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以散文著称的八位文学家的合称,如《马说》的作者韩愈,《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等。
B. “四大名著”指《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红楼梦》,作者分别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施耐庵,明代的吴承恩和清代的曹雪芹。
C.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其名篇有《关雎》、《蒹葭》。
D. 莫泊桑,法国作家,代表作有《我的叔叔于勒》、《悲惨世界》等。
2、下列各组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脊(jí)梁 征篷(pénɡ) 泉香酒洌(liè) 剜(wān)口割舌
B.繁植(zhí) 懦(ruò)夫 矫揉(róu)造作 间不容发(fà)
C.解(xiè)元 纶(ɡuān)巾 崭(zhǎn)钉截铁 鸠(jiū)占鹊巢
D.桑梓(zǐ) 宽宥(yòu) 樯(qiánɡ)倾楫摧 雾凇沆(hànɡ)砀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曾经买不起冰鞋的范可新,面对训练中的各种困难,殚精竭虑,一朝夺冠,梦圆冬奥。
B.驻港中资企业与香港市民同呼吸共命运,通过不同渠道前仆后继地协助香港抗击疫情。
C.“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在广州举行,与会者夸夸其谈,认为世界越来越需要读懂中国。
D.网络清朗起来,就能让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有正确的三观,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创建文明卫生城市,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发出了“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
B.学校为防止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校园悲剧,制订了严肃的校园规章制度。
C.一部作品是否真实,关键在于通过对生活现象的描写反映生活的真实面貌。
D.“双减”以来,各地纷纷出台清查培训机构、课后延时服务、作业公示等政策。
5、(原创)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自然科学领域中,有许多令人异想天开的神秘现象,等待着科学家们去破解。
B.齐白石画展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纷至沓来。
C.检阅车徐徐前行,官兵目光紧紧追随。炽热的目光,饱含着全军将士对强国强军的渴望。
D.处理这个问题时,我的态度一直是犹豫不决,踌躇不前,因为我觉得有点难。
6、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xiè)便往往触(chǔ)他之怒。
B.我已歼(jiàn)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zhū)县的广大地区。
C.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zhàn)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sì)绿色大理石桌面上要驶向远方。
D.凭着他对中国古文字的很深的造诣(zhǐ),考证出这些“龙骨”是殷(yīn)商时代传下来的。
7、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首次着陆,创造人类历史。正是因为地球上的人类只能看到月球的正面, 。 。 。 。 。
①当月球与太阳位于地球的同一侧时,它背向地球的背面就会被阳光照射
②而实际上,月球同样在围绕着太阳转动
③这个时候也正是人类探测那个区域的好时机
④甚至曾有人想象,月球的背面其实是外星人探测地球的基地
⑤很多人自然而然地想象月球的背面是其“暗面”,这一面沉浸在永久的黑暗之中
A.②③④⑤①
B.⑤④②①③
C.②⑤①④③
D.⑤②③④①
8、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 “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选自《吕氏春秋》)
(乙)楚人有担山雉者,路人问曰:“何鸟也?”担者欺之曰:“凤凰也。”路人曰“我闻有凤凰久矣今真见之汝贩之乎?”曰:“然。”乃酬①千金,弗与;请加倍,乃与之。将欲献楚王,经宿②而鸟死。路人不遑③惜其金,唯怅④不得以献楚王。国人传之,咸以为真凤而贵,欲以献之。遂闻于楚王。楚王感其欲献于己,召而厚赐之,过于买鸟之金十倍。
[注释]①酬:付出。②宿:一夜。③遑:忧虑。④怅:遗憾。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国人道之______
(2)过于买鸟之金十倍______
【2】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2处)。
我闻有凤凰久矣今真见之汝贩之乎?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楚王感其欲献于己,召而厚赐之。
【4】以下是两位同学对两段文字的讨论。请你根据上下文,在横线上将对话补充完整。
小文:甲文中丁氏如果把“吾穿井得一人”的“得”字改为“①______”,传闻者也许就不会闹出笑话了。
小语:乙文中挑着山鸡的人如果不欺负过路人孤陋寡闻,过路人也不会错把山鸡当成风凰买了。
小文:两篇笑话都写到国君。我觉得甲文中宋君对于谣言是将信将疑,表现在他“②______”(用原文语句),而楚王则是③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所以留下了千古笑柄。
小语:是的,宋君和楚王对待传言的态度是不同的,这也警示我们做任何事情④______。
9、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从色彩运用的角度分析“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两句的妙处。
【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感?
10、综合性学习
你班开展“燃情冬奥▪逐梦未来”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1)下面是郑复兴同学收集到的一则新闻,请用一句话为他提炼出播报标题。(20字以内)
【人民网】2月15日,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决赛,中国队选手苏翊鸣力压一众顶尖选手,赢得金牌。“我一直渴望能在‘家门口’的冬奥会上获得金牌,今天终于梦想成真。感谢我的祖国、教练和父母,很幸运出生在这个时代。”面对记者采访,苏翊鸣难掩激动之情。
晋级决赛的12名运动员中,有5名00后选手,即将迎来18岁生日的苏翊鸣是其中最年轻的。拼劲十足的他第一跳就选择了资格赛中没能完成的外转1800度动作,稳稳落地,拿到89.50分。次轮竞争进入白热化,加拿大队选手和日本队选手分别得到94分和95分。苏翊鸣则继续冲击内转1800度动作。站上起跳台,加速冲刺,腾跃翻转,稳稳落地!93分!凭借这关键一跳,苏翊鸣位列第一。
最后一跳,由于其他选手的得分始终没有超过苏翊鸣,他凭借前两跳便锁定金牌。“如果前两跳分数不够,我肯定会冲击1980度。但现在,我想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享受比赛。”苏翊鸣说。无论是技术还是心态,他都展现出了一名优秀选手应具备的素质。
(2)如果你要为苏翊鸣送上赞美和祝福,你会怎样说?
11、默写
【1】当年万里觅封侯,__ 。(《诉衷情》)
【2】________ 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_____ _____ ____,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
【4】舜发于畎亩之中,_____ ____。(《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__ ________。(《捕蛇者说》)
12、名著阅读。
1956 年 2 月 29 日夜
亲爱的孩子:
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 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
(节选自《傅雷家书》)
【1】在这封家书中,傅雷为什么多次提到莫扎特?
【2】为什么说《傅雷家书》很适合选择性阅读?请结合阅读体验,简述两点理由。
13、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琵琶流淌中华味
①不久前上映的电影《闪光少女》,讲述了一所音乐附中民乐系学生“大战”西洋乐同学,为民乐“正名”的励志故事.而当我听到“民乐”二字时,首先映入脑海的,便是琵琶。
②琵琶在中国可谓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古代又称“批把”汉代《释名・释乐器》中记载:“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可见,琵琶原是古代胡人马上弹奏的乐器,批(琵)和把(琶)本是两种弹奏的技法。大漠荒原、碧草蓝天,马上弹着琵琶旷野响彻弦声,那份苍茫辽阔的气韵也合了古代胡人豪迈放达的天性。
③历史上琵琶分直项琵琶和曲项琵琶两种。直项琵琶又称“秦汉子”,“盖弦鼗之遗制”,秦汉时期已有,我们热知的“阮”便是其中的一种。而曲项琵琶,于南北朝时期,由波斯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四弦、四相、梨形,横抱于前,用拨子弹奏。在唐代,无论是宫廷礼乐还是民间娱乐,琵琶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敦煌壁画,云冈石刻,皆有琵琶的身影。唐中后期对琵琶的演奏技法进行大幅改革,将横抱改为竖抱,用指弹代替拨子演奏,音位由四个增至十六个,演绎的丰富性和指法的多样性极大提升。琵琶遇唐,可谓邂逅天时,迎得了发展的风口。
④这一点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可见一斑。古典文学中与琵琶相关的诗文浩如烟海,但于唐代尤甚。“琵琶师在九重城,忽得书来喜且惊。”“琵琶泪湿行声小,断得人肠不在多。”《全唐诗》中与琵琶相关的诗篇多达百余篇,足见琵琶于唐的影响.最经典的,莫过于白居易的《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呜。”未听其声,不见其人,单看这字句,琵琶女演奏技艺高超至怎样已清晰显现。“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接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从京城到浔阳城,从富责繁华沦落到凄凉境地,琵琶女半生流离起伏的人生遭遇,引得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共鸣感慨。声声琵琶,奏出人生的悲喜冷暖,也在帮助“天涯沦落”之人找到惺惺相惜的情感慰藉。
⑤琵琶曲类型多样,风格多变,气象万千。明清时期,以《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为代表的琵琶武曲和《阳春白雪》《月儿高》为代表的琵琶文曲便广泛流传,至今仍是琵琶曲中的经典。尤其是《十面理伏》,几近算是了解琵琶演奏的入门曲目。记得第一次听得这曲子时内心的波澜起伏,快而不乱、宏阔大气的节奏感,让每一个音符都渲染出垓下之战杀机四伏、紧张激昂的氛国,情结直抵人心。而听到《旧春白雪》,那种优美轻快、清新流畅的曲调让你很难想象,这是出自《十面理伏》的同一乐器。这亦刚亦柔、亦静亦动的艺术美感,千变万化、广泛多元的曲调类型,让一众乐器望洋兴叹,中华“弹拨乐器之王”的美称无愧于前。
⑥西洋乐自有其风韵,但历经千年流传的中国民乐,有着西洋乐器无法比拟的旋律美感,也流淌着更地道的中国味道。如今电子琴、钢琴已不复当年光彩,热度渐散,不少孩子在学琵琶、学古筝。尽管诸多音乐厅依旧回荡着西洋交响乐,但也渐渐有些琵琶声、古琴声在家中、教室中响起。这是民乐在人心中赓续的声音,流淌着中华的味道。
(作者:文紫啸。选文有删改)
【1】围绕琵琶,文章第②一⑤段介绍了哪些内容?请分点概括。
【2】第⑤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简要分析第②段、第⑤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琵琶在中国可谓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古代又称“批把”。
(2)琵琶遇唐,可谓邂逅天时,迎得了发展的风口。(从本句两个词中,任选其一)
14、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1】请以连线的方式把下面的写景顺序对应起来
A.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①从动物写到植物
B. 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②由高到低写动物
C. 整体部分从“菜畦、皂荚树、桑椹” 到“鸣蝉、黄蜂、叫天子”。③由低到高写静物
D. 局部部分从“油蛉、蟋蟀、蜈蚣、斑蝥” 到“何首乌、木莲、覆盆子”④从植物写到动物。
【2】这段文字写到了哪几个季节?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3】请你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出作者在百草园泥墙根一带所做的事。
例如:拔何首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对拔何首乌根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试从“我”的心理和百草园对“我”的影响两方面加以回答。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点赞”,起源于各大社交网站的“赞”的功能,网民对网络上一个帖子、一篇文章或一条微博的内容表示赞同、欣赏、支持或声援,可以点击一下帖子下面“赞”的图标。现在,“点赞”已流行开来,表示肯定、喜爱、赞美等意思。
请以“点赞”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体裁自选(诗歌除外),不得套作和抄袭。(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地名和校名,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