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马云是一位鲜为人知的公众人物。
B. 春节期间,很多人津津乐道地在微信朋友圈抢、发红包,却忽视了亲情。
C. 在世界杯羽毛球女子双打决赛中,中国队的两位姑娘配合得天衣无缝,获得冠军。
D. 无论多么枯燥的材料,经他妙手回春,都会变得鲜活起来。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特定时空范围的民俗文化,有的是民间______,有的是设计引导产生。古时乡村基于农事生产与历史文化,形成了多样的、有着特定社会功能的集体活动,比如龙舟竞渡、舞龙舞狮、节日庆典等。这些传统民俗,初衷多是解决现实问题,多_____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______民俗能通过集体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起到倡导文化认同、内化伦理规范、______社会团结的柔性治理作用。
A.约定俗成 采取 总之 增加
B.蔚然成风 采取 所以 增加
C.约定俗成 采用 总之 增进
D.蔚然成风 采用 所以 增进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信天游”属于山歌性质,流行于江南一带,曲调淳朴、高亢,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
B. 在古代,“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儿童,“黄发”旧说是长寿的象征,即指老人,“垂髫”指垂下来的头发,以此指小孩。
C. 《诗经》为“五经”之一,先秦时也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D. 鲁迅是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其代表作还有小说集《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4、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就是石缝中的蒲公英,它们因山风的凶狂而不能长成高高的躯干,它们因山石的贫瘠而不能拥有众多的叶片,它们的茎显得坚韧而苍老,它们的叶因 而失去光泽;只有它们的根竟似那 而又强固的筋条,似那柔中有刚的藤蔓,深埋在石缝间狭隘的间隙里;它们已经不能再去为人们作佐餐的 的野菜,却默默地为攀登山路的人准备了一个可靠的抓手。石缝中的生命就是这样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 着,适者生存的规律尽管无情,但一切的适者都是战胜环境的强者,生命现象告诉你,生命就是拼搏。
A.干枯 柔软 鲜嫩 改变 B.枯萎 柔软 新鲜 改正
C.枯萎 柔韧 鲜嫩 改变 D.干枯 柔韧 新鲜 改正
5、下列各项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词开豪放一派,该词派代表人物还有辛弃疾、柳永、李清照等。
B.《战国策》是一部主要记载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策谋和言论的国别体史书。所学的《曹刿论战》一文选自该书。
C.《水浒传》中“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火烧瓦罐寺”“大闹野猪林”,这些故事情节均与鲁达有关。
D.中国是礼仪之邦,说话讲究礼貌用语。问人姓氏说“请问贵姓”,请人指点说“请赐教”,称别人的弟弟说“舍弟”。
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李白是盛唐诗人,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他的诗大多具有沉郁顿挫的风格。
B.《背影》、《济南的冬天》、《散步》都是散文,他们的作者分别是朱自清、老舍、莫怀戚。
C.《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它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D.“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22年3·15晚会以“公平守正,安心消费”为主题,倡导用诚信之力,筑牢消费之基,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B.在阅读《长征》的过程中,读者既能感受到历尽苦难依然高扬的革命热情,更能回顾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C.能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他们快乐成长,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D.《典籍里的中国》节目深受好评的原因,是因为它独特的思想穿透力和艺术感染力。
8、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浦阳郑君仲辨
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指大盈握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①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②。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③,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注】①膂:脊骨。②瘳:病愈。③肝膈:泛指人体内脏。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以为不足患 足:值得
B. 三月而神色始复 始:开始
C. 甚将延乎肝膈 延:蔓延
D. 常发于至微 微:细微
【2】为文中划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是( )
A. 拇指大盈/握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无不病者
B. 拇指大盈握/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无不病者
C. 拇指/大盈握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无不病者
D. 拇指大盈握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无不病者
【3】下面对文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记叙了一位健壮的人因手指上生了一个小疹子,不及时求医,险些送命的事例。
B. 如果郑仲辨在他的手指刚肿起时及时就医,医生有把握在一天之内将他的手指治好。
C. 医生采用内服汤药、外敷膏药的方法,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才将郑仲辨肿起来的手指治愈。
D. 本文告诉我们:世上的事情,常起于极细小的地方,但不加关注,就可能酿成无可挽救的大祸。
9、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扣题,从神话传说落笔,为黄鹤楼蒙上一层神奇的色彩。
B.前两联中的两个“空”字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角度来写,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
C.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气晴好,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上的草木荒芜衰败。
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历来为人传诵。
【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是如何抒发作者内心情感的?
10、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云南籍运动员杨洪琼在2022北京冬残奥会越野滑雪女子长距离(坐姿)比赛中,战胜美国名将马斯特斯,获得金牌。在后面的比赛中又接连拿下中距离和短距离两块金牌,成为中国冬残奥会历史上首位“三冠”选手。杨洪琼接受采访时说:“人人都有追逐梦想的权利,都有挑战命运的资格。只要找准目标,坚定信念不放弃,就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材料三】
2019年2月27日,来自文山的陆明伊在全国残运会女子组UL级障碍追逐赛中夺得金牌,这是云南省历史上的第一枚冰雪项目金牌,陆明伊一直期待以运动员身份参加2022北京冬残奥会,但这届冬残奥会没有设置UL级障碍追逐项目,她只能暂时离队,返回学校继续完成高中学业。虽有遗憾,但陆明伊选择更换“跑道”——立志考上北京体育大学,去接近成为运动员的梦想。
【1】材料一中图A是以熊猫为原型创作的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图B是以_________为原型创作的北京冬残奥会吉祥物“_________”。
【2】从材料二、三两名残疾运动员的事例中,你获得了怎样的感悟?
11、分门别类辑诗文。下面是某同学以“水”和“月”这两个意象为专题整理的材料。请在画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
意象 | 出处 | 古诗词名句 |
| 王湾《次北固山下》 | ⑴客路青山外,__。 |
水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⑵枯藤老树昏鸦,__,古道西风瘦马。 |
|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⑶夜阑卧听风吹雨,__。 |
月 | 曹操《观沧海》 | ⑷__,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 ⑸回乐烽前沙似雪,__。 | |
李白《峨眉山月歌》 | ⑹__,影入平羌江水流。 | |
反思:通过这次活动,我回顾了已学内容,也感受到了运用专题方法整理的快乐,正如《论语》中所说⑺“____,____,____”。 |
12、阅读名著《红星照耀中国》节选内容,完成各题。
在我看来,毛泽东是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甚至在说到自己的时候和苏维埃的缺点的时候他也笑得厉害——但是这种孩子气的笑,丝毫也不会动摇他内心对他目标的信念。他说话平易,生活简朴,有些人可能以为他有点粗俗。然而他把天真质朴的奇怪品质同锐利的机智和老练的世故结合了起来。
我想我第一次的印象——主要是天生精明这一点——大概是不错的。然而毛泽东还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的研究,他有演讲和写作的才能,记忆力异乎常人,专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寻常,个人习惯和外表落拓不羁,但是对于工作却事无巨细都一丝不苟,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许多日本人都认为他是中国现有的最有才干的战略家,这是令人很感到兴趣的事。
【1】文中作者认为毛泽东是个“令人感兴趣而复杂的人”,主要表现在哪里?
【2】联系原著内容,说说你还知道毛主席的哪些故事?请写出两个。
【3】结合原著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什么是“长征精神”,我们该怎样传承长征精神。
链接材料: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期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0年5月,重庆医科大学向全球顶级学者发出了一则招聘信息,以1000万元至2000万元的研究经费和不低于200平方米的住房向诺贝尔奖获得者抛出橄榄枝。同时还向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学院院士、发达国家院士、国家“万人计划”杰出人才发出了招聘信息。
重庆医科大学表示,他们自身有不俗的科研实力,但为了占领学术的制高点,建设世界一流学校,学校愿意花重金招纳各级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
材料二:
近日,各大城市纷纷出台高端人才引进措施。北京建立优秀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支持优秀创新创业团队引进人才;上海出台《上海加快实施人才高峰工程行动方案》吸引光子科学、生命科学、新能源、新材料等13个重点领域国内外顶尖人才,赋予人才用人权、用财权、内部机构设置权,并从住房、养老、子女教育等社会保障方面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杭州对创业资助最高可达1亿元,优秀外国留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在杭州就业并享受相应补贴;南京高层次人才可申领不少于300万元的购房补贴。
西安在校大学生仅凭学生证和身份证即可完成在线落户;武汉将筹建250万平方米以上大学毕业生保障性住房,让大学毕业生以低于市场价20%买到安居房,以低于市场价20%租到租赁房;江西高层次人才可由用人单位提出申请并经认定后,直接入编;长沙对市级紧缺人才给予15万元-50万元奖励补贴。
材料三:
2015-2020年部分城市人口变化统计表(万人):
城市 | 2015年 | 2020年 | 5年内净增 |
天津 | 1354.6 | 1562.1 | 207.5 |
北京 | 2018.6 | 2172.9 | 154.3 |
广州 | 1275.1 | 1404.3 | 1292 |
成都 | 1407.1 | 1484.3 | 77.2 |
(2015年到2020年5年间,因人口出生、自然死亡、人才流动等导致了各城市人口有增有减。)
材料四:
有评论指出,吸引人才不只是给政策、盖房子,更为关键的是要消除各种隐形歧视,完善公共服务,形成公平竞争的用人机制。城市之间“人才大战”的升温,是中国经济迈向更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需要,反映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活力。抢人大战的背后是全国各个城市对人力资本红利的争夺,而人力资本的创新性和创造性是支持区域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有专家分析,抢人大战中,人口净流入较明显的基本都是增速靠前、经济发达的地区,虽然责州、西藏、云南、四川、陕西等并不算富裕的西部地区也引进了少量人才,但是如果大城市人才大量积压,不利于人才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而农村和边疆地区有人才实现抱负的广阔天地却吸引不到人才,这是极大的人才浪费,要改变这一现状,还需国家完善引导人才流动的顶层设计,相关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创新用人机制,增强基层人才的获得感和成就感。
【1】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各地都在实施“人才抢夺”战略,但是大城市只引进高层次人才。
B.天津的人口变化最大,所以天津是最吸引人的城市。
C.武汉的大学毕业生一毕业就会得到保障性住房。
D.大城市之间抢人,是因为人力资本的创新性和创造性是支持区域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2】假如有位大学毕业生正在为选择到大城市还是回西部家乡工作而犯愁,你是建议他留在大城市还是回到西部家乡,请给出你的建议,并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14、阅读《猫》有关段落,完成下列小题。
①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②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③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④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⑤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⑥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⑦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⑧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⑨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⑩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⑪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⑫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⑬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⑭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⑮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地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⑯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⑰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⑱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⑲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梳理选文中“我”的情感变化过程,每空用两个字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选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想到它的无抵抗地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4】根据选文,对“我”作简要评价。
15、题目B:
有人在大山里起舞/有人在菜地里高歌/有人潜入最深的海底/有人登上最高的山峰/有人说带着偏见看世界/才有看待世界的方式/可看待世界/不需要预设任何方式
请以“预设”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