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来源:学,科,网Z,X,X,K]
A. 这部电影剧情散乱,逻辑也有很多问题,简直不知所云。
B. 这里风景宜人,河流清澈见底,山峰奇形怪状,真是别具匠心啊!
C. 我校新组建的篮球队,在全市中学生球赛上获得第三名,成绩差强人意。
D. 西方文化有西方的价值取向,中国文化有中国的特定思维,两者不能相提并论,应相互包容和尊重。
2、下列词语中加点宇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惩罚(chéng) 默契(qiè) 踱步(duó) 钥匙(yào)
B. 骷嵝(kū) 震悚(sǒng) 猝然(zú) 掳去(lǔ)
C. 红妆(zhuāng) 白桦(huà) 赢弱(yíng) 山涧(jiàn)
D. 亘古(gèn) 屏息(bǐng) 镐头(gǎo) 污秽(huì)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圣先贤们不惧艰辛、挥洒汗水,用智慧、行动乃至生命将中华文明的任性体现得淋漓尽致。
B.我国提出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呼吁和衷共济、团结抗疫,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C.许多人向往诗和远方,殊不知,没有脚踏实地的奋斗,诗和远方只能是空中楼阁。
D.偷盗者披上文艺的外衣登堂入室实施偷盗,盗损的是当今社会的道德与良知。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让那些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看不起民众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
B.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听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C.“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受到中小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D.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5、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教诲(huì) 濒临(bīn) 婆娑(suō) 摩肩接踵(zhǒng)
B.黝黑(yōu) 题跋(bá) 胆怯(què) 杳无消息(yǎo)
C.雕镂(lòu) 倔强(juè) 鲜腴(yú) 屏息敛声(niǎn)
D.粗糙(zào) 诘责(jié) 吹嘘(xǖ) 恹恹欲睡(yān)
6、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 )
A.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真是日新月异,让人目瞪口呆。
B.多年不见,老李激动的对我说:“我俩真有缘啊,这是我们第三次萍水相逢了。”
C.国外大面积爆发H7N9流感疫情,这消息真耸人听闻,大家一定要加强自我防护。
D.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7、下列句子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作为一滴水,不可能同时从三条河中 同一座古城。
②这些人在自己所来的远处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内心也很 。
③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 在蓝天下面。
A. 通过 热闹 矗立
B. 穿越 热闹 耸立
C. 穿越 喧哗 矗立
D. 通过 喧哗 耸立
8、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辄:就) B. 值岁荒,人相食(值:遇到)
C. 或阻之(或:有的人) D. 上有谴(谴:派遣)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曾 任 范 县 令 爱 民 如 子 室 无 贿 赂 案 无 留 牍
【3】结合选文说说郑板桥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的原因。
9、诗歌鉴赏
金城①北楼
高适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②,体道③犹思塞上翁。
为问边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注释】①此诗作于作者赴边途中经过金城时。金城,在现今的兰州。②磻(pán)溪老:指姜太公吕尚。③体道:是指体悟道理。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本诗的体裁与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相同。
B.作者高适,唐代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
C.首联和颔联是两组对偶句。
D.颈联借用“磻溪老”的典故,委婉表达了渴望遇贤主、展才华的愿望。
【2】本诗颔联写景手法巧妙,任选角度作简要分析。
【3】结合诗歌内容,品析“至今羌笛怨无穷”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0、国学,即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包括文学、哲学、语言文字学、考古学等。它是民族文化的精华,蕴藏着丰富的前人智慧。近年来,《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电视节目持续火爆,大众对国学的热情不断被激发。学校计划开展“走进国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材料探究)当今国学传播呈现出新的特点,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请将材料中所反映出的国学传播的特点简要概括出来。
(材料一)漫画《孔子曰》实现了轻松讲解儒家经典的目的,《大鱼海棠》成为中国上古神话的“说明书”之一……点开微信公众号,网友们大开眼界,原来“高冷”的国学也可以如此趣味横生。借助漫画、动画乃至流行音乐,国学受众很容易进入古人的生活,硬邦邦的文字变成了活生生的生活。一位在新疆支教的老师留言:“现在看漫画《孔子曰》成为《论语》阅读课的重要一环,学生们边看边笑,边学边思考。”
(材料二)互联网上,打着国学旗号进行商业推广的网站屡见不鲜;朋友圈里,假借国学之名进行营销的各类公众号活跃度很高。对传统文化的随意解读充斥网络,其所传播的国学知识荒腔走板。日前网上一些低质量的教学视频让人们对国学的认知产生偏差,“似乎摇头晃脑、满口京片子就是国学”。
(2)(补写对联)为配合此次活动,班级计划组织一次古诗文朗读大赛。明明同学想为大赛宣传写一副对联,现已完成上联,请你补充下联。
上联:读诗文传承国学 下联:
(3)(提出建议)为进一步促进国学在学校的推广,除了举办古诗文朗读大赛外,你认为还有哪些好的措施?请提出两条合理化的建议。
11、默写
【1】东边日出西边雨, 。(《竹枝词》)
【2】 ,落日故人情。(《送友人》)
【3】 ,鬓先秋, 。 (《诉衷情》)
【4】问今是何世,乃 , 。(《桃花源记》)
【5】则吾斯役之不幸, 。(《捕蛇者说》)
12、阅读鲍鹏山评说《水浒》时的一段话,参考鲁达的示例,请你选择林冲或武松,结合人物经历加以具体阐述。
“鲁达登场,作者描写的是他的品性,鲁达是圣人。
林冲登场,作者描写的是他的性格,林冲是凡人。
武松登场,作者描写的是他的武艺,武松是神人。”
——鲍鹏山
(示例)鲁达,金圣叹曾用四个“遇”字评价鲁达:“遇酒便吃,遇事便做,遇弱便扶,遇硬便打。”“遇弱便扶,遇强便打”,这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境界。为素不相识的金翠莲,他挺身而出,仗义施援,三拳打死镇关西,被官府追捕,在五台山削发为僧;在野猪林救了林冲得罪了高俅,被迫在二龙山落草。鲁达身处混乱复杂的社会,却能以“简单”的心地和方式立身行事,而且坚持到了最后。这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是他品性高贵的体现,真乃圣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故乡的香
①盛一瓶:春夜十一时,雨中柚花的香。
②家乡的柚花开了。暗夜里推窗,便被柚花的香包围,那是一种销魂蚀骨的记忆。此生需要体验一下的,你。樱花七日,柚花一旬,很快花落香消,然而那柚花的记忆如同青春,再不能在时光里磨灭。在雨夜里,闻到那样的柚花香气,是湿香,是情窦初开,为柚花上品。晴,则烈,是酒后情酽,不问世事。新近得一书,《香乘》,煌煌香典,读一日书,不如在柚树林里坐半天,花落满肩,暗香盈袖。
③柚花是怎么样的?未开,如水滴紧紧抱合。开,则毫无保留地袒露。柚花是什么星座?这样坦率无遗,向春天毫不保留交代一切。柚为胡柚,其花五瓣,肉质,略重,样子温柔而淳朴。柚花开过就落了。落一地,也不可惜。雨后柚花, 。
④再盛一瓶:夏日清晨八时,田野上空的稻花香。
⑤去年始,我在乡下老家,与父亲一起种三亩水稻田。从春到秋。每一回,我从省城回去,干些农活,或在田边枯坐,写种田笔记,看虫与鸟在稻田上空飞来飞去。
⑥照片有:芦荟上的水珠,清晨的丝瓜花(与野草长在一处),树干上的一只鸣蝉,电线上站着一只鸟(过了很久也没有飞走),绿色的豇豆攀爬在竹竿上(开出紫色的花)。
⑦想起一首诗:“秋来凫雁下方塘,系马朝台步夕阳。村径绕山松叶暗,野门临水稻花香……”特别喜欢那一句——村径绕山松叶暗,野门临水稻花香。人在都市,读来尤有稻花香。
⑧偶见朋友圈中,大伙在转一条消息。说,一位画画的朋友,在终南山上找了个破败的房子,整修整修,住进去了。看云,看山。看风生,听水起。日子悠闲极了。转发的人真多。看得出来,都是城市人在转。居然可以这样活——他们都这么想。后来我想,人跟大自然接触多了,是不是就不太会焦虑?赤脚走在田野上,人是不是就不会抑郁?我现在想来,八月清晨,田野上空蜻蜓飞舞,稻花的香在薄薄的雾气中飘散, 。
⑨又盛一瓶:秋天晨间,井下五尺,泉水香。
⑩秋天在乡下小住,在袅袅的炊烟里醒来。乡下老家,依然是用木柴煮粥,白色的炊烟,凝在蓝色的天空里,大米粥的清香,凝在清凉的空气里。我住在小楼上,依然可以听见母亲早起在灶间煮粥的声响,可以闻出炊烟的属性——是用干透的松木煮的,还是用刚砍不久的毛竹,还是橘子树枝:橘子树枝尽管已然干透,燃烧时依然会发散出芬芳的气息;而毛竹燃烧时吱呀作响,有风摇曳的感觉;松木燃烧时比较沉稳,还有松脂在火焰里滴落。
⑪母亲会走到井边打水。井里咕咚一声,是一只铁皮桶落入水中,铁皮桶上拴着一根长绳,落入水中的铁皮桶已经灌了半桶,这时母亲便提着绳子,把铁皮桶拎出水面,继而顺手一顿,水桶跌到水面以下,继而顺手一提,水桶便满满地载了水,一下两下三下,水桶被拎到井沿上来。溢出的水花,从桶里一路跌回到井里。一路水花的跌落,因为高度的不同,使得回声亦有不同。
⑫村庄远处的溪流,秋水已瘦,婉婉约约。而屋边水井,井下五尺,泉水仍从石壁上涓涓地涌出。其水清甜。水面之上的香, 。
⑬还盛一瓶:冬日黄昏,腊梅枝上,雪花香。
⑭雪是悄然停住的。天地间白茫茫一片。一只松鼠立在柚子树枝头,静静地守护着家园。突然又飞快地跳至板栗树的枝梢,树上的积雪仿佛受到了鼓舞,欣然坠枝,微笑着拥抱大地。腊梅是黄色的,掩在白雪下,静静悄悄地释放着清香。我用一个瓶子靠近梅枝,不是盛取梅香,只为盛取那雪香。
⑮我有这样一些瓶瓶罐罐,一个人轻手轻脚,去盛取各时各处的香。再把这样一些瓶瓶罐罐密封,打包,做成一个套装。我要把它送给你。告诉你,这便是我的故乡。
【1】通读全文,选出下列句子在文中空缺处的排放顺序( )
①是一种平淡之香 ②那是一种坦然之香 ③那是一种多么恬静的香
A. ②③① B. ②①③ C. ③①② D. ③②①
【2】选文第⑥段画线句子与《天净沙•秋思》有何共同点?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3】请阅读选文第⑩段,概括三种“炊烟的属性”。
【4】请你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⑭段的画线句。
【5】“故乡的香”究竟指的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理解。
14、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天空的表情
《诗经》里说:《诗经》里说:“蝃蝀①在东,崇朝其雨”,意思是说若东方见虹,立刻就要下雨。实际上我们见到虹的时候,天空中已在下雨,因为虹是由于太阳光照射到雨点上,由雨点反射到我们的眼帘而成的。虹作弧形,红色在外,向内有橙、黄、绿、紫等色。虹的中心在地平线下,所以平时我们所看到的不过一个小半圆。虹的颜色捉摸不定,时常更变。雨点直径若在一公厘②以上,那红、黄、蓝、绿各色俱备,雨点直径若在一公厘以下,就不见红色,若在十分之一公厘,则虹即无光彩而作白色了。
和虹相类的现象在天空中还有晕。晕有大小两种,都以太阳或月亮为中心。大的晕是由于高云所成,云中的水点已结成冰。小的晕又名光环,是低云所成。古人有“月晕而风”之语,晕无论大小,都是风暴将临的预兆。太阳旁的晕,不但比月晕多,而且颜色亦更美丽,不过因阳光刺目,普通人不注意罢了。晕也有红、黄、青、绿各色,大的晕青色在外,红色在内,小的晕则相反。
日月云霞的颜色,往往可以预告未来的天气。宋代范成大诗“朝霞不出门,暮霞行千里”是有道理的。为什么同一现象早晚得到不同的结果?从气象学上可以这样解释,在日中的时候,对流很盛,空中湿气易于凝结成云,到太阳落山的时候,若是空中湿气很重,云层一定很厚,不能见霞。晚上见霞,乃是空中湿气不多的表现,所以主晴。晚上地面因辐射而冷却,不应有对流,但成雾,雾是不会有色彩的。若是早上有霞,那就表示晚间发生对流,是将下雨的征兆了。
云的高低、方向和厚薄都可以为天气晴雨的预兆。在范成大的《吴船录》内有“庐山带帽,平地安灶。庐山紧腰,平地造桥”,这谚语是很准确的。凡山岭的区域,云慢慢上升就是天晴的预兆,若是慢慢地下降,就是将下雨的预兆。夏天中午以前,若是满天是如堡垒般很厚的积雨云,则当日下午即有雷雨。但大块白色的积云,若不十分浓厚,虽满布天空,亦不降雨。所以俗谚叫“楼梯天,晒破砖”,盖满天都是积云的时候,虽是一样高低,但看来总觉得近者高而远者低,形似楼梯,这是久晴的预兆。云行之方向亦可觇风雨,俗谚说“云行东,马车通;云行西,马溅泥”,这也是很灵验的。但以天的颜色和一处的风云来做预告的根据总嫌不足,要预告精确,必得多设气象台,各处用无线电联络起来,每天制图才能有效。
(选自《竺可桢全集》第二卷,有删改。)
(注释)①蝃蝀:音dì dōng,虹的别名。 ②公厘:毫米的旧称。
【1】下面对全文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从虹的颜色、形状可推知天气情况。
B.天空呈现出的各种现象与天气的关系。
C.晕的大小、颜色都可以预报天气。
D.云呈现的高低、方向、厚薄与天气的关系。
【2】下面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虹是由于太阳光照射到雨点上,由雨点反射到我们的眼帘而形成的。
B.日月云霞的颜色,往往可以预告未来的天气。
C.晕有大小之分,大晕是低云所成,小晕是高云所成。
D.云向东移,预示着晴天;云向西移,预示着阴雨天。
【3】爸爸在阳台看见天边的晚霞对妈妈说:“快要下雨了,我们就不要去公园散步了。”依据文章内容,判断爸爸的说法是否正确,并说说理由。
15、董卿在《朗读者》第二期开场白中说,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陪伴。朋友的陪伴,让时光多了一份友爱; 父母的陪伴,让生命多了一份温暖; 好书的陪伴,让头脑多了一份智慧;《朗读者》的陪伴,让心灵多了一份震撼.....
请以“陪伴,让岁月多了一份___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请先补充完题目,再作文。
要求: 1.字数在600字以上; 2.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3.文章不能套用,更不能抄袭,力求真情实感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