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六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 )海角    ( )无人烟

( )气和    焉知非( )

( )于事    垂头( )

( )合之众    ( )喜若狂

(1)这里原来是一个( )的地方,现在已经成了繁华的都市。

(2)我这次考试成绩不好,但妈妈没有批评我,而是( )地鼓励我说:“下次要努力哟!”

2、《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的是 ________

3、读诗句,完成练习。

(1)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①解释字词。浥:____________ 客舍:______

②从诗中可知,诗人送别的时间是______,地点是______,景物是______________

③“柳”往往让人想起古人的“折柳相送”,诗句中的“柳”是__________的象征。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①下列哪一项不是诗句所表现出的画面?______

A.设宴饯别 B.把酒话别 C.对酒当歌 D.殷殷相送

②请你用自己的话替诗人向元二说说这两句诗表达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____________之情。

4、火眼金睛。(我能分辨它们的不同,然后组词)

庶(    ) 廷(    )

遮(    ) 霆(    )

孝(    ) 饶(    )

考(    ) 挠(    )

5、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莫名______)(______   专心______)(______

座无______)(______   无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1请分析诗歌的三、四句是如何做到虚实结合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除了写春景外,还蕴含着怎样的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1】把横线上写出诗的后两句。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这是一首______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

【3】诗的前两句是______描写。诗中描写别时的景物有黄__________________

【4】诗的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练习。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这首诗的作者是清代诗人_________,被称为“_________”之一。

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两句诗中的“咬”“立”两个动词,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这首诗最后两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成功的秘诀

王献之从小跟着父亲练字,进步很快。一天,他认真地写了个“大”字给父亲看。父亲没有说什么,只是随手在“大”字上加了一点,变成了“太”。献之又把字给母亲看。母亲仔细看了看,然后指着那一点说:“我看,就这一笔是下了功夫的。”

献之听了,羞得满脸通红。他想,父亲随手一笔,就比自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写的还要好。这是为什么?他不明白,就悄悄去问父亲:“您的字怎么写得那么好?有什么秘诀吗?”父亲哈哈大笑起来,摸着儿子的头说:“秘诀?有。你明天早上到小花园里去找吧!”

第二天清早,小献之急忙跑到小花园,见父亲已经在石桌上聚精会神地练字了。父亲指着园里的大水缸对儿子说:“你不是问秘诀吗?秘诀就在这缸里。你把这十八口缸里的水写完了,就知道了。”

献之点了点头,好像明白了什么。从此,他更加勤学苦练了。后来,他成了有名的书法家。

1在短文中找出你喜欢的词读一读再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写词语。

近义词:聚精会神——________   急忙——________

反义词:高大——________   认真——________

3认真读短文,完成练习。

①王献之费了________写的“大”字却没有爸爸________写的一个点好,他很不明白。

②“父亲指着园里的大小水缸对儿子说:‘你不是问秘诀吗?秘诀就在这缸里。你把这十八口缸里的水写完了。就知道了。’”听了父亲的话,王献之明白了________的道理。

4读完这个故事想一想,你认为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____________

10、撑伞的女孩(12分)

南天门是花果山上的一个景点。我们快到这个景点的时候,雨下大了,只好在大树下躲雨,躲了好一会儿,有三个伙伴见到一位打伞的女孩,就钻进她的雨伞里去,变成了四个人共用一把伞。他们佝偻着身子像四个蒜瓣围着蒜头的茎,煞是好笑。我这时打量起这个打伞的女孩。先前还当她是迷路的小游客呢,但看她不惊不慌的样子,穿着家常衣服,又不像。问她是做啥的。她的声音很低,断断续续地说是带路的,带到山顶两块钱。说着,扭头看背后的林间小路。我望过去,路边有民居。是她的家?到底是孩子,不会招揽生意,要不是躲雨,要不是问她,都不知道她在等什么。这也是生活呀。因地制宜,山里的孩子就靠带路来赚一点钱,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呀。

     雨,下小了,我们继续前行。百步之外,又碰上一个打雨伞的孩子,好比菜场上的又一个"摊位"。能肯定她是带路的了,所以直接问她今天带过几个人了。她说,带过一个,得了两块钱。看样子,花果山上有一个"带路族"。但这"带路族"的两位孩子都很木讷。为什么不会拿几把伞来卖卖呢?卖给躲雨的人,价格可以上浮呢。

     我忽然想起她们应该唱着带路歌去带路。我来给她两写个带路歌吧。"啦啦啦,啦啦啦,花果山中有我的家,走小道,抄近路,上山的小道在我脚下。只要花上两块钱,水帘瀑布可以直达。"希望以后她们能唱着这首《带路歌》给游客们带路,这样她们可能生意兴旺起来呢!

(1)给下面的字选出正确的读音,画上""号。(1分)

打量(liáng    lìàng)        兴(xīng    xìng)旺

(2)从第3自然段中找出一个错别字,改正过来。___改___。(1分)

(3)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画上"~~"线。在这个句子中,作者把______比成________。(2分)

(4)联系上下文理解"因地制宜"的意思。"因地"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制宜"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2分)

(5)文中说两位女孩很"木讷",理由是____________。联系上下文来看,"木讷"这个词可以理解为____________。(2分)

(6)从文中的叙述和描写中,你体会到小女孩是什么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7)请你也为带路的小女孩编一首《带路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①人们喜爱蜜蜂,赞美蜜蜂的辛勤劳动。画家画了不少采蜜图,诗人写了不少赞蜂诗,甚至连刚会说话的小孩也唱:“我们的生活比蜜甜……”

②蚂蚁十分忌妒蜜蜂,心里一直搁着个疑团:蜜蜂一早开工( )我们也一早开工( )蜜蜂天黑回窝( )我们也天黑回窝( )我们干的活并不比蜜蜂少( )也不比蜜蜂慢( )可人们只赞美蜜蜂( )而不称赞我们( )这不是太偏心了吗( )

③有一次,蚂蚁在花中觅食,“嗡嗡”,一只小蜜蜂飞来了,蚂蚁抬起头,望着蜜蜂,气呼呼地叫道:“喂,蜂儿,我问你一个问题。”

④“啥问题?问吧!”蜜蜂回答说。

⑤“你说我们蚂蚁勤劳不勤劳?”

⑥“你跟我们一样早出晚归,整天忙个不停,当然勤劳啦。”

⑦“那人们为什么夸奖你们,却从来不称赞我们呢?”

⑧小蜜蜂想了想,笑着说:“这个问题嘛,我觉得不难回答。因为我们的勤劳是为了人类,而你们的勤劳是为了自己呀!”

⑨小蚂蚁听了蜜蜂的话,心服口服,从此它再也不妒忌蜜蜂了。

【1】给第②段加上标点。

【2】找出文中的两组近义词。

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①段共有两句话,他们是_____关系。

【4】从“气呼呼”“喂”的态度和语气中,反映出了蚂蚁_____蜜蜂的心理。

【5】本文的重点段是第___段,因为这段提示了本文的_____

【6】人们为什么喜爱、赞美蜜蜂?(用“因为……所以……”的句式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老师领进门(节选)

那时候,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一、二、三、四年级的课文都是如此。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

从事文学创作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在这方面田老师培育了我,给我开了窍。

【1】把写田老师讲课方法的句子找出来画上横线。

【2】“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了______个故事,播下了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把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表达了老师“润物细无声”的教学艺术在自己心里产生的影响。

【4】在你的学习生涯中,哪位老师对你的影响最大,请你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欣赏,是一种善良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斯帕斯科耶打猎时,无意间在松林中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名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   )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   )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钟爱有加。

他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最后得知作者两岁丧母,七岁丧父,是由姑母一手抚养长大的。为了走出生命路途中的泥泞,作者刚跨出校门便去高加索部队当兵。屠格涅夫听闻后更是倾注了极大的同情和关注,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他的姑母,表达了他对作者的欣赏与肯定。姑母很快就写信告诉自己的侄儿:你的第一篇小说在瓦列里扬引起很大的轰动,大名鼎鼎、写《猎人笔记》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就称赞你。他说:这位青年人(   )能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   )一定不可限量!’”

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欣喜若狂。他本来是因为生活的苦闷而信笔涂鸦打发心中寂寥的,并无当作家的妄念。由于名家屠格涅夫的欣赏,竟一下子点燃了他心中的火焰,让他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价值。于是,他一发不可收拾地写了下去,最终成为享有世界声誉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去欣赏别人。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之源,欣赏者必具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的善念,被欣赏者必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力,向上之志。因此,学会欣赏应该是一种做人的美德。

台湾作家林清玄青年时代做记者时,曾报道过一个小偷作案手法非常细腻,犯案上千起。在文章的最后,他情不自禁地感叹: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那么灵巧,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的吧!”林清玄不曾想到,他20年前无心写的这几句话,竟影响了一个青年的一生。如今,当年的小偷已经是台湾几家羊肉炉的大老板了!在一次邂逅中,这位老板诚挚地对林清玄说:林先生写的那篇特稿,打破了我生活的盲点。我想,为什么除了做小偷,就没有想过做正当事呢?”从此,他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让我们在生活中多一些欣赏。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馨香,一种沟通与理解,一种信赖与祝福。

1联系上下文,给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的解释有①诚实,不欺骗;②信任,不怀疑;③消息;④书信;⑤随便。下列词语中的应选哪个解释呢?

姑母写信(   )信笔涂鸦(   )找到了自信(  

3联系上下文,写出你对下列词语的理解。

钟爱有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可限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出文中的过渡句,它在文中的作用是  

5短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 请你简要概括出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林清玄情不自禁地感叹: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那么灵巧,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的吧!林清玄感叹的是什么(  )

A. 感叹自己不如小偷

B. 感叹小偷技术全面,本领高

C. 感叹小偷前途似锦

D. 感叹小偷能力非凡,但没有正确方向,做了不正当之事,并为此惋惜

7文章第三自然段中最终成为享有世界声誉的艺术家和思想家。关于最终一词的理解,你认为符合文章内容的是(  )

A. 事情的结局称为最终

B. 列夫托尔斯泰成为了文学家

C. 列夫托尔斯泰因得到了屠格涅夫的欣赏而充满自信,发愤图强,在文学艺术上取得了不朽的成绩

D. 自然规律,顺理成章

8请用 划出文中描述20年后小偷的句子,你从已经诚挚脱胎换骨中体会到   ,读着这样的词语,你的语调是 ,心情是  

9这篇短文通过这两件事,告诉我们欣赏__________________。在生活中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十六年前的回忆》选段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藉 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他 爹 为什么要烧掉呢 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 奈)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 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慈”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部。

【2】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在正确的字上打上“√”。

【3】给文中缺标点处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4】我能写下面词的反义词。

慈祥( ) 含糊( )

【5】给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表达方式而不改变其句意。

(1)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用“ ”在文中找出一组前后照应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文中画直线的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写句子。(4分)

这浩浩荡荡的大军封安息国国王的命令正在迎候远道而来的使节。

缩句:

爸爸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改为字句:

改为字句: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句话用了什么用词手法?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请你使用这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16、按要求把句子改一下吧!

⑴他与歹徒搏斗的精神值得称赞。(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爸爸对小兰说:我背你过去。(改成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今天的活动我要参加。(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最近以来我们学校许多好人好事。(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黑暗吞没了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

改成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下列句子。

1)这个仪式你难以回避。(改为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解释说:梦里飞行,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呀。(改为间接引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荷叶上的露珠晶莹透亮。(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德国军官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缩句)

2.伯诺德夫人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改为字句

3.你不用蜡烛就不能去搬柴了吗?(改为陈述句)

4.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像你这样大的小女儿。(改为间接转述)

 

20、品读下面的句子,完成相关练习。

(1)“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作者将_____________比作粥有声无力的叹气。其中,“有声无力”一词,呼应了八儿此刻____________的心情。

(2)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

这是对八儿的____________(描写方法),讲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内容,体现了八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作文。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美的存在:汉字美,山美,水美,人美;心灵美……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吗?请以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习作,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不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