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A.①北方的农民        ②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B.①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②北方的农民

C.①守卫他们家乡的傲然挺立的哨兵       ②北方的农民

D.①北方的农民        ②守卫他们家乡的傲然挺立的哨兵

2、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 liáng chī  luō   gēng

B. líng  jiǎo xiá  ti

C. xiá  wēn  chuài  kàng

D. háo  dòng tuān   qiào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个别人爱占小便宜,碰到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总是当仁不让,这类人通常不会受大家欢迎。

B.一个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寄给自己的恩师,请求帮助,附短信一封:冒昧打搅,恭请海涵,谨寄拙作一篇,请百忙中斧正

C.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经济带来了轩然大波,金融和大宗商品市场“飞流直下”,尤其是石油价格的暴跌。

D.前辈们教导我们,医者面对的是鲜活的生命,任何失误都可能草菅人命,因此,一定要恪守职业道德。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伏(quán)   怪(dàn) 恿(sǒnɡ)   待(nüè)

B.(jiǒng)   匐() 香(shè)   确(cáo)

C.斜() 假(mèi)   温(xùn) 怪(chēn)

D.盖()   禁() 然(chànɡ)   啬(lìng)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

A. 多水的江南是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B.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 我看流云慢慢的红晕,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D. 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

6、读语段,找出表述有误的一项(   )

好书让人心生敬畏,并激励人不断学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好书不胜枚举。真正的书中良品,能让读书人丰富知识的精深,胸怀的清朗,因此我们看到很多博览群书的人,也仍自惭于自身的少知与浅薄。好书使得读书人不敢妄自尊大,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主动把精力放在学习求索上。读书人真正盼望的,是通过经年的努力和积累,让精神避免躁动和浅薄而接近澄澈。

A.“不胜枚举”意思是“不能一个个地列举出来,形容数量很多”,是一个贬义词。

B.“真正的书中良品,能让读书人丰富知识的精深,胸怀的清朗”一句搭配不当,应将“丰富”改为“了解”。

C.“好书使得读书人不敢妄自尊大”的宾语是“读书人”。

D.“读书人真正盼望的,是通过经年的努力和积累,让精神避免躁动和浅薄而接近澄澈”这句的主干是“读书人盼望精神澄澈”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市卫健局发布我市疫情通报,号召大家行动起来,打击疫情。

B.学校抓不抓青少年教育问题,是关系到祖国建设事业后继有人的大事。

C.核心素养是个人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

D.每当站在天安门广场,使我产生无尽的联想。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桃花源记》,完成下列小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向所志   未果,病终   B. 便船,从口入 土地平旷,屋俨然

C. 前行   出焉   D. 见渔人,大惊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足为外人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这首诗,在①②句中任选一句,结合《桃花源记》相关内容,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其在你脑海中呈现的是怎样的画面。

桃花源诗(节选)   陶渊明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①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②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注释)暧(ài):遮蔽。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9、(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B.“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

C.“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表现了诗人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承上作结,表达了诗人豪迈旷达的思想感情。

【2】品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诗,简述其中所蕴涵的哲理。

四、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 5分)

10、综合性学习。

班级开展“读名著,谈感想”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从下面“专题探究”中选择一个专题,写一篇发言稿,交流你的读书心得。字数200左右。

【专题探究】

专题一:为英雄人物立传(《水浒传》)

专题二:英雄的共性与个性(《水浒传》)

专题三:探讨诗歌的意象(《艾青诗选》)

五、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11、古诗文积累

(1)黑云压城城欲摧,

(2)角声满天秋色里,  

(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4)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

(5)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6)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7)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8)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六、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12、哥呵,你晓得,那老和尚可会降妖?我二人复去与战。不知那怪神通广大,将沙僧又捉了。我败阵而走,伏在草中。那怪变做个俊俏文人入朝,与国王认亲,把师父变作老虎。又亏了白龙马夜见龙身,去寻师父。师父倒不曾寻见,却遇着那妖怪在银安殿饮酒。他变一宫娥,与他巡酒、舞刀,欲乘机而砍,反被他用满堂红打伤马腿。就是他教我来请师兄的,说道:“师兄是个有仁有义的君子。君子不念旧恶,一定肯来救师父一难。”万望哥哥念“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情,千万救他一命!

【1】《西游记》是一部很有趣的书,鲁迅先生称之为“__”。猪八戒是书中众多形象中比较有趣的一个,请结合这段文字分析猪八戒的形象___(至少答两点,用四字短语回答)

【2】以上语段出自《西游记》的下列哪个情节之后?(     

A.唐僧收服了孙悟空,师徒路遇强盗打劫,孙悟空一怒之下打死强盗,反被唐僧赶走。

B.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被唐僧赶走。在宝象国,唐僧被妖怪施了法术,不得脱身。

C.唐僧师徒路过比丘国,昏庸的国王听信妖言,要用一千多个男孩的心肝做药引。

D.孙悟空在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观主将师徒众人囚禁,孙悟空四处寻访医树之方。

七、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 10分)

13、杜鹃花一样绽放

徐光惠

①多年前的那个春天,是我生命中最难熬也最难忘却的一段记忆。

②那年,我所在的单位改制裁员,我成了下岗工人。半月后,父亲又突患疾病猝然离世。意外的双重打击折磨得我憔悴不堪。

③朋友说:“小惠,咱们去金佛山走走吧!”我却提不起兴致,她们不由分说,将我架上车。

④车子进入南川境内,在狭窄的山路上蜿蜒前行,一路颠簸,终于来到金佛山“生态石林”。它造型奇特,规模庞大,如一片浩瀚的石海。坚硬的石头上生长着一棵棵鲜活的树木,根须深深扎进石头缝顽强地生长。“树缠石、石抱树”,树与石相依相存,远看是树近看是石,分不清是林海还是石海,冰冷的石头变得温情灵动,充满活力。

⑤暮春的金佛山,风有些凉,太阳光斑驳地洒在小路上。山间雾气氤氲,脚下溪流淙淙,耳边不时传来小鸟“啾啾”的欢叫。走着走着,不经意地抬头,竟是漫山遍野的杜鹃花海,刹那间迷了双眼。

⑥家乡的杜鹃花为灌木,这里一丛那里一簇,而金佛山的杜鹃花则灌木与乔木并存,高低不一,错落有致。低处的杜鹃于草丛间温婉绽放,高处的杜鹃冲破丛林傲然挺立。一朵朵花儿缤纷多姿,密密匝匝地缀满枝头,层层叠叠,有的含苞待放,有的热烈绽放,洁白若雪,粉红似玉,红艳如霞。站在山巅,云海缭绕起伏,山间苍峦叠翠,满山杜鹃如天然锦缎,摄人心魄。

⑦我们在山脚下一处“如霞人家”的小院住下,房间不大,用木头修葺而成,干净、整洁。一个三十多岁的女子接待了我们,她说:“我叫如霞,有事就叫我,我准备晚饭。”

⑧四周很静,厨房顶上炊烟袅袅。院子墙角处,一大簇杜鹃花开得正艳,红彤彤的,无拘无束热烈奔放,一朵朵花儿铆足了劲儿,争先恐后向上攀爬,挤挤挨挨,交头接耳,显现出自然、朴素的美。

⑨“这花开得真艳,好养活吗?”我问如霞。“金佛山的杜鹃花生命力特别旺盛,年年常开不败,象征着爱与幸福。”如霞笑着说。杜鹃花不与百花争艳,默默开在山间、角落,顽强生长,认真地开出灿烂的花朵,给人们带来爱与幸福,一股暖流在心中充溢。

⑩晚饭后,我们散步回来,如霞邀我们去她的小屋坐坐,并泡上温热的金佛山蜂蜜茶,喝下后顿觉暖了许多。“就你一个人打理这个旅店吗?”我问她。

“我家在山上,丈夫瘫痪在床,家里有个儿子五岁,年迈的婆婆身体不好,每年旺季我就来这里挣点钱,冬天就回山上。”

“一个人忙得过来吗?”“小旅店挣不了多少钱,不敢请人帮忙,不过我还扛得住,丈夫治病要花钱,儿子大了,我想让他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我相信一切会好起来的。”她笑着说,看不到半点忧伤。

我点点头:“嗯,会好起来的,一定会。”我对她说,也对自己说。

第二天一早,我又来到那簇杜鹃花跟前,每朵花儿都昂着头,迎着初升的太阳神气得不得了。一缕风过,散发出淡淡芬芳。

我们向如霞告别,车子开动,我回头,她披一身霞光朝我们挥动双手,依旧一脸笑容,自然、淳朴,如同她身后那簇盛开的杜鹃花,让人心生温暖与感动。

愿做一株杜鹃花,坦然面对人生中的苦难。我的心中已是春意融融,温暖而明亮。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在下列横线上将故事情节和“我”的心情补充完整。

“我”受到双重打击,憔悴不堪→______→“我”遇到杜鹃般的店主,心生温暖与感动→______

【2】赏析文中第⑥段画线的句子。

一朵朵花儿缤纷多姿,密密匝匝地缀满枝头,层层叠叠,有的含苞待放,有的热烈绽放,洁白若雪,粉红似玉,红艳如霞。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如霞是个怎样的人?

【4】你怎么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

14、立梧桐树下,思艺术人生

梧桐树

丰子恺

①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如此。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树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②当春尽夏初,我眼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③在夏天,我又亲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障;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结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繁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

④一个月以来,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吹,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几根枝条,回复了春初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了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诗:“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恢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落花也曾令人悲哀。但花的寿命短促,犹如婴儿初生即死,我们虽也怜惜他,但因对它关系未久,回忆不多,因之悲哀也不深。叶的寿命比花长得多,尤其是梧桐叶,自初生至落尽,占有大半年之久,况且这般繁茂,这般盛大!眼前高厚浓重的几堆大绿,一朝化为乌有!“无常”的象征,莫大于此了!

⑤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拥有了它们,但都没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已,何从看见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1全文自始至终表露了作者鲜明的感情色彩,请具体说明作者情感的变化?

2说说第②段“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中加点的“拙劣”、“坦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文章第②、③段着力写了梧桐树的生机勃勃、绿意盎然,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4读完全文,你是怎样理解“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和“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八、作文(共1题,共 5分)

15、以“带着_______去旅行”为题,把题目补充完整,发挥联想与想象,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

(1)表达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3)文章不得出现真实。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