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珍”字组成不同的词语填空。(不重复)
(1)时光一去不复返,我们要(______)时间,不能让年华虚度。
(2)相册里是我最(______)的回忆,照片中的故事都(______)在我的心中。
(3)依依惜别,希望我们各自(______),用微笑迎接新的学习生活。
2、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
__群__队 | 风__日__ | __不暇__ | ____力尽 |
____充数 | 装__作__ | __山__野 | 夜不____ |
3、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大漠________,长河________。
(2)日出江花红胜火,________。
(3)与朋友交,________。
(4)蚂蚁搬家蛇过道,________。
(5)早开的红梅——________。
4、“音乐之都”,果真名副其实。
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曾有许多音乐家在这里度过大部分音乐生涯,如:( )、( )、( )、( )……
5、按查字典要求填空。
(1)“鼎”共(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____),再查音节(____),第六画是(_____)。“鼎”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正当,正在;②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③大;④锅。在“鼎盛”一词中的“鼎”应取第(_____)种解释。
(2)“凸”共(________)画,它的笔顺是(________),它的反义词(____)。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①,闻说②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③遮望眼④,自缘⑤身在最高层。
注释:①千寻塔:很高很高的塔。寻,古时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②闻说:听说。③浮云:在山间浮动的云雾。④望眼:视线。⑤缘:因为。 |
【1】这首诗中正面写塔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侧面写塔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诗的前两句写的是诗人登临飞来峰上的千寻高塔亲眼看到的景象。( )
②诗人登高远望,觉得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诗的后两句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
③本诗揭示了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的人生哲理。( )
【3】“浮云遮望眼”运用了典故——“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浮云”在这里指__________。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他______________的政治抱负。
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这一首诗主要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效果如何?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前两句写的是____________,后两句写的是____________
【3】后两句中哪个字用得妙?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主题?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中对皇帝给宦官传赐蜡烛这一生活细节的描写,是为了表现什么?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练习。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朝诗人______。“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这首诗第三四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吟是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B.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
C.“闲”的意思是空闲。
D.“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两句借石灰之口,表达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采蘑菇的小姑娘
采蘑菇的小姑娘, 谁不知山里的蘑菇香,
背着一个大竹筐。 她却不肯尝一尝。
清早光着小脚丫, 盼到赶集的那一天,
走遍森林和山冈。 快快背到集市上。
她采的蘑菇最多, 换上一把小镰刀,
多得像那星星数不清; 再换上几块棒棒糖,
她采的蘑菇最大, 和那小伙伴一起,
大得像那小伞装满筐。 把劳动的幸福来分享。
【1】从哪儿可以看出小姑娘采的蘑菇最多,找相关句子;从哪儿可以看出小姑娘采的蘑菇最大,找出相关句子。
【2】小姑娘不肯尝一尝蘑菇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短文,我知道这是一个( )的小姑娘。(多选)
A. 勇敢 B. 勤劳 C. 懂事 D. 友爱
10、课内阅读。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不记得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1】从“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和“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我”________的心情。
【2】文中的“我”之所以哭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3】“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中,母亲“惊惶”的原因是( )
A.母亲不知道怎么安慰“我”。
B.“我”流泪的行为很不懂事,让母亲很生气。
C.母亲没有考虑到“我”的感受,为自己没有兑现承诺而自责、不安。
【4】有人说文中的母亲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不爱孩子。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5月20日是全国学生营养日,江苏省疾控中心发布了中小学生膳食指南,为了便于学生家长记住平衡膳食的原则,可采用“十个拳头原则”来理解。
所谓“十个拳头原则”,就是我们把每天的进食总量概括为“十个拳头”,用自己的拳头作为“衡量工具”,来估计一日三餐的合理进食量。一个拳头大小的生食物大约150克,家长可对照说明来粗略估计孩子每天各类食物进食量的比例。
材料二:
每天“十个拳头原则”
不超过:
一个拳头大小的肉类(包括鱼、禽、肉、蛋)
相当于:
主食(包括米面、粗粮、杂豆和薯类等)
要保证:
豆、奶制品(各种豆制品、奶制品)
不少于:
蔬菜和水果
【1】“一个拳头大小的生食物大约150克,家长可对照说明来粗略估计孩子每天各类食物进食量的比例。”句中“大约”“粗略”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十个拳头原则”告诉我们,中小学生每天进食的肉类一般不超过150克。
B.“十个拳头原则”告诉我们,中小学生每天进食的主食大约在300克左右。
C.“十个拳头原则”告诉我们,中小学生每天进食蔬菜和水果的量是最大的。
D.“十个拳头原则”告诉我们,每天进食主食与肉类的数量都是基本相等的。
【3】如果你是小小营养师,你会如何调整自己的饮食结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阳光
阳光像金子,洒遍田野、高山和小河。
田里的禾苗,因为有了阳光,更绿了。山上的小树,因为有了阳光,更高了。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
早晨我拉开窗帘,阳光就跳进了我的家。
谁也捉不住阳光,阳光是大家的。
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1】这篇短文共有_____段话
【2】第2自然段有______句话。
【3】阳光像____,洒遍田野、____、____。
【4】有了阳光,禾苗更____了,小树更____了,小河像____了 。
【5】阳光跳进我的家,谁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想一想,写一写。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语段阅读。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2)用“____”画出文中的排比句,这个排比句具体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最后连用跨、飞、溜、闪四个动词,形象准确地表达了________.
A.时光不知不觉地消失
B.时间来得快去得也快
C.无形的时间就像太阳一样
D.太阳和时间都是易逝的的含义。
(4)读了这个片段,你有什么感想?请用一句名言或诗句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本梳理
“老班长,你吃啊!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去!”我几乎要哭出来了。
“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看,你们都瘦得……
老班长用粗糙的手无力地抚摸我的头。突然间,他的手垂了下去。
“老班长!老班长!”我们失声地叫着。但老班长,还是慢慢地闭上了眼睛。
我们扑在老班长身上,抽噎着,很久很久。
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这个闪烁着金色光芒的鱼钩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孙都来瞻仰它。
【1】老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瞻仰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句子练习。
①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新疆小伙子在跳舞。(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我估计他一定知道这件事。(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维吾尔姑娘漂亮。(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变换下列句子的句式:
(1)他的学习成绩很好,很不喜欢体育锻炼,算不上好学生。(用关联词语把句子连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好的品德”这一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将下列句子改为转述句:
闰土对我说:“我来教你捕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句型练习。(4分)
(1)托德刻薄地说:“当然我也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2)修改病句:实施素质教育后,我们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都明显提高了。
20、按要求写句子。
(1)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对我说:“我今晚加班,回家会晚一点儿,你先睡觉。”(改成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任选一题作文。
(一)题目:以“我的视线”为题作文。
要求:文中不能出现与考生本人有关的校名和姓名,若不可避免,用代号表示,如A中学、B老师、小C。
(二)题目:动力来自______________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在作文纸上。②不限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500字。④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三)请以“经历的财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生活中我们有各种各样的经历:校园中寻求知识,家庭中感受亲情,社会中奉献真爱。经历,使我们的大脑更加睿智;经历,使我们的情感更加丰富;经历,使我们的热争更加迂阔。因此,有人说经历就是一笔财富。
要求:①所写的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我们都在为实现自己的梦而努力。例如爸爸有他的发家致富梦,小怡同学有她的舞蹈梦……那就来写一个你自己或者一个你熟悉的人为了梦想而不懈奋斗,获得成功的故事吧!
要求:①先写题目,再作文。文章400字以上。②语句通顺,表达真情实感,并能运用学过的一些写作手法。③内容具体,段落分明,层次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