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东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六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词语中与“舍己为公”的感情色彩不同的是( )

A.足智多谋 B.情同手足 C.原形毕露 D.合情合理

2、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

B.祖国的地图像一只漂亮的金鸡。

C.那漫天的雪花如精灵飘落在大地上。

D.小姑娘羞涩地笑了,她的脸红红的,像熟透的苹果。

3、与“罗贯中:《三国演义》”表示的关系最相似的一项是(  )

A.宋江:《水浒传》。

B.吴承恩:《西游记》。

C.晏子:《晏子春秋》。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比一比,组词语。

( )( )( )( )

( )( )( )( )

5、识字表写拼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多音字组词

báo ______ ______________   zǎi  ____zài  _____

7、读下面的句子,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填在括号内。

(1)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 )

(2)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        ( )

(3)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 )

(4)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带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

(5)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哪里去?太阳也不知道。( )

(6)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 )

(7)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

8、按要求完成填空。

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这句话出自( )代诗人( )所作的一首田园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这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 )( )( )( )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本诗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 )中的一个场景。

2.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这句话出自( )代诗人( )所作的七言绝句《稚子弄冰》。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 )的场景。

3.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这句话出自( )代诗人( )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村晚》。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形象描绘了一幅有着四周长满青草的( )、似被山含住的红红( )以及放牛回家的( )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 )。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 )( )之情。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课外阅读。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唐僧师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经,艰难跋涉,来到宛子山。山中波月洞内住着一个白骨精。她残暴、狡猾, 善用伎俩,阴谋吃到唐僧肉以保长生不老。

为让计谋得逞,她幻化成村姑,但被孙悟空识破; 后又变成一个老妪,又被孙悟空识破。孙悟空两次将妖怪的肉身打死,但唐僧不识妖怪,反而责怪孙悟空连伤母女二人,恣意行凶。

白骨精第三次化身为一个老丈,再次来到唐僧面前。孙悟空一眼认出妖怪,为保师父安全,强忍紧箍咒的痛苦,将妖怪再次打死。白骨精失败三次,又生毒计,假冒佛祖之名责怪唐僧处事不当。

唐僧果然中计,贬走孙悟空。孙悟空恳求不成只得只身返回花果山。随后,唐僧、沙僧被妖怪所擒。八戒侥幸逃出,他知道妖怪厉害,跑到花果山请孙悟空回来救师父。

孙悟空得知师父遭难,毅然与八戒离开花果山,智斗妖精,救出唐僧,师徒四人又同心同德踏上西行的路途。( 有改动)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伎俩: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妪: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短文概括孙悟空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篇文章, 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在埃及首都开罗西南面金黄色的沙漠中,可以看到一座座巨大的建筑物。它们巍然屹立,傲对碧空。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坟墓。大约在公元前27世纪,古埃及王国由法老统治。法老死后,他们的尸体就埋葬在巨大的石头坟墓里。这些坟墓底座是四方形,愈往上愈小,最后成为尖顶。( )它们的轮廓有点儿像汉字的“金”字,( )被称为金字塔。

古埃及各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有70多座, 其中最大的是开罗近郊的胡夫金字塔。这座金字塔高约146米,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里的路程。塔身由约230 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约2.5吨,最大的一块重约160吨。

有人估计,( )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 )用火车装运,需要约60万个车皮。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也很难插入锋利的刀片。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动用了约10万人,完成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

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勤劳而聪明的古埃及人想出了许多科学的方法。他们把石头放在木橇上,用人或牲畜来拉。载着很重石块的木橇在不平整的路上拉不动,于是他们又专门修了一条石路。

开始砌金字塔了,当时没有起重机,怎样把这么多巨大的石块垒起来呢?据说是先砌好地面的一层,然后堆起一个和这一层同样高的土坡,人们就顺着倾斜的土坡把石块拉上第二层。这样一层层砌上去,金字塔有多高,土坡就有多高。塔建成后、土坡变成了一座很大的山。然后人们又把这座土山移走,让金字塔显露出来。

现在,这些金字塔矗立在起伏的黄沙之中已经有四五千年了。它们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1】给本文加个恰当的标题:《__》。

【2】短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金字塔?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写金字塔 “宏伟”和“精巧”的句子。

【4】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5】火眼金睛。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雄伟___     矗立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勤劳____     精巧____

【6】短文第3自然段介绍金字塔主要用了( )说明方法。

A.举例子

B.打比方

C.列数字

D.作比较

【7】为什么说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手和脑的故事

一天,手正在欣赏一件看书精心制作的杰作。又高兴又骄傲地说:“我确实是万能的,如果没有我,怎能制造出这样精美的东西,人类哪会有美满的生活呢?”手得意洋洋,大有目空一切的气概。

大脑听了很不服气,于是大声地说:“你这么自大,太过分了。其实,你有什么了不起?如果不是我在动脑筋,你哪有这样的成就?你不过是依从我的命令行事罢了。”手立即加以反驳:“胡说!你只是空想,不做一事,哪里比得上我一天到晚在埋头苦干,制造出无数有用的东西!”

他们因为吵了嘴,便谁也不理谁。大脑每天都在计划怎样改良机械,臬设计者精密的仪器,希望用来代替人力,减轻人们的辛苦。却始终无法实现。而手呢,也只是习惯性地整天忙忙碌碌地工作,但是做出来的东西缺乏良好的性能。至于什么缘故,弄不清楚。

眼睛看他们互不相让,真是又急又气,便对他们说:“你们这样相持下去,终究不是办法,必须互相配合才行。大脑想出来计划,手在实际生活中证明这个想法是否正确,从而获得宝贵的经验,手的劳动依靠大脑的帮助,才有进步;大脑的思考,得到手所提供的经验,也就更灵活,更有效了。手脑配合,才会肯有创造性,人类社会才能够不断进步。

听了眼睛的忠告,手和脑都醒悟过来,他们如好如初,合作得更紧密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目空一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辅相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手和脑为什么争吵,,请用一句话概括他们争吵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手和脑争吵后谁也不理谁,造成了臬的后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听了眼睛的忠告,手和脑明白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白杨》片段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爸爸 大孩子摇着他的腿 你看那树多高

爸爸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 倒是旁边的妹妹插嘴了   那不是树   那是大伞

哪有这么大的伞

你看它多直   妹妹分辩着

它是树,不是伞!哥哥肯定地说。

小小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慢慢地抚摸着孩子们的头,说:这不是伞,是白杨树。

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   ),那么( ),不(   ),也不(   )。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1)给文段第2-5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按课文内容填空。

(3)写出近、反义词。

严肃     坚强     粗壮     动摇  

             

(4)回答问题:

高大挺秀的身影在文中指

为什么称白杨树为戈壁滩上的卫士

 

白杨树有哪些特点?爸爸借白杨表白着自己怎样的心?

 

 

(5)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可保卫者。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等词语。

 

 

 

 

13、我能读课外阅读,并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

小鸟和守林老人

起初,鸟儿们非常惊诧:怎么来了个白胡子老头?是捕鸟的吧?打猎的吧?不像。带了一条黑狗,可没带猎枪。老人在树林里盖了一幢小屋,住下了。

奇怪,鸟儿们用晶亮的小眼睛彼此询问着,用它们鸟国的语言争论着。

不过,很快,鸟儿们就发现,他是个好老头,是它们天堂的保护神。

那天,来了一伙偷砍树木的人。老人带着黑狗,叫喊着去阻拦利斧的(挥舞 指挥)。激烈的争吵,黑狗的狂吠,老人展开一张布告。那伙人虽然还在吼叫,但他们终于发现,老人是一尊真正的山神。他们低下了头。那伙人走了,老人轻轻抚摸受伤的树干,抚摸流出树脂的伤痕,又拾起从树枝上(震落  塌落)的鸟窝,轻轻地安放在树枝上……

老人取得了鸟儿们的信任,鸟儿们认定他是一个好人

老人走动在浓密的树荫里。白发满头,是一朵硕大的蒲公英,是一盏明亮的神灯啊!

鸟儿们开始拜访老人的小屋。叽叽,喳喳,翻译出来是:您好!您好!

老人呵呵笑着,用饭粒和爱抚招待他的客人。一只大胆的黄色小鸟,衔着一颗草莓停落在老人肩上。老人伸手接住了这珍贵的馈赠。接着又是一颗,又是一颗……

这一夜老人睡得很好。

时间在树叶上写了许多故事,许多故事深深地嵌进树的年轮。

老人开始和每一只小鸟、每一棵树告别。

敏感的鸟儿知道,已经很老的老人,一定是要走了。

林中的小屋没有升起炊烟的那天,鸟儿们知道老人走了。树林里又(静寂 肃静)又暗淡的一天呵。

谁也没邀约谁,鸟儿们都来了。成百上千的鸟儿,在林中小屋上盘旋,哀鸣。整座山林都在摇晃,树叶和树枝轻轻拂动。

鸟儿们衔来无数的花瓣,无数的绿叶。伴着阳光,树林里下了一场花瓣雨,绿叶雨。飘落的花瓣和绿叶呵,掩盖了林中小屋……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词语,用横线画出。(3分)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惊讶----(   爱抚----(

(3)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

 

 

(4)认真阅读,想一想,再填空。(2分)

鸟的天堂的保护神是   ;鸟儿们认定他是一个好人,原因是:

 

 

(5)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鸟对守林老人是友好的、敬重的?从文中找一找,用   标出。再读一读,把你的体会写在下面。(2分)

 

(6)保护鸟类,人与自然和睦相处是人类共同的呼声。请你写一条公益广告,宣传这一主张。(1分)

 

14、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高年级,离我们是那样遥远,而飞行却仍在(连续  继续)。和老师的一场谈话,只不过更加(激发  激励)了我的想象力。我(希望  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我们知道母亲怀胎九个月才生下婴儿。“为什么是九个月呢?”我自己给自己提了个问题,“为什么不是八个月?不是十个月?偏偏是九个月呢?”我绞尽脑汁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想啊想啊,嘿!终于想出了眉目:“这就跟画地图差不多。地上的距离很远很远,在地图上画出来只不过几厘米。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小鱼,大概经过了一百万年。现在,这一百万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一百万年,这又是一个月。这样(推算  计算)下来,到变化成人,正好是九个月。”我的发现竟如此简单明了,我为此感到格外高兴。

  三年以后,我升入了高年级。有一次上生物课,年轻的女教师一本正经板着面孔讲达尔文,讲人的起源,讲人的发育和进化。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听见老师说,按照达尔文的观点,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人的历史发展的每个阶段。当时教室里安静得出奇,大家都默不作声。可是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发现,就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老师狠狠地瞪了我一眼,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

1.划去文中括号里不合适的词语。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轻盈——(   )   遥远——(   )

  简单——(   )   安静——(   )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一本正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情不自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的发现是什么?用直线在文中画出来。

5.听了生物老师的课,“我”为什么会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内阅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yuè ,雾散了就回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diào tiáo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到雾散时,诸葛亮下令返回。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诸葛亮那边船轻水急,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1】把选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读音用“/”画掉。

【2】在选文中找出一对近义词和一对反义词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 )——( )                       ( )——( )

【3】诸葛亮为什么选在“大雾漫天”的时候去“取箭”?

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字摆开”是为了_____________,“一边擂鼓,一边呐喊”是为了___________,“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选文,说一说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

【6】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诸葛亮当时会笑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遭到太尉高俅的陷害,被发配沧州。押送林冲的两个差役被高太尉收买,要在路上杀死他。幸亏林冲的结义兄弟花和尚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了他,又一路护送,来到沧州。

林冲到沧州不久,被派到城外去看管草料场。有一天,北风呼啸,大雪纷飞。林冲住的草屋被大风吹得直摇晃。他想,这屋子怎么过冬啊,等雪停了,找个泥瓦匠来修一修。他觉得浑身发冷,就扛起花枪,挑着酒葫芦到附近的小酒店去打酒。

林冲打完酒,雪下得更大了。他想,不如到山神庙避避风雪。林冲走进庙,掩上门,放下花枪,坐下来喝酒。

林冲正喝着酒,忽听得门外噼里啪啦乱响。他急忙起身,顺门缝往外一看,不好!草料场着火了。林冲正要推门出去救火,就听见有人在外面说话。原来,太尉高伏知道在野猪林没有杀死林冲,大发雷霆。他派心腹陆谦、富安到沧州,一定要杀死林冲。这二人买通了监狱的牢头,趁着这场大雪,放火烧了草料场,想把林冲烧死。三个人放完火来到山神庙前说道:“这么大的火,林冲是跑不出来了。就算不被烧死,烧了草料场也要定他死罪!这次他别想活了。”林冲在门里听得清清楚楚,不由得怒火升上心头。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林冲抄起花枪,大吼一声,冲出庙门,一口气杀死了这三个丧尽天良的人。

这样一来,林冲被逼得走投无路,只好去投奔梁山。“逼上梁山”一词,就是由此而来的。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心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走投无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短文中林冲进庙门和冲出庙门时的一系列连续动词。

进庙门:_______________ 出庙门:_______________

【3】林冲为什么被发配沧州?在文中用“ ”画出来。

【4】草料场起火的原因是什么?在文中用“﹏﹏﹏”画出相关内容。

【5】你还知道林冲的兄弟鲁智深的哪个故事?在下面写一个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内阅读。

“星”和“凤”的共同特点:它们原来都是象形字,有着鲜明的图画文字特征。由于汉字毕竟不是绘画,而是文字符号,简化后,象形字的特征一旦弱化,就不容易辨认出来了。因此,人们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声符,创造了新的形声字。

1“星”和“凤”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象形字简化后的缺点是什么?人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外阅读

家是什么

家是什么?

家是风雨中一间小屋,家是大雪天的一把酒壶。

家是什么?

家是锅碗瓢盆油盐酱醋,

家室高堂孺子共伴红烛。

家是什么?

家是远行时的一声声叮嘱,

家是重逢时流落的泪珠。

家是什么?

家是姑舅叔伯彼此相助,

家是赵钱孙李兄弟手足。

家是亲情的归宿,

家是半夜梦醒依旧未眠的慈母,

家是人生课堂——

读不完的一部长书……

【1】1小节诗中,作者把家说成   ,这是因为

【2】诗中,作者运用比喻手法来描写家。在这一系列比喻中,你喜欢的说法是  

这是因为  

【3】读了这首诗,请用一两句话说说你的感受。

 

 

 

19、我会阅读。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  ),就像只用绿色(   ),不用墨线(   )的中国画那样,到处(   ),轻轻(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在文中( )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用下面的词语写句子。

那么……那么……

……………………

(3)作者从上到下,依次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景物。

(4)用“﹌”画出写作者心里感受的句子。

(5)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6)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草原有什么特点?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改写下列句子。4%

(1)五彩缤纷的焰火在天空中构成一幅美妙的图画。(缩句)

(2)我们不能随意破坏学校里的花草树木。(改成反问句)

(3)雨点落下来。(扩句,至少两处)

(4)同学们迎着早晨的朝阳认真地做操。(修改病句)

 

21、按要求写句子。

1.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种境界难道不耐人寻味吗?(改成陈述句)

                                 

2.我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不能不感到吃惊。(改成肯定句)

                                 

22、改为转述句。

(1)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过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武松道:“这可奇怪了!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   习作。

同学们,祖国西部在建设着们辛勤汗水的浇灌下,焕发出勃勃生机。他们让我们敬仰,让我们赞叹。现在,请把你对建设者们的倾慕、对充满神秘的西部的向往、对边疆孩子的关注都倾注在笔端吧,以书信的形式说说心里话。

要求:1.格式要正确;2.内容要有一定主题;3.要写出真情实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