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词填空。
郑重 慎重
“这件事你亲自去办,不能有任何闪失。”父亲( )地嘱咐他。
经过( )地考虑,他决定放弃出国的机会。
伫立 屹立
他( )在岸边,静静地观察水底的鱼儿。
人民英雄纪念碑( )在天安门广场。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A. 杜甫 B. 李白 C. 孟浩然
3、选择词语填空。
竟然果然突然毅然
(1) ( )不出我所料,我们在这次比赛中夺得了第一名。
(2) 天啊!他( )敢走那条危险的山路。
虽然……但是……尽管……还是……不管……总是……
(3) ( )围观的人怎样讥笑,达.芬奇( )专心致志地画着。
(4) 不努力学习文化知识,( )有美好的理想,最终( ) 不能实现。
4、解释下列字。
1.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按查字典的要求填表。
查划线的字 | 音节 | 部首 | 除部首外笔画数 | 选择正确的解释 |
顽皮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①愚昧无知;②淘气;③固执______ |
抓耳挠腮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①扰乱,搅;②弯曲;③搔,抓______ |
6、给字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男 ________ ________ 主 ________________
隹 ________ ________ 旨 ________________
匡 ________ ________ 坐 ________________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第一个发现甲骨文的是____代国子监的主管官员王懿荣。
2.______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之一,曾对周边一些国家的文化产生过重要影响。
3.___________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古往今来,我国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书法家,他们的书法作品是艺术中的珍品。
4.甲骨文是刻在_____或_____上的文字,金文是铸刻在_____上的文字。
8、让 _____的号角奏鸣!哦,西风啊,_______ ,_____ ?
9、 呼兰河传(节选)
后园中有一棵玫瑰,一到五月就开花的,一直开到六月。
花朵和酱油碟那么大。开得很茂盛,满树都是,因为花香,招来了很多的蜂子。“嗡嗡”地在玫瑰树那儿闹着。
别的一切都玩厌了的时候,我就想起来去摘玫瑰花,摘了一大堆, 把草帽( )下来用帽兜子( )着。在摘那花的时候,有两种恐惧,一种是怕蜂子刺人,另一种是怕玫瑰的刺刺手。好不容易摘了一大堆,摘完了可又不知道做什么了。忽然异想天开,这花若给祖父戴起来该多好看。
祖父蹲在地上( )草,我就给他( )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在干什么。我把他的草帽给他插了一圈的花,红彤彤的二三十朵。我一边插一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 “今天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就把我笑得哆嗦起来。我几乎没有支持的能力再插上去。
等我插完了,祖父还是不晓得。他还照样地拔着垄上的草。我跑得很远地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边看,一看就想笑。所以我借机进屋去找一点吃的来,还没等我回到园中,祖父也进屋来了。
那满头红彤彤的花朵,一进来就被祖母看见了。她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笑。
祖 父 把 帽 子 摘 下 来 一 看 , 原 来 那 玫 瑰 的 香 并 不 是 因为 ,而是 。
他把帽子放下,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过一会想起来,又笑了。
【1】把表示动作的词语按顺序填入短文中合适的括号里。
拔 戴 盛 脱
【2】“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是说闻得到_____,这里用了_______的手法。
【3】根据上下文把短文横线上补充完整。
【4】用“ ”画出两个描写笑的句子。
【5】用自己的话概括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笔下犹能有花开
秋末冬初,天坛里那排白色的藤萝架,上边的叶子已经落得差不多了。没事的时候,我爱到这里来画画。
①那天,我看到我的斜对面坐着一位老太太,个子很高,体量很壮,头戴一顶棒球帽,还是歪戴着,很俏皮的样子。
老太太长得很精神,眉眼俊朗,我们相对藤萝架,只有几步距离,彼此看得很清楚。我注意观察她,她也时不时地瞄我两眼。
我画完了老太太的一幅速写像,站起来走,路过她身边时,老太太抬起头问了我一句:“刚才是不是在画我呢?”我赶紧坦白:“是画您呢。”然后打开旧杂志递给她看,等待她的评判。②她扫了一眼画,便把杂志还给我,没有说一句我画的她到底像还是不像,只说了句:“我也会画画。”这话说得有点儿孩子气,有点儿不服气,特别像小时候体育课上跳高或跳远,我跳过去了或跳出来的那个高度或远度,另一个同学歪着脑袋说:“我也能跳。”
我赶紧把那本旧杂志递给她,对她说:“您给我画一个。” 她很快就画出一朵牡丹花,还有两片叶子。每个花瓣都画得很仔细,手一点儿不抖,我连连夸她:“您画得真好!”她把杂志和笔还给我,说:“好什么呀!不成样子了。以前,我和你一样,也爱到这里画画。我家就住在金鱼池,天天都到天坛来。”我说:“您就够棒的了,都多大岁数了呀!”然后我问她有多大岁数了,她反问我:“你猜。”我说:“我看您没到八十岁。”她笑了,伸出手冲我比划:“八十八啦!”
八十八岁了,还能画这么漂亮的花,真让人羡慕。我不知道我还能不能活到老太太这岁数,能活到这岁数的人,身体是一方面原因,心情和心理是另一方面原因。这么一把年纪了,心中未与年俱老,笔下犹能有花开,这样的老人并不多。
【1】读完全文,我知道文章题目“笔下犹能有花开”说的是_________(人物),这句话有两层含义:一是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
【2】读画“ ”的两个句子,体会人物内心。
(1)第①句运用了____描写,从“歪戴着”一词中,我能看出老太太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句运用了____描写,从“我也会画画”中,我能体会出老太太内心的想法是:_______________。
【3】在最后一段中,作者说“真让人羡慕”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心中未与年俱老,笔下犹能有花开”,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遇到过这样的人吗。他是怎样的状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请种一株树
请种一株树,为你自己,也为别人。
不管你种下的是什么,是松树,是柳树,是翠竹还是樱桃、丁香。假如我们每个人都留下一片绿叶、一从花香、一树硕果、一片绿荫,我们都把心中的爱献上,把美好希望种上,那么人们便可以躺在它的树荫里,静静地乘凉,休息,便可能摘下许多艳丽而多汁的果子,便可以让我们的生活盈盈春意,洋溢着阵阵芳香。
请你种一株树,把五彩的云霞种上,把我们对自己,对别人的真诚和爱献上,那么我们就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我们的世界将变得格外灿烂迷人,五彩缤纷而又充满亲切可爱。
种上你的树,流淌你的汗水,付出你的劳动,留下你的一片心意。不管人们是否能够把你想起,只要树是你种的,花和果是你培育的,你便可以欣慰,可以自豪,可以永远觉得是一种幸福,因为你为自己,也为别人留下美好。
请种一株树。
【1】在文中找出合适的词填空。
一( )花香 一( )绿叶 一( )绿荫 一( )硕果
一( )幸福 ( )的云霞 ( )的生活 ( )的果子
【2】每个人都种下一棵树,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请用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每个人都种下一棵树,会给世界带来什么变化?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爱护花草,植树造林为主题,拟写一份水温馨的公益广告词。(提示:体现趣味性、情感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品读片段,完成练习。
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
【1】因为有重大发现而被驱逐和迫害的例子有:________________
【2】句中的破折号表示( )
A.解释说明 B.意思的递进 C.声音的延长
【3】请用破折号的这一作用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1月20日,长春的北风刮得很儿猛。我骑着自行车,只顾低着,往胶紧蹬。临近各平大路口,把一个边走边低头数钱的农民老大爷撞了个趔趄,他手中的人一把人民币“哗啦”一声个在地上。我慌忙跳下车,赶紧把线给老人拾起来,可是已经来不及了,散落在地上的钱已被“呼啦”的北 风刮了起来,纷纷向四处习飞扬。正在这时,只见过往行人都不约而同地向飘走的方向跑去,有的还喊着:“钱跑了,快抢啊!”霎时间整个路口喧腾起来。
这突如其来的情况,使老人大为吃惊,随后便焦急的地拍着大腿说:“风刮人又抢,怎么得了,我要没了。”我本想安慰老人几句,可说什么好呢?
没过多久,风似乎小些了,“抢钱”的人们从四面八方陆续向老人走来,不约而同的把“抢”来的钱都一一交到他手里,老人喜出望外,不停在向众人点着头。
人们聚集在老人的周围,一再关切地要老人把钱数数。看得出老人有点情面难却,用微颤的双手数了起来,旁边还有人帮着数。数完了,老人略微迟疑了一下,接着又数了一遍,还是26张。老人抬起头用疑问的目光瞅着四周的人们,并自言自语地说:“不对。”老人的话还没说完,一个戴红领帽的小学生抢着喊开了,:“谁还没把钱送来。”老人忙接着说:“不是少了,是多了。”“怎么会多呢?是你记错了吧?”有人诧异地问。老人肯定地说:“没错,我在家数得清清楚楚,明明是25张,都是五元一张的。”人们不解地对视着。那个小学生又喊开了:“谁又多送了?”话间刚落,只见一个中年妇女录好意思地说:“是我的,我拿着一张五元钱准备到商店买东西,刚才光顾帮老大爷‘抢钱’了,意忘了自己手里还拿着钱,一起都交给了这位老大爷。”说完,人群里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我沉重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轻松了。
【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趔趄(lié liè) 散落(sǎn sàn) 微颤(chàn zhàn)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突如其来:__________________
(2)喜出望外:___________________
(3)不约而同: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言自语: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抢钱”二字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一句为什么说:“我沉重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轻松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是按_______顺序写的,给前四个自然段各加一个小标题。
①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
【6】读了短文,你受到了什么启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①宝玉等听了,也都出来看时,宝玉笑道:“我认得这风筝,这是大老爷那院里嫣红姑娘放的。拿下来给他送过去罢。”
②小丫头去了半天,空手回来,笑道:“晴雯姑娘昨儿放走了。” 宝玉道:“再把大螃蟹拿来罢。”丫头去了,同了几个人,扛了一个美人并籰子来,回说:“袭姑娘说:昨儿把螃蟹给了三爷了。”宝玉细看了一回,只见这美人做的十分精致,心中欢喜,便叫:“放起来!”
③独有宝玉的美人儿,再放不起来。宝玉说丫头们不会放,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就落下来,急的头上的汗都出来了。众人都笑他,他便恨的摔在地下,指着风筝说道:“要不是个美人儿,我一顿脚跺个稀烂!”
【1】从第①段宝玉吩咐人把风筝给嫣红送回去,可见他( );从第②段宝玉一连“损失”两个风筝也不生气,可见他( )
A.没有贵族公子的架子 B.心地纯善
【2】根据上下文可以猜出第③段中“只起房高”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宝玉见美人儿风筝做得精致,马上就_______起来;他想放美人儿风筝,却放不起来,被众人一笑,他___________。宝玉的这些言行举止给你留下的印象是: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生日
我埋头忙碌了一个冬季的工作之后,终于获得了两个礼拜的休假。我老早就计划好要利用这个机会到一个风景宜人的观光胜地去,上音乐厅听听音乐,交些朋友,喝些好酒,随心所欲地休息一番。
临行前一天下班回家,我十分兴奋地整理行装,把大箱子放进轿车的车厢里。第二天早晨出发前,我打电话给母亲,告诉她我准备去度假。母亲说:“你能不能顺路经过我这里,我想看看你,和你聊一聊天,我们很久没有团聚了。”
“妈妈,我也想去看您,可是我忙着赶路,因为同人家约好了见面的时间。”我说。“好吧,你回来后再到我这儿来吧!”母亲说。
当我开车正要上高速公路时,忽然记起今天是母亲的生日。于是,我绕回一段路,停在一个花店门口,打算买些鲜花,叫花店给母亲送去,因为我知道母亲非常喜欢鲜花。
花店里有一个小男孩,正挑好一把玫瑰在付钱。小男孩面带愁容,因为他发现自己带的钱不够,少了10元钱。
我问小男孩:“你买这些花是做什么用的?”
小男孩说:“送给我妈妈,今天是她的生日。”
我拿出钞票为小男孩凑足了买花钱。小男孩很快乐地说:“谢谢你,先生,我妈妈会感激你的。”
我说:“不用谢,今天也是我妈妈的生日。”
小男孩满脸微笑地抱着花转身走了。
我选好一束玫瑰、一束康乃馨和一束黄菊花,付了钱,给花店的老板写下了我母亲的地址,然后发动车,继续上路。
仅开出一小段,转过一个小山坡,我就看见刚才碰到的那个小男孩。他跪在一个小墓碑前,玫瑰花摊放在碑上。我下了车,小男孩看见了我,挥手说:“先生,我妈妈很喜欢我给她的花。谢谢你,先生。“
眼前的情景,让我心头一震。我将车开回花店,找到老板,问道:“那几束花是不是已经送走了?”
老板摇摇头说:“还没有。”
“不必麻烦你了,”我说,“我自己去送。”
【1】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是( )
A.小男孩
B.我的母亲
C.我
D.花店老板
【2】最后,“我”决定自己将花送给母亲的原因是( )
A.怕花店老板不能准时送到。
B.与别人约好的度假时间还没有到。
C.母亲家的地址写错了。
D.受到小男孩热爱母亲言行的启发。
【3】本文要告诉我们的是( )
A.应当孝敬老人。
B.理解和满足老人精神上的需要,是十分重要的。
C.对人要慷慨一些,要乐于助人。
D.小孩子比成人更有孝顺长辈之心。
16、品读语段,完成练习。
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1】这两句话写出了榆树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时不同的形态与特点。
【2】这富有诗意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榆树的高大和不容忽视,同时也表现出榆树 ( )的特点。
A.随意
B.美丽
C.充满活力
D.年龄大
17、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某小学学生使用网络新词的调查统计表
调查年级及人数 | 经常使用 | 偶然使用 | 从不使用 |
一二年级(100人) | 10人 | 25人 | 65人 |
三四年级(100人) | 65人 | 19人 | 16人 |
五六年级(100人) | 89人 | 11人 | 0人 |
材料二:由于时代的不同,人类的语言也日渐丰富,网络新词也快速席卷到校园,它正如一场新的文化大爆炸一般,在校园中“炸”开了,像“Pk”“逆袭”“锦鲤”等这些网络新词在许多学生口中时常说着,在习作中偶尔用着,俨然成为校园里的又一“时尚”。
【1】阅读材料一,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写出你的发现: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描述的这种现象,你是如何看待的,请写出你的观点。
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百合
①百合,是一种从古到今都受人喜爱的世界名花。它原产于中国,鳞叶呈长椭圆形,顶端尖,基部较宽,微波状,向内卷曲。表面白色或淡黄色,光滑半透明,质硬而脆,无气味,味微苦。后人因其鳞茎由许多白色片层环抱而成,状如莲花,因而取“百年好合”之意命名。
②百合由野生变成人工栽培已有悠久历史。在公元4世纪时,人们认为百合只有食用和药用的功能。百合的营养价值丰富,它不但含有蛋白质,脂肪、还原糖、淀粉,多种微量元素及维生素,还含有一些特殊的营养成分。这些成分综合作用于人体,不仅具有良好的营养滋补之功,而且还对秋季气候干燥而引起的多种季节性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中医上讲鲜百合具有养心安神、镇咳祛痰、滋阴润肺的功效,对病后虚弱的人非常有益。
③及至南北朝时期,梁宣帝发现百合花很值得观赏,他曾诗云:接叶有多重,花开无异色,含露或低垂,从风时偃柳。赞美它具有超凡脱俗、矜持含蓄的气质。至宋代,种植百合花的人更多。大诗人陆游也利用窗前的土丘种上百合花。他也咏曰:“方兰移取遍中林,余地何妨种玉簪。更乞两丛香百合,老翁七十尚童心。”
④随着时代的进步,欧美园艺专家通过杂交育种途径去创造新的品种。经过近半个世纪后,终于选育出一批统称为“金百合”的新花。其特色是打破了中国百合全是一茎一朵、单纯白色的现状,变成一茎多朵,且花色更多,既有金黄、橙红和淡紫,又有彩斑、条纹等其他图案颜色。例如,由荷兰人改良的“卷丹”,花色橙红,每枝能开花七八朵,比美国人培育的“火黄”色彩更鲜艳,花朵更繁多。另外,与中国百合相比,有些金百合品种更具特色,不但花色多样,而且还蕴含香味,最适宜做堂的插花,使人们欣赏起来,不禁生发出“夜深香满屋,疑是酒醒时”的感觉。
【1】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百合因何而得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百合有哪些用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中国百合相比,金百合有什么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
隔岸观火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这其中,曹操将皇帝软禁在许都,常常借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但是大家都知道皇帝只是傀儡,皇帝的命令实际上就是曹操的命令,所以有的不听从,有的阳奉阴违。于是曹操就又借皇帝的名义讨伐这些藐视命令的人。
袁绍政权是当时非常强大的一支力量,但是袁绍很骄傲,疑心重,优柔寡断,并且不善于使用人才,结果被曹操打败,人也又气又病,一命呜呼。袁绍死后,几个儿子不团结,被曹操打得节节败退,大儿子袁谭被杀,二儿子袁熙、小儿子袁尚刚在幽州(大致在今天的北京市、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当时袁熙驻守在那里)喘了一口气,曹操马上就追过来了。袁熙袁尚没办法,于是投奔乌桓(古代居住在东北的一个少数民族)。曹操马上向乌桓进兵,占领了乌桓,袁氏兄弟只得又去投奔辽东(泛指辽河以东的地区)太守公孙康。
这个时候,曹操的大将们主张乘胜追击,消灭袁氏兄弟,并借此机会平定辽东。大将夏侯惇(dūn)代表众将请战,说:“辽东太守公孙康,一直以来都不听命令,现在袁熙、袁尚又去投奔,肯定后患无穷。不如趁他们还没行动起来的时候,迅速前往攻打,辽东就可以征服了。”听了夏侯惇的话,曹操笑着说:“不需要麻烦各位施展威风,几天之后,公孙康自然会送上二袁的脑袋。”听了曹操的话,大将们都不信,但是也没办法。
曹操一连几天没动静,有人可急了。有一天,夏侯惇和另一位大将张辽来找曹操,说:“如果不攻打辽东,那我们就回许都去,免得有人趁机攻打。”曹操说:“等二袁的脑袋到了,我们马上回去。”大家听了暗笑,觉得曹操在做白日梦。正在这时,有人报告说,公孙康派人送东西来了。一看,正是袁熙、袁尚的脑袋。大家非常惊讶,不知道到底怎么回事。
曹操笑着说:“不出奉孝所料。”奉孝是郭嘉的字,郭嘉是曹操最得力的谋士,但不久前去世了,他留了一封遗书给曹操,说:“袁熙、袁尚投奔辽东去了,您千万不要前往攻打。您要是攻打的话,把他们逼急了,他们就会联手反抗,这样对我们不利。如果暂时不攻打的话,公孙康和袁氏兄弟肯定互相图谋。为什么呢?因为袁绍在世的时候,常常想吞并辽东,公孙康一直防备着。现在袁熙、袁尚前往投奔,公孙康肯定会怀疑他们,担心引狼入室。袁熙、袁尚也知道自己的处境,肯定也会图谋除掉公孙康,占有辽东。您只要按兵不动,留出一点时间,他们之间的不信任肯定会升级,必然产生矛盾。这样公孙康为了避免夜长梦多,肯定会杀掉袁熙、袁尚的。这样,既不会对我们造成什么损失,也能够借助公孙康与袁氏兄弟的矛盾达到目的。”
就这样,曹操借公孙康之手除掉了二袁,免除了后患。公孙康也顺水推舟,表示服从曹操,辽东也兵不血刃地被平定了。《三国演义》上称这段为“郭嘉遗计定辽东”,它充分展示了郭嘉的智慧。
“隔岸观火”的本义是说隔着河观看对岸的火灾,在这种情况下,自己烧不着,却能够在别人形成损失的时候采取有利于自己的行动。在军事上,就是要按兵不动,不急于进攻,等待敌人内部发生矛盾,等到敌人自相残杀,力量削弱时,我方就可以坐收其利,一举成功。
【1】填空。
(1)曹操通过几次重要的战役最终打败了袁绍,其中最重要、最著名的一次战役是____________。
(2)第五自然段说“奉孝”是郭嘉的“字”,除了姓名以外还取字是中国的一种特殊文化,例如,关羽,字______。
【2】文章中出现了一些成语,按照下面的意思从文中找出来,写在相应的括号里。
(1)比喻把敌人或坏人引入内部,招来灾祸。( )
(2)武器上没有沾血。指没有经过激战就取得了胜利。( )
(3)指今后的祸害及忧患没有穷尽。( )
(4)黑夜时间长,做梦的次数多。比喻时间拖延下来,事情可能发生各种不利的变化。( )
【3】曹操如何“隔岸观火”在郭嘉的遗书中得到了体现。他让曹操通过怎样做,使自己处在“隔岸”的位置?请用“______”画出来。他“观”的“火”是指什么?请用“ ”画出来。
【4】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袁绍政权是当时非常强大的一支力量,但是袁绍很骄傲,疑心重,优柔寡断,并且不善于使用人才,结果被曹操打败。( )
(2)曹操一连几天没动静,还说等二袁的脑袋到了,马上回去。大家听了暗笑,觉得曹操在做白日梦。( )
(3)郭嘉回老家了,回家前他留了一封遗书给曹操,说袁熙、袁尚投奔辽东去了,让曹操千万不要前往攻打。( )
(4)袁绍在世的时候,常常想帮助辽东,公孙康一直非常感谢他。现在袁熙、袁尚前往投奔,公孙康肯定会帮助他们。( )
【5】想象续写。曹操按兵不动,不攻打辽东,而是等待公孙康与袁家兄弟矛盾的爆发。这需要一定的时间,也就要求曹操有一定的耐性,因为大军在外水土不服,粮草供给都是压力。夏侯惇等人先是要求曹操马上攻打辽东,后来又要求曹操要么打辽东,要么就回去,免得许都(曹操的大本营)有危险。面对手下连续的请求,假设曹操经不住手下们的催促,贸然攻打辽东或者撤兵回许都的话,会发生怎样的事?结果会如何呢?
请写一写,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曹小三看不出来。(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把间接引语改成直接引语。
妈妈严厉地对我说,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我一定要认真复习,不要辜负老师和她对我的一片期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条巨大的章鱼正用它那八条长长的腕死死地缠住克勒松。(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改写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爸爸的咳嗽可能和东南风好像真有联系!(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请随意搭配右边的各组人物和场景,然后发挥丰富的想象,自拟题目,编写一个故事。
要求:1.故事合理。2.多方面描写人物。3.不少于400字。
人物:教授、小文、皮皮狗
将军、探险者、旅行团
农民 大学生 建筑工人
战士、海盗、银行职员
场景:海岛、森林、沙漠、飞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