⑥儿子确实像小猫一样睡在我的怀里。均匀的呼吸,胸脯和鼻翼轻轻起伏着,像春天小河里升起又降落的暖洋洋的气泡。

⑦我想起他小时候,妈妈上班,家又拥挤,他在一边玩,我在一边写东西,玩着玩腻了,他要喊“爸爸,你什么时侯写完呀?陪我玩玩不行吗?”我说:“快啦!快啦!”却永远快不了,心和笔被拽走得远远的。他等不及了,就跑过来跳在我的怀里带有几分央求的口吻说:“爸爸!我不捣乱,我就坐这儿,看你写行吗?”我怎么能说不行?已经把儿子孤零零地抛到一边,寂寞了那么长时光!我搂着他,腾出一只手接着写。

⑧那时候,好多东西都是这样搂着儿子写出来的。他给我安详,给我亲情,给我灵感。他一点儿也不闹,一句话也不讲,就那么安安静静倚在我的怀里,像落在我身上的一只小鸟,看我写,仿佛看懂了我写的那些或哭或笑或哭笑交加的故事。其实,那时他认识不了几个字。有好几次,他倚在我的怀里睡着了,睡得那么香那么甜,我都没有发现……

⑨以后我常常想起那段艰辛却温馨的写作日子,想起儿子倚在我怀中小鸟一样静静睡着的情景。我觉得我的那些东西里有儿子的影子、呼吸,甚至睡着之后做的那些个灿若星光的梦。

⑩儿子长大了。纵使我又写了很多比那时要好的故事,却再也寻不回那时的感觉、那一份梦境。因为儿子再不会像鸟儿一样蹦上你的枝头,倚在你的怀里睡着了。

如今,儿子居然缩小了一圈,岁月居然回溯几年。他倚在我的怀里睡得那么香甜、恬静。我的胳膊被他枕麻了,我不敢动,我怕弄醒他,我知道这样的机会不会很多甚至不会再有,我要珍惜。我格外小心翼翼地拥着他,像拥着一支又轻又软又薄又透明的羽毛.生怕稍稍一失手,羽毛就会袅袅飞去… …

并不是我太娇贵儿子,实在是他不会轻易地让你拥他入睡。他已经长大,嘴唇上方已经展起一层细细的绒毛,喉结也已经像要啄破壳的小鸟一样在蠕动。用不了多久,他会长得比我还要高,这张床将伸不开他的四肢… …

一个小时过去了,我没有舍得叫醒儿子。

1选文中说“儿子长大了”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结合具体语境,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⑩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选文结尾段段简洁而有韵味,请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4读完本文你在处理子女与父母关系方面获得什么启示?请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谈一谈。

14、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名著翻拍之我见

翻拍名著已成为当下电视剧制作的一股潮流,中国的四大名著也自然成了翻拍的热点。翻拍本身无可厚非,但翻拍的水准却令人担忧。譬如新版《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剧情里有这样的桥段:当时张飞大骂吕布为三姓家奴,而剧中的吕布竟然对如此伤自尊的谩骂不知是何道理。结果一向暴躁的张飞又花了一大段时间用了一大段的废话对三姓家奴进行细致解读。直到张飞讲完,骑着赤兔马,手握方天戟的吕布才明白原来张飞在天下英雄面前骂他忘恩负义。

如果对文学名著的解读不负责任,名著翻拍意义何在?

很多年轻人可能不晓得,82年版电视剧《西游记》中的大多数演员均出身梨园世家六小龄童出身猴王世家,马德华是昆剧演员。还有扮演唐三藏母亲的小姐是黄梅戏头牌马兰,虽只有几个镜头,没有台词,就是几个戏曲程式化表情,但足以给人留下永远铭记的深刻印象。那些看似做作的一招一式,都蕴含戏曲程式的一板一眼。当下大多翻拍的人物塑造与演绎缺少的正是其自身文化的积淀。缺少了厚重的文化,翻拍的作品注定苍白。

这种厚重文化的丧失也是商品时代的必然,因为商业化的运作模式使得创造者很难投入更多的个人情感。为了创作87 年版电视剧《红楼梦》的音乐,当年的王立平老师闭门谢客,寝不安席,在狭小的空间用长达近五年的时间去品味解读。其中《葬花吟》的创作耗时一年零九个月。可谓一朝入梦,终生不醒。这种情感的执着对于追求快节奏的商业制作而言只能割舍,因为投资商需要经济上的回报。

对观众而言,中国人一向有先入为主的观念。所以想到奸绝曹操就想到鲍国安,想到义绝关羽就想到了陆树铭,想到智绝诸葛亮就想到唐国强。至于孙悟空的形象,我们允许李连杰的客串,我们也接受周星驰的颠覆,但是心中不变的经典形象永远定格在82年版的六小龄童身上。因为82年版电视剧《西游记》是所有80后共同的成长记忆。其他版本中无论演员怎样演绎,都很难得到观众的认同,因为我脑海中的人物形象是我们认定的正统。观众不认同,翻拍有何用?

诚然,名著需要以新的方式去传播,但是中国观众需要的不仅仅是宏伟场面的视觉冲击,更需要对文学名著的深刻解读和情感投入。如果没有对文本本身的感情,为了商业利益一味翻拍,说轻点是劳民伤财,误导观众;说重点就是糟蹋文学,亵渎名著。如此看来,文学名著还是不要一再翻拍。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首段讲述新版《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3】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很多年轻人可能不晓得,82年版电视剧《西游记》中的大多数员均出身梨园世家。

 

 

【4】文章第段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5】结合全文,简要概括作者极力反对文学名著翻拍的原因。

 

 

 

八、作文(共1题,共 5分)

15、按要求作文

请以“拼出来的精彩”为题目,完成一篇作文。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

③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