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六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给词语找朋友。(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郑重_________ 蜿蜒__________

执着_________ 萦绕__________

2、根据下列语句的内容写出相应的词语。

形容运笔自然酣畅。(

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

形容树木等高耸在天空中。(

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3、看拼音写词语

xuà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án chán_________流水 _________________

4、读拼音,写词语。

小学毕业,不是一段音乐jiá rán ér zhǐ________了,而是曲调有了更丰富的内容。回首小学时光,难忘qǐ méng______老师的谆谆教诲。他那wěi wěi dòng tīng________的讲解似乎仍在耳边,即使是chéng jiè______的话,也深深铭刻在我的心里。多年之后,我们一定会循着yī xī______旧梦回到母校,期待与我们的老师再次重逢。

5、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救命______ 出类______ ______小怪 ______彬彬

高原______ 好谋______ ______谈兵 ______似海

勤学______ 四蹄______ ______日上 ______撞撞

明察______ 炉火______ ______缤纷 ______挣扎

喻之______ 振振______ ______澎湃 ______不屈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课内语段赏析

默写《山行》,按要求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山行

2解释下列词语意思。

1)坐:________________2)红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他观察的顺序是从             

4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迷人的______(季节)图画,诗中描绘了寒山、石径、人家、枫林、霜叶等景物,特别是那一抹红色,使秋天的山林呈现出一片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中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内阅读。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补全古诗。

【2】这首诗描绘了_______________(节日)的景色。后两句描写的是寒食节的一个特殊情景——万民禁火,然而皇帝却恩赐蜡烛给王侯贵族.到了夜晚王侯贵族之家灯火通明,典型的“只准州官放火,________________”,流露出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天人们常用此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渲染春天的美丽景色。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白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墨梅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1《白梅》诗中“不同桃李混芳尘”中的“混”字,说明白梅具有什么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墨梅》一诗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

今天,我们怎样阅读

【材料一】碎片化阅读的“美丽”与“忧愁”

近年来,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工具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逐渐盛行。不超过140字的微博、手机、平板电脑等掌上阅读成为时尚,这种阅读方式被称为碎片化阅读。

不少人觉得碎片化阅读是“美丽”的。无论是天文地理还是娱乐八卦,无论是耳熟能详的经典名作还是冷门生僻的知识,都可以通过碎片化阅读迅速获取。同时,比起价格不菲的大部头的纸质书,它的阅读成本更低。

也有人对此表示担忧。碎片化阅读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导致了知识来源的随意性和不可考性。零碎的阅读根本无法让读者走进大部头书籍和主题严肃的文本,人们习惯于简单的口述和拼接后,就很难主动阅读,容易形成思维惰性,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碎片化阅读的“美丽”和“忧愁”是共生关系。但有一点毋庸置疑:不管任何人,都要想办法去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否则便是这个世界上无根的流浪儿。要做到这一点,有效的方法便是深度阅读。  

【材料二】 2010年、2011年18—70周岁国民阅读调查摘要

年度

人均纸质

书阅读量

人均电子书

阅读量

日均纸质书

阅读时间

日均数字化

阅读时间

2010年

4.25本

0.73本

16.78分钟

12.07分钟

2011年

4.35本

1.42本

14.85分钟

16.64分钟

【注】数字化阅读指上网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MP5阅读等。

【材料三】在加拿大,人们喜欢全家逛书店,喜欢全家出动去图书馆,喜欢饭后一起围坐在暖烘烘的壁炉前读书。加拿大几乎每座图书馆都有儿童读书区,家长可以把孩子放在那里,自己放心地去阅读感兴趣的书籍。喜爱阅读的不仅只有加拿大人,据调查,以色列人均纸质书年阅读量达到64本,日本为40本,韩国也有11 本,而我国只有4.77本。我国图书消费的萎缩势必影响国民阅读习惯的培养,影响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毕竟,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

【1】什么是碎片化阅读?请用一句话概括。(不得照抄原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认真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碎片化阅读能让人们迅速获得海量信息,不会造成人们的思维惰性。

B.只有爱读书,人民文化素质才会提高,民族才能进步。

C.从国民阅读调查所获得的数据看,我国国民的阅读量总体呈上升趋势。

D.深度阅读是构筑人们精神家园的有效办法,需要自身努力和社会的关注。

【3】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请你概括出碎片化阅读的利和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平时的阅读中存在一些什么问题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你的阅读经历,谈谈我们小学生应该如何加强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文理解。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眼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在选文中的□里加上标点符号。

【2】“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____________,“平静”说明________,“慈祥”充分体现了_______

【3】用“ _”画出描写李大钊的外貌和神态的句子。

【4】李大钊的表现让你想到了哪些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完成课内阅读。

一夜的工作(节选)

这一天,总理办公室通知我去中南海政务院。我走进总理的办公室。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说:“我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

1如此而已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2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对比中我们看到了一位__________的总理。

3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说明文件多,而且要一夜时间批阅完,这么多的文件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了对比,让我们看到了一位__________________的总理。

12、阅读《故宫》中的文段,回答问题。

紫禁城的城墙高约十米,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为东华门、西华门。宫城呈长方形,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近九千间。城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故宫建筑规模   (宏大  庞大  巨大),形体   (壮丽  绚丽  瑰丽),建筑   (精美  精致  优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良传统和独特风格。

1给选文中的横线处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能概括故宫建筑群的特点和价值的句子是哪一句?请用“——”画出来。

4这段文字使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

5紫禁城的城墙高约十米中的是什么意思?这个字可以不要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片段,回答问题。

那天半夜里,村里的大钟忽然当啷当啷地大响起来,片刻之间,街上挤满了衣服还没有穿戴整齐的人,疯狂地大嚷大叫:“快出来!快出来!找到他们了!找到他们了!”除了这种喧嚣之外,还加上了洋铁盆子和号角的声音。村里的居民聚集成一堆,向河边走去,迎接那两个坐在一辆敞篷车上回来的孩子,车子由那些欢呼的居民拉着,前后左右还围着许多人。迎接的人也跟着车子往回走,在大街上派头十足地一阵风似的涌过来,一面发出一阵又一阵的欢呼。

村子灯烛辉煌,谁也不回去睡觉。这天晚上的伟大场面是这个小镇从来没有见到过的。在起初的半小时中,村里的人排着队来到萨契尔法官家里,大家搂着那两个得救的孩子,和他们亲吻,并且还握一握萨契尔太太的手,想说话又说不出来——然后像流水似的涌出,到处都像下雨一般掉了满地的眼泪。

【1】“片刻之间”形容时间很短,可以代替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

【2】“大家想说话又说不出来——然后像流水似的涌出,到处都像下雨一般掉了满地的眼泪。”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生动地写出了人们为两个小孩子感到________

A.欣慰  B.激动和高兴  C.伤心和绝望

【3】选段第①段中,人们是怎样迎接两个孩子的?用“____”画出来,再结合全文说说人们为什么这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死也不倒下

吉鸿昌同志是共产党员。在党的领导下,他坚决抗日,尽力为党工作。蒋介石恨死了他,把他逮捕了。

吉鸿昌从天津被押解到北平。刚一下车,敌人就给他看一份电报,上面写着“立刻处决”四个字,妄图吓唬他,要他投降。吉鸿昌看了,平静地说:“行啊!你们什么时候动手?”

有一次,反动头目何应钦亲自审问,要吉鸿昌招出抗日活动的秘密。吉鸿昌把眼晴一瞪,大声说:“抗日是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的事情,有什么秘密!只有蒋介石和你们,跟日本勾勾搭搭,尽干些祸国殃民的坏事,才有见不得人的秘密。”何应钦被骂得张口结舌,恼羞成怒。敌人用尽毒刑,把吉鸿昌打得遍体鳞伤。直到临死前一夜,吉鸿昌还在狱中宣传抗日。有人劝他休息一下,他说:“我就要永远‘休息’,你让我多宣传几句吧!”

就义那一天,吉鸿昌像出门散步一样,从容不迫地出发了,在刑场上,他对特务说“告诉你们,为抗日死,可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

“你说怎么办呢?”特务们有些害怕了。“给我拿把椅子来,我得坐着死。”

椅子拿来了,吉鸿昌厉声地对那个拿枪的特务说:“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那你说怎么办?”那特务发抖地说。

“你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

那特务愣了一下,只好走到前面,发抖地举起枪。吉鸿昌瞪起两只大眼,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枪响了,吉鸿昌同志为革命事业壮烈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他那“死也不倒下”的英雄形象,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张口结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容不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 ”的句子中第一个“休息”指____________;第二个“休息”指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对吉鸿昌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表现了吉鸿昌_____________的感情。

【4】敌人要杀害吉鸿昌时,他提出了哪两个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主要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情,表现了吉鸿昌________________(用两个成语概括)的高尚品质。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写句子。

(1)父亲指着母亲说:“这是我妻子。”(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仿写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的办法好,我们怎么会不采纳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改为陈述句)

(2)碑林中的书法美不胜收,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缩写句子)

(3)敌人的神机妙算被我们识破了。(修改病句)

(4)高粱的全身具有鲜明的个性。(改为双重否定句)

 

17、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像桑娜那样品德高尚的人难道不值得赞扬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强盛,我们怎能不努力学习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照样子,发挥想象把句子补充完整。

例: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1)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___________

(2)教室里真安静啊,静得________

(3)他的生活过得很不好,________

(4)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_________

(5)我很饿,饿得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还有谁比我更了解他呢?(改为陈述句,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鸟很喜欢鸣叫。(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秋天,树叶从枝头飘落下来。(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我会想起少年。

扩句)

(2)一位 从后台    白发老者  灯光下  矮小结实  走到。

(连词成句)

(3)我在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里看杂技表演。

(缩句)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解释下面的词语,并用这个词语写一句话。

(1)哄笑:

句子:

(2)教训:

句子:

(3)根底:

句子:

(4)手艺:

句子: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