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典放映室。
1.人们在生活中经常用一些动物来形容一些事物,比如“老黄牛”形容诚实肯干的人,你能想出这样的词语吗?请写一个,并说明它表示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有人肆意破坏自然,你会用“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来劝告他。
3.《刻舟求剑》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
4.童年是美好的,杨万里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诗句来描写儿童的游戏。
2、古诗词默写。
(1)我们读过的古诗中有赞美春雨及时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赞美落花无私奉献的名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映军旅生活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爱国情怀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提出,学习和思考、学习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阐明了《论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深刻含义。
3、形近字组词。
栗(_____) 灌(_____) 绞(_____)
粟(_____) 罐(_____) 饺(_____)
辩(_____) 澡(_____) 络(_____)
辨(_____) 操(_____) 洛(_____)
籍(_____) 稍(_____)
藉(_____) 梢(_____)
4、学校要布置新图书室,需要悬挂条幅请你想一条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_______________”
5、下面的一些歇后语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请补写出来。
①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________
②小和尚念经——________
③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________
④此地无银三百两——________
6、阅读《春夜喜雨》,回答问题。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这首诗从整体看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绘春雨?说说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_________
【2】这首诗赋予了春雨怎样的品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
7、古诗鉴赏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提。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几处”谁家”能否换成“处处”和“家家”?请谈谈你的着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诗词阅读。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诗的第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你也用相同的手法,以“春雨”为描写对象,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句诗,让人联想到“__________”的格言。(提示:《春》文中一句话)
【3】请你谈一谈“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所揭示的深刻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欣赏,回答问题。
让别人的生命更美好
①许多年前在费城,有一个名叫海蒂的小女孩。由于她,使得与她同社区的人们的生命中,发生了一些很不寻常的变化。
②有一位当地的教士,为住在附近的孩子们开办了一个主日学校。海蒂去参加了第一次聚会,但由于房间很小,有些小孩子无法参加,怅然离去。当天晚上,海蒂伤心地上床睡觉,因为她的许多玩伴都无法参加主日学校。地方实在太小了,容不下太多的人。
③两年之后,海蒂不幸夭折。有一天,她的父亲请这教士前来,交给他一个在海蒂枕头下发现的破旧红色小钱包,里面装着海蒂平时打杂赚来的五毛七分钱,另外还有一张纸条,上面有海蒂的笔迹:“好让更多的小孩可以参加主日学校。”
④在海蒂葬礼之后的第一个礼拜天,教士把那个红色小钱包带到他的讲坛前,拿出那五毛七分钱,然后讲了海蒂如何地奉献了她的所有。在场的人都为之动容。
⑤礼拜结束后,有一位来宾走上前来,表示愿意为新教堂提供一块良好的土地。他说:“只要支付五毛七分的价格,我便让教会拥有它。”当这个故事在媒体上披露之后,来自各地的支票便不断的涌入。
⑥今天,访客们对费城的圣殿浸信教堂都有深刻印象。教堂的座位可以容下3300人。而这一切都是从一个愿意帮助他们的小女孩开始的。她让这个世界变得多么不一样!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1)怅然: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夭折: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动容: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到这篇短文的题目的时候,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请你读完文章后自己回答。
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文章记述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④段中,牧师说海蒂“奉献了她的所有”,这个“所有”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是如何理解文章第⑥段画线的句子的?你一定会有许多感触吧,请用几句话把你的感悟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在一个静谧的午后,下着雨。我撑开雨伞,穿过喧闹的街市,拐进长长的小巷。
雨淅淅沥沥,雨丝无声地飘洒在伞布上,又悄悄地跳落在石板路上。穿巷的微风中飘来淡淡的香味,我静静地在小巷里漫步欣赏着。
“扑通”一声,我猛然扭身一看,是一位戴斗笠的中年男子摔倒了。细密的雨雾里,他“哎”地叫唤了一声,似乎摔得有些疼。他小心翼翼地直着身子,试图站起来,腿却不听使唤地颤抖着。一次又一次,他的努力都伴随着轻微的磕碰声失败了。
我和行人反应过来,匆匆走上前去。这时我发现,原来他身旁还有一筐月饼,圆圆的月饼在石板路上滚落了一地。我们急忙围上去捡,月饼很快被拾回了筐里。那中年男子十分沮丧,几个妇女围上去亲切地询问,才知道他原来是给一家超市送货的点心店的老板。“还好,没碎多少”。“没关系,只是包装纸湿了,弄干就好了”。人们纷纷安慰他,善意伴着细雨,洒满小巷,那玫瑰仿佛更香了几许。这时,有人提议:“既然这月饼落在咱小巷,不如大家买两斤他的月饼”。“我也觉得应该这样做”。众人纷纷赞同,硬币的叮当声在小巷里格外优美而和谐。戴斗笠的男子十分感动,向众人道了谢,挑起担子,蹒跚地走了。这时,大家才发现他的腿有些残废。人群很快散去了,小巷又恢复了平静。我咬了口月饼,甜蜜流入心底。破碎的是月饼,圆满的是人心。不知过了多久,雨停了。一缕温暖的阳光从云层缝隙里穿透出来,把天空映成了蓝底金边的颜色。小巷被夕阳铺上一层碎金黄,晚风拂动着枝叶发出轻微的声响,那沁人的香味在巷子里萦绕飘荡,形成“最美不过夕阳红”的温馨意境……
【1】给短文拟一个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概括短文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
【3】“人们纷纷安慰他,善意伴着细雨,洒满小巷,那玫瑰仿佛更香了几许。”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戴斗笠的中年男子的描写运用了哪些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戴斗笠的中年男子的心情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表达了作者真实的情感,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说一说你对本文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养花》选段,回答问题。)
我不是有腿病吗,不但不利于行,也不利于久坐。我不知道花草受我的照顾,感谢我不感谢;我可得感谢它们。我工作的时候,总是写一会儿就到院子里去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里再写一会儿,然后再出去。如此循环,让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适当的调节,有益身心,胜于吃药。要是赶上狂风暴雨或者天气突变,就得全家动员,抢救花草,十分紧张。几百盆花,都要很快地抢到屋里去,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第二天,天气好转,又得把花都搬出去,就又一次腰酸腿疼,热汗直流。可是 这多么有意思呀 不劳动 连棵花也养不活 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1】请在文中空白处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
调tiáo ( )diào ( )
转zhuàn( ) zhuǎn( )
【3】“循”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部。
【4】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如此循环”在文中指的是什么吗?请用“----”在文中画出来。
【6】文中两次写到“腰酸腿疼,热汗直流”,请联系课文内容谈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训练
走进书里去
①有人说现代的儿童普遍有个共同倾向,就是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漫画书上,而不喜欢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
②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搏 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奈 耐)心,知识虽多但流于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未经推敲思索。
③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豪 毫)不费力地坐在(荧 影)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相形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④小朋友可能读过《顽童流浪记》,也可能看过它的影片或卡通,两相比较,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至于影片和卡通,虽然也给你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
⑤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一样是吃的享受,韵味却不相同。
⑥现代人的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已变得多姿多彩,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但愿你能确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里去。
【1】阅读①—③段,划掉括号里不正确的字。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粗略——_______ 瞬间——_______
【3】为什么静下心来专心读书的儿童愈来愈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小说和看影片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把________ 比喻为_______的宴席。把 ______比喻为______ _的快餐。
【6】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1983年的冬天,大雪纷飞,有两个旅行者来到了这个山谷。他们支起帐篷,望着满天飞舞的大雪,突然惊奇地发现,由于特殊的风向,山谷东坡的雪总比西 坡的雪来得大。不一会儿满坡的雪松上就积了厚厚的一层雪。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 轻,刚弯下去的树枝又立即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 损。谜底终于被揭开了:东坡雪大,其他那些树,因为没有雪松这个本领,树枝都被积雪压断了,渐渐地丧失了生机。而西坡雪小,树上少量的积雪根本就压不断树 枝,所以除了雪松之外,柘、柏、女贞之类的树种,也都存活了下来。
帐篷中的旅行者为自己的这一发现感到高兴。一位说:“我敢肯定,东坡也曾长过杂树,只是由于不会弯曲才被大雪摧毁了。”
【1】“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始终……”文中反复能换成其它词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还想知道哪些自然之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只有一个地球(节选)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产资源来说,它( )谁的恩赐,( )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 )使它们不能再生,( )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在选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联系上下文,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
慷慨:________滥用:_________
【3】“再生”的意思是________,不能再生的原因是________
【4】文段中哪一个关键句概括了这两段话的主要内容?请用“ ”画出来。
【5】读完这两段文字,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句式变换练习。
①肖邦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肖邦怎么不日夜思念着祖国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保卫黄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
(2)清晨的阳光柔和地抚摸着一望无际的土地。(缩句)
______________
(3)清晨,我走在田野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和温暖的阳光。(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4分)
这浩浩荡荡的大军封安息国国王的命令正在迎候远道而来的使节。
缩句:
爸爸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改为“把”字句:
改为“被”字句: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句话用了什么用词手法?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请你使用这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18、将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
①今天,人民子弟兵非把这段溃口堵上不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不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还有谁比我更了解他呢?(改为陈述句,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鸟很喜欢鸣叫。(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秋天,树叶从枝头飘落下来。(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生活中,只要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和人、景、物(动物、植物)等相处的过程中, 有很多乐趣。选其中一个乐趣写一篇简单的记叙文。字数不少于400。(书写在稿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