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下列语法知识和文学文化常识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

A.“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B.“观看激动人心的襄阳马拉松,使我感受很深。”这个句子没有语病。

C.契诃夫,俄国作家、戏剧家。主要作品有小说《第六病室》《装在套子里的人》等。

D.《左传》即《春秋左氏传》,是儒家经典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022年农历虎年春晚,以新颖别致的文艺精品在喜气洋洋、欢乐吉祥中为海内外华人奉上一台大快人心的春节文化盛餐。虎年春晚新意盎然,获得海内外观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普遍点赞,展现出美不胜收的创新活力。

A.新颖别致

B.大快人心

C.新意盎然

D.美不胜收

3、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

B.可胜利的一方不紧追,反而留在原地,抡圆了胳膊把手中的兵器耍了个风雨不透

C.这个公园里的假山,结构新奇巧妙,真可以说是巧夺天工

D.万水奔腾着冲进峡口,便直奔巨礁而来。你可以想象得到那真是千钧一发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然(àng)       改(càn)       衷(yóu)       枯拉朽(cuī)

B.农(diàn)     (xiè)       (biàn)     精竭虑(dàn)

C.枝(qiú)       亮(zèng)     (bá)        滋暗长(qián)

D.桥(dūn)       延(màn)       (xìn)       惟妙惟(xiāo)

5、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收紧肌肉  万水千山  夜幕笼罩  竹木青翠 (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B. 我很想清楚地知道这件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问题的?(解说:这句话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

C. 一个搞人口普查的青年问一位不识字的老太太: “您今年贵庚?您的配偶还在吗?(解说:这句话表述不得体。)

D. 许知远的“偏见”或许是一种与当下快餐文化极不合拍的深入思考。( 解说:“‘偏见’是思考”是这个句子的主干。)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夜深人静,工棚里的鼾声 ,但这些丝毫影响不了我的夜读,我有时趴在被窝里,有时伏在小桌上, 地读书。熄灯后,在手电筒微弱的光亮陪伴下,也要看到深夜,书上一行行文字仿佛 着智慧的光芒,展示着无穷的

A.彼竭我盈 全神贯注 闪烁 乐趣

B.彼竭我盈 潜心贯注 闪射 乐趣

C.此起彼伏 全神贯注 闪烁 魅力

D.此起彼伏 潜心贯注 闪射 魅力

7、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其境过清/能径寸之木

B. 岸势犬牙差互/则题名

C. 忘路远近/盖简桃核修狭者为

D. 中峨冠多髯者为东坡/乃记之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晏子讼庄公

晏子臣于庄公,公不说,饮酒,令召晏子。晏子至,入门,公令乐人奏歌曰:“已哉已哉!寡人不能说也,尔何来为?”

晏子入坐,乐人三奏,然后知其谓己也。遂起,北面坐地。公曰:“夫子从席,曷为坐地?”晏子对曰:“婴闻讼夫坐地,今婴将与君讼,敢毋坐地乎?婴闻之,众而无义,彊而无礼,好勇而恶贤者,祸必及其身,若公者之谓矣。且婴言不用,愿请身去。”遂趋而归,管籥其家者纳之公,财在外者斥之市。曰:“君子有力于民则进爵禄不辞富贵无力于民而旅食不恶贫贱。”遂徒行而东,耕于海滨。居数年,果有崔杼之难。

(节选自《晏子春秋·卷五》)

(注释)①庄公:齐后庄公,名光,是齐灵公之子,春秋时期齐国国君。②疆:同“强”。③管籥:古代乐器。④旅食:旅居。⑤崔杼之难:指庄公被崔杼所杀之祸。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晏子于庄公 臣:臣子

B.公不说:通“悦”,高兴

C.为坐地 曷:为什么

D.何来为? 尔:你

2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君子有力于民则进爵禄不辞富贵无力于民而旅食不恶贫贱

A.君子有力/于民则进爵禄/不辞富贵/无力/于民而旅食/不恶贫贱

B.君子有力于民/则进爵禄不辞富贵/无力于民/而旅食不恶贫贱

C.君子有力/于民则进爵禄/不辞富贵/无力于民/而旅食不恶贫贱

D.君子有力于民/则进爵禄/不辞富贵/无力于民而旅食/不恶贫贱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一项是( )

A.庄公喝酒时下令召晏子来,又让乐工唱“我不能喜欢你,你为什么要来啊?”

B.晏子明白乐工唱的是自己后,面向北坐在了地上,表示对庄公的尊敬。

C.晏子预感到庄公这样的人会有灾祸。

D.晏子步行到东方,在海边耕田种地。过了几年,果然发生了崔杼杀死庄公的灾难。

4将文言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遂趋而归,管籥其家者纳之公,财在外者斥之市。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9、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线诗句所展现的画面。

【2】元好问曾评价陶渊明和他的诗作是“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请结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说说你的理解。

四、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 5分)

10、学校开展以“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为主题的宣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

(1)请围绕“低碳生活,从我做起”这一主题,补充完成下列宣传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活动步骤:

①调查活动“低碳生活知多少?”

④校园“低碳生活达人”表彰会。

(2)学校需要在校园显眼位置张贴向“低碳生活达人”学习的宣传标语,请你拟一条。

(3)假如你是“低碳生活达人”表彰会的主持人,请你为这次活动写段简短的开场白。

五、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11、古诗文名句默写。

(1)博学而笃志,   。(《<论语>十二章》)

(2)   ,天山共色。(吴均《与朱元思书》)

(3)   ,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4)拣尽寒枝不肯栖,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5)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民族危难之际,辛弃疾     抒发了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被俘临刑之时,文天祥展现出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

 

六、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收到九月二十二日晚发的第六封信,很高兴,我们并没有为你前封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庸碌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才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对平衡,不至于受伤害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我预料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生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的;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舞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地你会养成另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以客观的现实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作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

(一九五四年十月二日)

这封信是针对儿子的什么心境而写的?傅雷给儿子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

七、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 10分)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赶鸟的孩子

(作者:晓寒)

①这时候,我似乎回到了过去,又成了那个赶鸟的孩子。

②老屋对面有一块菜地,那是一家人的菜篮子。从夏往秋走的时节,母亲会在那里陆续种下萝卜、白菜、青菜,还有香菜和蒜。秋渐渐转深,第一场霜降临。到处一片白,看上去毛茸茸的,似乎透着丝丝暖意,其实寒意已越来越重,风一天比一天凌厉。但菜地好像忽略了寒冷,萝卜缨子似涨潮般覆盖了裸露的泥土,青菜向着天空举起长长的叶子,顶部绑着一根稻草的白菜,身子也一个劲地胀起来。那蓬蓬勃勃的绿色,像一片浓缩的春天。

③这时候,一群鸟如约而来,有二十多只。这是一群与众不同的鸟,鲜红的嘴和爪子,腹部有一小块黑色,拖着长长的蓝色尾巴。我们不认识,把它们称为长尾巴鸟。它们盯上了我家的菜地,专吃菜叶子,菜长成了,它们就来,菜没了,它们就走。我不得不相信鸟是有灵性的,要不它们怎么能把时间掐得那么准呢?

④起先,母亲并没怎么在意,说弄个稻草人吓一吓吧。父亲费了番心思,稻草人弄得有模有样,戴了帽子,穿了衣服,一只手里还举着根细细的竹竿,竹竿另一头吊着块小石头,风一吹来回摆动,像谁的手在不停地挥舞。刚开始似乎管点用,那群鸟围着稻草人飞来绕去,就是不敢落下。可没过两天,它们就识破了这个招数,把稻草人晾在一边,毫无顾忌地飞到地里啄食菜叶,好好的菜叶被啄得到处是洞,七零八落。

⑤看到好好的菜被鸟糟蹋了,母亲心疼不已。假人没用,母亲就催我“亲自下场”。我很乐意领受这个任务,就赶个鸟嘛,又轻松又好玩,比在家扫地或去外面扯猪草舒服多了。我在屋角的竹林里折了根竹丫抓在手里,满怀信心地去了菜地。

⑥我刚一出现,它们就发现了我,呼的一下全飞走了,落在旁边的一棵枫树上,冲着我叫个没停。我心里高兴,它们到底还是怕我的,果然不用费什么力气。我朝它们挥了下手里的竹丫:你们就大声地叫吧,我来了,再也别想吃我家的菜了。

⑦菜地狭长,有好几十米。那群鸟叫了一会,见我没有进一步行动,便从树上飞下来,到菜地的另一头啄食菜叶。它们扇动着翅膀,边吃边唧唧喳喳地叫着,我不知道在说什么,但那声音听起来充满了快乐,像在庆祝什么,又像在向我挑衅。我挥动起竹丫,嘴里吆喝着追了过去。它们见了,呼的一声,一齐飞回到枫树上。我刚喘口气,它们又伺机飞向菜地的另一头。我只能左追右赶,像在和它们做一场游戏。

⑧霜还没有化,风一阵比一阵硬,但我的额头上还是冒出了细密的汗珠。折腾了一阵,我累了,一屁股坐在田境上,生自己的闷气,也生那群鸟的气。我随手抠了把泥土,朝那群鸟扔去。泥土像雨点一样落下,有些落到它们身上,它们抬起头对着我喳喳地叫了几声,声音干燥,好像比我还气。

⑨那段时间,我天天守在菜地里,一边徒劳地追赶那些长尾巴的鸟,一边想着该如何对付它们。我烦它们,把我家好好的菜弄得乱七八糟;我知道,它们可能也烦我,我的到来,阻碍了它们心无旁鸯地享受绿色的盛宴。在这场拉锯成中,我和这群鸟儿不知不觉成了敌人。

⑩几天过去,我仍然没找到好办法,又累又气的我把这事跟哥哥说了,哥哥帮我出了个主意。他说,抓两把谷,拌上农药往菜地里一撒,那些鸟儿一个也逃不掉。我一听,觉得这个办法不错,简单省事,一了百了。想象着再也没有鸟来啄食菜叶,我的脚步都变得轻快起来。

我和哥哥找来个旧碗,抓了些谷放在里面。正当我俩在四处找农药的时候,事情被母亲知道了。

母亲指着我俩厉声责问,声音比哪一次都大:它们就吃了一点菜叶子,赶一赶就行了,你们却想下这样的手?鸟的命也是命啊!我和哥哥一下子蒙了,没想到这样一件小事,竟然会招来母亲的盛怒。我俩低着头杵在那里,别说回话,连大气都不敢喘。停了一会儿,母亲对我说,你也不用去管了,菜叶子吃光了算了。

事后才知道,最后那句是母亲的气话。第二天一早,她拿着镰刀去了菜地,一连干了好几天,在菜地里支起一些树枝,树枝上面搭满了荆棘。那群鸟照旧来,只是没原来那么放肆了,它们虽然胆大,但也不敢钻到那些荆棘里面去。

再后来,我们搬走了,老屋也拆掉了,那片菜地成了荒地,那群鸟儿也不知所终。但母亲在的那番教训,这么多年始终在我脑海中,不时浮现,难以忘记。

前些日子,我回老家,又看到了一群同样的鸟,鲜红的嘴和爪子,拖着长长的蓝色尾巴,在哥哥家菜地的上空盘旋。我相信,这就是我赶过的那群鸟,它们至今还快乐地活着。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叙述了 “我”小时候一段赶鸟经历,强调母亲“那番教训”对“我”的影响。

B.文章材料安排详略得当,如,“我”赶鸟的过程详写,哥哥提议毒死鸟儿的事略写。

C.母亲自己动手支起搭满荆棘枝架来防鸟啄食菜叶,说明母亲放弃对“我”和哥哥的教管。

D.本文与鲁迅的《社戏》都以中心事件作为线索,并贯穿全文。构思巧妙,结构严谨。

【2】第③段说,“鸟是有灵性的”。文章是从哪三个方面来表现的?

【3】第段写母亲的盛怒,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1)在这场拉锯战中,我和这群鸟儿不知不觉成了敌人。(赏析加点词语)

(2)菜地好像忽略了寒冷,萝卜缨子似涨潮般覆盖了裸露的泥土。(赏析句子)

【5】第段划波浪线一句,包含作者哪三个愿望?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

14、阅读余显斌的《铲除心灵的“糖皮”》,回答后面小题

①他是个问题学生,不是一般的捣蛋,而是特别捣。因此每个班主任接手这个班都对他皱眉不已,找他谈话,让他写保证,甚至有的让他转班。

②他最大的缺点是爱吹泡泡糖,吹得大大的,啪一响,炸了。然后又吹,吹大,又炸。最后,嚼得没甜味了,“”的一声吐在地上。时间一长,教室地板上占着一个个泡泡糖皮,踩在上面黏黏糊糊的,很难受也很不卫生。过去的班主任也批评他,他脖子一硬说:“是我吗?谁看见?”弄得班主任无言以对转身走了。他却得意地笑了说:“问题学生嘛,当然得有问题。”

③汪老师接班后,他照样如此,把糖皮吐得满地都是。教室地板上黑乎乎的糖皮,星星点点,让人看了很是不舒服。那天,汪老师让彻底打扫卫生,其中一项就是铲掉地板上的糖皮。 任务下发后,大家都争着干,有的扫地,有的抹桌子,有的擦窗子。可是,就是没谁愿意铲糖皮。班长一看生气了,望着他说:“谁吐的谁铲。”他脸红了,脖子上筋一根根凸出来说:“谁吐的?我看是你吐的。”班长气红了脸说:“问问同学们,看究竟是谁吐的。” 可是,同学们每一个人都不敢说,害怕他报复。

④这时,汪老师笑着说:“没人铲,我来铲吧。”说完,拿出一把小刀,蹲下身子,用刀刃小心地对着糖皮四边一旋,再一铲,铲下一整块糖皮。接着,又这样一转一铲,铲掉一块糖皮。他站在那儿,呆呆地望着汪老师,望着他满头花白的头发。全班同学也望着班主任,静悄悄的。

⑤班长忍不住了,忙站出来,准备去接汪老师手里的刀子,说:“汪老师,我们来吧!” 汪老师不给,仍然笑笑的,望着全班同学说:“这糖皮,不管是谁吐的,总之都是我的学生。‘生不教,师之过’啊,我是班主任,有推脱不了的责任,自己罚自己。以后,如果还有,我还罚自己。”说完,又低下头小心翼翼地铲着。铲过之后的地板,干干净净能照见人影。 教室里,仍然静悄悄的,有的女生甚至眼圈红了。他低着头,满脸通红,第一次安静下来。

⑥铲到他面前,他脚前有两块。汪老师抬起头,望着他,仍笑笑地说:“让一下好吗,不然,我铲不成。”他没让,流了泪说:“老师,我——我来铲吧。”汪老师这次没推辞,笑着捶捶腰,把小刀递给他说:“真累了。好吧,铲干净点啊。”他点着头,蹲下,学着汪老师的样子,小刀在糖皮四边一旋,一铲,一块糖皮掉了。接着,又一旋一铲,一块糖皮掉了。他铲得很细致,也很认真。四周静静的,突然响起了掌声:有同学们的,也有汪老师的。

⑦他仍在铲着,一下又一下。他没抬头,泪水一滴滴滑落在地板上。他走过的地方,地板一片洁净,像一面镜子,照见人影。其间,别的同学要来代替他,他摇着头怎么也不让。他的心里在惩罚自己。铲完,他站起来,回头望望,心里竟漾满一种幸福感。

⑧以后,校园里一个问题学生不见了,代之而来的是一个勤奋礼貌的他。大家都夸他变化快,出人意料。可是,他清楚,这是因为那个下午汪老师用一把小刀铲除了他心中的糖皮。他的心因此一片清洁,干净如洗。

1根据第③—⑥的内容,完成下表。

主要事件

“他”当时的反应

“同学们”当时的反应

“他”坚拒打扫任务

(2)

害怕报复,不敢说话

汪老师笑着铲糖皮

震惊

静静望着,非常吃惊

(1)

感动

眼圈红了,深深感动

“他”主动要求铲糖皮

悔过

(3)

 

 

2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列两小题。

(1)请说出你对第②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2)简要说说第⑦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对本文写作意图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赞美老师用真诚的爱感化学生。

B. 肯定对待错误要有改正的勇气。

C. 告诫学生要讲究个人卫生,保护环境。

D. 希望每个人拥有美丽的心灵。

4(链接一)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魏巍《我的老师》)

(链接二)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都德《最后一课》)

本文中的第⑤段画线句子与上面的两段链接材料都与老师有关,请从表现老师的角度分析这三段文字的描写角度作者这样设计的用心有何异同。

描写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用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作文(共1题,共 5分)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特别,意思是“与众不同,不普通”。生活中,处处有特别的风景,一丝微笑,一个眼神,一声问候;或者一次旅行,一场球赛,一段情谊;甚至一缕阳光,一抹色彩……都令人回味、感怀。

以上文字给你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以“特别的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不套作,不抄袭;不少于600字。文中如需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用化名代替。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