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六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解释下列词语。

(1) 坚韧不拔:

(2)鞭策:

(3)纯粹:

(4)蹂躏:

(5)猝然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作者在阔别(   )年后又回到故乡,感叹时间流逝如此之快。表达这个意思的诗句是( )。

2、“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红旗对( ),“卷起对(   ),“高悬对( )。

3、这首诗的作者是( ),你还知道他写诗有(   )、( )、(   )。

3、写出“之”在句子中的意思。

(1)弈秋,通国善弈者也。__________

(2)一人虽听,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与俱学,弗若之矣。____________

(4)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为听。___________

4、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说话动听,使人爱听。_____

(2)亲身面临那种境地。_____

(3)形容声音突然中止。_____

(4)引人进入佳境(指风景或作品等)。_____

5、写出两句含有“花”字的诗句。

(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读古诗,完成练习。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1《竹石》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诗人以____________,实写________,赞颂的却是______

2作者用竹子________的特点,来表达自己______的品质。

3“东西南北风”喻指(  )

A.各个方向吹来的风。

B.生活中的各种艰险磨难。

4“千磨万击还坚劲”表现出(  )

A.竹子根深蒂固,吹不倒。

B.诗人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品质。

7、阅读古诗词。

浣溪沙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解释下列词语。

(1)无再少:____________________

(2)唱黄鸡: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横线的部分是这首词的小序,点出了词人所观所感的地点是________,其中的主要景物是__________。小序中的“溪水西流”与词中的“______________”相照应。

【3】上阕描绘的景物有兰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规等。

【4】下列诗句所表达的思想与本词下阕相近的一项是( )

A.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B.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C.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D.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8、诗词阅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回答问题。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片“眼波横”“眉峰聚”的比喻有什么新巧、动人之处?“眉眼盈盈处”的丰富含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片四句用了三个“春”字,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选段,完成练习。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儿,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顾及。到了初五初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1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一个________句,起到了________的作用,突出表现了正月初一________的特点。

2读选段第2自然段,说说作者是如何描写正月初一这天人们的活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选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在一个静谧的午后,下着雨。我撑开雨伞,穿过喧闹的街市,拐进长长的小巷。

雨淅淅沥沥,雨丝无声地飘洒在伞布上,又悄悄地跳落在石板路上。穿巷的微风中飘来淡淡的香味,我静静地在小巷里漫步欣赏着。

“扑通”一声,我猛然扭身一看,是一位戴斗笠的中年男子摔倒了。细密的雨雾里,他“哎”地叫唤了一声,似乎摔得有些疼。他小心翼翼地直着身子,试图站起来,腿却不听使唤地颤抖着。一次又一次,他的努力都伴随着轻微的磕碰声失败了。

我和行人反应过来,匆匆走上前去。这时我发现,原来他身旁还有一筐月饼,圆圆的月饼在石板路上滚落了一地。我们急忙围上去捡,月饼很快被拾回了筐里。那中年男子十分沮丧,几个妇女围上去亲切地询问,才知道他原来是给一家超市送货的点心店的老板。“还好,没碎多少”。“没关系,只是包装纸湿了,弄干就好了”。人们纷纷安慰他,善意伴着细雨,洒满小巷,那玫瑰仿佛更香了几许。这时,有人提议:“既然这月饼落在咱小巷,不如大家买两斤他的月饼”。“我也觉得应该这样做”。众人纷纷赞同,硬币的叮当声在小巷里格外优美而和谐。戴斗笠的男子十分感动,向众人道了谢,挑起担子,蹒跚地走了。这时,大家才发现他的腿有些残废。人群很快散去了,小巷又恢复了平静。我咬了口月饼,甜蜜流入心底。破碎的是月饼,圆满的是人心。不知过了多久,雨停了。一缕温暖的阳光从云层缝隙里穿透出来,把天空映成了蓝底金边的颜色。小巷被夕阳铺上一层碎金黄,晚风拂动着枝叶发出轻微的声响,那沁人的香味在巷子里萦绕飘荡,形成“最美不过夕阳红”的温馨意境……

1给短文拟一个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概括短文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

3“人们纷纷安慰他,善意伴着细雨,洒满小巷,那玫瑰仿佛更香了几许。”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戴斗笠的中年男子的描写运用了哪些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戴斗笠的中年男子的心情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表达了作者真实的情感,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说一说你对本文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中国结

中国结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符号,具有丰富的(内涵 内容)。

中国结起源于上古先民的结绳记事,可谓历史(长久 悠久)。据据《易·系辞》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目契。”梁武帝诗《有所思》中有“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之句。可见,在古老的华夏土地,“结”被先民们赋予了特定的表情达意(功能 功效),备受人们的尊重。

中国结是具有民族特色的纺织类工艺品。它的最大特点是工艺精巧,每个结从头到尾都是用一根线绳, 靠一双巧手,用绾、结、穿、缠、绕、编、抽等多种工艺技法循环有序地而来。其形式多为上下一致、左右对称、正反相同,首尾可以互相衔接的完美造型。同时,中国结的命名,也具有中华民族特有的吉祥美满的象征义,如“双寿”“双喜”“龙凤呈祥”“鲤跃龙门”“福寿双全”“万事如意”“吉庆有余”等,将这些具有特殊意义的结饰送给亲友,(  )喜气洋洋,(  )是一种千情万意的祝福。

在编织中国结时,最主要的材料是线绳。一般说来,用来结艺的线绳约为100厘米长,4-6毫米粗,线绳的种类很多,过去主要有丝、棉、麻,现代材料则增加了尼龙、混纺等,不仅色泽更加亮丽,耐用度也大大提高,究竟采用哪一种线绳,要根据所编织的结的用途而定,用来编结的线绳的纹路愈简单愈好,纹路复杂的,(  )单看绳线很美观,(  )用来编结却不合适,不但纹式失色,绳线本身的美感也会被淹没。线的粗细,要视饰物的大小和质感而定,开大质粗的首选粗线,形小质细的宜选细线。线的硬度也要适中,若线太硬,会给编结者增加难度,结形也较生硬;若线太软,编出的结形轮廓不清晰,结形不挺拔,不能体现线条的韵律美。

一件结饰要讲究整体美,不仅要用线恰当,线纹平整,结形匀称,结与饰物的关系也要协调。选线要注意色彩,若与古玉一类的古雅物件配编中国结,应选择含蓄的色调,诸如咖啡色或墨绿色;若为一些色彩单调,深沉的物件编中国结,夹配少许金,银或亮红等色调醒目的细线,立刻就会使整体结饰有栩栩如生之感。

如今,中国结仍然随处可见,广为流行,中式服装上精致的盘扣,让人不禁倾心于古老的东方神韵;新春佳节时,吉祥喜庆的“春”字结红遍千家万户。中国结这一传统的手工编织艺术,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生发出多种现代审美意蕴,带给人们无限的情趣和生活美感。

【1】用“√”选择括号里恰当的词语。

【2】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3】中国结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阅读文章,你学到了编制中国结选线与饰物搭配有什么技巧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自己的话概括第四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文,完成第练习题

卖豆浆的孩子

在我居住的小区门口,有一个天天早晨卖豆浆的孩子,这个孩子大约有十一二岁的年龄,每天早晨的六点多钟开始,这个小孩子就在小区门口吆喝他的鲜豆浆了。

最初发现这个卖豆浆的孩子,我以为是孩子的父母正巧这几天有什么事,让孩子代替几天罢了,也没有引起过多的注意。但是,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门口吆喝鲜豆浆的声音却一直是这个孩子,一种好奇心驱使着我走出了家门,我实在想了解个究竟。

有时候买豆浆的人很多,只见他很吃力地用那个很大的铁皮瓢一下一下地从那个大塑料桶里往外舀清水添加到豆装机里,又很熟练地在豆浆机的出口用塑料袋接豆浆,五角钱一份,他很熟练地算账、找钱、舀豆浆,(  )。盛清水的塑料桶有一米多高,放在一辆三轮车上,因而当卖去一半多以后,再舀,他的臂膀就不够长了.这时候,他往往就将半个身子趴在桶边上.看到他辛苦忙碌的样子,我虽然想急于了解却又不忍心打扰他。

这一天,下了小雨,但是,孩子的吆喝声依然准时传来,我从家里走出来,发现他依然像往日一样站在小区的门口磨着豆浆.买豆浆的人很少,到我买的时候,我趁着没有人,就问他:你爸爸妈妈呢,怎么天天就你一个人?他回答说爸爸妈妈在另外两个地方卖。我又问,你卖了多长时间了?他说一年多了,从10岁开始就卖。

看着面前这个孩子,心里很不是滋味。10岁,他就开始为生计而早起了。他不是短短的几天代替父母,而是承担了家庭中谋生计的一份责任,或者说,他 10岁开始就有了一种职业。

我问他,卖豆浆不影响学习吗,起这么早?他说没事,卖完了再去,在班里还是最早到的呢!孩子生得虎头虎脑,极壮健,很精神,两只眼睛明亮而有神,他已经没有了一个十一二岁孩子所有的那些稚嫩与娇气,而平添了一份成熟,几分老练、一些骨气,而且,我还看到了一种生的勇气与坚强。

后来,我听别人讲,这个孩子的父母都在一个工厂里上班。工厂停产放假了,就做起卖豆浆的生意每天见到这个卖豆浆的孩子,我的心里便有许多苦涩的东西在流淌。我想我不能够责怪孩子的父母让这样小的孩子就担负了生活的责任,或许这个孩子挣的这一份,就是他自己的生活费或学费。没有这一份收入,他就不能去读书了。

我总这样想,这个孩子今天卖豆浆的经历,一定是他将来人生的一笔财富。

1根据拼音写汉字,______使

2在第③段空格处选填恰当的词语是( 

A. 有条有理 B. 有条不紊 C. 有张有弛 D. 有始有终

3在第③段画线的句子中,吃力熟练是否矛盾?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第⑥段说看到了生的勇气和坚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卖豆浆的孩子勇气和坚强在全文中的具体表现:

1)雨中即便淋湿了还依然卖豆浆

2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上下文内容,说说结尾的财富指的是:

1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赏析我最棒。(8分)

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赴吕梁山抗日根据地。当他们经过黄河时,光未然深深地被黄河的气势所震撼:只见滔滔黄河水,滚滚向东流。惊涛( hài;hèi)浪扑面而来,虎啸龙吟之声如雷贯耳。船工们光着膀子,在滔天巨浪中喊着震天动地的号子,竭尽全力与河水拼搏。所有的一切,让诗人心潮澎湃(pén  bài;péng pài):隆隆的巨响,不正是轩辕黄帝披荆斩棘、所向无敌的战车轰鸣吗?壶口瀑布的百丈云烟,不正是与洪水搏斗、杀出生路的大禹精神吗?他脑海里猛然闪过一个想法:他要写一首长诗,来歌颂祖国的母亲河,来书写民族的苦难,描绘斗争与光明!

(1)这段话记叙了光未然和队友们经过壶口瀑布时的 ,请用/

把这段话分为两层。这段话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3分。前两空每个0.5分,分层1分,后一空个1分)

(2)给划线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正确读音下划直线。)(1分)

(3)文中三次用到冒号,这三个冒号的作用一样吗?是什么作用?(1分)

(4)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表达方法。(1分)

(5)给文中词语找反义词。(1分)

竭尽全力------- 如雷贯耳---------

(6)给文中词语找近义词。(1分)

震撼----- 猛然---------

 

14、阅读文中一段话,完成练习。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人家有两个关节,他只有一个。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由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讨好生活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1大拇指形状特点不美,作者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方面进行描写的。

2文中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拇指的性格特点是什么?为了表达这种观点,作者在文中举了哪几个例子?概括地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线部分的句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请你仿照着写一写大拇指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我爱听这表的声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这么说,就更增加了表的神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贝常年生活在海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孩子们在沙滩上玩耍。  

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 能不能战胜自己的决心,是每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修改病句)

 

2. 第二天,他把这两个日本孤女送往石家庄。(改为被字句)

 

3. 看到他今天的成功,我真感到自豪。(转换句式,意思不变。)

 

 

18、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修改病句。

我用了整整一年左右的时间读完了沈石溪的作品。

_______________

(2)修改下联,使之与上联组成对偶句。

上联: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会亏我

下联:心田好似大海,能够容纳百川亦可容忍他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改反问句为陈述句

(1)难道你们没有看到我放入嘴里的是中指吗?(改反问句为陈述句。)

 

(2)一只兔子怎么可能同时砸晕3只猎狗呢?(改反问句为陈述句。)

 

(3)烤过的贝壳不会磨成黑色的细粉。(改为反问句)

 

(4)不注重细节的人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改双重否定句为肯定陈述句)

 

 

20、 句子练习。

(1)书中描述了原始森林里蟒蛇吞野兽的情形。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顶帽子有什么可怕的?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6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白皮书记录了中国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让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厉害了,我的国!”

在生活中,让我们感受到“厉害”的还有很多很多,如家乡、学校、班级……又如老师、父母、同学……请以《厉害了,我的 》为题写一篇习作。

提示: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通过一两件事具体写出“厉害”之处;③语句通顺,情感真实,重点突出,有细节描写;④书写工整,标点规范,不少于4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