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B.音乐放到一半突然戛然而止了
C.最美的是梅溪湖的春天,草长莺飞,走进梅溪湖就如同置身于世外桃源。
D.孩子们精彩的艺术表演,令在场的观众叹为观止。
2、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消息(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特写(如《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二者的共同特点是简要迅速地报道新闻事实,二者的差异在于消息往往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新闻特写则主要描写新闻事件中的片段。
B.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父亲的病》等。
C. 《三峡》的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自号华阳隐居的陶弘景,《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北宋的文学家苏轼,《庭中有奇树》选自《古诗十九首》。
D. 山水,形态各异,名称有别。“自三峡七百里中”, 两山夹着的水道为“峡”; “则素湍绿潭”,“缓缓流动的水”为“湍”;“重岩叠嶂”,“高峻的山崖”为“岩”,“高耸险峻如同屏障一样的山峰”为“嶂”。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狭窄(zǎi) 敞开(chǎng) 卓越(zhuó) 孤漏寡闻(lòu)
B.祷告(dǎo) 和蔼(ái) 拼凑(còu) 刨根问底(páo)
C.商酌(zhóu) 伫立(zhù) 督促(dú) 喜出忘外(wàng)
D.侍弄(shì) 妥帖(tiē) 矜持(jīn) 潜滋暗长(qián)
4、下面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那一年,明月繁星,相依相偎,细数秋之无边风月,笑赞冬之红装素裹。
B. 丁俊晖精准的远台进攻让观众不时发出赞叹声,但他充耳不闻,冷静地寻找战机。
C. 尽管夺冠无望,他们还是振作精神,弥留之际,他们顽强地争取着每一分。
D. 为了迎接学校艺术节,九年级二班的两名“笑星”逢场作戏,来了个精彩的“二人转”。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 人一旦定下自己的目标,就应当一门心思地朝着实现目标的方向前进,途中不能左顾右盼,见异思迁。
B. 在攀登科学高峰的征途中,人类就应该对自己感兴趣的科学知识刨根问底,乐于探究。
C. 作为领导干部,对群众的安危疾苦漠不关心,就是变质。
D. 侵华日军残忍地用活人做实验,以便精益求精地造出威力更强大的化学武器。
6、下列各项没有倒装现象的一项是( )
A.中轩敞者为舱 B.其两膝相比者
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D.全石以为底
7、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斡旋 狡辨 沟壑 格物致知
B.枯燥 追朔 襁褓 翩然归来
C.枷锁 喧嚷 垂髫 人情事故
D.雾霭 思慕 箬篷 不修边幅
8、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沿溯阻绝
②或王命急宣
③谒妙用真人祠
④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选自《水经注校证》卷三十四。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水经注》。
B.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
C.乙文写的是陆游登上巫山沿着山路欣赏巫山的奇异景象。
D.甲乙两文都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山的“高”。
(4)唐代诗人元稹写过“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乙文中哪句话能表达这句诗的意思?请写出来。
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请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枯藤老树昏鸦”与“古道西风瘦马”构成的画面。
【2】诗句“小桥流水人家”在诗中有何作用。
【3】《天净沙·秋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0、班级开展“砥砺青春,爱我中华”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材料一:
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1949年,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宣布五月四日为“中国青年节”。
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5月4日这一天,北京大学等十三所学校的三千多名学生到天安门前集会演讲、游行示威,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等口号。“五四”运动取得胜利后,1919年6月16日在上海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学生代表大会,成立了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五四”运动成为革命青年运动的开端。
材料二:
新时代的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应该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了国家的繁荣和富强,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积极进取,勤奋工作;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科学的思想武器武装我们的头脑;勇于创新,为世界和平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事业做贡献。
*袁隆平,“世界杂交水稻之父”,23岁立誓解决粮食增产问题,2018年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
*屠呦呦,中国首席科学家,药学家,25岁进入研究所工作,因发现青蒿素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杨利伟,中国培育的第一代航天员,18岁考入飞行学院。2003年乘坐“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
*孙杨,世界游泳坛历史上唯一一位男子200米自由泳,400米自由泳、1500米自由泳奥运会世界锦标赛大满贯得主,27岁成就“金满贯”。
*黄大年,地球物理学家,2009年回国,书写在地球“深沉探测”领域的传奇。
(1)请结合上述材料,仿照示例,自选角度为班级设计一个主题活动。
示例:“扬五四精神,抒爱国情怀”诗歌朗诵
(2)无悔青春,无憾人生,挺起国之脊梁。请根据“材料二”的人物事迹,任选一个人物和角度,补写对联。
忆往昔,邓稼先鞠躬尽瘁“两弹”壮国力
11、中华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璀璨夺目的瑰宝,活动中同学们搜集了一些诗句但不完整,请补充。
(1)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2) ,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
(3)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扬州处逢席上见赠》)
(4)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5)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景写冬景的诗句: ,
。
(6)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以比喻写愁的两句诗是: ,
。
(7)《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意境相反的语句是:
, 。
12、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读书卡片,请你帮忙完成相关任务。。
阅读 方法 | 助读资料 | 阅读任务 |
关注 人物 | “不必召开群众大会了,这里没有哪个人需要宣传鼓舞,托卡列夫,你说话很准确,他们确实是无价之宝,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1)这段话是______(人名)说的。 |
关注 情节 | 章鱼伸出的刺针如同水蛭,死叮在他的头上,一下一下地收缩,吮吸着他的血液。他感到他的血液正从自己身上流到已经膨胀起来的章鱼体内去。刺针就这样吸个不停。他头上被叮的地方,疼得难以忍受。 (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2)保尔产生这样的幻觉,是因为他____。
|
关注 评价 | A.“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 B.“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C.“所谓赤子之心,不但指纯洁无邪,指清新,而且还指爱!” (选自《傅雷家书》) | (3)楼适夷曾这样评价《傅雷家书》: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 左边(____)选项诠释了这一观点。 |
1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材料一】
如何拟好新闻标题
①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对一则新闻而言,标题就是眼睛。所以,标题能不能聚“睛”汇“神”、扣人心弦,直接影响着受众的阅读欲望。那么,怎么才能拟好新闻标题呢?
②从现实情况看,受众平时喜欢阅读的,往往是当前的焦点、热点信息。为此,拟制标题时,一定要把新闻的出发点或者群众的关注点结合起来。比如,《疫情当前打口罩的主意?顶格处罚!》《双节同庆,家国同心》等,这些标题乍一读,就是大家想要知道的内容,或者说能够直击到大家内心深处的信息,引发了共鸣,怎么可能不想赶紧点进去看一眼“到底发生了什么”?有时还可借助于“引题”“主标题”“副标题”来进行辅助,“引题”一般在主标题上方,字体略小于主标题,副标题在主标题下面。这样可以更清晰地明确新闻焦点,比如《(引题)各方帮扶下,陕西两位残疾人脱贫解困——(主标题)眼中有光脚下有路》。
③只关注热点还不够,拟制标题还应把握真实性的原则,做到题目和新闻内容相符,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雕琢和打磨。无论新闻想要传递什么信息,还是标题想要告诉读者什么内容,都应“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新闻事件的始末。同样是表述现。象,若未进行深入思考,而是简单如同记流水账,只有真实没有雕琢,也不能算作成功的标题。比如,有位记者为了阐述市民对公园内大象雕塑被破坏,呼吁相关部门采取措施,撰写了一篇题为《难以想“象”的痛苦》的消息。此标题吸引大家都想点击去看上一看。试想,若标题拟为《公园石像为何落得悲惨命运》为题,读者的阅读兴趣又会怎样呢?
④美国报业大王赫斯说:“如果你第一句话吸引不住读者,那就不要再写第二句了。”尤其是面对网络信息量大、流量高的特点,能否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第一句话越来越重要。作为新闻的第一句话,标题在整个传播过程中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所以,在标题的拟定上,一定要刻画得特别准确,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以提取到新鲜成分,捕捉到新鲜活鱼。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对偶、引用等,结合新闻内容,经过深度加工,找到最能吸引人眼球的切入点,不仅能让难以简练准确表述的内容一下子为读者所了解,同时也能给读者带来思考,进而引发好奇心。
⑤大多数人都有这样一种潜意识——雾里看花,才觉花更艳;水中望月,才觉月更明。越是不太容易被看清楚,就越容易引起人的好奇。如果在新闻标题处给大家设置了一个思维视野上的“弯”,就能诱发读者想要进一步查阅新闻内容的欲望。比如,《9999元天价粽物有所值?》《中国式“钱荒”:不是没钱而是放错了地方》等,都是抓准了新闻的焦点,并且在标题上设置了一个悬念,这才为阅读量出了很大“力”。
⑥大家在拟写标题时,可以有选择地尝试以上的方法,但同时还要切记:万不可做“标题党”,千万不能过分运用夸张手法,对新闻内容无限放大、甚至无中生有;千万不能过分运用骇人表述,把新闻内容向危言耸听、给人强烈刺激方向描述;千万不能过分运用煽动语言,把新闻事实不存在的后续影响进行编排,甚至融入个人思想;千万不能过分搭乘热点,把新闻与近期的敏感焦点话题人物过分比较,甚至相提并论。
【材料二】
新闻拟题常见的“标题党”类型
①第一类常见的标题党是夸张式标题。简单来说,只要不符合客观事实,不管是夸大了事情的结果、个人的感受,还是影响的范围等等,就是夸张式标题。和夸张相对的,就是真实、写实。我们起标题的时候,还是要回归内容本身,从事实出发,或者说,更加尊重用户的感受和需求。
②第二类常见的标题党是悬念式标题。这里主要是指滥用悬念,故弄玄虚。新闻标题当然可以设置悬念,但要能提供足够的信息量,来支撑悬念点,而不是故弄玄虚。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和我们的内容相匹配。
③第三类常见的标题党是强迫式标题,通俗地说,就是直接给用户施加压力。对于用户本来就感兴趣或者有需求的内容,在标题里如实表达就好。好的标题自然会吸引用户点击,一惊一乍的反而容易引起反感。
【1】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拟写标题时,无论如何雕琢和打磨,都不能脱离新闻事件的始末,都要基于新闻的真实性。
B.在标题中只要设置悬念,就属于“标题党”。标题《初二是成绩下滑高危期,做好这5点成绩飙升!附8大学科提分攻略》中,“这5点”属于悬念,夸大了悬念的结果。
C.材料一运用大量比喻、排比等修辞,语言生动形象,有表现力。
D.材料一主要运用举例子、作比较、引用的说明方法,介绍了拟好新闻标题的方法;材料二主要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介绍标题党的类型。
【2】结合材料一,同学就“拟好新闻标题的方法”展开交流,你也来参加吧。
米米说:拟好新闻标题,要结合热点,形式多样!
你说:拟好新闻标题,还要_________________。
【3】米米觉得下面这个标题拟得真好,你能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帮他简要分析下面这则新闻标题的精妙之处吗?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冬荷
李木生
①冰掐灭了一湖的波浪。又冰上加雪。荷的尸骨就这样狼藉在冰雪的湖面上,肢折头断,东倒西歪,稀稀落落。
②苍凉。落寞。好像这里从来就没有过挤挤挨挨、涨潮似的荷叶,没有过大火一样燃了一湖的荷花,也没来过那只在尖角小荷上立了近千年的蜻蜓。
③湖,真的死去了吗?
④但是,有一丝荷的清香,悄然潜入心肺,连强大戗人的寒气也无法将其阻断。
⑤在这冰雪的湖上,我与冬荷相识。
⑥红红的朝阳,在远处怯怯的开着。薄薄的雾气正在散去,远远近近的残荷便从朦胧里渐渐清晰起来。直的,弯的,拱的,垂的,是荷柄的舞蹈;灰的,黄的,黑的,褐的,是荷叶、莲蓬的存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宋之周敦颐曾将夏荷喻为“花之君子者也”。其实,冬荷不是更具有着君子的风骨吗?
⑦风寒榨尽了水分算得了什么?失去了丰腴,那就裸露出庄严的筋脉迎接风雪。曾经硕大舒展的碧叶,有时会干缩成一排排瓦垄状,甚至在垄沿处散布起或大或小、有着黑色边缘的窟窿。这是被风霜雨雪反复肆虐后留下的创伤吧?乍看这带着黑色边缘的窟窿,好像这荷已经脆得很,一碰就会碎的。其实不,在这褶皱间的灰色质地里,往往还残留着浅浅的绿,抚摸它,抓它,你会立刻感到一种柔韧劲道的生命的力量。天要起风雪,水要结成冰,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躲避肯定是不行,逆来顺受恐怕也不行,最好的办法也许就是迎上前去。
⑧有一枚荷叶曾是那样深深地吸引了我。寒风里,它反扣在一杆斜立于冰雪之中的荷柄旁,仿佛一位持枪披甲的英雄。它那依然硕大的叶片起伏着,犹如奔腾向前的波涛。而隆起的筋脉,在太阳下骨骼一样地凸显着,更让这波涛有了山峦连绵的质感。这如波涛山峦般起伏不息的,不就是勇士容山纳川、吞吐日月的胸膛吗?瞧着它那根植于博大之上的自信与恢宏,我隐隐感到,也许那一湖的浪漫,一湖的自由,一湖的豪情与刚烈,正被这枚荷叶收藏着?
⑨太阳升起来了。冬日的湖上,荷的故事正没有尽头。
⑩冬的湖上,最热的当是荷了。冰压不住它,雪也盖不住它。它总是融化了冰雪,让热的生命在这冰雪的湖面上醒目着。放眼望去,白茫茫的世界里,总有那曾经外直中空的荷柄,或挺着,或曲着,或拧着,或举着,从冰下牵紧了纹理毕现的荷叶和莲籽散尽的莲蓬。融去了身上冰雪的荷,黑着或灰着,却崭新着。夏日的荷是从水中生的,“出淤泥而不染”;冬日的荷是从冰雪中生的,历垢世而弥新弥净。更有爱的宣言写在冰雪之上——干枯了也要拥抱着,共同迎受着寒风,等待冰消雪融的日子;既然灾难不可避免,那就相挨相慰着一起冻结于冰雪之上,携手承受苦难。谁能说与所爱者携手承受苦难,不也是一种巨大的享受与幸福呢?
⑪热的荷,当是伟大的洁净与爱的楷模了。
⑫午时的太阳下,荷的凛然与愤怒却历历在目着。铜铸铁打般的荷柄——有的举着叶或蓬,那是荷的解放的旗帜;有的头已半冻在冰中,却还将身子拱作劲弓,要将一统的冰盖掀翻,那满布的细钉头样的刺疙瘩,似乎正隐隐漏出咯咯吱吱的响声。
⑬冬荷知道,冰下还有藕,正布满在湖底。每一节藕上,都栖着自己生生不息的梦。梦在,来年的夏天,还能不让荷在每一朵浪花上自由的飞翔吗?
⑭那是月华做成的荷瓣,水精做成的荷叶,渔歌做成的蜻蜓呀!整个夏天的热烈,都在这里轰轰烈烈的演绎着。
⑮一种水样的感觉正在冬荷的筋脉里汩汩地流动。饱满,自在,清新,高洁,它甚至看见了一只翠绿的青蛙,正如意地蹲在肥嫩的荷叶上,一滴被鱼尾溅上的水珠,正在蛙的脚下滚动,而滚动的水珠上,有七彩阳光的闪烁。它还看见了花瓣纷披的粉荷,嫩黄泛绿的花托周围,是黄黄的蕊毛,花托上微突着幼小的莲籽,泪泡一样的娇嫩着。美好,就是这样的吧?还有夏荷的清香,夏荷的明朗,夏荷风中快乐的呻吟和夏荷染红了白云的欢笑,都在抚弄着冬荷梦的琴弦。
⑯风刮着。冰封着。雪覆着。夕阳正泛着荷蕊般的嫩黄。夕阳里,醒着的冬荷,梦正酣。
(选自《中国散文选》有删改)
【1】通读全文,概括冬荷的“品格”。
【2】本文写的是冬荷,但又多次写了太阳。这有何作用?
【3】(1)请从写作技巧的角度赏析第②段。
(2)第③段说“湖,真的死去了吗?”,请你结合第(10)段内容作一个恰当的回答。
【4】文章最后一句说“夕阳里,醒着的冬荷,梦正酣”,请问冬荷的“醒着”与“梦正酣”是否矛盾?为什么?
15、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在600字左右;④凡涉及考生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⑴人生何处不相逢。与他人相逢,也许就是一次感情的慰藉;与自然相逢,也许就是一次灵魂的洗礼;与书籍相逢,也许就是一次心智的陶冶;与历史相逢,也许就是一次精神的升华……,总有一次相逢,会触动我们的心灵,温暖我们的人生。
请你以“相逢”为题作文。
⑵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我在院子里喝茶。看见一只黑色的凤蝶飞入朱槿花丛采花蜜,黑色的蝶在红色的花间穿梭飞舞,煞是好看。我想,是朱槿花的欢心,讨得了凤蝶的欢心。朱槿花把蜜送给凤蝶,让凤蝶快乐地传播花粉;凤蝶以快捷服务,传递新鲜花粉,来酬报朱槿花的蜜。花与蝶共同的欢心,才创造了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