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着落(zháo) 狭隘(ài) 秕谷(bǐ) 锲而不舍(qiè)
B.惩戒(chéng) 荫蔽(yīn) 晕眩(yūn) 畏罪潜逃(qián)
C.抽噎(yē) 愚蠢(yú) 哺乳(bǔ) 混为一谈(hǔn)
D.殷红(yān) 侮辱(wǔ) 粗拙(zhuō) 妇孺皆知(rǔ)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溃退(kuì) 遗嘱(zhǔ) 轻盈(yín) 抑扬顿挫(yí)
B. 镌刻(juàn) 匿名(nì) 蒙昧(mèi) 黝黑(yòu)
C. 不辍(chuò) 滞留(zhì) 藻荇(xìng) 藏污纳垢(gòu)
D. 要塞(sài) 悄然(qiāo) 诘责(jié) 殚精竭虑(dān)
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不畏困难、不惧牺牲,心系国家、舍生取义。家国情怀,______着奋斗者的赤子之心,无论经受何种考验,都能永葆初心;彰显着奋斗者的顽强意志,无论遇到何等_____,都能坚韧不拔;体现着奋斗者的奉献精神,无论作出何种牺牲,都能_____。浓郁的家国情怀,背后是_____的家国责任、强烈的家国担当。
A.映照 艰难 无怨无悔 深厚
B.映衬 艰涩 无怨无悔 雄厚
C.映照 艰涩 任劳任怨 深厚
D.映衬 艰难 任劳任怨 深刻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水大时,浊浪滔滔,川流不息;水小时,舟楫难行,南北阻隔。
B.面对此情此景,他居然在心里无动于衷。
C.新政策的实施,繁盛的局面纷至沓来,一下子呈现在世人面前。
D.家风是一种软约束,通过潜滋暗长的影响,有效约束家庭成员的行为、作风和操守。
5、下列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颁发(bān) 遗嘱(zhǔ) 诺贝尔(nuò)
B.仲裁(cái) 挪威(nuó) 渗透(shēn)
C.逝世(shì) 巨额(é) 卓有成就(zhuó)
D.巨款(kuǎn) 拨款(bō) 颇有建树(pō)
6、下列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首联中,作者概括叙写自己被贬多年的遭遇,“凄凉地”一词饱含无限艰辛,“弃置身”言明自己被放逐。
B.颔联中,作者使用了“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写出了自己遭贬归来之后的感慨:物是人非,恍若隔世。
C.颈联“沉舟”与“病树”形成对比,“千帆”与“万木”形成对比,不仅充满哲理意味,还表达了诗人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D.诗的最后两句点明酬答之意,回应首联,扣住诗题,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之情,也表达了共勉之意。
7、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漫步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我们用相机去捕风捉影,记录家乡的古风古韵。
B. 作家曹文轩荣获儿童文学最高奖之一国际安徒生奖,消息传来,骇人听闻。
C. 姚明成为管办分离后的新一任篮协主席,绝对是所有符合人选当中最突出的,也是众望所归。
D. “趵突腾空”为“济南八景”之首,泉水日夜喷涌,络绎不绝。
8、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
有犬为人所弃,惶惶于阡陌间。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将欲逐之,元乞求毋弃,曰:“有生之物,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乃自然之理。今犬为人所弃,非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停,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北史·孝行传·张元》)
【注释】①陌:田间小路。②延:引进,请。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公欣然曰( ) ②未若柳絮因风起( )
③惶惶于阡陌间( ) ④若见而不收养( )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B.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C.白雪纷纷/何所似
D.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兄子胡儿曰:“撤盐空中差可拟。”
②今犬为人所弃,非道也。
【4】联系全文,说说【甲】中两个比喻句哪一个更好?
【5】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乙】文中的张元是一个怎样的人?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诗中用了“白地”、“栖鸦”、“冷露”、“桂花”等几个意象,请结合全诗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2)若将末句的“落”字改作“在”字,请比较一下两字的表达效果。
10、语文综合性学习。
(9月30日电安徽新闻网)9月30日晚8时,2016年安庆“十一”黄梅戏展演周启动仪式在安庆市黄梅戏艺术中心举行。启动仪式没有邀请外地明星、组织大型演出,改为举办黄梅戏经典唱段演唱会。仪式上,一首首黄梅戏经典唱段,高潮迭起,好戏连台。
①本次活动坚持勤俭节约办周,真正体现“惠民乐民”的宗旨,②通过着力制造“黄金周”·黄梅戏”文化旅游品牌,进一步推进黄梅戏艺术传承发展,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展示“千年古宜城, ”的独特魅力。
(1)请完成上文空格处的填写,注意前后的句式一致,对仗工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面这则新闻中有两处语病,请按要求修改。
句①成分残缺,应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加上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②词语搭配不当,应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展演期间,有外地游客来安庆听戏,请你给他介绍两个黄梅戏经典曲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名句默写
(1)万籁此俱寂, 。
(2) ,乾坤日夜浮。
(3)太祖怒, ,普颜色不变。
(4)观其耸构巍峨, 。
(5)后厅临大池, ,陡上陡下。
(6)如深山茂林,坐其中, 。
(7) ,及其日中如探汤。
(8)两小儿笑曰:“ !”
12、名著导读:
(1)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曾以《____________》为题。“‘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这所谓的‘书’,是指我开蒙时候读的《鉴略》,因为我再也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这几句文字就出自这本书中的《_______________》(填篇名)
(2)《西游记》善于塑造人物,孙悟空的角色最为著名、最受人欢迎。小说中设计了很多精彩的故事情节来塑造这一人物,如“大闹天宫”、_____________ 等,他本领高强,会__________,一副钢筋铁骨。
13、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成功无学,幸福有道
①如今,走进书店,或者来到书市,扑面而来的就是各种“成功学”图书。看看那些“成功学”的封面,就知道作者对“成功”的理解,无非是赚钱、高升、豪宅、名车、年收入百万之类。
②其实,岂止是图书市场,在影视、传媒、教育培训等不少领域,“成功”都成了被热炒的主题。这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向上发展、追求幸福的愿望,另一方面,在“不是权就是钱”“成名要趁早”等喧哗与骚动中,又透出了某种“成功焦虑症”的症状。
③渴望成功无可厚非,但如果把成功简化为财富的多寡、职位的高低,把成功的希望寄托于速成方法、终南捷径,本身就已经偏离成功的轨道。那些大肆兜售的“成功学”能够大行其道,正是利用并强化了这种心理。
④条条大路通罗马,成功道路万千条。向庸俗“成功学”说不,并不是不鼓励成功,而是让人多一份清醒,多一点沉思,探寻真正的成功规律。
⑤古往今来,俊采星驰,尽管人们成功的途径各异,方式不同,但差异性中又隐藏着共性的东西。
⑥成功在于坚持。坚持是阶梯,引导我们勇攀生命的高峰;坚持是帆船,帮助我们勇渡生命的大河。有一个“一万小时定律”,是说人在某一方面要想有所作为,要能坚持一万个小时,相当于每天练习近3个小时,坚持10年。你能坚持吗?坚持住了,你就会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陆游所说的“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⑦成功源于小事。成功者比别人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在小事上一贯做得比别人好,坚持干小事,垒土成高台,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利长远做事、增后劲。伏尔泰说过:“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你鞋里的一粒沙子。”现在一些人抱怨饭碗难找,事业难成;感叹工作难做,发展受限,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愿踏实。结果,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愿干,只能是离成功越来越远。
⑧成功贵在有静心。看到别人成功,或急不可耐,或心烦意乱,或疲于奔命,或孤注一掷,如此种种,皆谓之“浮躁”。浮躁心态,是成功的大敌。有人说得好,浮躁的社会,心静者胜出。《大学》中也说:“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在欲望与诱惑面前沉着淡定,在困难与挫折面前矢志不渝,才能不断迈向新的成功。
⑨成功胜在能吃苦。“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钢铁不淬火就难以成真钢,红梅不傲立风雪就难以成品性,人不勇于吃苦就难以成良才。巴尔扎克说,吃苦是最好的老师,吃苦是最好的大学。人生最有营养的东西,往往是在艰难困苦中获取的。伟大的人格无法在平庸中养成,卓越的成就无法在舒适中取得。只有能吃常人不能吃之苦,才能达到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吃苦的过程,就是吃补的过程,就是思想成熟的过程、内心丰盈的过程、灵魂升华的过程,也是走向成功的过程。
⑩成功无学,幸福有道。成功不在于一朝一夕,一时一事,也不靠临摹他人、投机取巧,而在于一步一个脚印,坚持做慢工,经久成大业,用汗水和艰辛,在坚实的大地开掘出不竭的幸福源泉。
【1】阅读全文,说说本文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根据你的积累,请为文中第⑥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3】文章第⑦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结合文章内容,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第⑩段“成功不在于一朝一夕,一时一事,也不靠临摹他人、投机取巧,而在于一步一个脚印,坚持做慢工,经久成大业,用汗水和艰辛,在坚实的大地开掘出不竭的幸福源泉”的理解。
14、辛弃疾的黄沙古道
王俊
①倘若提及黄沙岭,想必鲜有人知,但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则近乎家喻户晓。这条从南宋走来的古道,因了辛弃疾的这首词而得名,成为江南一个美丽的注脚。黄沙古道是古时从上饶通往铅山石塘的必经之路。辛弃疾四十三岁那年,被谏官弹劾,惹得龙颜大怒,罢官,携家在信州上饶定居。
②辛弃疾被迫离开战场,由一个抗金英雄改行当专业词人。这期间,辛弃疾常往返于上饶和铅山,写下有关上饶的词,多达两百首。可见,上饶是个多么有气场的地方。一个文人的气养足了,胸襟开阔豁达,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③沿着黄沙村出来,徒步数里,人烟逐渐稀少。山涧如一把天工神斧,凭空将黄沙岭斫为两半。山岬摆着形状不一的造型踅进山的皱褶里,给山平添了几分森严。流水潺湲,泠泠作响,让人想起古琴的声音,但绝不是古筝。古筝俗了些,是高朋满座用以表演助兴的热闹。古琴则不然,是独坐幽篁轻拨琴弦,弹奏一曲寻觅知音的绝响。
④读辛弃疾与陈亮,或与朱熹,或与陆游等人的唱和诗词,总觉得辛弃疾是值得朋友推心置腹的。可以与他一起对雪煮酒,一起泛舟九曲,一起穿行松林,谈谈“富贵千钧如发”,谈谈“玉女峰前一棹歌”,谈谈铁马金戈梦——旁逸斜出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这样真诚的辛弃疾,真是可爱至极。
⑤路愈加崎岖,进入山石古道,山涧全被寒芒和灌木丛覆盖。野草贴着地面向路中央蔓延,仿佛是占山为王的土匪,横冲直撞,霸道地挡住我们的去路。我们小心避开,脚踝依然被剐出许多道血痕。山里露水重,轻轻蹭一下,裤脚便被露珠沾湿,走起路来格外笨重。艰辛和疼痛,在很多时候,一直像人生设置中的隐喻,喻示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踏向远方的路上,总是充满曲折坎坷。
⑥山上树木极多,一棵挨着一棵,整个树透着静气,迥异于城里的树木。每一棵树都沉得住气,不懂得谄媚天地,也不懂得取悦他人,淡定地发芽、长叶、开花、结果。久居城市,繁忙的工作和生活常常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历经沧桑的草木,都有一股倔强劲,即使被忽视,被践踏,也会拼全力绽放人生。它们是一个个智者,指点我们的迷津。
⑦起用、晋升、贬职、隐居,起起落落,贯穿辛弃疾的一生。辛弃疾和苏东坡一样,共同演绎宋朝的悲怆。两人虽身处逆境,却总有一股浩然正气,促使他们不断地探索人生的真谛,从而让自己“光风霁月,高高超越于蝇营狗苟的政治勾当之上”。林语堂《苏东坡传》中写道:“从他的笔端,我们能听到人类情感之弦的振动,有喜悦,有愉悦,有梦幻的觉醒,有顺从的忍受。”辛弃疾何尝不是如此。两人都是豪放派的词人,在词中有交集,却又有着本质的不同。苏东坡在参佛悟道之中,秉性更趋于温润敦厚。他尽情享受人生,过着随遇而安的快乐生活。
⑧辛弃疾毕竟是以武起事,是真正的勇士,敢于为屈辱的南宋发出慷慨的怆痛呼喊,有一股平常人不可企及的燕赵侠士之气。辛弃疾的心里住着千军万马,随时脱缰策马奔腾,气吞山河。他的灵魂在忧国忧民中苦苦地挣扎,有壮志难酬的长叹之意。
⑨古道蜿蜒,犹如龙脊。越往上走,草越茂密,没人膝盖,无处下脚。行至半山腰,见有一座凉亭,专供行人歇脚。石块垒就,墙体的石灰剥落,漫漶着黄色的水渍,东一块,西一块,让行人窥探到时间的方向。数百年来,古道朝迎暮送了多少纷沓而至的身影?漫漫长路,一座凉亭,抚慰了多少旅途中孤独落寞的心?
⑩南宋的某个夏天。当夜幕降临,各种属于白昼的声音都在黑暗中消失。踢踏踢踏,远处传来马蹄声,敲破夜色的沉寂。一轮明月悬挂在空中,很低很低,几近挨着黄沙岭。虫鸣次第响起,月光洒下缕缕清辉。良驹甩了甩长长的鬃毛,嘶鸣数声。辛弃疾站在山岗上,轻抚马背,高大的身影被月色浸染成一座圣洁的雕像。
⑪辛弃疾沿着司南的指向,由北至南,从故乡到异乡,不论是在朝堂,还是在乡野,自始至终都在经营一个精神国度,让后人在接受宋词文化浸润的同时,也沿着孤独者的光芒前行。我想铅山人是懂得这个怀有赤子之心的爱国词人的,他们在为辛弃疾建立雕像时,让他永远面朝北方。
⑫山道幽静,落满阴凉,陡坡下去,七星桥横在清澈见底的溪水之上。一棵古老的枫杨默默守在桥边,像是在等待故人。桥的四周,长长的藤蔓缠着一个个充满古意的诗句。回想一路的景致,意兴盎然,不由得脱口吟道:
⑬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⑭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有删节)
【1】解释第①段中“注脚”一词含义。
【2】分析文中划线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1)野草贴着地面向路中央蔓延,仿佛是占山为王的土匪,横冲直撞,霸道地挡住我们的去路。
(2)当夜幕降临,各种属于白昼的声音都在黑暗中消失。踢踏踢踏,远处传来马蹄声,敲破夜色的沉寂。一轮明月悬挂在空中,很低很低,几近挨着黄沙岭。虫鸣次第响起,月光洒下缕缕清辉。良驹甩了甩长长的鬃毛,嘶鸣数声。
【3】文中在写辛弃疾的时候还联想到苏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4】从辛弃疾的黄沙古道走过,作者有哪些感语和思考?请分四条概述。
15、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让你尊敬,有的让你佩服,有的让你感动,有的让你叹息……以《这样的人让我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