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六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填空。

1.《窦娥冤》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

2.徐悲鸿以画______________闻名世界。

3.名著《儒林外史》的作者是__________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______________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作者是__________

2、看拼音,写词语。

huǒ yàn   lǐng xiù   huǒ zhǒng   qì jí bài huài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读句子,把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填入括号内。

(1)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 )

(2)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

(3)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

(4)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

4、补充词语。

________有名    毫不________    高声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声明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闻名

5、请用“激”字组成四个不同的词语恰当地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红军爷爷站在铁索桥上满怀________地向我们讲述了红四团为夺取泸定桥与敌人进行________战斗的经过。听完故事,同学们心情非常________。在英雄精神的________下,大家纷纷表示要好好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课内阅读。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第一句中的“地白”、“树栖鸦”分别从________觉和________觉的角度来写景的,“树栖鸦”巧妙地烘托了月夜的________

2“冷落无声湿桂花”中的“冷”表现了诗人________的心境;“桂花”既指庭中的桂花,又让人联想到____________

3如果把“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字改成“在”,行不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  

  ,飞入菜花无处寻。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的  

2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_季的景色。

3“急走”的意思是________

4理解古诗,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篱笆和小路表明这里是乡村。

B.枝头的花已经落了,枝叶繁茂。

C.“急走”“追”形象地刻画出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心强的特点。

D.“无处寻”表现出儿童的天真和稚气。

5说说读完这首诗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内阅读。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____________”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写出了景物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本诗体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3】前两句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形象和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评家认为此诗之妙,妙在后两句。请你从艺术技巧上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外阅读

我的老师

①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

②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有十八九岁。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

③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④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还记得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

⑤在假日里,她把我们带到她的家里和她朋友的家里。在她的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⑥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

圆天盖着大海,黑水托着孤舟,

远看不见山,那天边只有云头,

也看不见树,那水上只有海鸥……

⑦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⑧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铅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⑨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我父亲那时候在军阀部队里,好几年没有回来,我跟母亲非常牵挂他,不知道他的死活。我的母亲常常站在一张褪了色的神像面前焚起香来,把两个有象征记号的字条卷着埋在香炉里,然后磕了头,抽出一个来卜问吉凶。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也略略懂了些事。可是在孩子群中,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常常在我的耳边猛喊:“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啰!”那时的我,真好像父亲死了似的那么悲伤。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种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⑩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候,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就往外走,母亲喊住我:

“你要去干什么?”

“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么?”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儿,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可惜我没有上完初小,就转到县立五小上学去了,从此,我就和蔡老师分别了。

【1】第③段中的“从来不”与后一句中的“仅仅”是否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中的“狡猾”一词表现出了________________

【3】对第⑨段画 “ ”句子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那件小事曾经在“我”的心里留下深深的印象。

B.老师如慈母般的关怀温暖了“我”的心,这件事在“我”心目中占有很重的分量。

C.“我”忘不了的是当时欺负“我”的孩子们。

【4】细读短文第⑨-段,添加小标题和所表达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通过回忆关于老师的许多小事,表现出了蔡老师怎样的特点和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语段赏析

   屋子前面是一个小院。春天来了,大丽花开了,红的、紫的、黄的、白的……一丛丛,一片片,把这朴素的院子点缀成花园似的。成群的蜜蜂从墙外飞来,盘旋在花上,不住地唱着它们的歌儿。

1文中的省略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丛丛、一片片等词语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中,表示颜色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下面两句话,填空。

 1)成群的蜜蜂从墙外飞来,嗡嗡地盘旋在花上。

 2)成群的蜜蜂从墙外飞来,盘旋在花上,不住地唱着它们的歌儿。

 你喜欢第_____句话,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话通过描写                       ,表现了小院的春天             

         

11、课外阅读

①那年初春的一个早晨,当我起床时,已经来不及从从容容地走大路去上学,我气急败坏地抄近路赶往学校。河上的冰看上去还没融化,我三步并作两步冲上冰面。刚刚走到河中央,“扑哧”一声,一处冰面塌落了,我的两条腿踏进了冷入骨髓的河水里。

②教室供暖不足,平常就十分阴冷,我穿着湿透的棉裤坐在椅子上,全身仿佛都麻木了,我沉默地挺着,脸和唇都变成了青紫色。

③中午回到家,母亲很惊讶,却什么也没问,只是让我围着被褥坐在烧得热热的炕头上暖和,她蹲在火炉前为我烘烤棉裤。炉火灼灼,不时爆出响声来,而母亲却始终一言不发。当母亲把烘干的棉裤交给我时,眼圈有些红肿,不知是被炉火烤的,还是刚刚哭过。

④那以后,有一两个月我没抄近路去上学。日子一天天过去,高考迫在眉睫。有一夜下了暴雨,清早上学时盼望母亲能关照几句,诸如要走大路千万别抄近路趟河之类,可母亲不停地忙前忙后,根本不理会跟随她转来围去的目光。于是我赌气地再一次来到那条河边。突然我发觉有什么人早在暴涨的河水里放了一些大石头,那石头一块块紧密地挨着,水深的地方甚至是用好些石块垒起来的,石面高出水面数厘米,远远看去就像一座简陋的石桥。我踏石而过的时候,心里淌过一股莫名的感激。那天晚上回到家,我无意中看到母亲手上缠着白纱布,血透过来,红红的一片,惊问她为什么会受伤,母亲淡淡地回答道:“不小心碰的。”站在一边的妹妹抢着告诉我:“妈妈的手是搬石头碰伤的。”“妈搬石头干什么?”我不解地追问。“搬石头搭桥呀!”

⑤那一瞬间,我的心轰响着,久久说不出一句话来。

⑥那年九月,我踏过“母亲桥”去远方上大学。独在异乡漂泊,仍是母亲用无言的关注帮我度过每一次的疲惫和寂寞。渐渐地我知道,母亲用青春搭起我的生命之桥,还执著地用希望和奉献为我搭起通向成功和幸福的桥。

⑦如今,河上的“母亲桥”已经为风雨侵蚀变得残旧不堪,但在我成长的心灵中,“母亲桥”却永远踏不断。

【1】请给本文加上一个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除了“迫在眉睫”外,你还知道哪些四字词语也是形容情况很紧急的呢?请写出两个____________

【3】这篇文章写了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两次写“我”抄近路上学,但两次的原因不同,第一次是因为________第二次是因为________

【5】短文第三自然段写道“当母亲把烘干的棉裤交给我时,眼圈有些红肿,不知是被炉火烤的,还是刚刚哭过。”请你发挥想象把母亲此时的感受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怎样理解“母亲用青春搭起我的生命之桥,还执著地用希望和奉献为我搭起通向成功和幸福的桥。”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对文中的母亲(或者我)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面是一张火车票,你从中读出了什么信息?请在右边的横线上,用完整的句子写出四个信息。 

 

1)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思考问题。

尊重卑微

我偶然读到一篇英文课文,讲的是蚂蚁。

蚂蚁家庭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它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序、有意义。尤其令我震惊的是他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

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每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他们的行为所感动。我仿佛看见汹涌的山火在烧,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流动;我仿佛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假如没有抱成团的智慧,假如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绝对全军覆灭。

生命的渺小,体力的(单薄   卑微   微薄)并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单薄   卑微   微薄)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只看到(单薄   卑微   微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敬重卑微,是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表,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我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

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   体积,   精神。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1】将短文括号中恰当词语写在横线上;在第九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尤其﹣﹣      开拓﹣﹣        决断﹣﹣   

【3】写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六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蚂蚁“抱成团”是一种“智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蚂蚁家族“抱成团”逃离火海,避免全军覆灭的行为体现了哪两种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世界读书日

中文名

世界读书日

节日意义

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

别称

世界图书与版权日

设定地点

法国巴非

节日时间

4月23日

设立机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流行地区

全球性

没定时间

1995年

材料二:

《中小学读写现状调研报告(2019)》显示,近七成中小学生每天阅读时问低于1小时。约19.6%的受访者每天的读时间不足0.5小时,50%的受访者每天读时间仅为0.5~1小时(不包括1小时),而且随着年龄的提升,每天阅读时问不足1小时的学生明显增多。

材料三:

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

一名青年人躺在武汉方舱医院病床上安静地读书,被网友称为“方舱读书哥”。

【1】阅读材料一,我知道世界读书日是_______________日,设立这个节日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材料一、二、三,你想对那些不爱阅读,总是抱怨没有时间阅读的同学说些什么?用两三句话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把”字句与“被”字句的转换:

1.睡梦中的小芳被一阵清脆的铃声惊醒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双重否定句与肯定句练习。

(1)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外面的噪音太大了,我只好关上门窗。(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若想在这个世界上留下值得让人怀念的事迹,那就非得有毅力不可。(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句子训练。

(1)我们积极响应“人人动手。绿化祖国”的要求。(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_________

(2)爸爸对小明说:“今天你跟我去奶奶家一趟吧!”(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

(3)听了这话,他愤怒极了。(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

18、用关联词将下面的两个句子合并为一个完整的句子。

冬天就要到了。

小松鼠要贮存冬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夸父死了。

夸父的精神永驻人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改成反问句。

小孩掉河里,我们不能见死不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将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 

①外面的噪声太大,我只好关上门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一定要这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六年的小学生活到今天就要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了。回首六年光阴,我们从无知变得懂事,从幼稚变得成熟,从胆小变得勇敢……在成长的过程中,有的人需要关怀、鼓励、理解和引导,而有的人只需要一张书桌,一个机会,一抹微笑……你认为成长需要什么?请结合自己的经历、认识和感受,以“成长需要 ”为题,写一篇习作。

要求:(1)横线上可以填宽容、挫折、成功、快乐、付出……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根据自己的真实经历写一篇文章,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2)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恰当运用学过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

(3)紧扣中心,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详略得当,书写整洁。

(4)作文中不要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和地名。字数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