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原创)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秋雨,淅淅沥沥,飘飘洒洒,饱含万种情感,心怀无尽的缠绵和缱绻,淋漓地泼洒出心灵的宣泄。

B.“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下一个目标是在全国不毛之地——十几亿亩盐碱地,发展耐盐碱水稻。

C.那天是我生日,我们一家人过得很开心,连平日沉默寡言的爸爸也有说有笑的,他还给我唱了生日歌。

D.这篇文章妙不可言,读着文字,让人时而忿忿不平,时而哄堂大笑,时而引人沉思,时而又倍感亲切。

2、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四部儒家经典。

B.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到:“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这里的“一群黄蝴蝶”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方法。

C.古人关于年龄有许多别称,如三十岁叫“而立”,四十岁叫“不惑”,六十叫“耳顺”,七十叫“花甲”。

D.古人称谓有敬辞,如“令尊”“令堂”“贵庚”等;也有谦辞,如“家君”“愚兄”“拙见”等。

3、下列选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新闻报道的特点是内容真实、时效性强、语言简明,分消息、通讯、特写等类型。

B.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尽量做到用语得体。比如:初次见面用“久违”,好久不见用“久仰”,请人帮忙用“拜托”,麻烦别人用“劳驾”。

C.“近几年,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其中“和”是连词,“如”是动词。

D.在古代,山的北面江河的南面叫阴,山的南面江河的北面叫阳。如“汉阳”即在汉水的北面。

4、下列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班会课上,他侃侃而谈,出众的口才使得大家对他刮目相看。

B、经过近期的突击整治,学校周边的网吧、舞厅、录像放映厅等娱乐场所销声匿迹了。

C、橱窗里陈列的水晶玻璃工艺品,件件都玲珑剔透,充分展现了师傅们的聪明与智慧。

D、在蒙面歌王的舞台上,流浪者一直是最难以捉摸的歌手。他的面具造型独特,服装天衣无缝

 

5、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邓稼先心里怀着对祖国挚痛的热爱,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

B.中国核动力专家彭士禄院士,在核动力领域颇有建树

C.2022年农历虎年春晚为海内外华人奉上一台高谈阔论的春节文化盛宴。

D.电影《长津湖》塑造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6、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zhǎo) (jié) (sù) 踌躇(chóu chú)

B.(jiáo) (hè) (bá) 绥靖(suí jìng)

C.(qí) (yùn) (qiú) 蹒跚(pán shān)

D.(qǐ) (yān) (fān) 轩榭(xuān xiè)

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本次班级文化活动,班长李阳从策划到组织再到宣传,真可谓费尽心思,鞠躬尽瘁

B.“我以我血荐轩辕”,这一气冲斗牛的诗句倾注了鲁迅对国家和人民的无限忠诚,英俊潇洒。

C.在语文课上,老师讲了一个关于鲁迅先生的微不足道的故事,让我们获益匪浅。

D.这件舞弊案牵扯到的人事物真是扑朔迷离,极其复杂,一时乙间很难调查清楚。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②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③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④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⑤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⑥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乙】

赵简子问子贡曰:孔子为人何如?子贡对曰:赐不能识也。简子不说曰: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而去之,寡人问子,子曰‘不能识’,何也?子贡曰: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简子曰:善哉,子贡之言也!

【注释】①赵简子:赵国开国君主,名秧。②子贡:孔子的弟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③终业:完成学业,④譬:此如。⑤奚:为何,怎么。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不习乎?     ⑵人不其忧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不昼夜/太丘

B.择其者而从之/哉,子贡之言也

C.吾三省吾身/谢太傅寒雪内集

D.与朋友交不乎/对子骂父,则是无

【3】把甲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⑵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

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

【5】下列对两个选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使生活清苦、困顿,颜回也能“不改其乐”,孔子称赞他品质高尚。

B.孔子告诫弟子不可不择手段追求富贵,“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也一样让人快乐。

C.“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运用比喻的手法,教育弟子要珍惜时间。

D.孔子道德高深,如同江海一样博大,而子贡认为自己容易满足,因此“不能识”孔子。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9、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注】①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阴(今浙江绍兴)②河:指黄河。③岳:指华山。④遗民:金人占领区的宋朝老百姓。⑤王师:宋朝的军队。

【1】赏析第四句中的“尽”字。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 5分)

10、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经济总量不断增大,站在更高起点上的中国,人口红利逐渐减少、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增加、产能过剩等新问题纷至沓来,继续保持双位数的增长,既做不到,也没必要。,2014年,习近平提出的“新常态”成为中国经济的代名词,它是指事物发展由原来的状态,转入到一种新的、稳定持续的正常状态。其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材料二】

“变者,天道也。”新常态是在我国经济长期高速发展之后出现的新状态,是在我国三十多年改革开放之后出现的新阶段。北京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以下图示能从某些角度反映出北京经济新常态的特点。

【材料三】

某省政府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制定和实施推动产业重组、处置占据大量厂房、土地等资源却不产生效益的“僵尸企业”,多措并举化解产能过剩。例如通过严格环保、能耗、技术等标准,加快淘汰煤炭、钢铁、水泥、电镀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落后产能,引导扭亏无望企业主动退出。

1将下列词语或诗文填入【材料一】横线①②处,正确的一项是( )

A. 粗放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B. 粗犷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C. 粗放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D. 粗犷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2根据【材料一】中的图,对【材料一】中的与图相关的文字信息进行说明。

3阅读三则材料,分别概括北京和某省经济新常态的特点,并写出它们的共同点

 

五、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11、《鱼我所欲也》

(1)古代的仁人志士在“生”与“义”不能得兼时,总会以孟子《鱼我所欲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自己的选择标准。

(2)《鱼我所欲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点明了有可以得生、避患的方法却不用的原因。

(3)孟子晚年离开齐国回到邹国,临行前齐宣王以都城之屋和万钟俸禄来挽留他,他坚辞不受,这正是他在《鱼我所欲也》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鱼我所欲也》中“________________”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的人生追求相同。

六、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12、九年(一)班正在开展“小说人物大家猜”活动,请你根据下面三则内容任意挑选一个,猜一猜片段中画线的主要人物是谁?发生了什么事,简单概括一下故事情节。根据故事情节说说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请以卡片的形式为其建立档案,完成下面卡片上的内容。

片段一: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跨一口戒刀,提起禅杖,轮起来打两个公人。

片段二:原来挑上冈子时,两桶都是好酒。七个人先吃了一桶,刘唐揭起桶盖,又兜了半瓢吃,故意要他们看着,只是教人死心塌地。次后,有人去松林取出药来,抖在瓢里,只做赶来饶他酒吃,把瓢去兜时,药已搅在酒里,假意兜半瓢吃,那白胜劈手夺来,倾在桶里。这个便是计策。

片段三:听那三个人时,一个是差拨,一个是陆虞候,一个是富安。他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一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三个人急要走时,惊得呆了,正走不动。教头举手胞察的一枪……把尖刀插了,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再穿了白布衫,系了搭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

七、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 10分)

13、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列小题。

攻坚克难见精神

①“最美奋斗者”---中国天眼的奠基人南仁东,22年扎根深山铸造大国重器,带领团队经历近百次失败,终获成功,建造出了世界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让中国的天文科研水平领先世界20年。由此可见,要获得成功必须有攻坚克难的精神。

②那么,如何做到攻坚克难呢?

③首先,攻坚克难要敢字当头。敢于斗争,勇于胜利,是攻坚克难的常胜法宝。在这千帆竟发、百舸争流的时代,我们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开拓精神。相信大家都会有这样的体验:作多困难起初看起来很大,但是你咬紧牙关,横下一条心,豁出去干一场,最后任务都完成了。回头一看,“轻舟已过万重山。”

④飞天梦就寄托着中国人敢想敢干、矢志赶超的壮志。世界上第一架飞机升空时,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刚刚竣工;阿波罗登月之际,我们的第一颗卫星还在艰苦制造当中……如果要寻找一条证明自身实力的跑道,太空无疑是再合适不过的了。1970年,“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新加坡《民报》报道称:“从天外飞来的音波,不但震荡了全世界的人心,也使美、苏两国闻之相顾失色。”200年6月,北斗卫星导航系纯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成功发射,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航天大国。正是为中国人自主创新的冲动,中国航天人才创造了迅速崛起的奇迹。在建成现代化强国的征途中,九天之上,中国卫星为我们生机勃勃的美丽星球闪耀,为全人类造福。

⑤其次,攻坚克难要干字当先。天下之事,为之则易,不为则易者难。古人云:“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很多时候,所谓的坚和难,是我们自己想象出来的,或者为我们所夸大。很多事情,不能因其艰难我们就不去做,恰恰是因为我们不去做才变得更艰难。面对困难,我们要力戒拖延症,马上就办,说干就干,并且在干中逐步完善提高。很多人总想等条件完全具备了或者在更好的条件下再开始,总想以更完美的姿态迈出第一步,其结果是永远没有迈出第一步,使得梦想最后只成了梦和想。

⑥最后,攻坚克难,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既然是攻坚克难,就必然需要时间,需要般力,需要艰苦的努力和持续的付出;既然是攻坚克难,就要做好攻克过程中会出现曲折和反复的心理准备,随时准备迎接暂时的失利、局部的失败。苏东坡说,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当你遇到困境、逆境乃至山穷水尽疑无路的绝境时怎么办?回答只有两个字:坚持,一直坚持到柳暗花明,坚持到日出云开。

⑦毛主席说过:“我们是为着解决困难去工作、去斗争的。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这才是好同志。”所谓“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在难面前不低头,在压力之下不逃脱,在坎坷路上向前冲。人生的价值和乐趣不正体现在这攻坚克难的征途中吗?

(原文有改动)

【1】找出选文的中心论点。

【2】选文第④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简要分析选文的论证思路。

【4】下面事例可以放在选文第⑤段还是第⑥段中?请阐明理由。

时代铁人王启民,栉风沐雨36年,以顽强拼搏的精神投身油田开发科研工作,攻克了一个又一个世界性难题。他曾带领试验组先打了3口探井,结果全告失败。接着打下19口探井,结果还是失败,面对挫折,王启民没有怨无尤人,经过52次封窜、堵水,终于使19口井都达到了正常产量,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

14、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爱是最大的出息

①我有一个很个性的朋友,她从小到大都住在城西的小平房里,从来都没有离开过这座城市。用她的话来说,她就喜欢这座古幽幽的老城。关于她的笑闻很多。比如她从小学习都很好,从小学到高中的成绩基本上都名列前茅,期间还跳过级,为此,她很庆幸地说过自己省了不少学费。就在大家都期望着她考上清华北大为校争光的时候,她却只报了西安的一所大学。成绩出来的时候,遥遥超过了清华北大的录取分数线。大家都问她怎么犯傻了啊?她却总是很羞涩地说,我就喜欢西安,不想去别的地方。据说校长最后都止不住骂她一句——没出息!

②但这似乎掩盖不了她的优秀,在西安那所普通大学里,她依然出类拔萃、独占鳌头。在她毕业的时候,她被学校特殊推荐到美国的一所大学留学,费用减免。当美国寄来入学通知书的时候,她依旧推辞掉了,把机会让给了别人。当老师们暴跳如雷地责问她的时候,她依旧羞涩地回答说:“我就喜欢这座老城,哪里都不想去。”老师们又重复了一句话——没出息。

③发生这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初识。我一听说这件事情,就为之扼腕,大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心中也觉得这么优秀的女孩,怎么就这么没有出息呢?

④直到今年初秋的时候,她第一次邀请我去她家里,她的家依旧是那个城西的小平房。去的途中,我一路试想这个有个性的姑娘家里会有什么新奇的摆设、个性的装点。直到我跨进她家门的时候,眼前的情形让我触目惊心。

⑤在她的家里,家具摆设都是上了年月的,破破烂烂,显示着主人生活的艰辛。而更让我吃惊的是,她家里还有一个双腿残疾、瘫痪在床的母亲。

⑥原来,她的父亲早在她3岁的时候,就因为一场矿难逝世了,丢下了她们母女俩,她的母亲为了供她上学,每天在马路上冒着生命危险给来回的车辆司机卖报纸。终于有一天,一辆车将这位辛苦的母亲撞倒在马路上,车轮轧断了她的双腿。好心的司机补偿了一些营养费,但母亲却用它缴齐了她的学费。从此,母亲就坐在轮椅上,在居民区的门口卖些小百货,她们母女俩一直靠这微薄的收入相依为命地生活着。

⑦在后来的高考和留学的事情中,她“很没出息地”放弃了这些难得的机会,为的只是更好地照顾母亲,因为她知道母亲离不开她。而她深深地热爱着自已的母亲。

⑧我明白过来的时候,泪湿眼眶。我责怪她说:“你怎么不早点说出来呢?大家就不会说你没出息了!”她微笑着淡淡地回答说:“我妈本来就觉得自己好像耽搁了我,如果大家知道了,说起来,我可能会被人理解,但我妈可能心里就难受死了。而如今,我早已经目标明确了,如果能让妈妈好好地生活,爱她终老就是我最大的出息了;

⑨她话一说完,眼神温和地望向卧在里屋床上的母亲。而我早已思绪飘飞了。我想起了去年冬天的这个城市的一则新闻,西安二十六中学的一位老师破天荒地让她那些年少的学生们,在风华正茂的年纪畅想人生,写下自己的墓志铭。学生们的墓志铭各式各样,有人给自己这样写道:“这个人是第二个姚明。”还有的人给自己这样写道:“这个人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更有人写道:“有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在这里长眠。”诸如此类,充满了豪情壮志,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是有出息的孩子。但是其中有一个学生的墓志铭却异常的平淡,可是却深深地打动了细心的人们,他给自己的墓志铭是:“这个人将毕生的爱献给了他深爱的母亲!”

⑩据说,有人笑他没有像其他的同学一样有出息,但他的母亲却没有指责他目光短浅、胸无大志,反而沉浸在莫大的幸福当中。其实,人们又有什么理由指责他没有出息呢?如果他们读懂了我朋友的故事,再回头看看这个孩子的墓志铭,或许都会明白一个道理:在这个世界上,爱是最大的出息!

1文章标题有什么作用?

2赏析文章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

她依旧羞涩地回答说:“我就喜欢这座老城,哪里都不想去。”

3文章①~③段反复强调“没出息”,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

4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女孩的性格特点。

八、作文(共1题,共 5分)

15、写作

请你以“值得回味的瞬间”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暴露考生的真实姓名和校名(可用大写字母代替名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