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趁这个机会,我穷追不舍,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
B. 这个展览会规模宏大,其展品可以说是包罗万象,琳琅满目。
C. 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
D. 事情状况未明,大家先别杞人忧天,乱了阵脚。
2、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丝缕(lǚ) 诅咒(zǔ) 栈桥(zhàn) 禁锢(jìng)
B.喑哑(yīn) 潮汛(xùn) 亵渎(xiè) 憧憬(cōng)
C.襁褓(qiǎng) 鲜妍(xián) 朴刀(pō) 诬蔑(miè)
D.娉婷(pīng ) 恪守(gè) 佝偻(gōu)) 飘逸(yì)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演讲大赛上,参赛者们栩栩如生地演讲,赢得大家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
B.疫情期间,许多血气方刚的年轻人,走上抗疫前线争当志愿者。
C.春天的金平湖草长莺飞,漫步在金平湖畔,你一定会被这美丽的景色深深吸引。
D.《驿路梨花》写到一个神秘的森林小茅屋,它的主人究竟是谁?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
4、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 )
A.月色下的苏州河柔波荡漾,倒映着渔火,愈发显得波光璀璨、溢彩流光,那一夜瑰丽梦幻的浮光掠影,让我至今难忘。
B.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品德的培养作为立人之本尤为重要,所以家长都应该严格要求,吹毛求疵,不能放松一丝一毫。
C.他的“地球曾历经多次生命重启”的观点乍一提出时遭到质疑,在他列举了大量史料自圆其说后,大家就逐渐接受了。
D.随着《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许多家长为孩子购买了诗词文集,每天吟诵诗歌附庸风雅,掀起了传统文化的学习浪潮。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应和(hè) 荫蔽(yīn) 狭隘(yì) 咄咄逼人(duō)
B.呻吟(yín) 禁锢(jìn) 钦差(qīn) 混为一谈(hǔn)
C.惩戒(chěng) 贮蓄(zhù) 坍塌(tān) 拈轻怕重(niān)
D.绵延(yán) 粗犷(guǎng) 凯歌(kǎi) 畏罪潜逃(qián)
6、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回延安》这首抒情诗是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
B.鲁迅在小说《社戏》中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回忆了少年的“我”在平桥村看戏以及吃美味的罗汉豆的故事,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
C.说明文,按说明内容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是事物说明文,《恐龙无处不有》《被压扁的沙子》为事理说明文。
D.陶渊明是东晋诗人、辞赋家,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著有《陶渊明集》。
7、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妖娆ráo 鲜妍yán 呢喃nán 伛偻提携lǔ
B.风骚sāo 绮户qí 轻灵líng 浩浩汤汤shāng
C.折腰zhé 嘶哑sī 谪守zhé 山肴野蔌sù
D.娉婷pīn 冠冕guān 枉然wǎng 雾凇沆砀hàng
8、阅读刘禹锡的《陋室铭》,完成下列小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翻译下列句子。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选出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4】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和道德情操?
9、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小题。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上面的文字选自《__________》。这首诗叙述了一个传奇的故事,是一首______诗。
【2】这首诗既展现了木兰的英雄气概,也展现了她的女儿情怀。请从中任选一个方面,结合上面节选中的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10、综合性学习。
春节期间,全国人民全力以赴投入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狙击战当中,请你也参与以“疫情在前,共克时难”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完成以下任务。
(材料一)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主任习近平2月5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材料二)
生命至上!人民至上!这次疫情发生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制定周密方案,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对加强疫情防控作出全面部署。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防控工作正有力开展,各项措施正有力推进,举国上下凝聚起共同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
(材料三)
2020开年,一个万众一心的时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面对疫情,全国各大城市已经积极行动起来。某市为确保全市中小学生“离校不离教,停课不停学”,最大限度减少延期开学对正常教育教学的影响,特推出针对全市中小学生的网络直播课堂,为全市广大中小学生提供覆盖全学科、全免费的假期在线辅导课程。
(1)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请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其主要信息。
(2)你参加所在社区举办的抗击疫情志愿者活动时,遇到一位阿姨要强行出小区,她既拒绝戴口罩,又不配合做登记,你该怎么劝说她?
(3)请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对推行在线辅导课堂的看法。
11、古诗文填空
情感种类 | 古诗名句 | 借助意象 | 表达技巧 |
思亲念友 | ①“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明月 | 以景衬情 |
羁旅愁思 | ②“夕阳西下,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夕阳 | |
③“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 大雁 | 虚实结合 | |
征人思乡 | ④“_____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 菊花 | |
⑤“__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 芦管 | 即事写情 |
12、阅读语段,完成问题
到城里来了几年,这是他努力的结果,就是这样,就是这样!他连哭都哭不出声来!车,车,车是自己的饭碗。买,丢了;再买,卖出去;三起三落,像个鬼影,永远抓不牢,而空受那些辛苦与委屈。没了,什么都没了,连个老婆也没有了!虎妞虽然厉害,但是没了她怎能成个家呢?看着屋中的东西,都是她的,她本人可是埋在了城外!越想越恨,泪被怒火截住,他狠狠地吸那支烟,越不爱吸越偏要吸。把烟吸完,手捧着头,口中与心中都发辣,要狂喊一阵,把心中的血喷出来才痛快。
为了让自己活得更体面些,更舒服些,祥子甚至违背自己的良心和原则去做事,试举一个这样的事例,说说祥子变成了一个怎样的人?
13、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满
①那时候,母亲总在家里,父亲总在家外。
②父亲就像一个熟悉的客人,前来“拜访”我们的时候,总会带着礼物。
③他从不知名的远方挑回的担子里有圆滚滚的卷心菜,红白相间的猪肉块,一块撒满碎花儿的土布,一个快要装满彩色圆球糖的玻璃瓶,轻轻摇动一下,就会发出让我口舌生津的可爱声响……
④有一次,父亲拉着满满当当的木板车过来,我一看,像是一个打了胜仗的“大王”,身后还多了一群呐喊助威的“大兵小将”。他欣然地卸下一张桌子,说让我写字用;又搬下一条高凳子,凳子下面竟然有个小抽屉,带锁,说可以搬到学校坐,周围无数双眼睛都被它镀亮……这一刻,我无比自豪。
⑤可有时候,他也会两手空空,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手无寸铁。
⑥他眼睛里的火光熄灭了,叹息着,灰头灰脸,嘴唇起了白皮儿,他肯定又饥又渴,脸上什么也没少,但就是让人觉得差了什么东西。他的腰身弯如无箭可射的猎弓;疲累得好似一件等待浆洗的脏衣服。看到父亲这个样子,我也有些难过。
⑦又一次,他做生意亏了本儿,一路风餐露宿,空空荡荡地走回来了;他个子越是高大,越显得臂怀里的空旷冷清。
⑧母亲看到他,不说话,也不笑,她的个子原本有些矮,这时候却像变得更矮。她神色平静,目光柔和,窸窸窣窣地小步快走,从厨房里捧出满满一碗凉开水放到他面前。他“咕嘟咕嘟”一饮而尽,母亲拿走碗,盛来满满一碗饭放到他面前。在我的记忆里,这情景不止十次,这饭有时是面食,有时是白米盖着菜,有时竟是只有节日里才有的大块萝卜炖小块骨头,好像她提前知道他要空着肚子空着手回来似的。当然有时母亲还会特意为他斟上一碗热热的黄酒……看他吃饱喝足、心满意足,我疑惑不解:母亲怎么像是在犒劳凯旋的将军?
⑨父亲并没有上床休息,而是无牵无挂地枯坐着,看母亲从井水中捞出洗净的衣服,拧干,一件接一件地晾晒到院子里的绳子上。还有摊开的被单,母亲将其搭到绳子上,被单慢慢滴出水,水拉着被单,起初还显得紧致,慢慢地灌满了风,吸足了阳光,它们就如巨大的翅膀般,扑扇着发出富有节奏的、鼓舞人心的“鼓点”,那声音灌满了我们的耳朵。那些红的、绿的、青的、蓝的、白的土布啊,在风中扑扇出阳光的温煦芬芳,挂满了院子。我们这些孩子在这个快乐的“迷宫”里穿梭、奔跑、喊叫、躲藏,惊吓他人,最后以甜美的笑声收场。这时候,父亲的眼中似乎也有了光芒,有了奇迹,有了满足,有了激动。
⑩父亲看着看着就笑了,然后躺到床上,当一块做梦的“石头”,发出惊天动地的呼噜声。
⑪再后来,父亲放下了担子,也放下了木板车,和母亲一样,总在家里,总在庄稼地里,总想着将家填得更满些,更满些。可是屋子里总是这里还缺一个柜子,那里还少一台收音机,另外一个地方又需要一辆自行车……终于有一天,他们都说:“我们都老了,那些空着的地方,你们去填满吧………”
⑫我们会的,会把所有需要填满的地方填满,还有他们心里梦里空着的地方。
⑬但是我又懂得,在那些有他们的地方,其实一直是满满当当的,我们最需要的东西,那里一直不缺不空。
(选自《时文选粹》,有删改)
(1)初读全文,从“我”的角度梳理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段落 | ④ | ⑤⑥ | ⑦⑧ |
主要情节 | 父亲拉着桌凳等满车礼物回家 | 父亲两手空空、疲惫沮丧地回家 | 母亲用丰盛的饭食“招待”做生意亏本的父亲 |
我的心理 | A | B | C |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⑥段中的划线句子。
他的腰身弯如无箭可射的猎弓:疲累得好似一件等待浆洗的脏衣服。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父亲总在家外的原因是为一家人的生活而奔波劳累。
B.选文第③段写了父亲带回来的东西繁多而丰富,表现“我”对父亲带回的东西的新奇喜悦;表现了父亲的勤劳能干和父亲对我们的爱。
C.选文第⑦⑧段中,当父亲两手空空回来时,母亲不说话也不笑是因为心中埋怨父亲。
D.第⑬段中,“我”认为“我们最需要的东西,那里一直不缺不空。”之所以不缺不空是因为有着父母的关爱。
(4)选文中父母说,“我们都老了,那些空着的地方,你们去填满吧……”“我”却认为“我们最需要的东西,那里一直不缺不空。”这两句话是否矛盾?为什么?结合本文与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你的理解与感悟。
链接材料:
有些人外出打工,起初是因为穷,但他们挣到钱以后,很多人并没有选择回家和孩子在一起,而是继续挣钱。他们用挣来的钱在农村老家盖大房子,逢年过节回趟家,节一过完又收拾行囊逃离了农村,留下年事已高的父母和未成年的孩子们。很多父母认为在外面辛苦挣钱为了家、为了孩子,以为给孩子充足的生活费就尽到了父母的责任。我想,他们中的很多人即使创业成功,孩子也是留守儿童,是精神上的“留守儿童”。
14、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乐和先生
郭震海
①有一朋友,生性乐观,年过知非,依然像个孩童。说他像“孩童”,不单指生性,貌相也甚轻,头发乌黑,面容白净,充满活力。如他漫步街市,不谈年龄,独凭长相,别人肯定会怀疑他是当“爷爷”的人。乐和姓张,如这般年龄,称个“老张”也妥帖,但我们都习惯喊他“乐和”,因为他天生爱乐,有事无事乐呵呵,就如上天对他格外眷顾,人间愁事儿全抛于别人,与他无关。
②26岁,他军营退伍回家,当时的退伍军人,不管岗位好坏,地方政府都会给予安置。和他一样退伍的军人,都忙着托关系,想往好单位挤,他不忙不急,整天乐呵呵地等,最后被安置到市供水公司上班。说上班其实无事,在办公室负责接电话,打水扫地,他同样很开心。他爱看小人书,看着看着就旁若无人地笑得人仰马翻。
③他天生不惧,比如别的职工见了领导,能避就避,实在避不得,打个招呼也会结巴。他不,比如早晨上班,他两手提着四个暖壶,看见领导,老远就喊:“首长,早上好啊!” 或许他在部队喊习惯了不觉得,别人听了都说像调侃,他不管,喊得很自然。奇怪的是领导听了不恼,还会回一句:“早上好!”一次,单位组织集体乘车旅游。领导在车上,大家显得异常安静,气氛凝重得像结冰。按名排座,坐在车最后排的乐和受不了沉闷。他直接跑到车前,拿起车载麦克风,“呼呼呼”吹气试音,一车人用惊恐的眼神看着他。或许车上的其他人会想:“ 。”乐和很自然,手握麦克风, 面向大家说:“首长好,各位兄弟姐妹好,本人五音不全,但为了减少大家的旅途劳顿,愿意献歌几曲,来呀,掌声在哪里?欢呼声在哪里?”有员工小声说:“这小子,领导在车 上,竟敢如此放肆。”没想到,领导带头鼓掌。乐和唱了几首歌不过瘾,就开始讲笑话,一路逗得全车人笑得肚子疼,领导更是合不拢嘴。行程进行到后来,领导有事了就喊:“小张,过来,给我拿住衣服。”“小张,快去给我买瓶水。”
④有人问乐和:“你真不惧领导?”他说:“惧啥?领导是人又不是鬼。”在单位,精明的人想着法儿接近领导,目的是想求上进。乐和不,闲了就看小人书,独自乐。有人跟他开玩笑:“你就不想当个官?”他说:“咱天生就不是当官的料,不如开心好。”
⑤谁知,最不愿当官的乐和,竟然被提拔为办公室副主任,宣布那天,大家吃惊,乐和自己也吃惊。有人嘟哝:“凭啥,别人干了十年都没戏,他一个小毛孩子,来了不到半年就提拔。”
⑥后来,乐和步步青云,从副主任到科长,再到公司副经理。友人问他:“你小子一路高升到底托了啥关系,送了多少礼?”乐和愣了,反问:“送啥礼啊?”他确实没关系,也没送过礼。大家后来又说,这家伙命好,上天眷顾,凡人能奈何?
⑦有的人一旦为官就会感染“官气”,打官腔,走官步。乐和不,职位越来越高,本性反倒越来越率真。比如他到下面调研,看到工人施工,就挽起袖子干一阵子,浑身泥浆,照样开会。比如他开会从来不用稿子,大白话,干甚,为甚,如何整,交代清楚就散会。没事了就哼小曲儿,见到小孩子,就眉开眼笑蹲下身亲亲人家的小脸。
⑧乐和不老,越活越年轻。我们表面跟他开玩笑,暗地里都很羡慕他。一帮子友人聚一起,常用十个字去描述他:真实、简单、随性、快乐、洒脱。
⑨或许有人说,这十个字,说简单也不简单,如果一个人一辈子真能做到这十个字,可谓活在人间成了仙。
【1】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本文标题“乐和先生”的理解。
【2】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
(1)他爱看小人书,看着看着就旁若无人地笑得人仰马翻。
(2)他直接跑到车前,拿起车载麦克风,“呼呼呼”吹气试音,一车人用惊恐的眼神看着他。
【3】小说第③段中提到“或许车上的其他人会想:‘______________’”请你揣摩其他人此时可能会有的心理活动,并用第一人称表述出来。说说你为这样写的理由。
【4】联系实际,谈谈你从本文中获得哪些启示?
15、作文
家是什么?是难舍的亲情,是温馨的集体,是亲爱的祖国。在这里,父母用慈爱的伞为儿女撑起一方晴空,儿女用孝顺的心给父母奉上一缕慰藉;在这里洋溢着浓浓的师生之情、伙伴之情………
请以“有家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2)书写清楚,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