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六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日积月累。

(1)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守株待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自神话故事的成语:后羿射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带有数字的成语: 七嘴八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志不在年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莫等闲,_______________________,空悲切。

2、根据课文内容《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填空,再选择正确的答案。

(1)《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一文是按 _____的顺序来写的。先写解放军战士在攻打敌军司令部时被敌人暗堡的火力阻挡住了。再写董存瑞主动要求炸掉暗堡。在郅顺义的掩护下,董存瑞来到暗堡下面的桥下。接着写由于找不到放炸药包的地方,董存瑞手托炸药包炸掉了敌人的暗堡。最后写战士们消灭了全部敌人,取得了胜利。歌颂了董存瑞 _____的精神。

(2)“嗒嗒嗒……从一座桥上,突然喷出几条火舌,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句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_____

A.表示引文的省略

B.表示语意未尽

C.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

3、词语填空,并选其中一个词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散  满目______)(____  任人____)(____

____)(____其反   _________大   富丽_____)(____   

锋芒_____)(_____ ____)(____高筑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加偏旁组字,再组词。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5、写出反义词。

歉疚——________

重复——________

果断——________

陈旧——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课内阅读。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慕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词中描绘的是____时节的景色,由“__________”可以看出来。

【2】“唱黄鸡”的意思是(     

A.黄鸡报晓

B.比喻时光流逝

C.听黄鸡鸣叫,新的一天开始了

【3】“谁道人生无再少?”这一句运用了_________的手法,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雨晴

(唐)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

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

却疑春*在邻家。

1“雨后全无叶底花”中“全”的意思是_______

2后两句诗中的“_______”二字运用得很好,在诗中起转折作用,将蜂蝶追逐春*的神态写得活灵活现。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理解。

田园乐

[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注释]①宿雨:夜雨,头天晚上的雨。②朝烟:指清晨的雾气。③家童:童仆。④山客:隐居山庄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⑤犹眠:还在睡眠。

【1】“朝”在诗中的读音为: ______

【2】本诗描写的季节是___,我是从“_____、柳绿 、_____”这些词语中知道的。

【3】诗的三、四句描绘了一种_____________的生活。“ 莺啼 ”二字在诗中起到了_______的作用。

【4】先解释字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啼:_______ 犹:__________

诗句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仔细阅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完成各题。

《鸟鸣涧》赏析

①《鸟鸣涧》是王维山水诗的代表作品之一。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动”“静”对比衬托的诗情画意。

②前两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便将“花落”这一动态情景与“人闲”这一心静之境结合起来。桂树枝叶繁茂,而花瓣细小。花落,尤其是在夜间,并不容易觉察。因此,开头“人闲”二字不能轻易看过。“人闲”说明周围没有人事的烦扰,说明诗人内心的娴静。这份娴静,源自盛唐时期安定和平的社会气氛。有此之闲,诗人才会在深夜之中,在显然无法看到桂花飘落的情况下,或仅凭花落在衣襟上所引起的触觉,或凭声响,或凭花瓣飘坠时所发出的一丝丝芬芳,感受到了盛开的桂花从枝头脱落、飘下、着地的过程,而我们在诵读的同时也似乎进入了“香林花雨”的胜景。这不仅是因为“夜静”,更因为观景的人“心静”,不仅是因为春山的空寂,更因为观景人心“空”。此处的“春山”还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白,因是“春山”,可以想见白天喧闹的画面:春和日丽、鸟语花香、欢声笑语。而此时,夜深人静,游人离去,白天的喧闹消失殆尽,山林也空闲了下来,这深夜的万物沉寂便更令人心中宁静闲适,也才得以感受到桂花安然离枝落地。

③后两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便是以动写静,一“惊”一“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用声音的描述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月亮从云层中钻了出来,静静的月光流泻下来,几只鸟儿从睡梦中醒了过来,不时地呢喃几声,和着春天山涧小溪细细的水流声,更是将这座寂静山林的整体意境烘托在读者眼前,与王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有异曲同工之妙。

④“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是一句古语,古来好诗都是就天成好景,用妙手记叙出来。而我们在低吟浅酌之时,似乎也随着诗人的文字进入到那片清幽绝俗的美妙画面之中。

1读画“___”的诗句,用波浪线画出文中对它的解释。

2用自己的话说说“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赏析的写作思路是:开篇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分述前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后两句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最后总结出一个________字,作为对整首诗的评价。

4读第②段可知,作者认为“人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A.盛唐时期安定和平的社会气氛

B.山中空无一物,没有任何声音

C.夜深人静,无所事事

D.经历了春山白日的热闹之后夜晚更觉内心安宁

5判断下列对诗词的评价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竹石》的妙处就在于托物言志,咏竹子就是表白自己的心迹。________

(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妙处在于通篇借景抒情,表现作者喜闻捷报,惊喜欲狂的心情。________

(3)《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精妙之处在于构思新巧,“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把无情的山水化为有情,语句新鲜不俗。________

(4)《浣溪沙》的妙处在于从山川景物着笔,意旨却是探索人生的哲理,表达作者看穿一切,退守避世的人生态度。________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北宋有个大科学家,名叫沈括。他小时候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他想: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他去问妈妈,妈妈说:兴许是花开花落,有早有迟吧!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有一次,他随大人到深山的寺庙里去,发现那里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1请你写出兴许的两个近义词:__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写词语:花开花落________________

3哪句话概括了这段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下列带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人间四月芳菲________

A. 完; B. 死亡; C. 所有的。

5给下列带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山寺桃花盛开________

A. 开始; B. 最初; C. 用法跟相同。

11、课文回放。

北京的春节(节选)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湖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席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写出和选文中加点词语类似的拟声词。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正月十五有哪些风俗习惯?在后面的括号里打“√”。

吃团圆饭( ) 放花炮( ) 吃饺子( )

观花灯( ) 逛庙会( ) 吃元宵( )

【3】作者分别从数量、种类两方面来写“灯多”:突出灯数量多的词或短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灯图案多的词语是“_________”。作者描写处处张灯结彩的热闹场景是为了突出元宵节是__________

【4】用“ ”画出选文中最能说明“有声有光”的句子。

【5】选文第1自然段中“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中“这”指什么?(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匆匆(节选)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盆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1这段话主要写了作者________

2第三句话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

3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写出了作者对________的思索,思索的结果是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

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人们在漫步时,随时可以听到那优雅轻快的华尔兹圆舞曲。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悠扬的乐声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溢、回荡。维也纳的许多家庭,有着室内演奏的传统,尤其在合家欢乐的时候,总要演奏一番。优美的曲调传遍街头巷尾。更有趣的是,在举行集会、庆典甚至政府会议时,会前会后也都要奏一曲古典音乐,(这几乎成了惯例)。

【1】请说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2】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围绕中心句写了哪四个方面的内容?

 

【3】末尾句带括号的“这几乎成了惯例”中“这”指的什么?

【4】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作者在向我们介绍音乐之都维也纳时融入了自己的赞美之情?请把这些词语写出来。

 

14、课内阅读。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本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此句和后面三句是_________关系。

2本段话采用的论证方法有______

①道理论证   ②引用论证   ③对比论证   ④举例论证

3“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结合背景说说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诗句没有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着想的一项是(   )

A.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B.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写句子。

1)如果刑法这样没常规,岂不是让天下百姓手足无措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就是臣不敢奉陛下的命令杀权善才的原因,臣不能陷陛下于无道啊!(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宗生气了,板着脸说:权善才砍了昭陵上的树,是陷我于不 孝,必须杀他!(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布谷鸟在树枝上鸣叫,树下有一丛花。

改成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么大的困难不都解决了吗,我们还能被这点小事吓到?

改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①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在我军猛烈的炮火攻击下,敌人投降了。(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繁花无边的天山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会场上爆发出掌声。(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怀特森先生说:“我希望你们从这件事当中学到点儿东西。”(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烧焦的树木垂头丧气地弯着腰。(请用这个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仿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写作。

中国是一个具有深厚的节日传统的国度。请你将家乡的节日习俗加以回想,选择最有代表性的一种写下来。注意写出节日的风俗特点,写出人们的活动,突出节日的氛围。

要求:1.题目自拟。

2.字数在450个左右;

3.语句通顺,条理清晰。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