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六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说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他曾经在一次演说中强调:一个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不希望这个房子塌下去   _____

2、看拼音,写字词。

yòu zhì                            cháng xuē                 chǒu jiàn

( )            ( )        ( )

mó guǐ                           jiǎo xíng                  zhí xíng        

( )        ( )          ( )

3、辨字组词。

桐________        稍________        擦________      蜒________

铜________        梢________        察________      蜓________

4、九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帝王铸造的。

5、回顾课文,完成练习。

1.《寒食》的作者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诗中描写晚上的情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你知道寒食节的哪些习俗?请至少举出三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迢迢牵牛星》这首诗一共十句,其中六句都用了叠词,“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这些叠词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请你用自己的话描述《泊船瓜洲》中诗人所描绘的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课内古诗,完成练习。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解释下列字词。

(1)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盈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脉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牛郎织女的故事,说说《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练习。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这首诗的作者是清代诗人_________,被称为“_________”之一。

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两句诗中的“咬”“立”两个动词,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这首诗最后两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理解

多看一本书

如果有人问我:你这一生感到最吃亏的是什么?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说:书看得太少了!

小时候,我最怕打架,被人打了也不敢还手。āi ái)打的时候,心里实在很难过,但现在想想,一点也不jué jiào)得被人欺侮有什么吃亏的。

当我还年轻的时候,有同事向我借了钱,赖账不hái huán)。那时候我每月的工资除了有一部分必须寄给妈妈外,剩下的只够自己吃饭。好不容易从牙féng fèng)里挤出一点钱,却被同事“吃”了,心里自然不是滋味,但现在想想,这也并不是吃亏。

可是,书读得太少,只读完小学就开始工作。从15岁出外到现在,30多年了,我处chū chù)要付出比别人多的时间,劳心劳力,却不一定能获得跟别人一样的收获。这样的吃亏,才是一辈子吃亏。

有一次,我看到一本书,里面有一句话写得真好:“多看一本书,多活一个人生。”我马上把它剪下了,放在书桌上,作为我的座右铭,让它时时提醒我——多看一本书。

1用“√”标出加点字在文章正确的读音。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欺负________  难受________  味道________  收成________

3什么样的吃亏才是真正的吃亏?请用“____”在文中标出。

4作者两次写到“但现在想想”想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怎么理解“多看一本书,多活一个人生”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最后一句破折号表示(  )

A.转折 B.解释说明 C.声音的延续

8你的座右铭是什么?请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文理解。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1这段话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再说说句子的意思。

有一死,或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1)固: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__

(2)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的死是重于泰山的?怎样的死是轻于鸿毛的?用“ ”画出相关的句子。

11、我爱阅读。

美丽如初

月色皎洁,一如闪亮的白绸,宁静而安详地弥漫。我握着母亲的手站在街口,等放晚学的弟弟归家。并不冷,然而街静人空,我等得焦急不耐,母亲却等得耐心又耐心,遥望着那条很宽很白的路,母亲说:“一直这样等,惯了。”我的心悚然一动,目光在母亲单薄的身影里模糊了。

我也曾让母亲这样地等待过,并不是小的时候,女儿大了,反而更让母亲牵挂。那些个月朗星稀的夜晚,和学友们一路高歌神侃地回家,一个人转进僻静的街口,却望见母亲的衣衫和着树影飘动,一样的迷离,心忽地跳快了,跑过去,却只叫了一声“妈妈!”母亲也不说什么,很欣慰地笑着,拍拍我的手,一起走回家去。

而今我去了异地,只在假期里归来,母亲的身影却依然准时地站在街口树下,等待不久也要离家求学的弟弟。我忽然很羡慕母亲,可以把那么深沉的爱包容在静静的等待中。

清脆的铃声响过来,弟笑嘻嘻立在我和母亲面前:“妈!姐!”“怎么才回来,让妈等那么久?”我半是欢喜半是埋怨。“回家吧!”母亲还是那么欣慰地笑着,拍拍弟的手。弟冲我做个鬼脸。看弟高大的身影在母亲的身边,我忽然觉得失去了什么,起航的船只能留恋温暖的港湾,却不能永远停泊。

返校之前,母亲安静地替我整理行囊,见我跟着她走来走去,却不开口,母亲说:“从前你外婆也是这样送我走。”啊,我默默地望着母亲,仿佛看见外婆的双手在忙碌。我忽然明白了,从前外婆一定也曾站在街口,等母亲回家,就像母亲今天等我们回家,而我也会有那么一天,让深深的爱溶在等待中。

眼前晃动着月光里母亲静立的身影,才知道不论经过什么,我记忆中的那些夜晚永远美丽如初。

【1】文章第1自然段的景物描写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在文中主要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1自然段中,在等放晚学的弟弟时,为什么“我”会“等得焦急不耐”,母亲却“等得耐心又耐心”?( )

A.因为“我”等的时间太久了,母亲刚来不久。

B.因为母亲能把深沉的爱包容在静静的等待中,而“我”还未能做到这点。

【3】第4自然段中写到,“我忽然觉得失去了什么”,“我”觉得失去了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第1自然段中与第6自然段中画横线句子相呼应的一句话,用波浪线画出来。

【5】文章结尾说“我记忆中的那些夜晚永远美丽如初”,这是因为( )

A.那些夜晚不仅月色美,而且情感美,凝聚着母亲深沉美好的爱。

B.那些夜晚是母亲、弟弟和“我”一起度过的,让“我”印象最深刻。

12、课外阅读。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两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kuí)像,迎鬼船,躲午,贴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lǐ),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仍流传于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比武、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在民俗文化领域,人们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人们心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1)端午又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画出端午节的习俗内容。

(3)在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主要是为了纪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13、阅读说明性文本,回答问题。

闲谈读书法

①古今中外,圣贤先哲,留下的读书之法,浩如烟海。但究竟自己最适合什么样的读书法,还是应当因人而异的。

②鲁迅先生喜欢跳读法,因为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到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

③而爱因斯坦的总、分、总三步读书法,特点同样十分明显。所谓总,就是对全文形成总体印象。所谓分,就是在总体了解基础上,再逐字略读一下全文的内容。而在略读中,则要特别注意书中的重点、要点以及与自己需要密切相关的内容。最后是合,就是在略读全书之后,着重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使观点与材料有机结合起来。

④英国作家毛姆的乐趣读书法,是他在自己的读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他提出为乐趣而读书的主张,他说:我也不劝您一定要读完一本再读一本。就我自己而言,我发觉同时读五六本书反而更合理。因为,我们无法每天都保持不错的心情,而且,即使在一天之内也不见得会对一本书具有同样的感情。如此脚踏多条船,使自己的读书兴致始终都保持在高度兴奋之中,其效果当然要比感情专一抱着一本书疲惫地一啃到底好得多。

⑤当然,无论哪种读书方法,对求学者而言,它都只是一种工具而已。所以,万不可为某种方法所左右,尤其忌讳读死书、死读书的恶习,对所捧之书,既能钻进去,又能跳出来。这样才能把书读活,使他人的知识为自己所用,正如孟子所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根据短文内容,下列名人与读书方法对应的一项是(  )

A.鲁迅——乐趣读书法

B.毛姆——三步读书法

C.毛姆——跳读法

D.爱因斯坦——三步读书法

【2】下列对“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理解有误的是:(  )

A.完全相信书上的内容还不如不看书。

B.读书时应该加以分析,不能盲目的迷信书本。

C.书上都是名家所言,可信度高,当然值得相信。

D.不能完全相信书本,要善于独立思考问题,辩证地看待问题。

【3】为了说明“究竟自己最适合什么样的读书法,还是应当因人而异的”这个观点,作者采用的说明方法是(        

A.打比方

B.列数字

C.举例子

D.作比较

【4】“而爱因斯坦的‘总、分、总’”三步读书法,特点同样十分明显。”这一句中的“十分”去掉合适吗?为什么?

_________

【5】你喜欢哪种读书法?为什么?(可以写文中的,也可以写课外积累的。)

_____________

14、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五一节期间,爸爸妈妈带小王同学到“生活着的千年古镇—西塘”游玩。为保证出行顺利,小王爸爸查阅了“西塘旅游”微信公众号,得到如下信息。

西塘古镇景区游览须知

游客朋友们:

“五一”假期将至,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做好2020年劳动节假期旅游景区开放管理工作的通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做好旅游景区疫情防控和安全有序开放工作的通知》要求,为确保假日期间景区旅游接待安全有序,“五一”期间西塘古镇景区坚持防控为先,实行限量接待、提前预约等举措,具体如下:

1.为有效防控疫情,保障景区旅游安全,景区日接待游客量不得超过核定最大承载量的30%。

2.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方式进行预约(详请见下图)。

3.所有游客需携带本人身份证实名制购票,并倡导无现金支付。

4.通过“预约短信凭证+佩戴口罩+出示绿色健康码+本人身份证+体温检测”的方式进入景区,进入景区参观时须全程佩戴口罩。

5.咨询电话:0573-84561501 0573-84567890

浙江西塘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2020年4月29日

 

【1】根据材料内容,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景区每日游客接待量的限量标准为每日游客最大承载量的30%。______

(2)以任何一种方式预约的游客均只需凭“预约短信凭证”就可以进入景区。______

(3)游客进入景区参观时,不管是在室外,还是室内,均要求佩戴口罩。______

【2】为保证小王一家顺利游览西塘,结合图文资料,请你为他们提出不少于三条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我送小王出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妈妈带弟弟回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句子训练场。  

1)这是天地给我们的恩泽。(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改变语序,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与人之间密切的关系,让我感到亲切,舒服。(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多读好书可以丰富和提高我们的知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把下面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例:你这样做怎么能行呢?我不是跟你说过多次了吗?

你这样做不行,我跟你说过多次了。

1、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l.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

 

2.维吾尔姑娘很漂亮。(写一个比喻句)

   

3. 和田维吾尔人生活很苦。和田维吾尔人感觉很甜。(用关联词语将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19、句子加工厂。

(1) 我们丰富多彩的世界是一个汉语家园。(修改病句)

 

(2) 乡亲们说:我们要做好生态农业。(改为直接引语为间接引语。)

 

(3) 人类 语言 发展  变化 (连词成句)

 

(4) 农民们把米粉出口到美国。(改为被字句)

 

(5) 难道你不认为中国的汉字很有意思吗?(改为肯定句)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树成长。

扩句(至少扩两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很累。

用上甚至补充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题目:我的

提示:爱是最美好的感情,在人类的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爱。爱伴随着我们每一个人健康成长。亲爱的小朋友,你是否用心去体会过家人、老师、伙伴对你的爱呢?是否也有令人感动的故事呢?请把你爱的故事通过你的笔尖告诉大家!

要求:1.补充作文题目。

2.语句通顺,表达完整,描写具体,感情真挚。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