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美丽的颜色》的作者是艾夫·居里。文章主要记叙了居里夫妇在棚屋中用四年时间提取镭的过程。
B. 《藤野先生》一文记述作者与日本老师藤野先生交往的一段经历,以及作者弃医从文的过程, 表现了藤野先生的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摒弃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真挚怀念。
C. 《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吴均,《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陶弘景,两篇文章都是书信体裁。
D.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用三十年时间写下十卷本科普巨著《昆虫记》。法布尔关注昆虫活生生的生命过程,书中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骊歌(lí) 蝉蜕(duì) 称职(chèng) 骇人听闻(hài)
B.戏谑(xuè) 勉强(qiǎng) 哽咽(yè) 乳臭未干(xiù)
C.毛坯(pēi) 一茬(chá) 凝聚(yí) 心血来潮(xiě)
D.半晌(shǎng) 撰文(zuǎn) 和睦(mò) 言简意赅(gāi)
3、(2017·自贡)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诗词,是中国人的精神礼赞。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唐诗宋词元曲……这些耳熟能详、打动人心的篇章,浓缩了中华文化的精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展示了几千年来中国人的精神风貌
②油然地生长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③不自觉地唤起渗透于每个人心中的诗歌情怀
④让观众在触摸中国诗歌的宏伟版图之时
A.①④③②
B.①④②③
C.④①③②
D.④②③①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据调查,在各种不文明行为中,市民对不遵守交通法规乱闯红灯的行为深恶痛疾。
B.每次遇到烦恼,我就会情不自禁地躺在草地上,任清风拂面,希望自己也能化作一阵风,在天空中自由地俯仰生姿。
C.热衷拍摄的人,喜欢背起相机,长途跋涉,奔赴天涯海角。
D.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过去数百年时间建立起来的传统美学正以摧枯拉朽之势被破坏。
5、下列加点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愧怍(zuò) 晌午(shǎng) 苗圃(pǔ) 咀嚼(jué)
B.镐头(gǎo) 嗥鸣(gáo) 哀悼(dào) 粗绌(zhuō)
C.殷红(yīn) 校补(jiào) 呜咽(yè) 恒古(gèn)
D.机杼(zhù) 气冲斗牛(dòu) 震竦(sǒng) 澎湃(pài)
6、对下列各句复句类型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假设复句)
B.几房的本家大约已经搬走了,所以很寂静。(因果复句)
C.只有不断地发问和求解,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承接复句)
D.生活的艰难和精神的孤独压迫着他,同时也锤炼着他的身心。(并列复句)
7、下列字形与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骄媚 花团锦簇 黄晕(yūn) 莅(lì)临
B.侍弄 油然而生 应和(hè) 菡(hàn)萏
C.郎润 决别 着(zhuó)落 咄(duó) 咄逼人
D.轻捷 恍然大悟 贮(chǔ)蓄 倜傥 (dǎng)
8、《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吾日三省吾身 ______
(2)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
【2】将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请从文中写出2个沿用至今的成语:_______、_______。
【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朋”指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会“不亦乐乎”呢?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对学习与交流有怎样的态度呢?
9、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甲】
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乙】
早过大通驿
清·查慎行
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
赏析上面两首诗,完成对话。
小天:【甲】【乙】两诗的体裁都属_______ 律诗。内容上都描绘了_______ 所见之景。
小乐:是啊。【甲】诗颔联全是_______ (词性),意象罗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富有乡野氛围和生活气息。
小天:【乙】诗首联写晓雾初散,旭日东升,炊烟袅袅,朝霞映树,一切景色都显得朦胧。
小乐:【甲】【乙】两诗描绘了同一时段所见之景,但抒发情感却不相同。
小天:【甲】诗的尾联写梦中之境,表达了游子羁旅的孤寂之情和_________ 之意
小乐:【乙】诗尾联将眼前之景与后梁山水画家的艺术作品类比,表达了诗人的闲逸情怀和对江南山水的________与眷恋之情。
10、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黄河,你气势磅礴,如诗,如歌。黄河,你记录了华夏文明,千古传说!代代炎黄子孙,为你骄傲,为你欢歌。七年级七班开展了“黄河,母亲河”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活动。
(1)[开场篇]黄河,中国的第二大河。发源于青海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蜿蜒东流,穿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在这里请你为主持人设计一个本次活动的开场白。
(2)[环保篇]同学们倡议开展“拯救母亲河”活动,其中一个行动是针对黄河断流和水污染这一严重的生态危机,拟写一条标语,呼吁人们保护母亲河。同学们纷纷展示了自己的作品,请你把你的作品也告诉大家吧。
(3)[文化篇]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读后说说你对这两则材料中的“黄河”的理解。
材料一:1948年,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主席面对汹涌澎湃的黄河,无限感慨地对身边的卫士们说道:“谁如果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材料二: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在他的《黄河颂》一诗中写道:“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11、诗文名句默写。(10分)
(1)五岭逶迤腾细浪, 。
(2)僵卧孤村不自哀, 。
(3)感时花溅泪, 。
(4) ,生于淮北则为枳。
(5) ,万水千山只等闲。
(6)山河破碎风飘絮, 。
(7)烟笼寒水月笼沙, 。
(8) ,零丁洋里叹零丁。
(9)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像 ,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 。
12、名著阅读。
大堰河——我的保姆…………………………1
我爱这土地…………………………………7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10
吹号者………………………………………15
雪里钻………………………………………23
人民的城女…………………………………36
光的赞歌……………………………………48
在智利的海岬上……………………………62
黎明的通知…………………………………70
太阳…………………………………………75
北方…………………………………………77
(1)上面是一部名著的部分目录。这部名著是《____________》,作者是中国现当代著名诗人___________。
(2)有关这部名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抒发了诗人对抚养他的保姆——大堰河深深的挚爱和无尽的怀念。
B.《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表达了诗人对银装素裹的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C.《黎明的通知》,把黎明拟人化,以“黎明”的口吻道出了人们对光明的祈盼。
D.《北方》一诗用近乎散文的诗行,传达出诗人深厚的爱国之情。
13、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令人惊叹的细胞
①生命开始于一个细胞。第一个细胞一分为二,二又分为四,以此类推,
仅仅到第47次加倍以后,你就有了1亿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个细胞,并作好了最终形成一个人的准备。从卵子受精的那一刻起,一直到你离开人世,为了维护你,这些细胞中的每一个都可谓是恪尽职守。
②对于你的细胞来说,你无任何秘密可言,它们对于你的了解,远远超过你对自己的了解。因为每一个细胞都带有一整套基因密码——你身体的指令手册,所以它不仅知道怎样做自己的工作,而且对于你体内的其他任何一项工作,它都了如指掌。在你的一生中,你永远没有必要提醒任何一个细胞,要它随时注意其腺嘌呤核苷三磷酸盐的情况,或是找到存放不期然间出现的多余叶酸的地方。它将会为你做这样的一些事,以及几百万件别的事。
③每个细胞都是自然界的一个奇迹。即便是最简单的细胞,其构造的精巧程度也是人类的智慧永远也无法企及的。举个例子,即便是制造一个基本的酵母细胞,你所需要的零部件就和一架波音777喷气式飞机的一样多,而且还必须在直径仅有5微米的球体内将它们组装起来,然后你还得以某种方式驱使那个球体进行繁殖。
④……
⑤你的细胞是一个有着1亿亿个公民的国度,每一个公民都以某种特有的方式全心全意地为你的整体利益服务。它们为了你什么都干,它们让你感觉快乐,产生思想。它们使得你能够站立、伸懒腰和蹦蹦跳跳。当你吃东西的时候,它们摄取养分,供给能量,排除废物——干所有你在中学生物课中所了解到的事情,它们还在第一时间使你有一种饥饿感,并使你在就餐后产生舒适的感觉,以后就不会再忘记吃东西。它们使你的头发生长,耳朵产生耳垢,大脑保持清醒。它们管理你身上的每个角落;当你受到威胁时,它们会挺身而出保护你。它们会毫不犹豫地为你献身——每天有多达数10亿个细胞在这么做:可是终其一生你从未向它们中的任何一个表达过谢意。因此,现在就让我们肃立片刻,向它们表示我们的敬佩与赞赏之意。
⑥大多数细胞的存活时间很少超过1个月左右,但也有一些明显的例外,肝脏细胞可以存活几年,虽然它们的内部成分每隔几天就更新一次。大脑细胞和你的寿命一样长。从你出生起,你拥有大约1000亿个细胞,这也就是你所能拥有的细胞数的最高值。据估计,你每小时大约丢失500个细胞。因此,要是你认真想一想的话,你真的是一刻光阴也不该浪费。令人欣慰的是,你脑细胞的组成部分总是在不断更新,因此,与肝脏细胞相类似,你的大脑细胞实际上只存活1个月左右。事实上,据认为,我们身上的任何一个部位——除了迷途分子以外——都与9年前不同。这听起来似乎有些玄乎,但从细胞的层面上讲,我们都是年轻人。
(节选自《万物简史》 [美]比尔·布莱森/著 接力出版社出版)
【1】概括选文第②③⑥段细胞的“令人惊叹”之处。
②段:
③段:
⑥段:
【2】选文第①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3】在第⑤段中,作者为什么对细胞表示“敬佩与赞赏”?用文中的句子概括回答。
【4】第⑥段中两个画线句子“大脑细胞和你的寿命一样长”与“你的大脑细胞实际上只存活1个月左右”是否矛盾?为什么?
【5】选文作者感叹“一刻光阴也不该浪费”,我国古代诗词中也有许多表现惜时的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14、(原创)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冬至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与夏至相对。冬至在每年公历12月22日左右。在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理论中,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在十二辟卦中为地雷复卦,称为冬至一阳生。易曰: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同时,闰月的设置也以冬至为标准(因为冬至总在冬月,冬月建子,为周朝农历的第一个月)。
冬至日太阳高度最低,日照时间最短,地面吸收的热量比散失的热量少。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这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至8℃左右。不过,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即使在当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气温仍然在10℃以上,真可谓秋去春平,全年无冬。冬至后便开始“数九”,每九天为一个“九”。到“三九”前后,地面积蓄的热量最少,天气也最冷,所以说“冷在三九”,而“九九”已在夏历一月、二月,我国大部分地区已入春,因此有“九九艳阳天”一说。
(材料二)
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南纬23°26′),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冬至过后,太阳直射点又慢慢地向北回归线转移。
地球公转示意图(二分二至日均指北半球)
(材料三)
古人认为阴极之至,阳气始生,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冬至又被称为“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把冬至作为节日始于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汉代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魏晋六朝时,冬至称为“亚岁”,民众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宋朝以后,冬至逐渐成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庆活动。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
(材料四)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杜甫《小至》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香烛鲜花纸钱银,八果八素并八珍。合家召开追思会,缅怀英烈祭先人。
——张志真《冬至祭》
【1】阅读(材料一),说说“九九艳阳天”是怎么来的。
【2】阅读(材料二)的文字及图片,说说我国冬至的气候特点及原因。
【3】结合(材料三)与(材料四),举例说说前人对冬至的认识。
【4】联系(材料四)中杜甫的诗句,简要描绘冬至后大自然“阳气始生”的景象。
15、请发挥你的想象,在《少年护城河》一文第⑫段的横线处对大华作一个动作和神态描写的片段。
要求:(1)与文章的情境相符;(2)能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3)不超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