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①不______不忙②目不转______③见______知_______④追______求______
⑤死得其______⑥______而不舍 ⑦三______两______⑧全神______
(1)上面词语中,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是一对近义词。(填序号)
(2)⑥词语的反义词是___________。
(3)仿照词语⑦,写两个含有数字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回忆“日积月累”填空(没有学过的字写拼音)
(1)竹篮子打水——________
(2)朝霞不出门,________
(3)不知则问,________——《荀子》
3、作家与作品。
(1)小学六年的语文学习,我们认识了很多作家,比如______、______,你最喜欢的作家是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一篇课文都是一片肥沃的土壤,滋养着我们。六年来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一篇课文是_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4、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写出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1)燕子去了,有________的时候;杨柳枯了,有________的时候;桃花谢了,有________的时候。( )
(2)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被微风吹散了,如________,被初阳蒸融了。( )
5、“连中三元”中的“三元”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古文阅读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雨[宋]周邦彦
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注释]①耒(lěi):古代一种像犁的翻土农具。
【1】这两首诗都是写________,都表达了______之情,《春夜喜雨》中表达出诗人情感的一个字是________。
【2】《春夜喜雨》中描绘了春雨___和_____ (A.来前 B.来时 C.来后)的情形;《春雨》中描绘的是春雨____(A.来前 B.来时 C.来后)的情形,其中后两句中的一个“_____”字让人能够想象雨量的充沛。
【3】这两首诗中,杜甫认为春雨好在(_____),周邦彦认为春雨好在(____)
A.春雨默默地滋润万物 B.春雨水量可观
C.春雨有利于农人耕作 D.春雨来得及时
【4】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春夜喜雨》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风格,如诗句“好雨知时节”;而《春雨》中采用了含蓄委婉的抒情风格,如全诗不见一个“喜”字。 (________)
(2)《春夜喜雨》采用了拟人和想象的写法,写出了春雨的润物无声和春雨滋润万物的特点。(_______)
(3)《春雨》在写作手法.上也采用了想象的写法,写出了春雨把池塘涨满了。(_____)
7、诗歌阅读。
毕业
我们从这里起航/走向遥远的地方/当我们走向明天/又怎能把昨日遗忘
回首昨日/那郁郁葱葱的日子/有过青涩也有过芬芳/更有的是/相遇相识相知/那瑰丽的宝藏
今天,我们流泪了/那可不是忧伤——是歌唱/今天,我们分别了/那可不是遗失——是珍藏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宝藏(______) 珍藏(______)
【2】根据词语意思在文段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草木苍翠茂盛。也形容美好蓬勃。(__________)
(2)形容异常美丽。(________)
【3】诗中“歌唱”的是(_______),“珍藏”的是(________)
A.青春的回忆 B.青春的激情
【4】诗中的“昨日”指的是______;“今天”指的是______;“明天”指的是____。
【5】“起航”原指________ ,这里比喻________________。
【6】你认为毕业意味着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诗词阅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回答问题。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片“眼波横”“眉峰聚”的比喻有什么新巧、动人之处?“眉眼盈盈处”的丰富含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片四句用了三个“春”字,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腊八粥》节选,完成后面练习。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1】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立时——(______) 合拢——(____)
【2】当我读到画横线的句子时,我会想到____________(填一个成语)。
【3】本文作者沈从文先生,我还知道他的作品______________。
【4】作者笔下的腊八粥真让人难忘,我也能照着第一句的样子写写我喜爱的一种食物。
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竺可桢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多么美丽的杏花呀!竺爷爷走回书房,打开笔记本,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清明节。
竺可桢爷爷曾不止一次地说过_____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_____搞科学研究_____不能使用_____大概_____也许_____这类字眼_____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_____竺爷爷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
【1】给第二自然段加上标点。
竺可桢爷爷曾不止一次地说过________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________搞科学研究________不能使用________大概________也许________这类字眼________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________
【2】竺可桢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顷刻间”是指________;从“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我体会到竺可桢爷爷听到第一朵杏花开的消息时心情是那样的________、________;这种情绪表现在行动上就是________。
【3】从竺可桢爷爷的话中我知道了竺可桢爷爷是一个________的人。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飘香的生命
①突然,办公室内传来一股熟悉的香味,很熟悉,却一时想不起来是什么香味。开始,还以为是某个同事身上的香水味,可挨个儿猛嗅一番,都不是。这时,有人提醒:“这是桂花香吧。’
②我这才想起来,这确实是桂花香啊!于是,我跑到室外,来到立在人行道旁的桂树旁。果然, 一股幽香沁人心脾。再仔细瞧去,在那密密的树叶后面,那些米粒大小的嫩黄的花儿如天空中的星星般闪耀,却又十分静谧,毫无张扬之意。
③瞧着瞧着,我的眼睛湿润了。这些惹人怜爱的小东西,竟在偷偷地飘香,还像什么都没发生似的,静静地立在枝头,悄悄地凋零。如不仔细瞧,还不知道它已经到过这个世界,为这个世界带来过芳香。这时,我的思绪渐渐飘远,想起上中学时一位同学讲过的故事。
④当时,这位同学家里穷,为了省电,他每天晚上十一点钟才回家,学校的大门也在他走后才缓缓地关上。他一直以为大门是要到那个时候才关的,因此,春夏秋冬,他天天如此,从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直到有一天,关门的老大爷生病住院了,他被锁在校园里过了一夜,才知道学校大门是晚上十点钟就关的。直到那时他才明白,老大爷一直在默默地为他开着方便之门。当他流着泪去看老大爷时,老大爷已经去世了……
⑤听完这个故事,我们的眼睛都湿润了,为那个默默行善的老人。在那一刻,我们才明白,其实我们每个人身旁都有一位“开门的老人”,他们就像这小小的桂花,悄悄地释放芳香,然后悄悄地凋零。
⑥他们不张扬,是因为他们的生命本就如此啊!
【1】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嗅( ) 沁人心脾( ) 凋零( ) 静谧( )
【2】把下面的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听完这个故事,我们的眼睛都湿润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3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我们的眼睛都湿润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短文写出了作者对生命的哪些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在美丽的爱德华王子岛上,未娶未嫁的兄妹马修和玛丽拉住在一栋有着绿山墙的房子里。随着年事渐渐转高,兄妹俩准备去孤儿院收养一个男孩,便于将来替他们打理农庄上的活计,可是阴差阳错,孤儿院送来了一个满头红发、满脸雀斑,又喋喋不休的女孩安妮。一天的相处后,马修和玛丽拉决定留下这个能说会道的女孩。后来这对兄妹发现安妮生性倔强勤恳、活泼乐观、酷爱幻想、待人真诚;她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频繁地闯一些无伤大雅的祸,让人不忍责难,反而忍俊不禁。她不似任何意义上的传统女孩,从此马修兄妹刻板的生活被彻底颠覆了,安妮激情洋溢、活力四射、略带叛逆的个性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她聪明勤奋,很快就在学校崭露头角,并赢得了上大学的奖学金。然而知恩图报的她,在马修突然去世,绿山墙农庄面临困境时,毅然放弃去远处女王学院上大学的机会,在附近当了教师,以便照顾年迈体弱的玛丽拉。
【1】短文中的“绿山墙”指的是( )。
A.一个人名
B.一座城堡
C.一堵长满青苔的墙
D.一个农庄的名字
【2】安妮来绿山墙的原因是( )。
A.住亲戚家
B.孤儿院的失误
C.上学
【3】【名著链接】读梗概,完成填空。
这本著作的名称是《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国籍)女作家_________________。
【4】【提取信息】回答问题。
(1)马修和玛丽拉决定去孤儿院收养一个男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主人公安妮的外貌特点是____________,她最让我们感动的举动是________________。
【5】【评价人物】说说安妮是一个怎样的女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感动
去年冬天,沈阳某商厦突发大火,三层楼都被滚滚的浓烟和熊熊的烈火围住了,大火逐渐向上蔓延,即将吞噬着商厦三楼趴在窗口呼救人的性命,有的人不顾危险选择跳楼逃生,有的渐渐被浓烟熏倒了,正在这危急时刻,一位头戴坦克帽的叔叔不顾消防队员的劝阻,身穿厚厚的皮袄硬是闯进了随时都会爆炸的火海中。据 一位被救者回忆,当她感觉自己离鬼门关不远时,忽然看见一个模糊的身影——“坦克帽”来 。“坦克帽”背起她,探索着向外走去。在“坦克帽”的背上,她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因为她知道,自己有救了!当她被消防员接过时,心想:我一定要报答我的救命人。可是,等她转过身准备问问“坦克帽”姓什么,住在哪儿时,却看见“坦克帽”又冲进火海中,只留下那永远印在她心里的背景。就这样,“坦克帽”一次又一次地深入火海,先后从鬼门关抢回11条性命。
当“2005——中国骄傲”节目主持人将“坦克帽”叔叔请上台时,我才发现他是那么瘦弱、矮小,可是他留给我的形象却是无比崇高、伟大。虽然电视画面上我们只看到了冲天的烈火、滚滚的浓烟,还有一个头戴坦头帽的瘦弱背影,但正是这样一个瘦弱的背影不顾个人安危,从大火中连续救出了11个人;正是这样一个瘦弱的背影用并不宽阔的肩膀,托起了这11个人希望的明天;正是这样一个瘦弱的背影,在救过人后,选择了默默离开,默默地忍受着救人时吸入大量有害气体而引起的肺部后遗症。
他接过主持人的话筒,没有任何豪言壮语,但那番朴实的话语,却令我感动得热泪盈眶:“当我冲进去救人时,并没有多想,我知道,危险的确存在,可我只要多进去一趟,就能多救一个人的性命,多出一个完整的家庭。”
是啊,中国需要感动,但更需要有“坦克帽”这样奋不顾身、全身为人民的好叔叔,他们,正是我们中国的骄傲!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吞噬:________ 豪言壮语:________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叠词。
________的浓烟 ________地承受
________的烈火 ________地蔓延
________的皮袄 ________地摸索
【3】找出文中的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坦克帽”叔叔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冲入火海?从中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本文的中心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这段话由________句组成,是围绕________的问题来说的,一句一句联系得非常紧密。
(2)第三句指出人死的意义不同的原因在于________而死。
(3)最后指出________。
(4)联系已学课文,举例说说你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理解。
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
(3)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
16、请你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下面三个短句按照合理的顺序组成一个通顺的句子。
(1)挫折和失败可以磨炼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
(2)挫折和失败会给人带来痛苦。
(3)挫折和失败是造就人才的一种特殊环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 写一条与长江有关的古诗句。
2.例: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仿写)
你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用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次考试同学们普遍的成绩提高了。(修改病句)
18、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1:老农打死了狼。
老农把狼打死了
1.桑娜抱回了西蒙的两个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纤绳勒红了红衣少年的肩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红军夺下了泸定桥。 泸定桥被红军夺下了。
3.巨浪磨圆了岸边的石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恶的草地吞没了老同志的生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我会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①人的聪明与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妈妈告诉姐姐:“我要出差了,三天后我才回家。”(改为间接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以“日出”为内容,分别写句子。(比喻句、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机器人能按照人的指令作出各种各样的动作。
机器人被人们誉为“千里眼”、“顺风耳”、“飞毛腿”、“铁胳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写作
某名校对通过初测的学生进行面试,面试老师向学生介绍了学校的情况和办学理念,强调学校很重视学生的人格和修养,也很重视学生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学校里学生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很多事情都将由学生自主完成。请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你对该校办学理念的理解,写一篇以入读该校为目的的自我介绍。(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