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木舒克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腐烂   冠冕   坦荡   心无旁骛

B.函养   恪守   汲取   相得益章

C.遵循   箴言   坍塌   提心掉胆

D.宽宥   鲜妍   游弋   李代桃疆

2、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方(shuò) 真缔   徘huí) 广袤无垠

B. niù)   蜿蜒   冽( lǐn 孤苦伶丁

C. 翠( fěi ) 犀利   首(qí )   暗然失色

D. 热(zhuó)   炫目   胆qiè)   家徒四壁

 

3、下面关于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小福子是祥子最后的精神寄托,但当小福子上吊自杀后,祥子开始变得麻木、自私,逐渐成为一个无恶不作的人。

B.“我总算明白了,干苦活儿的打算独自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是老马的感叹。

C.在祥子眼里,二强子可算作黄天霸,虽厉害,可讲面子,叫字号,决不一面儿黑。

D.一场暴雨后,祥子病了,昏睡了两昼夜,最后请了大夫,扎了两针,服了剂药,醒了过来。

4、下列情境中,用语符合生活实际,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小王得知丢失的文件有着落了,高兴地对电话那边的报信人说:“非常感谢,明天我将于百忙中专程前来取回并当面致谢,请您恭候!”

B. 他见老朋友的气消了,还答应留下来吃饭,高兴极了,连忙对外屋喊道:“母亲,先把饭煮了,然后去买些酒菜来!”

C. 目不识丁的奶奶坐在孙子床头,边缝衣服边唠唠叨叨说个不停:“你学习这样无恒心,一暴十寒,到时候三好学生评不上,多丢人现眼……”

D. 联想公司曾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联想电脑”,并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精心设计了一则广告语;“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诗词大会》把中国影响最深远的诗歌搬上综艺的舞台,以比拼竞赛的形式,寓教于乐,让更多人潜移默化地接受这种表达方式。

B.《朗读者》是一场可人的文化盛宴,这里有主持人董卿与读者的亲切交谈,朗读者声情并茂的倾诉,演奏家和谐悦耳的钢琴演奏。

C.我们党历经磨难而巍然屹立、千锤百炼而更加坚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始终注重加强自身建设。

D.张大爷希望安稳的度过风烛残年的晚年,而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碎了他的希望。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老王接受同事的劝告,检举了那个徇私舞弊的工作人员。

B.农民工返乡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广泛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

C.疫情期间出行应尽量避免不要乘坐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

D.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使我市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7、下列有关《艾青诗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艾青在发表其成名作《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时第一次使用这个笔名。

B.我国著名诗人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悲悯下层人民的困苦,忧伤祖国的命运。

C.艾青在20世纪30年代所创作的诗歌是自由体诗的代表,表现出简洁明快的特点,呈现出散文化、口语化的风格,诗中含有大量的设问、呼告、对话、引语等,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真切感和表现力。

D.擅长绘画的艾青,在他的诗歌创作中还明显地表现出“诗中有画”的特点,诗作具有鲜明的色调,清晰的线条,素描一般的简练、凝重。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甲)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

(乙)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①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②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③,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天下。

司马光答诏④,有“士夫沸腾,黎民骚动”之语,安石怒,抗章自辨。因为上言中外大臣、从官、台谏、朝士朋比⑤之情,且曰:“陛下欲以先王之正道胜天下流俗,故与天下流俗相为重轻⑥。流俗权⑦重,则天下之人归流俗;陛下权重,则天下之人归陛下。权⑧者与物相为重经,虽千钧之,所加损不过铢两⑨而移。今奸人欲败先王之正道,以沮陛下之所为。于是陛下与流俗之权适争轻重之时,加铢两之力,则用力至微,而天下之权,已归于流俗矣,此所以纷纷也。”上以为然,安石乃视事⑩。

(节选自《宋史·王安石传》,有删改)

注:①[辨博]这里指善于辩论、知识广博。辨,同“辩”。②[上]指宋神宗。③[经术]经学,指注解经书的学问。④[答诏]这里是指司马光为皇帝起草回答臣下奏疏的诏书。⑤[朋比]依附,互柜勾结。⑥[重轻]较量轻重。⑦[权]权力,权势。⑧[权]秤锤,秤。⑨[铢两]一铢一两,引申为极轻的分量。⑩[视事]管事、任职。

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邹忌八尺有余/明栈道,暗度陈仓

B. 忌不自/小未孚

C. 所加不过铢两而移/满招,谦受益

D. 则用力至/谨小慎

2结合上下文,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透露出邹忌在询问自己和城北徐公谁更美时,得意又疑惑的复杂心理。这一问推动了事情的发展,由此引出妻、妾、客对邹忌的赞美。

B. “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表现了宋神宗急于了解王安石首先要采取什么措施,并流露出他知经术但不能施行于世务的不满。这一问引出王安石的回答和其后新法的颁行。

3阅读(甲)(乙)两文,按要求填空。

(甲)文中邹忌讽速成功,是因为他以__设喻,让齐威王认识到“____”现象的存在:既而王纳谏,修明内改。(乙)文中王安石进言成功,是因为他针对“③___的现象,以_____设喻,让宋神宗认识到要加强自己的权力并坚定了对他的支持。(第①④空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②③空用原文回答)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9、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浪淘沙(其八)

[唐]刘禹锡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批注:运用比喻,以“沙”“金”作比,表明自己及那些忠贞之士虽历尽磨难,依然保持内心的追求,终会像金子一样发出耀眼的光芒,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仰及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乙】诗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怀才不遇、屡遭贬谪及回到家乡物是人非的感叹之情。

(2)请参照【甲】诗的批注,为【乙】诗画线句作批注。

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 5分)

10、学校开展“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综合性学习活动,请阅读材料并完成以下任务。

【材料一】

“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代表着一种更为健康,更为自然的生活态度,意味人人都要负起保护地球的责任和义务。低碳生活不能因为自己“小”而不为,不能因为自己“高”而不为,更不能因为别人“不为”而自己不为。

【材料二】

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讲话,强调中国将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重申中方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材料三】

对于普通人来说,低碳生活做起来并不难,少用纸巾、塑料袋、一次性纸杯,循环用水,随手关灯,多步行少开车,多参加植树活动,等等,这些都是践行低碳生活的行为,都能减少碳排放量。

【材料四】

(1)本次活动手册上有关于低碳生活的公益宣传画(材料四),丹丹不懂其中“自行车”和“树”的含义,请你用通俗的语言向他解释。

(2)根据材料一,说说我们对“低碳生活”应树立怎样的意识。

(3)在低碳生活宣传标语征集中,春华同学写了上句,请根据材料二补出下句。

倡导低碳生活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1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醉能同其乐,___________________,太守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___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③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___________________,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⑤欲渡黄河冰塞川,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___________________,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水调歌头》中词人酒酣之时,对着皎洁的月亮所产生的遐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岳阳楼记》中,从时间上写尽湖山景色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12、名著阅读。

A轻轻抱起“监狱之花”,把深切的爱意,和那些自己未必能实现的理想,尽情灌注在幼小的花朵上:“孩子,心爱的孩子!你看红旗,这是你爸爸妈妈留下来的……”她连连亲着“监狱之花”的脸,又爱怜地凝视着孩子亮晶晶的眼睛,她似乎觉得幼稚的孩子完全能够听懂她的话:“孩子啊,快点成长吧!叔叔娘娘们将举起这面红旗,去参加战斗,还要亲手将红旗托付给你……”

(1) 以上文字选自长篇小说《__________》,文中A处的人物是____________

(2) 结合原著,简述某一情节,分析A的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 10分)

13、最美的姿态

张鸣

①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錦,一面必定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

②一种人认为:人既然作为人,存在着就必须阅读。肉体的滋长、强壮与满足只需五谷与酒肉,但五谷与酒肉所饲养的只是一具没有灵魂、可以行走、可以叫嚣的躯体。人应该是一种追求 精神并从精神上获得偷悦的动物,这种动物是需要通过修炼的,而修炼的重要方式之一便是阅读。

③另一种人,即使书籍堆成山耸立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可能思考一下这些书与他们自己的人生与生活有何关系。吸引这些人的只是物质与金钱,再有便是各种各样的“娱乐”。

④人这一辈子,无论怎样辛劳、勤勉,实际上只能在极小的范围内经历生活,经历人生。由于如此,人认知世界,十有八九是盲人摸象,很难有对世界的完整把握,而图书呈现了人类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不同经验。一个识字人,只需有书在手,坐在家中,或案前,或榻上,或瓜棚豆架之下,便可走出生活圈栏,进入一个无边的疆域。明明是身居斗室,却从别人的文字里看到 了沙漠驼影、雪山马迹、深宫秘事、坊间趣闻……读书渐久,经验渐丰,你会发现,读书使人的心灵宛如秋天雨后的池塘,逐渐充盈。

⑤读书人的高贵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就的。有些人,就造物主创造的毛坯而言,也许是没有魅力的,甚至是有缺陷不完美的。然而,读书生涯使他们由内到外获得了新生。虽然还是从前的身材与面孔,却有了一种比身材、面孔高贵得多的叫“气质”的东西。一些以读书为生的先生,当他们安坐在藤椅里向你平易近人地叙事或论理,当他们站在讲台上条分缕析地讲述他们的发现,当他们在餐桌上很随意地诙谐了一下时,你会觉得这些先生真是很有神采。此时,你就会真正领略“书卷气”的迷人之处。

⑥人类无疑是一切动物中最善于展示自身的动物,体育场、舞台、T型台……这一切场所,都是人类展示自己身体以及姿态的地方,但你知道吗?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

(选自《北大中文系第一课》,有删改)

1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④⑤两段,请概括读书有哪些好处?

3文章①-③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简要说明其作用。

14、(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好雨随风

乔忠延

① 家说,春雨是春天的颜色

② 人说,春雨是春天的歌声。

  小时候我则认为,春雨是春天的奶水。春雨比奶水更甜美,更养人。它飘落到哪儿,哪儿就滋润了,鲜嫩了,翠生了,就活活泛泛显出了生机。

④春节过后,人们就眼巴巴地盼望春雨,春雨却总是不来。天不再像年前那样灰蒙蒙的,变得蓝蓝的,空空的,那么高,那么远,不见一线云丝丝。看看风,还是西北风,虽然稀少了,劲小了,却仍然硬硬的,干干的。

⑤ 太阳暖暖地照着,照得地上也暖了。冬日僵硬的地皮早软了,踩上去面团似的,河边、泉边更是软得淌水,水渍渍的,走过去会粘住鞋子。

⑥没几日,地皮不再软了,像往常一样瓷实,不粘鞋子,不陷车子了。风依然吹着,太阳依然晒着。暖和多了。又过了几日,路上裂开些小缝缝,人来车往,表面上的那层土就离了地皮,土越积越厚,越碾越细,踩上去和冒烟的一样,裤腿上溅得花花点点的,都是尘土。

⑦田里的麦苗早渴了,泛黄了,没有了先前的精神头。浇地的人多了,水流进田里,“滋——滋——”地响,还咕咕咚咚地冒泡。(A)看着溪里的水不少,淙淙地流着,进了田却慢慢地爬,比日头爬得还要慢。田浇过了,人们仍然盼着落雨。说是浇过的地,土会变硬,下些雨土才会酥些,麦苗长得才起劲。

⑧雨来了,突然间就下起来了。是夜里来的。待人们知道下雨的时候,雨早淅淅沥沥的了,唱小曲似的。有人从被窝里撑起身子,趴在窗台上,掀起窗帘的一角,朝外瞅瞅,院里的地上白白地泛亮。于是,忽然想起昨天后晌太阳落在了云里,风也是东南风,还潮潮的。接着又倒头睡下,梦里也就多了几分甜蜜,不睡到吃早饭不会起来。

⑨雨来得快,天晴得也快。一大早,天上还满是乌黑的云团。端上碗吃早饭,云变得丝丝蔓蔓的,天有些亮了。吃完饭擦嘴时,云就散了,太阳露了脸,鲜亮鲜亮的。(B)天空如刚擦过的镜子没有一点尘色;地上如刚落笔的图画,到处洇①着水色。人们的心里也像刚冲洗过的一样清爽,脸上笑成了花。

⑩田里泥了,无法干活,仍有人踩着泥到田头去,看看嫩嫩的禾苗,心更喜了,喜滋滋地唱出声来。

(选自《中国散文选》,有删改)

【注释】①洇(yīn):向四处散开或渗透。

1作者写“雨来了”之前,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笔墨写人们“眼巴巴地”盼望春雨?

2作者笔下的春雨有什么特点?

3请从文中画线的A、B两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写出它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

4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好雨随风》一文简要阐述:三位作家在描写春雨时,表达了

一种怎样的情感?

①(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在乡

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

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朱自清《春》)

②有如天降甘露。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麦田里,每一个叶片都仿佛张

开了小嘴,尽情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滴,本来有点黄萎的,现在变青了。本来是青的,现在更

青了。宇宙间凭空添了一片温馨,一片祥和。(季羡林《听雨》)

 

八、作文(共1题,共 5分)

15、作文

细品香茗,享受一苦、二甜、三回甘的茶趣;细品六月,欣赏夏日的浓墨重彩;细品唐诗宋词,感叹古韵的典雅;细品身边小事,感悟生活的真谛……

请以“细品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600字。(3)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达到此项要求,评分时可奖励)(4)文中不得出现考生姓名及与考生相关的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