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到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B. 要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既具有丰富的知识又有高尚的品质。
C. 从他上学的那天起,语文对他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D. 我用傻瓜相机将妈妈的一张张笑脸和一句句言语拍入镜头,制成相册。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上帝在这对男女的眼睛中看到了无与伦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其中还包含有一种新的东西。
B. 环卫工人的劳动也许是具体而微的,但又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我们的城市需要“美容师”,他们应受到尊重。
C. “一带一路”把40多亿人联结成休戚与共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D. 为把“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张书记亲自到特困户王大爷家里走访,看到李大爷家家徒四壁的景象,这位年轻的书记不禁落下了眼泪。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濒临(pín) 谛听(dì) 皈依(guī) 锋芒毕露(bì)
B.悄然(qiǎo) 勾当(gōu) 锃亮(zèng) 怏怏不乐(yàng)
C.窒息(zhì) 伴侣(lǚ) 惆怅(zhàng) 强词夺理(qiǎng)
D.荤菜(hūn) 徘徊(huái) 农谚(yàn) 深恶痛疾(wù)
4、下列句子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粼粼(lín) 分歧(qí) 感慨(kài)
B. 绽放(zhàn) 憔悴(cuì) 絮叨(xù)
C. 脸颊(jiá) 卜问(pǔ) 姊妹(zǐ)
D. 徘徊(huí) 屏息(bǐng) 酝酿(liàng)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拖沓(tà) 毋(wú)宁 告罄(qìng) 诲(huì)人不倦
B.胸脯(pú) 弧线(hū) 殷红(yīn) 怏(yàng)怏不乐
C.揩油(kǎi) 炽(chì)热 俯瞰(kān) 颠沛(pèi)流离
D.污秽(huì) 凛冽(lǐn) 侮辱(wú) 忧心忡忡(chóng)
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憔悴(jiáo) 分歧(qí) 狭隘(ài) 干涸(hé)
B.静谧(mì) 嫉妒(jì) 确凿(záo) 哄笑(hōng)
C.恍惚(huǎng) 怂恿(sǒng) 蜷伏(quán) 怅然(chàng)
D.称职(chèng) 缥缈(piāo) 解数(xiè) 对峙(zhì)
7、下列有关文学名著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堰河——我的保姆》选自《艾青诗选》,这首诗是艾青的成名作。作者在该诗中抒发了对抚养他的保姆——大堰河深深的挚爱与无尽的怀念。
B.《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儿子的书信集,字里行间充满了父母对孩子的爱与期望。傅雷先生对教育孩子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的问题,是他在家书中特别强调的。
C.《简·爱》女主人公简·爱幼年父母双亡,寄居舅母家遭受虐待,后来被送到桑菲尔德庄园读书,经常挨饿受冻,罚站挨打。她凭借顽强的生命力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生活了下去,展现了她独立的人格,强大的心灵。
D.《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足足花了三十年时间写成的巨著。书中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于“昆虫的史诗”的美誉。
8、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然后回答问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本文作者孟子,名(_____),字(_______),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
【2】与“行拂乱其所为”中“拂”的意思相同的的一项是( )
A. 违背 B. 掸,轻轻擦过
C. 甩,抖动 D. 天快亮的时候
【3】下列语句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 入则无法家拂士 B. 行拂乱其所为
C. 曾益其所不能 D.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4】第一段列举的六个历史人物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
【5】孟子认为,一个人的成长除了客观环境因素影响之外,还受什么因素的影响?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9、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规鸟的叫声近似“不如归去”,有飘零离别之感,符合诗歌情境。
B.“闻道”表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远,平实的语言透露着悲痛。
C.第三句“我寄愁心与明月”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
D.明月最远也只能到“夜郎西”,呼应第二句,再次强调了迁谪之远。
【2】诗人为什么要将“愁心”寄与“明月”?
10、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
为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班级决定召开“有朋自远方来”的主题活动,请你协助完成以下任务。
(1)请为此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在讲述交友原则时,小明说:“我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与人相交贵在真诚,所以我要做个以诚待人的人。”
小明的发言里,用得不妥的词是_______,作为小明的好朋友,你会这样提醒他: 。
11、根据要求默写
①五岭逶迤腾细浪, 。
② ,隔江犹唱《后庭花》。
③落红不是无情物 , 。
④ ,身世浮沉雨打萍。
⑤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
名句是 , 。
⑥杜甫的《春望》中诗人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的诗句是: , 。
12、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纯虚构的科幻小说,描绘了生物学家阿龙纳斯随“鹦鹉螺号”潜水艇艇长尼摩及两位同伴一起周游海底的种种奇遇经历。
调动你的阅读积累,请写出书中写了哪些海底奇观?
13、你不了解的钼元素
①某一年,新西兰的一个牧场遭遇了干旱,大量牧草枯萎而死,但有一条矿工经常踩踏的小路边上,生长着茂密的绿草。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里的矿场是钼矿,矿工们走路时不经意间将矿渣撒落在小路上,给路边的小草提供了丰富的养料。那么,钼是怎样的一种元素呢?
②对钼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781年,瑞典化学家彼得·海基尔姆用封闭的坩埚对由碳粉、亚麻籽油和钼酸混在一起搅拌成糊状的“浆糊”加热,他用这种“碳还原法”将一种新的金属从辉钼矿中分离出来,并将该金属命名为“钼”。至此,钼元素的真面目浮出水面。
③一经面世,便以坚韧、耐腐蚀、耐高温的优势在军事、医疗等领域受到青睐。
④一战中,英国人最初给坦克安装了75毫米厚的锰钢板,但这种坦克过于笨重,表现得并不理想。后来,英国人将锰钢板换成钼钢板,使坦克的厚度减少了50毫米,这不但没削弱防御力,还使坦克更加机动灵活,在战争中大显神威,这也让钼名扬天下。
⑤钼元素还被应用于医疗实践。比如,锝99是应用最广泛的放射性造影剂,它由钼99衰变而来。钼99是钼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它的半衰期为2.75天,半衰期过后,钼99表变为锝99.钼99的半衰期非常理想,这个时间既保证了钼原子在原料地到医疗场所的运输过程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又保证了锝99的放射性可以在短时间内被激活。在现代核医学中,80%的医疗都用到了锝99,而在当今的美国,每天使用锝99的诊断就达55000多起,所以,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⑥同时,钼是植物生长和发育中必需的微量元素。植物生长离不开氮,然而,植物并不能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氮气,它们需要在固氮菌的帮助下,将氮元素吸收并存储。固氮菌为植物固氮的过程需要一种催化剂——固氮酶,钼正是固氮酶的重要成分,是植物发挥固氮功能的重要元素。科学已经证明,对农作物施加钼肥,可以增强农作物的抗病、抗早能力,提高产量。比如,每亩农田施加钼肥20克,可使小麦增产35%,而大豆则可增产47%,蚕豆增产8%,绿豆增产32.8%,番茄增产75%。
⑦不仅植物需要钼,我们人体内也需要钼,只不过需量极少。虽然如此,我们对于钼还是非常敏感的。比如,我们的情绪容易受钼的影响,有它,我们会精力充沛;缺少或无它,我们会感到浑身乏力。钼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本事呢?原因在于,钼是两种在新陈代谢中起重要作用的酶的组成成分,一下是黄嘌呤氧化酶,一是亚硫酸盐氧化酶。这两种酶有钼存在时才具有活力,起到催化作用。
⑧由此看来,钼这种罕见的元素,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还真息息相关呢。
【1】选出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 )
A.彼得·海基尔姆用“碳还原法”从辉钼矿中分离出钼之前,人们已对钼元素有所了解。
B.固氮酶在固氮菌为植物固氮过程中作为催化剂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得益于金属钼。
C.在现代核医学中,医疗都用到了由钼99衰变而来的锝99,这体现了钼的重要性。
D.虽然人体对钼需量极少,但它对人体新陈代谢起着重要作用,控制着我们的情绪。
【2】选文⑥段画线句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它们有什么作用?
【3】选文⑥段加点词语“重要”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
14、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三米目光
包利民
①如果目光可以用长度来计算的话,那么,在我的生命中,曾经有那样几道目光让我心里软软,虽然,那些目光真的很短很短,短到只有两三米的长度,却一直在我心里延伸了许多的岁月,从不曾折断,像清清的河流,洗去所有的尘埃。
一
②客居在沈阳的时候,我正是二十多岁的大好年华,却遭遇了人生中最初的寒冷。那时租住在城市边缘一所古老的房子里,房东是一对老两口,为人和善。老大爷身体很健康,每天都去附近的公园里,和一些老伙伴下棋聊天。而老大娘却很少出去,只在院子里晒太阳。她眼神不好,据说年轻时就近视得厉害,现在虽然戴着厚厚的眼镜,却依然看不清多远。
③那个秋天分外的凉。有一段时间失去了工作,虽然已经不是第一次,却终于消磨掉了耐心。便也不去寻找新的工作,整天出去游荡,有时喝得大醉归来。几次之后,老大娘便找我谈心了,可是听着许多安慰的话,却很难让我心情好转。于是老大娘便开始限制我出去,起初她就坐在院子的大门口,见我安静了几日,才离开她把守的通道。
④那一天见她不在门口坐着,便想着溜出去散散心。见老大娘正坐在檐下看书,我便悄悄地走过,向着大门走去,没走出几步,她便叫住了我。无奈之下,便只好回来,看着她的白发在阳光下闪着细密的光,我竟无法对她撒谎说出去找工作。她什么也没有再说,只是扔给我几本书,就让我在她附近看。
⑤当终于看烦了书,我便试着再次偷偷溜走。可是每走出一段距离,老大娘都能发觉。经过几次尝试,我发现,每当我离开老大娘约三米的距离,只要是朝着院门的方向,她必然会开口叫我。我知道,超过三米,她就几乎看不到人影了。心里终于有了感动,便开始用心去看她给我介绍的那些书,生命中在阳光白发的陪伴下,渐渐地走向平和。
⑥近二十年的光阴流逝,我依然记得老大娘镜片后的目光,虽然如今她早已辞世,可是那目光一直在我心里流淌,让那个秋日的温暖化作永远的春日艳阳,于是再没有苍凉的心境。
二
⑦便想起了祖母。她同样是眼睛不好,到了晚年,更是严重。而且她耳朵也背得厉害,来了人,得在她耳边喊上一会儿,她才能分辨出是谁。那个时候,祖母就是在耳聋眼盲的边缘走过。
⑧每当过年时,家里的人都回到老家团聚。我们这些孙子辈的孩子便都围在祖母的身边,奇怪的是,在那样的时刻,她总能轻易地认出我们每一个,即使我们不吱声,她还是能冲着我们每一个叫出小名。而当我们离得稍远一些,她就一片茫然,分不清哪个是哪个。
⑨后来,许多年过去,当我们也到了为人父母的时候,就明白了祖母当年的心境。虽然她眼前朦胧,虽然她耳畔寂寂,可是,她的心里却装着我们每一个,所以在她身边时,那一种从心里涌起的感觉,使得她能认出我们。她心里有一双眼睛,虽然只能“看”到两三米的范围,却已足够,那无形目光漫流成的海,将淹没我们的一生,温暖而感动。
三
⑩那一年依然是在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城市,和一个伙伴租住在一个破落的小二楼里。
⑾我们那小小的房间在北面,一天也很难有阳光照进来。我和他都是外地人,在这个火热的都市中一天天地消磨着自己的热情与梦想。每天的清晨分手,夜幕长垂再见,一日复一日。我常坐在床上看书,他则守在窗前向外望。窗外是一座高高的墙,在三米开外横亘着,将我们的目光折断。我不知道,他总是那样看着那堵墙,能看出些什么来。
⑿国庆节长假,我们都没有回家或出去游玩,就守在简陋的房间里。那些天里,我依然是看书,他依然向窗外凝望。终于,我忍不住问他,那样的墙,有什么吸引着他的所在?他只是让我仔细看,我伏在窗台上,那墙上墙皮脱落,一如斑驳的岁月。墙下只有几丛秋草寂寞地绿着,它们,也是终年难见阳光。墙头上,偶尔有鸟雀短暂地停留,更多的时候,只有长风悄悄地走过。这样落寞的景象,只会在眼中心底写下更深的落寞。
⒀他却欣喜地说,你看,那一块脱皮的地方,是不是很像非洲的形状?还有那一块儿,多像一个人在仰头看天,还有那里,有没有微雨燕双飞的意境?我渐渐地进入他的想象中,目光在三米外在的大墙上,看到了许多不曾注意到的美好。那个午后,阳光依然在我们的另一面照耀着,而我们,却在这三米的距离内,看到了万万千千,想到了千千万万。
⒁当时光流逝,回想,那堵高墙也许什么都不存在,是他的三米目光在上面勾勒了太多的美好,从而也在我心底洒下阳光,从而让我在三米的桎梏中,看到了遥远而美丽的生活。
(节选自《做人与处世》2016年11月,有删改)
【1】文章以“三米目光”为题目,说说你对这个题目的理解?
【2】阅读文段,完成下列表格。
所写人物 | 人物特点 | 目光带给我的感受 |
房东老太太 | ① | 心中再没有了凄凉 |
② | 耳聋眼盲的边缘 | ③ |
同租的小伙伴 | 外地人 | ④ |
【3】请对文中第⑨段中画线句子作简要赏析。
【4】文中第⑿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5】为什么作者说“那些目光真的很短很短,短到只有两三米的长度,却一直在我心里延伸了许多的岁月”?结合原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宋·辛弃疾《西江月》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佚名
“东坡恨海棠无香,我却以为若是香的不妙,宁可无香。我的院里栽了几棵丁香和珍珠梅,夏天还有玉簪,秋天还有菊花,载后都很后悔。因为这些花香,都使我头痛,不能折来养在屋里。所以有香的花中,我只爱兰花,桂花,香豆花和玫瑰,无香的花中,海棠要算我最喜欢的了。”——冰心《一日的春光》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诗词歌赋中常常以花香表达感情,请以“花香”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立意自定;
(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3)文章中不得出现校名、人名,如必须出现,一律用“×××”代替;
(4)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