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82年前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制造了残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
B.在他看来,没有办不到的事情,除非让它们陷入无所是事的白日梦中,在梦境里默默地享乐。
C.它充满了希望,永远不休止地繁植着,漫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D.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公共交通费涨价和银行征收最低存款服务费影响层面广,中下层阶级人士首当其冲。
B. 读经典著作应该扎扎实实,不能浮光掠影,否则,所得自然不多,对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没有多少帮助。
C. 随着微博热搜的兴起,每天各种娱乐八卦消息纷至沓来,让人应接不暇。
D. 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吃喝玩乐花样很多,但有时我们仍觉得自己的生活味同嚼蜡,这是为什么呢?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渗透(shèn) 纤维(qiān) 翘首(qiǎo) 杳无消息(yǎo)
B.鲜腴(yú) 褶皱(zhòu) 轩榭(xiè) 正襟危坐(jīn)
C.雕镂(lòu) 遒劲(qiú) 奔丧(sànɡ) 锐不可当(dǎnɡ)
D.濒临(pín) 深恶痛疾(è) 黝黑(yǒu) 煞费苦心(shà)
4、下列各项中,对诗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意在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心境,时间的久远与空间的广大都烘托出他内心的孤独寂寞之情。
B.龚自珍《己亥杂诗》抒写了作者辞官后的离愁与仍然心系国家的责任感。
C.《竹里馆》后两句,写诗人虽然在竹林中无人知晓,但有明月相伴就足够了。
D.《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指出下山并不像人们通常认为的那么容易,人生路上,我们也不应被眼前的逆境迷惑。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幌子(huǎng) 诡谲(jué) 夹袄(jiā) 信手拈来(niān)
B.顷刻(qǐng) 驳船(bó) 盘桓(huán) 蹑手蹑脚(niè)
C.舵手(duò) 契合(qiè) 伫立(zhù) 伤痕累累(lěi)
D.绰号(chuò) 狡黠(xiá) 烙印(lào) 唠唠叨叨(lāo)
6、下面一段习作句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书桌上新添一盏漂亮的台灯。
②一个绢做的灯罩,像顶大帽子,斜戴在灯泡上面,漂亮极了。
③它的灯座是一块黑黑的、亮亮的玻璃盘,稳稳当当,显得庄重而朴素。
④从底盘开始,有根装电线的铁管穿过玻璃圆柱,直通顶部灯头。
⑤再上面是灯泡。
⑥玻璃盘上镶着一只精巧的开关。
⑦开关旁挺立着台灯的身躯——灯杆,白色的玻璃圆柱,晶莹发亮。
A.①③⑥⑦④⑤② B.①⑥⑦②⑤④③
C.③⑦⑥⑤④②① D.⑤⑦⑥④②①③
7、下列古人“谦称”“敬称”的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三有问题向朋友讨教,说“愚不才,有一事请教。”
B. 朋友的父亲七十大寿,张三对朋友说:“祝令堂大人寿比南山!”
C. 朋友问候张三生病的母亲,张三拱手谢曰:“家母身体已无恙。”
D. 朋友询问张三妹妹的婚姻状况,张三说:“舍妹尚待字闺中。”
8、文言文阅读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
(2)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
(4)执策而临之(_____)
(5)才美不外见(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一食或尽粟一石。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3】本文采用了_______的写法,借千里马的不平则鸣,表达了作者_______的愤懑情绪。
【4】结合文本,试分析当代社会的人才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9、阅读《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阅读划线一联,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两句诗在你脑海中呈现的画面。
【2】下列说法中,对本诗情感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客路”“行舟”,暗含诗人身虽在江南,而神驰故里,故匆匆赶路,急于归家之情。
B.颔联写景的观察立足点在船上,诗人视野开阔、心潮澎湃,表达了他对人生旅途充满期待、乐观昂扬的情感。
C.明代著名诗论家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颈联“形容景物,绝妙千古”,以“日生残夜”“春入旧年”写出了时序交替、匆匆不可待之感。
D.尾联用“雁足传书”的故事紧承前三联,使全诗笼罩一层淡淡的思乡愁绪。
【3】下列诗句中,与本诗抒发的情感不太一致的是
A.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B.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
C.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D.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
10、阅读下列材料,写出你从中获得的信息。
材料一 有关部门对不同人群进行测试,要求每人写出“我虽然工作在风光旖旎的地方,却很寂寞,所以我要跳槽”这句话。结果,写不出或写错“旖旎”两个字的占了95%,“寂”字占54%,“寞”字占65%,“槽”字占70%;书写潦草的约占70%。
材料二 上海的一份“汉字书写现状”调查显示,年轻人写钢笔字不规范的占70%~80%。
材料三 北京的一份调查显示,41%的小学生汉字书写达不到《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正确、端正、整洁”的要求。
11、根据课文填空。
(1)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
(2)戎马关山北,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但余钟磬音。(---常建《 》)
(4)__________,乾坤日夜浮。(---(填写作者姓名) 《登岳阳楼》 )
(5)普性深沉有岸谷,__________,而能以天下事为已任。
(6)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______________!”
(7)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__________,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__________。
12、名著阅读
【1】知府听说罢,大惊,火速差人下来,检点了杀死人数,行凶人出没去处,填画了图样格目,回府里禀复知府道:“先从马院里入来,就杀了养马的后槽一人,有脱下旧衣二件。次到厨房里灶下,杀死两个丫环,后门边遗下行凶缺刀一把。楼上杀死张都监一员并亲随二人。外有请到客官张团练与蒋门神二人。白粉壁上,衣襟蘸血,大写八字道:‘杀人者,打虎武松也’。楼下搠死夫人一口,在外搠死玉兰并奶娘二口,儿女三口。共计杀死男女一十五名,掳掠去金银酒器六件。”知府看罢,便差人把住孟州四门,点起军兵并缉捕人员,城中坊厢里正,逐一排门搜捉凶人武松。 次日,飞云浦地里保正人等告称:“杀死四人在浦内,见有杀人血痕在飞云浦桥下,尸首俱在水中。”知府接了状子,当差本县县尉下来;一面着人打捞起四个尸首,都检验了。两个是本府公人,两个自有苦主,各备棺木盛殓了尸首,尽来告状,催促捉拿凶首偿命。
①与这个文段相关的故事情节是 。
②从文段看出此人的性格特征有 的一面,又有 的一面。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 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小说通过记叙主人公 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跳出“唯兴趣论”的窠臼
杨丽
①“现在有些年轻人很任性:爱一行,干一行;干一行,换一行。”近日,一位著名学者在接受采访时对目前流行的教育理念提出了质疑:兴趣真的是最好的老师吗?
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爱因斯坦的名言。孔子曾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做学问也如此,从“知”到“好”到“乐”,兴趣是学术研究的动力,是人生的催化剂。青年学者如果对所从事的研究产生兴趣,便会迸发出惊人的热情,更容易在学术上有所成就。
③但正如俗话所说,“没有框的玻璃容易碎”。这位长江学者所担心的是,仅凭兴趣似乎难成大事。原因很简单,兴趣通常是很主观的,很容易分散或转移。选择岗位职业、研究方向,如果完全由着兴趣,可能会流于放任或过于任性。如果有了兴趣,没有坚持和执着,没有一种责任和使命感,学者的涉猎可能很“广泛”,人生可能很“多彩”,但最终也可能是“一事无成”。现实生活中,少数“由着兴趣”的成功人士背后往往有浩荡的失败大军作为分母。
④无独有偶,另一位长江学者的学术研究经历带给我们更深刻的启示。他偶然踏上马克思主义研究“这艘船”,起初对它并不了解。随着系统学习,领悟“船”的精髓,慢慢激发了兴趣,更坚定了“乘学术之船驶向远方”的信心与决心。正如这位长江学者一样,许多人与其说是选择职业,不如说是被职业所选择。兴趣不是他们成功的前提,而是慢慢摸索、默默努力的结果。学问之兴趣,不是说学问本身如何有趣,而是要寻得着、尝得着学问的趣味。如此,才能“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成一行”。
⑤如果说,“爱一行干一行”是兴趣所致,那么,“干一行爱一行”则是一种人生境界。抵达“干一行爱一行”的境界,不能唯兴趣,必须学会约束自己,限制兴趣的“任性”生长。
⑥限制“兴趣”,其一是要有责任心,选择有“意义”的兴趣。兴趣也有好坏之分。相比于于敏、王承书等老一辈科技工作者为了国家而转变研究方向,甚至隐姓埋名数十载,当下,一些年轻学者将大量的时间、心力耗在名、权、利的执着上,兴趣偏轨,实属憾事。梁启超说,他的人生观拿两样事情做基础:“责任心”和“兴味”。“‘责任心’强迫把大担子放在肩上,是很苦的,‘兴味’是很有趣的,二者在表面上恰恰相反,但我常把它调和起来。” 总之,要通过调和,将兴趣变成志向与担当——追求“有意思”的生活,更要过“有意义”的人生,把最宝贵的精力配置到有价值的工作与研究中。
⑦限制“兴趣”,其二是要有毅力。兴趣并不等同于愉悦,相反,兴趣有时也表现为痛苦与磨难。做学问如同翻越一座山峰,兴趣只是让人们找到了需要付诸努力的方向,而接下来 的路则要靠毅力来完成。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方成鸿篇巨制《红楼梦》;王泽山60多年坚守在冷门的火炸药专业上,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最终走出“火花四射”的人生……古人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要设定一个方向,并抵住诱惑,熬过痛苦与寂寞的日子,坚定走下去,形成自己的长远优势,而不是不断切换研究主题。
⑧做学问必须找到自己的“聚焦点”——从发散状态过渡到专注状态,然后沉潜其中、咬住不放,这样的兴趣才会日渐稳固,才会变为事业,变为生活,变为人生。
(选自2019.5.17《中学生学习报》)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⑦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请概述第⑥段的论证思路。
【4】分析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王泽山60多年坚守在冷门的火炸药专业上,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最终走出“火花四射”的人生……
【5】结合文章并联系实际,简要说说我们求学中应如何避免兴趣的“任性”生长。
14、阅读名著《傅雷家书》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亲爱的孩子:
从香港到马尼拉,恐怕一出机场就要直接去音乐厅,这样匆促也够辛苦紧张了!又听说你在曼谷和马尼拉之间加出了两场新加坡演出,又兼做什么钢琴比赛的评判呢?在港登台原说是明年可能去日本时顺便来的,谁知今年就实现了。你定的日程使我大吃一惊:六月五日你不是要同伦敦莫扎特乐团合作莫扎特作品第503号吗?是不是你一时太兴奋,看错了日程表呢?想来你不至于粗心到这个地步。那末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既然发现了这个疑问,当然不能不让萧伯母知道,她的信五月十二日中午到沪,我吃过饭就写信,把你在新西兰四处地方的日程抄了一份给她,要她打电报给你问问清楚,免得出乱子。同时又去信要弥拉向范怀克核对你六月五日伦敦的演出。我直要等弥拉回信来了以后,心上一块石头才能落地!我们知道你此次预备在港演出主要是为了增加一些收入,但伦敦原有的日程不知如何安排?
香港的长途电话给我们的兴奋,简直没法形容。五月四日整整一天我和你妈妈魂不守舍,清晨妈妈告诉我说她梦见你还是小娃娃的模样,喂了你奶,你睡着了,她把你放在床上。她这话说过以后半小时,你就来了电话!怪不得好些人要迷信梦!电话中听到你的声音。(我不是说你声音有些变了吗?过后想明白了,你和我一生通电话的次数最少,经过电话机变质以后的你的声音,我一向不熟悉;一九五六年你在北京打来长途电话,当时也觉得你声音异样。)知道你尽管风尘仆仆,身心照样健康,你能练出不怕紧张的神经,吃得起劳苦的身体,能应付二十世纪演奏家的生活,我们快慰之至。
一九六五年五月十六日夜
【1】这封信是写给谁的?信中提到的“弥拉”、“ 范怀克”分别是谁?
【2】简要概括这封信的主要内容。
【3】文中划线部分能否去掉?为什么?
【4】信中写妈妈梦见儿子小时候的模样,有什么表达效果?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什么是历练?古今闻名的铁杵磨成针是一种历练;众所皆知的唐僧四人取经还是一种历练;习以为常的早起早睡也是一种历练。历练是一把剪刀,修剪你的残枝败叶;历练是一片绿叶,衬托你的芬芳;历练是一把巨斧,破开你心头的氤氲。
经历了初中阶段的你,获得了怎样的感悟呢?请完成下面的作文。
题目:历练
要求:(1)记叙文。(2)不少于500 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