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运用对比手法,能彰显主题。《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前后对比,表现了他们丑陋的灵魂。《故乡》中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对比,只批判了封建迷信。

B. “记”是古代一种文体。《桃花源记》描绘了虚构的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的政治理想;《小石潭记》描写小石潭的石、水、游鱼等,抒发了作者在寂寞中的悲凉凄苦之情。

C. 《陈涉世家》选自纪传体史书《史记》,《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国别体史书《战国策》,《曹刿论战》选自编年体史书《左传》。

D.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文学体裁。《鼎湖山听泉》这篇写景散文透露出对人生的见解: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充满生机的。《白鹭》这篇散文通过对白鹭的赞颂,讴歌了“因为它常见,而被人忘却了”的美。

2、下列名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时夹杂着有趣的议论或犀利的批判。

B.《海底两万里》是英国作家凡尔纳创作的一部科幻小说,讲述了尼摩船长驾驶自己设计的潜水艇“诺第留斯号”在大海中自由航行的故事。

C.《昆虫记》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书,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就的十卷科普巨著。

D.《儒林外史》通过刻画奔走于科举道路上的众多士人形象,对封建科举制度和整个封建社会的“儒林”作出了深刻的批判,并通过书中少数淡泊名利、恪守道德、张扬个性的贤者奇人,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3、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你在那里弄术哩?”句中“那里”是代词。

B.“只在地上打滚,疼得他面黄唇白”中“黄”“白”是形容词。

C.“即将香茶一壶”中“一壶”为数词。

D.“老孙一生不会弄术,都是些真手段,实本事”中“是”为动词。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B.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C. 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示出一种自然、平静。

D. 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的咄咄逼人

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chā  错  误  强人意  可告慰

B.jiě  决  押  浑身数  不求甚

C.  堵  边  闭目听  敷衍

D.  炼  防  纲挈领  耳面命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一刻,我迫不及待地想一探究竟,老爷子带来了怎样的故事。

B. 但是,何满子望眼欲穿,这颗救命星却迟迟不从东边闪现出来。

C. 下午,今年第一场春雨不约而至,降水量虽不大,但让城市一直干燥的空气湿润了不少。

D. 一群孩子被描述成见死不救的冷血动物,眼看着自己的老师呻吟挣扎却莫衷一是,这种事,你简单的常识判断就很难站住脚。

 

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字的一项是(     

A.思慕     燥热     娇首昂视     蒙络摇缀

B.幅射     眼眶     长吁短叹     大彻大悟

C.幽悄     斡旋     叹为观止     山高月小

D.羁绊     震憾     清风徐来     人情事故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课外文言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

(注释)①帝:指汉高祖刘邦。②子房:指张良,字子房。③饷馈:军饷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皆言其______

②此所以我所禽也______

2用“/”线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2处)

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

3“刘邦论三杰”的话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9、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下列说法不合理的一项是(     

A.这首词气势磅礴、格调豪迈,是婉约派词人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

B.“天接云涛连晓雾”中“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茫茫无际的境界。

C.“星河欲转千帆舞”,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有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奠定了基调。

D.“殷勤问我归何处”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意的天帝,暗含了词人对现实美好生活的殷切赞美。

【2】品析下列诗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四、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 5分)

10、综合性学习。

班级拟开展“谈戏曲”主题演讲活动,请参考下列材料,结合自己的认识,写一篇150字左右的演讲稿。

(材料一)中国戏曲是-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中国的戏曲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昆曲、坠子戏、粤剧、淮剧、川刷、秦腔、赣剧、湘剧等。

(材料二)古代著名的戏曲作品有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高明的《琵琶记》、汤显祖的《牡丹亭》。

(材料三)近现代梅兰芳是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其代表作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

(材料四) 赣剧是一个兼唱高腔、乱弹、昆腔及其它曲调的多声腔的传统戏曲剧种,所用方言为赣语。其起源和前身为弋阳腔,为著名的古代四大声腔之一,整理、改编了《梁祝姻缘》、《还魂记》、《窦娥冤》 等优秀传统别目。

五、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11、默写填空:

(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__________________,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3)_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4)莫笑农家腊酒浑,__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5)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6)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7)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贾生》)

(8)苔痕上阶绿,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9)陆游《游山西村》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景物描写形象生动,又寓含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人生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

六、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12、名著阅读,完成下列问题。

(1)神话小说《西游记》,每一个小故事情节都很曲折,特别是“孙行者三调芭蕉扇”的故事,第一次上门借扇碰壁后,孙悟空使出一贯手段钻到_________公主(填妖精绰号)肚中要挟她,但是被她用假善骗过;孙悟空又变成公主丈夫_________(填妖精名)的模样,骗得宝扇;不料返回途中被假冒的八戒将扇骗回……一波三折,起伏跌宕,最终当然是和所有降妖伏魔的故事一样,师徒四人拿到芭蕉扇顺利通过火焰山,有一个俗语正应了这个结局,请写出“_________”。(填俗语)

(2)“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鲁迅语)《西游记》刻画的众多神魔精魅都具有人的情感。请参照示例,另举一例,具体说明这一特点。

示例:铁扇公主因为与孙悟空有仇,不但不愿借扇,还想加害悟空,可以看出她的重亲情,同时也显示出她胸襟狭隘。

七、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 10分)

13、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走红的“致谢”教会我们对抗焦虑和悲观

①近日,中科院自动化所一篇博士论文的“致谢”在互联网“刷屏”,作者黄国平用毫无保留的真诚、不加修饰的朴实,道尽成长路上的坎坷与挣扎。一句“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支撑着“一路泥泞”中走过的作者,也看得读者眼角湿润,网友评价这是“现代版的《送东阳马生序》”。

②“致谢”的意义在于让我们看到了对抗苦难生活的顽强力量。平淡如水的语言,波涛汹涌的生活。“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短短12字浓缩了求学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亲人先后离世的无助、拖欠学费的窘迫、无比脆弱的尊严,“雨天湿漉着上学”“夏天光着脚走在滚烫的路上”,纵使生命的残酷、生活的考验接踵而至,他依然耗尽心力争取在外人看来稀松平常的东西。“致谢”中的拼尽全力,让奋斗者拥有了共鸣,也让迷茫者重拾了信心。

③笔触的轻描淡写,反衬出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和生活无法承担之苦,却传递着简单又质朴的价值观,“读书可以改变命运”,“努力终有收获”。在不少人寻觅和追逐读书意义、奋斗价值的当下,我们太需要一束明媚的光驱赶低头赶路的焦虑,需要一股坚定的力量告诉我们,读书是与命运作斗争的有效途径,知识的力量不一定在于功成名就,却在于教会我们如何与命运的波折相处、如何与生活的苦难相处。

④“致谢”的走红让人想到了为奋斗者树碑立传的《平凡的世界》,它引导青年走向更广阔的人生天地。路遥写道:“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致谢”给予年轻人的力量,是明知人生归宿是平凡也要拼命燃烧、逆流而上的崇高力量,它让我们重新审视对周遭的敏感、对理想的赤诚、对改变命运的渴望,勇敢走出茫然无措的焦虑和无能为力的消极悲观。

⑤罗曼·罗兰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即便面对“许多不容易”,“致谢”中依然透着热爱生活的点滴光亮,“在煤油灯下写作业或者读书都是晚上最开心的事”,“如果下雨,保留节目就是用竹笋壳塞瓦缝防漏雨”,让人仿佛看到当年那个无奈却也知道苦中作乐的小孩。生活中有太多压力与不如意,即使走出大山走出贫穷,也会面临求而不得,面临成长瓶颈,在重压之下保有寻找快乐和意义的能力,才是生活不变的课题和生命恒久的价值。

⑥风雨之后定有彩虹,泥泞过后皆为坦途。“致谢”里有现实的冷峻,也有向上的温暖,有不言放弃、坚忍不拔的“我”,也有那些困境中伸出的“援手”。温暖的社会让人有不断趋光向上的动力,给人以努力生活的勇气,愿“致谢”的力量带给更多人走出困境、摆脱焦虑、摆脱悲观和消极的光亮。

【1】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读书是与命运作斗争的有效途径”。

B.第②段运用事实论证、道理论证阐述博士“致谢”中对抗苦难生活的顽强力量。

C.第④段画线句是道理论据,表明即便生活艰辛而平凡,也要拼命燃烧,追求崇高。

D.这篇文章论证有力语言简洁、质朴而又真挚感人,充满积极向上的感召力。

【2】如果要将下列句子安排到文章第③段或第⑤段后面,哪一段更合适,请说明理由。

每年清明节,固原市弘文中学都要组织学生徒步54千米,为任山河烈士陵园扫墓,这一传统已经延续了26年,活动发起人弘文中学原校长韩宏说“人生只要有一次这样的徒步经历,未来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畏惧困难。”

【3】第⑤段中讲到人要“保有寻找快乐和意义的能力”,结合你读过的一部名著中的事例,谈谈如何在困境中“保有寻找快乐和意义的能力”。

【4】分析本文的写作思路。

14、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成语里的歌声

①翻阅成语大词典,你能找到许多形容歌唱的词汇,你会听到许多成语里飞扬的歌声。这歌声唤出了历史,展现着我们祖国民族音乐五千年的文明底蕴和独特的迷人的风采。

②相传,古人唱起歌来,格外投入,常常放开嗓门,大声歌唱。于是,便有人用“引亢高歌”来描述其情状。歌声亮传播远,又有人用“响遏行云”形容赞美这嘹亮的歌声。“响遏行云”这个成语出自《列子·汤问》篇,是说秦国有个叫薛谭的人,拜秦青为师学习歌唱。不久他以为把老师的本领都学到了,便要告辞回家。老师知其想法,未作劝阻,并摆酒为他送行。临别时老师在郊外大路旁,满怀惜别之情高歌一曲,其声音洪亮,震得树林瑟瑟作响,行云驻足不前。薛谭见此大吃一惊,深感自己无知和盲目,于是请求老师留下他继续学习。

③古人不但喜好歌声的高亢、嘹亮,而且注重吐字清楚,行腔流畅,发声自然圆润,以达到表意之目的。于是,便产生了“字正腔圆”、“珠圆玉润”这两个成语。唱歌既要唱声,又要唱情。“声情并茂”这个成语,就反映了古人对歌唱的更高追求,只有用声情并茂的歌声,恰当表现歌曲的情感内蕴,才能产生极大的艺术感染力,使听者为之动容,为之共鸣。这就要用上“回肠荡气”、“哀感顽艳”这两个成语。

④歌唱含情,歌声美妙,回荡耳畔,久久难忘。这便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心理效果。“余音绕梁”这个成语也出自《列子·汤问》篇。说的是韩国有个名叫韩娥的美丽歌女,一次来到齐国临淄城,因带的口粮吃光了,只好在西城门卖唱谋生。她的歌声哀婉悦耳,使人们张大嘴,听得出神。直到韩娥走了很久时间,听者的嘴巴还未闭上。她那优美的歌声,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过了三天,人们还感觉到歌声的余音仍在屋梁周围回旋荡漾。古人唱歌还十分讲究节拍韵律。“一板一眼”、“一板三眼”、“有板有眼”这三条成语即是。板、眼是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每小节中最强的拍子叫板,其余的拍子叫眼。

⑤从成语中,人们还能听到一种结构复杂,音域宽广,演唱中还要改变调性的歌曲,这便是“移宫换羽”和“引商刻羽”两成语播出的音响。“移宫换羽”的意思是先唱原宫调,后再转换唱羽调,相当于现在的“1”大调转为“6”小调,这显然是难度较大的艺术歌曲,演唱需有一定的音乐造诣。而且,从这些文献中,还知道在战国时就已经有了通俗音乐和高雅音乐两大流派。当时楚国的歌曲中有两首很有名气,那就是《阳春》和《白雪》。相传为春秋时晋国乐师师旷所作。《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涤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均属于较高级的音乐。于是,便产生了“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两个成语,后泛指高雅的文艺作品难以得到大众的理解和应和。

⑥古人不仅能歌通曲,而且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成语“高山流水”(见于《列子·汤问》)记载此事,传为美谈:春秋时,晋国大夫俞伯牙善于弹琴。一个皓月当空的中秋之夜,伯牙乘兴弹起琴来,意境表现高山。曲犹未尽,只听有人赞道:“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抬头一看,见迎面走来一人,相貌平常。伯牙未加理会,又弹一曲,意境表现流水。曲音未绝,来人朗声赞道:“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十分吃惊,起身施礼,得知此人叫钟子期。伯牙与子期凭音乐的共鸣结成“知音”。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几千年前,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弹《高山流水》,而《高山流水》并没有因伯牙不弹而失去知音,它源远流长,成为中华民族音乐中的珍品。

⑦古人还悟出了音乐在战争中的积极作用,以歌声迷惑敌人、涣散敌方军心。成语“四面楚歌”的声波将真情传递:楚汉相争时,楚军被围垓下。一天夜里,项羽听到汉军中的楚歌从四面八方传来,觉得楚地全被汉军占领,十分惊恐。“四面楚歌”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它为刘邦打败项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⑧从摘引的部分有关歌唱的成语里,我们可以知晓古人与音乐的美丽传说,证实祖先创造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而精深。

1本文采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

2第⑤段“相传为春秋时晋国乐师师旷所作”这句话中的“相传”能否去掉?为什么?

3第①段和第⑧段首尾照应,使文章的结构完整。细读这两段文字,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4下面情境中四个人使用和音乐有关的成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雪听了王菲演唱的《明月几时有》,不禁赞叹:“真叫一个‘余音绕梁’啊!”妈妈说:“你听听邓丽君唱的这首歌,那叫一个‘回肠荡气’啊!”

B.小军在作文里评价《千里之外》:“周杰伦特有的含混吟唱和费玉清的字正腔圆的演唱,居然配合得这样完美!”

C.小惠在毕业纪念册上为自己最好的朋友写下这样一句临别赠言:“世人皆言人生知音难觅,你我相逢共谱高山流水。”

D.小明在日记里写下与同学们到东湖郊游的经历:“走在回荡着编钟音乐的小路上,我们都觉得自己处于四面楚歌的境地。”

八、作文(共1题,共 5分)

15、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平淡中也有诗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著名散文作家罗兰在《境由心造》中写到:“你的爱好就是你的方向,你的兴趣就是你的资本,你的性情就是你的命运。”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