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东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六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按要求写成语。(各四个)

(1)关于目标坚定、不懈努力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团结协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创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掌握规律、化难为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句子采用的修辞手法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_________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_________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_________

3、选择适当的词语。

________草莓    ________松果    ________纸船    ________纸条

________的风筝    ________的纸船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习主席在出席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开幕会,讲到变革创新时,他引用《淮南子》中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来说明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表达作者在听到失地收复时喜极而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四川地震让很多小朋友失去了家园,请你用《竹石》中的一句话鼓励他们坚强吧:__________

5、填空。

(1)《墨梅》中诗人借梅自喻,表达自己独善其身,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几句中,词人把水比作___________,把山比作___________,“眉眼盈盈处”既指___________,又描绘了___________

(3)《石灰吟》中是清代诗人__________的作品,诗中赞颂不怕牺牲,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送柴侍御

[唐]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注释:①侍御:官职名。②通波:四处水路相通。③武冈:县名,在今湖南省西部。④离伤:离别的伤感。⑤两乡:作者与柴侍御分处的两地。

1下列对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点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诗人通过写沅水连接着武冈,给人一种两地比邻之感

B.“送君不觉有离伤”说明作者心胸豁达,送别友人之时并没有离愁别绪

C.第三、四两句用青山同享、云雨相同、明月共睹轻快地写出两人分别后的情景,巧妙地化远为近,化“两乡”为“一乡”,写出了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情谊

D.“同”字表面上写与朋友风雨同行,实际上突显了对朋友的牵挂

2有人认为,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正说”,而本诗“明月何曾是两乡”则是“反说”。结合全诗,说说你对“反说”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外阅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解释下面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1)之:______   (2)若:______   (3)沾:______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表达送别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的深刻内涵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颈联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理解本诗与普通的送别诗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解释下列词语。

晞:______。  阳春:______。  德泽:______。  徒:______

3解释下列诗句。

(1)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芳草地。

毕业赠言

诸位毕业同学:

①你们现在就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吧。这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

②以前的功课也许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减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也决不会辜负人的。只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来少年淘汰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③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需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   )没有图书馆,(   )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图书馆才能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节衣缩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配置仪器。

④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10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3600多页,30年可读11万页书。

⑤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10年之后成什么器。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这篇毕业赠言的中心话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思路清晰,行文流畅,层次分明,请根据提示梳理全文思路。

4第②段中画“______”的句子中的“少年”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可以用与其意思相同的诗句或格言替代,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下面对文中画“﹏﹏”的句子的理解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1)只要愿意读书,没有图书馆创造条件也可以读书。(   )

(2)是否可以读书,取决于是否有图书馆。(   )

6即将毕业的你是否有很多话想对学弟学妹们说?请写下你对他们的寄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人们都赞美荷花,而我却更爱荷叶。‖

荷叶不艳不媚,不像荷花那样惹人注目。然而,有它(赔陪)伴着荷花,会使荷花显得更美丽动人。

烈日当空,荷叶撑起翠伞,用自己的光合作用,让荷花长得更富有生气。风雨袭来,荷叶们紧(蜜密)团结,连成一片,忘我地保护着那些幼小的花蕾。

荷叶不仅把自己奉献给荷花,还奉献给人类。它作为药材,能为病人清热去火;它作为包装材料,不怕水(侵浸)油污;它作为食物煮粥,更是清爽可口。

荷叶给予别人的甚多,而自己却无所求。当人们欣赏荷花,赞美荷花的时候,它从不计较,不争名,不求利,只是默默地工作。‖

我爱荷叶,爱它的朴实淳厚,更爱它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1给短文加一个适当的标题,写在文前的括号中。

2划去文中括号里不合适的字。

3写出“保护”的两个近义词: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马铃薯将成为主粮

①据农业部消息,我国将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推进把马铃薯加工成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的事宜,马铃薯将成为稻米、小麦、玉米外的又一主粮。

②与稻米、小麦、玉米相比,马铃薯全粉储藏时间更长,在常温下可贮存 15 年以上,一些国家把马铃薯全粉列为战略储备粮。许多专家认为,随着全球人口的快速增长,在未来世界出现粮食危机时,只有马铃薯可以拯救人类。

③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马铃薯被称为“十全十美”的营养产品,富含膳食纤雏,脂肪含量低,有利于控制体重增长,预防高血压,高胆固醇及糖尿病等。据了解,世界上有很多国家将马铃薯当主粮,比如欧洲国家人均年消费量稳定在 50~60 公斤,俄罗斯人均消费量达到 170 多公斤。当前,中国只有少数地区将马铃薯当主粮,更多的是将马铃薯作为菜来食用。马铃薯主粮化,实际上就是把马铃薯加工成中国人消费习惯的面包,馒头,面条等主食产品,由副食消费向主食消费转变。

④据了解,我国粮食需求增量持续增加,但受耕地资源的约束和种植效益的影响,小麦、水稻等主粮品种继续增产的空间变小,难度加大。而马铃薯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广,种植起来更为容易,属于“省水、省肥、省药﹑省劲儿”的“四省”作物。

⑤有专家表示,以后 50%以上的马铃薯将作为主粮消费,马铃薯的主粮化产品将成为人民群众一日三餐的选择之一。

(有删改)

【1】马铃薯主粮化,就是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写“√”,错的写“×”。

(1)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马铃薯将替代稻米、小麦、玉米,成为主粮。____

(2)许多专家认为,未来世界出现粮食危机时,马铃薯可以拯救人类。____

(3)当前,中国好多地区将马铃薯当主粮,也有地区将马铃薯当菜来食用。____

(4)以后马铃薯将成为人民群众一日三餐的选择。____

【3】文中画“    ”的句子采用的说明方法是   (填序号)

A.作比较、列数字

B.举例子、列数字

C.举例子、打比方

D.作比较、打比方

【4】马铃薯将成为主粮,本文说明了三点理由,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黑匣子

①每当飞机发生空难 nán   nàn),广播、电视或报纸总是在报道中提“黑匣子”。那么,“黑匣子”到底是什么呢?

②“黑匣子”是一个密封的金属盒,有普通鞋盒那么大。它里面装有两种飞行记录系统。其中一种是无线电话记录系统,可以把飞机驾驶舱内每个人的谈话和机场地面指挥及外界的通话全部接收下来,记录在“黑匣子”中的磁带上。飞机一起飞,无线电话记录器便开始不停地工作。(A)磁带最大的录音量只有30分钟,录满30分钟,就会抹去旧的声音,再录下新的声音,(B)磁带上总能保留飞机出事前最后30分钟驾驶舱内每个人的谈话和通话的信息。

③“黑匣子”中另一个系统是数据记录系统。它可以记录飞机起飞后的飞行速度、方位、高度和航向,发动机工作参数,驾驶员动作反应时间等多种数据。它的记录时间为50分钟,以后就除掉旧的数据,再记录新的数据。

④一旦飞机发生灾难,专家便可以根据“黑匣子”中记录的各种声音和数据来分析飞机失事的原因。因此,空难发生后,除了营救机上人员,寻找“黑匣子”也就成了刻不容缓的事情。

⑤早期“黑匣子”的外壳是黑色的,后来为了便于在各种 (繁杂   复杂)环境条件下寻找,它的外壳已不再是黑色,而是涂成了国际通用的荧光橘红色。它被安装在飞机尾部最安全的部位。“黑匣子”能承受很大的冲击力,能 (耐受   忍受)1100℃的高温30分钟,在30米深的水下30天内匣子不渗水,能承受近2吨的静压力不变形。匣子里记录的多种信号和数据还不受外界无线电波干扰和磁力效应等方面的影响。有些“黑匣子”还装有用电池作能源的微型声波发射机,可连续发射一种超声波信号。由于有这么多特点,在飞机机毁人亡后,“黑匣子”往往是唯一的“幸存者”,(C)“黑匣子”随飞机残骸散 sǎn   sàn)落在丛林、沙漠、海底、深谷等人迹罕至的地方,(D)能迅速被人发现寻获。

⑥目前,“黑匣子”不仅使用在飞机上,许多国家的交通运输部门在高速火车和汽车上也安装了“黑匣子”。“黑匣子”的用途变得越来越广泛了。

【1】文中横线处应填括号里正确的拼音或词语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在文中第②、⑤自然的A、B、C、D处填入合适的关联词,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3】在括号里写出下列句子所采用的说明方法。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1)“黑匣子”是一个密封的金属盒,有普通鞋盒那么大。( )

(2)“黑匣子”能承受很大的冲击力,能耐受1100℃的高温30分钟,在30米深的水下30天内匣子不渗水,能承受近2吨的静压力不变形。( )

(3)在飞机机毁人亡后,“黑匣子”往往是唯一的“幸存者”( )

(4)一旦飞机发生灾难,专家便可以根据“黑匣子”中记录的各种声音和数据来分析飞机失事的原因。( )

【4】认真读短文第①自然段,说说在文章开头提出问题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短文内容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正确,对的涂“√”,错的涂“×”。

(1)2022年3月21日,一架飞机在广西坠毁,过后新闻报道说黑匣子的搜寻工作正在开展,因为迅速找到黑匣子可以让专家分析出飞机失事的原因。( )

(2)所有的黑匣子都是黑色的,而且黑匣子只应用在飞机上。( )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微博是一种网络技术应用。它篇幅短小,每条不超过l40个字,甚至可以三言两语。它代表了个人最真实的即时言论,人们可以用微博发布信息、发表评论、讨论问题、转发跟帖。无论是用电脑还是用手机,只要能上网,人们就可以像发短信一样发微博,非常方便。

材料二:教育部、国家语委在向社会发布((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时,称2010年是中国的“微博元年”。截止到2011年2月,腾讯、新浪两大门户网站微博注册用户均超过1亿。在微博上“人人都有麦克风”,普通人用微博维权,用微博问政;政府也开通微博,了解民意。微博正释放着它推进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生变革的巨大潜能。

【1】从材料一中摘录出4个能概括“微博”主要特点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写出右边这幅画的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人家有两个关节,他只有一个。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由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讨好生活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1仿写词语。

例:矮而胖

而 而 而

2大拇指的形状特点不美,作者是从______________、这三方面进行描写的。

3文中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拇指的性格特点是什么?为了说明这种观点,作者在文中举了哪几个例子?概括地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画线部分的句子,运用了和的修辞方法。请你仿照着写一写食指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写句子  

(1)艺术的比赛是无法同体育比赛等量齐观的。(换说法,不改变原意)

________

(2)红火,粉霞,白雪。(改成排比句或比喻句)

________

(3)星期六我们去看足球赛。(换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

(4)爷爷走路。(改成夸张句)

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小树成长。

扩句(至少扩两处):

 

17、按要求改写句子。(5分)

(1)《每个人都是天才》一文,给了我很深的启示。

改成反问句:

(2)语文对我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了。

修改病句:  

(3)冬天来了,大雪下起来。用上合适的修辞手法把这句话写得更生动。

 

(4)爷爷要去长城。

改为双重否定句:  

(5)带走了 童年的   风筝   梦想 我

组成陈述句:

改为字句:  

改为字句:

 

18、按要求写句子。(5分)

天空挂着圆月。(扩写句子)

 

从这件事中,受到很大的教育。(修改病句)

 

树在风中摇摆。(改为拟人句)

 

索溪峪的美使我们流连忘返。(改为反问句)

 

雪花从天空中飘落下来。(改为比喻句)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报告这个喜讯的人把消息告诉了她的丈夫。(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低声说:“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我愿意告诉你。”(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身在热带,即使有衣服不用穿。(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从窗外射进来的第一束光线报道着人间的黎明。(缩句)

2.绮丽华美的春*啊,你是多么美好!(改写成反问句)

3.烟囱发出低声的呜鸣,犹如在黑夜中抽咽。(仿写,用上画线的词)

4.鸟儿唱着欢乐的歌,迎接着喷薄欲出的朝阳。(仿写,写出柳枝随风摆动。)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你已经长大了,和过去相比,是不是更有自信了?是不是养成好学习或生活习惯了?是不是懂得关心他人了……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以我不再___________”为题作文。

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如不再灰心,不再懒惰,不再粗心,不再娇气等。不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