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六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________有成效    司空见________    无独有________

________劳成疾    见微知________    风华正________

________声鼎沸    出人意________    目瞪口________

________于律己    震耳欲________    夜以继________

2、看拼音写词语。

满分5 manfen5.com

 

 

3、古诗词耐人寻味美不胜收。有的描写了景物之美,如《如梦令》中:兴尽晚回舟,________”有的散发着情趣之美,如张志和《渔歌子》中“________,________”有的蕴含着哲理之美,如《墨梅》中“________,________”有的表达了情操之美,如《石灰吟》中的“________,________”。

4、比一比,再组词。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5、霍金顽强和命运抗争的事迹向我们证明了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  

黄沙百战穿金甲,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代)诗人

2诗的前两句描写了边塞景色,可以感受到(   )

A.轻松、愉悦的环境 B.壮丽、雄伟的场面

C.紧张的战争气氛,苍凉悲壮的情感

3解释诗的后两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反映了戍边战士不畏艰难、保家卫国的昂扬斗志和无畏的英雄气概。

B.表达了诗人对从军战士的赞美之情。

C.全诗的基调是由低沉而转向高昂的。

D.诗的后两句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将士们无家可归的同情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解释词语。

但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怎样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的意思?这句诗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前两句诗是诗人所____,短短的十个字,现在看来,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景,后两句是诗人所(想),要想看到最远方,就得登上更高一层楼。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现在被人用来鼓励别人积极向上、不断努力。请你写出其他的激励人们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庐山云雾

古往今来,人们提到庐山,常常把它和云雾连在一起。苏轼的名句不识庐山真面目,更使人们对庐山云雾产生了神秘感。

的确,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趣味无穷。游客乘车登山,刚刚在九江看到的山间云,转眼间就变成了弥漫窗外的浓雾。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

庐山云雾中最壮观的要算云海。庐山云海一年四季都可以看见。每当傍晚雨过天晴时,云海茫茫,似波涛起伏,青峰秀岭出没在云海之上,变成了云海上的小岛。雨后的夕阳如同一轮火球,燃烧在云絮翻飞的银涛雪浪之上,将云絮染上斑斓的色彩。微风吹拂。云絮好像仙女手中的彩练,又如万朵芙蓉,竞相开放。

注释:九江:庐山附近的一座城市。

(1)短文中第二自然段主要写的是庐山云雾(

第三自然段主要写的是庐山云海(   )。

(2)站在(   )能把庐山的云海尽收眼底。

从下面选择你认为最恰当的位置填在括号里。A. 山脚下 B. 半山腰 C. 山顶

3)仿照画________线的句子的句式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8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1)读上面这段话,你领悟到该段采用了哪些表达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子是怎样在不知不觉中消逝的?请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3)读了这段话,假如你是老师,你将向学生提出一个什么样的有意义的问题?并希望学生怎么回答?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请写出来。

 

 

11、正太郎决定给饿着肚子的老狐狸投送食物。每逢家里做过油肉、炸豆腐什么的,他就留下一些,扔到地板下面;还每天把一杯牛奶倒在地板下面那只破碗里。过了一个月,老狐狸和正太郎熟悉了,有时家里没有别人,正太郎的屋门就会轻轻响一声,两只狐狸从门缝里挤进来,舔正太郎的手,轻松自在地在屋里慢腾腾地踱来踱去。小狐狸见到正太郎时,也会用它那粗糙的粉红色的舌头柔和地舔他的手

老狐狸一直没有忘记救出小狐狸的事。渐渐地,木桩被啃得很细了。老狐狸用自己的力量,把小狐狸救出来的时候,该是多么欢喜呀!正太郎一想到这些,泪水就不由得涌上眼眶。

1把第一段分为两层,写出层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太郎一想到这些,泪水就不由得涌上眼眶”。

这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正太郎一想到这些,泪水就不由得涌上眼眶”。

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画横线的句子,可以看到狐狸对正太郎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孩子无罪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讲的是德国二战以后的事情。一个纳粹战犯被处决了,他的妻子因为无法忍受众人的羞辱,吊死在了自家窗户外面。第二天,邻居们走了出来,一抬头,就看见了那可怜的女人。窗户开着,她两岁大的孩子正伸出手向悬挂在窗框上的母亲爬去。眼看另一场悲剧就要发生了,人们屏住了呼吸,

这时,一个叫艾娜的女人不顾一切地向楼上冲去,把危在旦夕的孩子救了下来。她收养了这个孩子,而她的丈夫,是因为帮助犹太人被这个孩子的父亲当街处决的。街坊邻居们没有人理解她,________没有人同意让这个孩子留在他们的街区。他们让她把孩子送到孤儿院去,_________把孩子扔掉。艾娜不肯,便有人整日整夜地向她她家的窗户扔秽物,辱骂她。她自己的孩子也对她不理解,他们动不动就离家出走,还伙同同伴向母亲扔石头。可是,艾娜始终把那个孩子紧紧抱在怀里,她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你是多么漂亮啊,你是个小天使。”

渐渐地,孩子长大了,__________邻居们的行动已经不偏激了,________还是常有人叫他小“纳粹”,同龄的孩子都不跟他玩。他变得性格古怪,常常以破坏他人财产为乐。直到有一天,他打断了一个孩子的肋骨,邻居们瞒着艾娜把他送到了十几里外的教养院。

半个月后,几乎快发疯的艾娜终于找回了孩子。当他们再一次出现在愤怒的邻居们面前时,艾娜紧紧护着孩子,嘴里喃喃自语:“孩于无罪。”

孩子就是在那时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他痛哭流涕,悔恨万分。艾娜告诉他,最好的补偿就是真心地帮助大家。从此以后,他发愤图强,样样事都做得很好。最主要的是,他变得无比地关怀他人。到他中学毕业时,他收到了最好的礼物:他的邻居们每家都派了代表来参加他的毕业典礼。

“那个孩子就是我。”雅克里说。他的眼里饱含着泪水。

【1】在第二、三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想想下面黑体字的关系,照样子写词语。

危在旦夕________   举足轻重_________

【3】“危在旦夕”形容________。表示这个意思的成语还有:________。

【4】请顺着艾娜思考问题的思路,将句子补充完整,并理解“孩子无罪”的深刻含义:因为孩子的父亲是纳粹战犯,所以人民_________;虽然孩子的父亲对人民犯了罪,但是孩子_________;既然孩子没有罪,那么孩子________;既然孩子这么小就成了孤儿,那么我不管人们怎么不理解我,不公平地对待我,我都要_________

【5】“艾娜始终把那个孩子紧紧抱在怀里,她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你是多么漂亮啊,你是个小天使’。”这里“始终”“紧紧”“最多”三个词表现了艾娜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不要放走一个!”窗外一声粗暴的吼声。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  充满)了这间小屋。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支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  抓住)的工友阎振三。他的胳膊上拴着绳子,被一个肥胖的便衣侦探拉着。

那个满脸横肉的便衣侦探指着父亲问阎振三:“你认识他吗?”

1敌人派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为了抓____________,表现出他们的心虚。

2找出文中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用“__”画出,所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

3第一段用的是什么描写(   )

A.动作描写 B.语言描写 C.静态描写

4用“√”圈出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词语。

5用选文中加点的词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为人民服务(节选)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这段话的中心句是(   )

A.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B.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C.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

D.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2先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再写出这句话的意思。

有一死,重于泰山,或轻鸿毛。

(1)固:_____ 或:_______ 于:______

(2)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以张思德同志的事例来说明观点,请你再补充一个具体的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段提到的司马迁,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_____》, 被鲁迅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她喜欢唱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孩子们都喜欢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进行句子训练。

1.这个飞天梦一直萦绕在人们的脑海里。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载人航天梦想的实现,难道不是所有炎黄子孙的骄傲吗?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得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小明。  

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缩句)大家热情地接待了远方的客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成字句)战士们消灭了敌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奶奶对小明说:我小时候可没有你这么舒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修改病句)爱说脏话的人,是一种极不文明的习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改为陈述句)你看,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改为夸张句)桂花开了,离得很远就闻到了香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改为比喻句)小刚跑得非常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改为比喻句:)学校门口有两棵松树,又高大又威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缩句:受惊吓的刺猬在镇外的葡萄园里紧紧地缩成一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扩句:小明爱钓鱼。(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我们坚持植树造林。我们这个地方变成了绿色公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改成转述句: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句子改成反问句。

 人人都需要掌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作文(30分)

题目:xx,我想对你(您)说

临别之际,你想念某个同学或老师,用书信的形式写出心里话。注意书信的格式要正确,语言要流畅,情感要真诚。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