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迈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六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按要求填空。

1.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达爱国之情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毕业之际,适合写给老师的赠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代词。 

_____是我的老师       ②_____里有修电视机的?

_____本书内容很好       ④这件事该由_____负责?

3、有的诗就像一个谜语,你能猜出下面诗句写的是什么吗?

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______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______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______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______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______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______

4、指出下列句中标点符号的用法。

1.他给救下的野人取名“星期五”。 引号:___________

2.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

省略号:___________

3.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 空竹、口琴等。

破折号:___________

4.我望着浅笑盈盈的您,一字一顿地念着“方——老——师”。

破折号:___________

5、看到梅花我会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诗。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课内阅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1这首诗中“之”的意思是__________,“故人”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唯”的意思是___________。

2作者在____(月份)送别________这个老朋友。

3在这首诗中,____两句叙事,____两句写景,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7、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从军行(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青海:湖名,在今青海省。雪山:指祁连山。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方盘城。楼兰:汉时西域诸国之一,故址在今新疆罗布泊附近。

1一、二句写景对表现戍边将士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黄沙百战穿金甲”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请作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练习。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这首诗的作者是清代诗人_________,被称为“_________”之一。

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两句诗中的“咬”“立”两个动词,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这首诗最后两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短文。

紫藤萝瀑布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时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就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放似的。那里装的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时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淡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种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散文,作者借眼前所见和心中所想来抒发自己的感悟和内心情感。阅读本文,试分别说出作者的所见、所想及其感悟和内心情感

所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这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句中的“挑逗”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揣摩下列语句,说说你对句子的理解。

(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开头和结尾都写“脚步”,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与理解

《桃花心木》片段

  种树的人笑了,他说: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种树人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A.枯萎:__________

B.语重心长:__________

2第①自然段中画线的不确定是指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里的不确定是指什么意思?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你知道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吗?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舌尖上的浪费

自2012年年末开始,“舌尖上的浪费”成为热议话题。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址分之一,即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2012年2月,人民网曾在全国范围内“针对舌尖上的浪费”展开大规模的民意调查。下图是不同年龄段打包比例、浪费情况调查统计表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仅关系到对社会资源的珍视,更意味着对他人劳动的尊重。古人尚懂得“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今人更不能浪费食物,糟蹋社会资源。我们都应当从自身做起——外出用餐时,不做“必剩客”,争当“光盘族”,吃不了,“兜着走”!

【1】根据图表“打包比例”显示的信息,最需要接受外出用餐打包教育的年龄段是(    

A.20岁及以下           

B.21~30岁           

C.31~40岁           

D.41~50岁           

E.51~60岁           

F.60岁以上

【2】根据图表信息,节约意识最强的年龄段是________   , 理由: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

【3】文本中“必剩客”是指________;“光盘族”是指________;“兜着走”是指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填人文中横线处合适的名言有(    )(多选)

A.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

B.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C.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

D.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12、课内阅读。

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我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那上面有一群比我大的女孩子,一个个都非常漂亮。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去年的荒草丛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1】短文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文段填空。

(1)文段是按照________的结构来写的。

(2)文段表达了“我”等待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3】为了挨这段时光,“我”做了哪些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是通过____来展现“我”当时的心理状态。( )

A.具体的事

B.直接抒发

13、阅读

生命无草稿

小时候练书法,开始我都是用废纸来写。然而学了很长时间,却一直没有大的长进。父亲的一位朋友是书法家对我父亲说:如果你让孩子用最好的纸来写,他可能会写得更好。父亲便叫我按照书法家朋友所说的去做,果然,没过多久,我的字进步得很快。父亲很惊奇,去问那位朋友。他笑而不答,只在纸上写了一个字。父亲顿悟:_______________

的确,平常的日子总会被我们不经意地当作不值钱的废纸,涂抹坏了也不心疼,总以为来日方长,平淡的废纸还有很多。实际上,这样的心态可能使我们每一天都在与机会擦肩而过。

记得有一则谚语是这样说的:如果你想过河,请先把帽子扔过去。因为你的帽子已经在那边,你别无选择,只能想方设法地过河。正是有了逼迫,人才会尽全力发挥自己的潜能,兵家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也是这个道理。

生命并非演习,而是真刀真枪的实战。生活也不会给我们打草稿的时间和机会,人们一页页漫不经心或全心全意写下的草稿,都会成为人生无法更改的答案。

1根据提示在文中找出词语写下来:表示结果与预料相同_______________

2父亲明白了什么呢?请在文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

3文中画线句中兵家所谓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与置之死地而后生相应的历史成语是(背水一战,破釜沉舟)。(在正确的答案上打钩)这句话运用了______的方法来证明自己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4标题生命无草稿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的日子里,在 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 罢了,只罢了。在八千多日的 里,除 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1】根据课文原文填空。

【2】选文中连用了几个(问句     陈述句),(直接     间接)(用“/”画掉错误答案)地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3】“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作者把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极言其空虚飘忽,不可捉摸。把“徘徊”和“匆匆”形象化,让人体会到作者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写出了作者对什么的思考?两个“赤裸裸”表达的意思相同吗?写一写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不动笔墨不读书”,及时记录自己的感悟是读书的好习惯。认真阅读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完成批注。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句子训练场。  

1)这是天地给我们的恩泽。(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改变语序,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与人之间密切的关系,让我感到亲切,舒服。(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多读好书可以丰富和提高我们的知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北京的春节真是十分热闹非凡呀!(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就不会有我今天的一切。(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

(3)汤姆说,他认为他不会在意的。(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照给出的句式,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为疫情中的逆行者点赞。

疫情中的逆行者,像虎一样勇猛和无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改为字句

史德威得不到史可法的尸骸,就安葬了史可法的衣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改写句子(4分)

戴红领巾的小姑娘一片一片地拾起地上的碎纸。(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蝴蝶飞舞。(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卖火柴的小女孩难道不值得我们同情吗?(改写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的祖国伟大。(改写成感情强烈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每个小孩子都喜欢小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你们看见过这么劳苦、这么简朴的总理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们没有看见过这样的总理。(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浏览”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作文。

爱,一个温馨的字眼,一个永恒的话题。她是是一股驱走寒冷的暖流,是一种前行的动力……在读完上面这篇文章之后,作为即将升入初中的我们有什么感受呢?以《读〈伴我行走的“火把”〉有感》为题,写一篇读后感。语言流畅,不少于3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