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六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按原文填空,并回答问题。

花开了,就像_____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_____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____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1)这段话用什么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哪能句话能说明“都是自由的”?找出来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成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

)( )虚席 铺( )盖( 语重( )(

蜂拥( )( )兵( )政 邯郸( )(

1)像画 成语一样含有一组反义词的成语有:

2)像画 成语一样含有一组近义词的成语有:

3、根据要求填一填。

1.在括号中填入表示夺得第一的四字词语。(不要重复)

学校艺术节上,志远在街舞比赛中________,琪琪在钢琴比赛中______,玲玲在绘画比赛中______

2.在括号中填入形容知识丰富的四字词语。(不要重复)

饱读诗书让宁宁_______,酷爱阅读让大山______,熟读四书五经让我_______

4、将下面句子中的画线部分换成成语,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1.我听得入迷,恍如亲自到了那个环境。( )

2.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很有礼貌、尊重( )地向他行礼。

3.田老师杷这四句诗编出一段故事,讲起来很生动,让人爱听( )

5、根据语境填空

1.学习了《匆匆》一课,我也有了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凝望窗外的时候,日子____________________;在绿茵道上散步的时候,日子_____________;我害怕自己虚度光阴,想用《长歌行》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诗勉励自己努力奋进,不负韶华。

2.无数革命志士,面对革命道路上的艰难困苦,拥有竹子一样坚韧不拔的品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面对敌人的各种诱惑,也始终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气节,不向恶势力妥协。

3.周末,去好朋友张立家读书,发现他读起书来囫囵吞枣,常常张冠李戴,作为朋友,我和他分享了自己的读书方法,临走时送他一枚书签,上面写着一句关于读书的格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来再去他家读书时发现他的书里圈圏画画,写了不少批注,他笑着对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读了那么多的书,还不如和你畅谈一小时的收获大呀!”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中庭:__________________   (2)地白:__________________

(3)月明:__________________   (4)秋思: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句中的“冷”字描写了露珠的清冷,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落”字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______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______的特点。

5本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竹石》是一首_____诗。

2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咬定: 。磨: 。坚劲:  

尔:   。这句意思说:随那东南西北风猛刮,也吹不倒它。

3理解 

任尔东西南北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石灰吟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快乐读书吧。

画眉鸟

欧阳修

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欧阳修是________代诗人,是“________________”之一。

【2】这首诗写了哪几种画眉鸟?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写画眉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回忆《养花》内容填空:

不过,尽管花草自己会奋斗,我若是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大半还是会死的。我得天天照管它们,像好朋友似的关切它们。一来二去,我摸着一些门道,有的喜阴,就别放在太阳地里;有的喜干,就别多浇水。摸着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么有意思呀!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呀!多得些知识决不是坏事。

1在括号里写出带点字或词在文中的意思。

1)我若(     )是置(      )之(      )不理,任其(      )自生自灭,大半还是会死的。

2)摸着门道(      )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      )老活着,开花,多有意思呀!

2第一句在文中起_________的作用。作者采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

3作者摸着的门道具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片断中,作者体会到养花乐趣是  _______

5请用“________”划出作者精心照管花草的句子。

10、课文精彩回顾。

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   )粥,(   )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画线句是一句(俗语  歇后语)(二选一,用“√”标出),这句话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段的最后一句话把   比喻成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腊八粥 的特点,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

4理解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博览会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边城(节选)

沈从文

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和过年。三个节日过去三五十年前如何兴(xīng xìng)奋了这地方人,直到现在,还毫无什么变化,仍能成为那地方居民最有意义的几个日子。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大约上午十一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dào dǎo)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huá huà)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

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分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拖下水去。

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蓬蓬镗镗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

一船快慢不得不靠鼓声,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擂鼓,牛皋水擒杨幺时也是水战擂鼓。凡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皆显出这一船合作的光荣。好(hǎo hào)事的军人,且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五百响鞭炮。

【1】用“\”画去文中多音字不恰当的读音。

【2】把双重否定句“一船快慢不得不靠鼓声”改写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鼓声如雷鸣”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

【4】龙船和一般的船只比有什么不同?在文中找出答案,用“ ”画出来。

【5】这段文字主要写了什么?其中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朋友,端午节记得家乡有什么习俗呢?给我们说说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1用“∥”将这段话分两层。

2分两层的根据是什么?选择一种恰当的方法(   )

A.先总体写中心,再具体叙述除夕热闹的活动。

B.先交代时间,再具体写活动。

C.先说节日名称再说节日活动。

D.先说在家的人如何过除夕,再说在外的人回家过年。

3文中具体介绍除夕的活动分别是                

4文中画线句子表明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方面细腻描写了人们欢庆除夕,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红火热闹。

13、阅读。

灾难突然降临的时候

①这是一个繁华的大都市,每天忙碌的人熙熙攘攘。八点三十分,装满乘客的地铁缓缓起动,向下一个站点驶去。

②当列车行驶到两个站点中间地段时,突然一片漆黑,车也慢慢停下来。车厢里的人一下子像炸了锅似的,乱哄哄的如同马蜂窝从树上落到地下。有人大声骂司机:“真是个笨蛋!”也有人说:“你们这些人有什么用,简直是一群废物。”

③司机解释道:“突然停电,这是一次意外事故,我马上与调度中心联系。”司机在黑暗中摸出手机,拨完号码后没有任何信号。

④这是一次意外停电,波及全市。始料不及的人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停电搞蒙了,通信中断,交通阻塞,整座城市近乎瘫痪。地铁里的人如同无头苍蝇。女人哄着不断哇哇哭叫的孩子。有人说:“我好不容易找到这份工作,迟到会被炒鱿鱼的。”有人说:“我与客商约好,签一份金额为三百万元的合同,失约可能会使合同泡汤的。”也有人说:“等出去了,一定要起诉地铁公司。”黑暗像一只无情的大手,捏得人喘不过气来。哭声、骂声、叹息声不绝于耳。有人说:“等一等吧,地上的人不会不管我们的。”

⑤突然,黑暗中传出一个女孩稚嫩的声音:“妈妈,太阳落山了!”妈妈说:“宝贝,乖,天黑了,宝宝睡觉觉……”妈妈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大家静静地听着,情绪渐渐地稳定下来,各自想着心事。

⑥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一个恐怖的声音打破了可贵的安静:“我心脏病犯了,没带药,谁有急救药……”旁边的人就问:“谁有药?”人们开始纷纷问着,一个接一个往下传。终于有人说:“我有。”接下来就听到急急忙忙的翻找声。

⑦“找到了!找到了!”那人边说边把小药瓶递给挨着他的人,这人接过药瓶又传,递给下一个人。没有组织,药瓶却像接力棒那样被有序地传递着。

⑧“唉呀!”一声惊叫,药瓶不知传到谁的手里时不慎掉到地上,那人急忙俯下身在地上摸,整个车厢的人都俯下身在地上摸,仿佛药瓶会在黑暗中流窜到车厢的任何一个角落。终于有人说找到了,把药瓶又传下去。有过落地的教训,接药瓶的手就格外谨慎。药瓶很快就传到病人手里。黑暗中,不知是谁递过一瓶水,病人吃完药安静下来。

⑨不知又过去了多长时间,与外界还是没有一丝联络。有人提议往下一出站口走,立即有人响应,有人用打火机把自己的衣服点着了照明。立即有人大声喊:“快灭掉,烟能使人窒息!万一引起火灾一个人也别想跑掉!”几个人手忙脚乱地把火扑灭了。刹那间,光明消失了,重新又回到黑暗的深渊。人们从来没像今天这样憎恨黑暗,也没有过像今天这样渴望光明。

⑩这时,有一个人大声喊道:“大家手牵手跟我走!”

话音刚落,人们就主动地手拉着手排成了长队。那人又问:“有没有没牵手的?”当确认都牵好手后,那人就带头向下一出站口走去。黑暗中,那带头的人不时被绊倒,但他爬起来再走,不知摔了多少跤。后边的人有条不紊地跟着,没人说话,只有脚步声。

人们终于从黑暗的地铁中走出来了,领头的人衣服刮破了,脸和脚都碰出了血。更让人意外的是,人们发现,领头的人竟然是个盲人。

【1】写出和下面意思相近的四字词语。

熙熙攘攘(形容人多) _______________

有条不紊(形容有条理,一点不乱)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有人说:“我好不容易找到这份工作,迟到会被炒鱿鱼的。”有人说:“我与客商约好,签一份金额为三百万元的合同,失约可能会使合同泡汤的。”

①炒鱿鱼:_______________ ②泡汤:_______________

【3】“黑暗像一只无情的大手,捏得人喘不过气来”。这句话既是一个比喻句,又是一个_______句,句子中__________用来比喻黑暗,从无情的、___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又把“黑暗”人格化了。写出了当时_____________的气氛。

【4】短文第②段画线的句子写出了_______________,第⑤段画线的句子写出了_______________,这两处描写形成了_______________

【5】这篇短文中哪个人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问题。

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做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蹋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黛玉道:“什么书?”宝玉见问,慌的藏之不迭,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

——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1】猜猜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踟蹰: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藻警人:_________________

【2】把文中描写林黛玉荷锄葬花的句子找出来,画上“ ”。

【3】猜一猜:林黛玉读的书是( )

A.《西厢记》

B.《汉宫秋》

C.《迷青琐倩女离魂》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概括这两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吃饱了的八儿肚子已经成了一面小鼓。(用加点词语和本句修辞手法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①我不会少你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终于把你盼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改为第三人称叙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从窗外射进来的第一束光线报道着人间的黎明。(缩句)

2.绮丽华美的春*啊,你是多么美好!(改写成反问句)

3.烟囱发出低声的呜鸣,犹如在黑夜中抽咽。(仿写,用上画线的词)

4.鸟儿唱着欢乐的歌,迎接着喷薄欲出的朝阳。(仿写,写出柳枝随风摆动。)

 

 

 

19、按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

1)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改为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他的心。

改为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芳对我说:那是我的铅笔,请还给我。(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夏天的天气热得像个蒸笼。(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训练。

(1)我们积极响应“人人动手。绿化祖国”的要求。(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_________

(2)爸爸对小明说:“今天你跟我去奶奶家一趟吧!”(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

(3)听了这话,他愤怒极了。(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表达

题目:我喜欢________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围绕主题选择材料,要写清楚自己喜欢的理由和感受。

③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