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据此我们可以推断“江阴”应该在长江的南面,“华阴县”应该在华山的北面。
B.古人称谓有谦称和敬称之别。“愚、鄙、寒’”等用于谦称,“令、尊、赐”等用于敬称。
C.《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谥号文正,这里的“谥号”,指的是朝廷赐予在世大臣的名号,多有褒奖之意。
D.24节气是我们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比如“芒种”就有“忙着耕种”的意思。
2、下面是好友小语搜集到的体现“少年自强”的材料。请你帮他找出不符合主题要求的一项是( )
A.孙敬悬梁
B.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C.许浑登咸阳楼远眺赋诗
3、《海底两万里》中有一条巨蟹突然袭击了采珠人,是 杀死了那条大鲨鱼。( )
A.尼德·兰
B.尼摩
C.康塞尔
D.阿龙纳斯
4、阅读选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杭州亚运会吉祥物,琮琮代表的是世界遗产良渚古城遗址,名字来源于文物玉琮。琮琮全身以黄色调为主,头部刻有“饕餮纹”,展示给人们一种不屈不挠、坚强刚毅的精神。宸宸代表世界遗产京杭大运河,宸宸的名字来源于京杭大运河的标志性建筑——拱宸桥。全身科技蓝的主色调,头部采用钱塘江大潮的形象,展现了一种海乃百川的精神,给人感觉非常乐观向上。莲莲代表世界遗产西湖,名字来源于西湖中接天莲叶。清新自然的绿色,三潭印月的头饰,看起来非常会破可爱,带来一种精致和谐的人文精神。
【材料二】
10月8日晚,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的杭州第19届亚运会圆满落幕。16天的时间,40个大项,中国代表团最终以383枚奖牌雄踞奖牌榜榜首,充分展现出我们中华健儿的良好精神风貌和竞技水平,充分诠释了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杭州亚运会既留下了广大运动员拼搏进取、爱达未来的美好画面,更将一个闪耀的中国展现在世界人民面前。
【材料三】
巧用黑科技,尖端智能显锐气,向世界展示中国力量。本次开幕式,首次实现了“数实融合”的点火仪式。超过一亿个线上的“数字火炬手”汇聚到钱塘江上,形成了一个具象的数字火炬的巨人。从钱塘江踏着浪花一步一步地来到了这“大莲花”场馆的上空,和线下的六棒,火炬手共同点燃这火炬。科技是保证亚运会顺利进行的重要精神支柱。杭州亚运会的运动中心把VR和5G智能相结合,打造了沉浸式的观赛体验,为观众实现了现场的任一位置360度的观赛视角,还搭建了全球首条5G-A万兆网络示范路线,为亚运会量身打造出了全系列的裸眼3D应用。这个技术是5G技术的演进和增强。它不仅仅能够提供10倍的网络速度和能力,还为6G技术的落地和执行提供了重要经验。
【材料四】
亚洲运动会简称亚运会,是亚洲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由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的成员国轮流主办,每四年举办一届。1951年3月,第1届亚运会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1974年9月1日至9月16日第7届亚运会在德黑兰举行,中国队首次参加。到现在为止,中国共举办三次亚运会,从1990年的北京,到2010年的广州,再到2023年的杭州,33年的时间,承载着中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见证了这个充满活力的文明古国现代化的蜕变,更是一次次把亚洲、把世界紧密联结在一起。
对选文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杭州亚运会吉祥物,琮琮代表的是世界遗产良渚古城遗址,名字来源于文物玉琮。
B.杭州亚运会历时16天,中国代表团最终以383枚奖牌雄踞奖牌榜榜首。
C.杭州亚运会把VR和5G智能相结合,为6G技术的落地和执行提供了重要经验。
D.亚运会每4年举办一次,中国参加的第1届亚运会是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的。
5、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前,国际社会风云变幻,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更加严峻,需要世界各国齐心协力、共同应对。
B.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C.三个月前,我看过电影《流浪地球》,电影中的场景仍历历在目。
D.川流不息的汉江水滚滚而来,汇集于丹江口水库,又经南水北调中线渠道缓缓北上,润泽了干渴的北方。
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B. 或王命急宣(或者)
C. 可爱者甚蕃(多) D. 其两膝相比者(靠近)
7、下列对所学课文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他被贬官永州后,为排解愤懑之情,在寻山访水的过程中偶遇美景而兴致所至而写。
B.《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中人盛情款待渔人,是想将渔人留在桃花源,和他一起生活。
C.《核舟记》如实地写出了核舟的全部人和物,是一篇说明文。
D.《核舟记》表现了我国古代工艺作品的精湛。
8、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道经华山,祷雨于岳祠,泣拜不能起,天忽阴翳①,一雨二日。及到官,复祷于社坛,大雨如注,水三尺乃止,禾黍自生,秦人大喜。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每一念至,即抚膺②痛哭,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选自《元史·张养浩传》)
(注释)①阴翳:阴云密布。②抚膺:捶拍胸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
(2)卒年六十
【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及到官,复祷于社坛,大雨如注,水三尺乃止。
【3】文章写“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有何用意?
9、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浣溪沙
陈铎(明)
波映横塘①柳映桥。冷烟疏雨暗亭皋②。春城风景胜江郊。
花蕊暗随蜂作蜜,溪云还伴鹤归巢。草堂新竹两三梢。
【注释】①横塘:即南京市西南的横塘。古堤名。②亭皋:水边的平地。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词描绘了横塘春天美丽的景色,艺术风格清秀自然,宛转恬静。
B.起句两个“映”字连用,写出了横塘碧波荡漾,小桥杨柳飘拂的明媚春*,优美如画。
C.“冷烟疏雨”写春雨,展现一幅烟雨蒙蒙的画面,使眼前呈现出一种朦胧美。
D.尾句只写两三竿新竹,体现了词人在美好春景中形单影只的处境。
【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花蕊暗随蜂作蜜,溪云还伴鹤归巢”一句的妙处。
10、综合性学习
获得“国际安徒生奖”的中国作家曹文轩说:“希望有更多的人像我一样,利用中国经验,利用中国资源,讲述属于全人类的中国故事。”树人学校初三年级的学生小英、林子决定以“讲述我们的中国故事”为主题开展综合探究。他们选定的话题分别是:中国文学、中国制造。
(小英统计的数据)
历届“国际安徒生奖”获奖统计表
地区 时间 | 1956-1966 | 1968-1976 | 1978-1986 | 1988-1996 | 1998-2006 | 2008-2016 | 总计 |
中国 | 0 | 0 | 0 | 0 | 0 | 1 | 1 |
日本 | 0 | 0 | 0 | 0 | 1 | 1 | 2 |
美国 | 1 | 2 | 1 | 1 | 1 | 0 | 6 |
欧洲 | 5 | 5 | 2 | 2 | 2 | 2 | 18 |
其他 | 0 | 0 | 2 | 1 | 1 | 1 | 5 |
(林子写成的新闻)
中国航天已呈领跑之势。今年三季度,天宫二号即将发射升空,对接神舟十一号飞船,并与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对接,计划于2020年初步建成中国载人空间站。届时,或将是人类唯一的在轨太空家园。不仅如此,中国高铁也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名片。截至目前,国内运营里程已达1.9万公里,居世界第一!总体技术水平居世界前列,中国高铁正在走进俄国、美国、泰国和印度尼西亚……
(1)读小英提供的图表,说说你的发现
初读图表,令人惊喜的是
细读图表,引人深思的是
(2)林子写成的新闻还差一个标题,他想采用对偶句式,请你帮帮他。
11、句子积累——默写句子。
(1)《使至塞上》: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
(2)《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_____________。
(3)《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题》:_____________,夜吟应觉月光寒。
(5)《约客》: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
(6)《如梦令》:_____________。浓睡不消残酒。
(7)《卖炭翁》:_____________,心忧炭贱愿天寒。
(8)孔子谈论时间易失难得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辛弃疾在《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中表明军民收复失地决心坚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根据阅读积累,选择与下列名著相对应的评论。
(1)《骆驼祥子》_______________
(2)《红星照耀中国》_______________
(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_______________
(4)《朝花夕拾》_______________
A.这本书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有很大的影响,书中浓郁的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献身主义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为我精神生活最主要的支柱。——张洁
B.他力图还原真相,没有戴上有色眼镜,更没有刻意过滤,从而保存了历史的真实与丰满,是那种有质感的真实与丰满。——温儒敏
C.写人记事均于平淡质朴的笔墨间蕴藉着深邃的思想,而且在对旧日情怀的回顾时,还常常发表议论,抒发对现状的某些不满之情。——柳斌杰
D.人在社会中生活,受着社会的制约。他的道路,是由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他所属的社会地位,他与社会的各种联系决定的。——樊骏
13、无声的尊重
①冬日的傍晚,我如往常一样加入候车队伍,等待公交车。候车者五六人,有序而安静。此时,一人牵着一狗,从远处走来。暮色下,那身影被路边的灯光镶上一层金边,尤为醒目。
②渐行渐近,只见年轻男子高大魁梧,腰板挺直。紧贴着他的德国牧羊犬配有专业的拉杆——这是导盲犬的标准装备。哦,是一位盲人。男子徐徐走向车站,在候车队伍的不远处停了下来。
③没有人招呼那盲人男子,候车队伍中为首的中年男子,瞬间收起手中正在阅读的书籍,已然大步走到盲人男子身后,其他候车人也陆续紧随其后,没有一丝骚动。我身旁一个火红短发的女孩,瞥了一眼导盲犬,想必是怕烟味影响到它的嗅觉,稍作迟疑便掐灭了刚刚点燃的烟,跟了过去。
④一个新的候车队伍,在一人一狗的身后排开。陌生的人们在无声之中达成的默契,令我惊异。
⑤沉默依旧,直到公交车到来。“您稍等一下,我这就…”司机刚要离开驾驶座准备搀扶盲人男子上车,被男子礼貌地回绝:“谢谢,不用。”盲人男子执意在导盲犬的引领下,自行上车。此时是下班高峰,车上已满是乘客。然而男子上车后,人们迅速向后集中,在原本狭促的车厢里为他腾出了一小块空间。
⑥司机身后,坐着一位六七岁的小男孩,站在旁边的妈妈猛地拉起他,让出座位。虽然妈妈举动突然,但男孩没有流露出一丝不悦。导盲犬抬头看了一眼,便将主人引领到空座上,然后静静地趴在一旁。这些过程,盲人男子全然不知。
⑦“您好,您要去哪里?"“您好!我要去莫尔大街。”“好的,陛下!"司机诙谐的回答惹得车内一阵欢笑,汽车载着欢乐的人们继续前行……
⑧车上,人们都在默默地打量着憨态可掬的导盲犬:即使在急转弯的时候,它也摇头脑地努力保持直视前方的姿态,神情专注。乘客中没有人试图靠近去抚摸它,或用手机拍照。我旁边那位原先让座的小男孩,慢慢举起手中啃了一半的面包,想上前去喂它,被妈妈及时制止并悄声耳语:“它在工作。它有自己的职责,不要打扰它。”听到“工作”一词,小朋友立刻缩手退了回来。
⑨小城不大,男子很快到站了,与司机简短道别后与导盲犬下了车。公交车内沉默依旧,而此时的我,在沉默中体会到了无声的关爱、深沉的尊重。
⑩窗外,寒风习习。心里,暖意融融……
(有删改)
【1】请用简洁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无声的尊重”具体表现在文中哪些细节上?(答出任意两点即可,5分)
【3】你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喜欢他(她)?
【4】本文最后一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5】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本文内容,谈谈如何对待生活中有困难的人?
14、阅读《平分生命》,完成下题。
①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她是他唯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
②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到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昂贵了,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免去手术费。但不输血妹妹就会死去。
③作为妹妹唯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和妹妹相符。医生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男孩开始犹豫,10岁的大脑经过一番思考,终于点了点头。
④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着邻床上的妹妹微笑。抽血完毕后,男孩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
⑤医生正想笑男孩的无知,但转念间他又被男孩的勇气震撼了,在男孩10岁的大脑中,他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但他仍然输血给妹妹。在那一瞬间,男孩所做出的决定是付出一生的勇敢,并下定了死亡的决心。
⑥医生的手心渗出了汗,他紧握男孩的手说:“放心吧,你不会死的。输血是不会丢掉生命的。”
⑦男孩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我还能活多少年?”
⑧医生微笑着,充满爱心地说:“你还能活100岁,小伙子,你很健康!”男孩高兴得又蹦又跳。他确认自己真的没事之后,就又挽起胳膊——刚才被抽血的胳膊,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人每人活50年!”
⑨所有的人都震惊了,这不是孩子无心的承诺,这是人类最无私纯真的诺言。
【1】从全文看,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请概括回答。
【2】第五段中,医生被男孩的勇气震撼了,“男孩勇气”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3】第七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什么描写方法?男孩眼中为什么会放光彩?
【4】文中男孩具有什么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回答。
15、这幅漫画带给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自选角度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但要文体明确;③全文不少于600字,但不要超出所给字格;④文中如出现校名,请用育英学校、思齐学校代替;如出现人名,请用小刚、小志、小芳、小晶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