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六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面句子中带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行到庙前,见这庙门上贴着一张印信榜文。(文告)

B.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春天)

C.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称赞)

D.童孙未解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供应)

2、与“罗”的意思有关的一项是(  )

A.网具 B.蔬菜 C.散步 D.花纹

3、想谋取唐僧宝贝的和尚所在的寺院叫(   

A.观音禅院

B.雷音寺

C.小雪音寺

D.宝林禅寺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看拼音写词语。

jùn  qiào _______   chún  shú _______  

qīng  miè ________ _________     

cán   fèi_______

5、(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______而立,________不惑。” 

(2)老爷爷笑着说:“我七十岁了,________之年,比不得你们年轻人有精神。” 

(3)小小十三岁了,正值________年华,活泼可爱。

(4)古时汉族男子20岁称_________,这时行冠礼,以示成年。

(5)说一位老人已经六十多岁,可以称其“年逾____________      

(6)“期颐” 指人__________,“ 及笄 ”指___________

6、照样子,写词语。 

闹嚷嚷

______)(______)(_______

叽叽呱呱

______)(_________)(______

7、日积月累。

1.我们要做心胸开阔的君子,不做斤斤计较的小人,正如《论语》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常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教育我要有同情心

3.我们要努力践行“八荣八耻”,因为:人有耻,则能_____________

8、比一比,再组词。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曹操割发代首

有一次,曹操带兵出征,路过麦田。曹操发布命令说:“现在正是麦子成熟时节,大小官兵不得践踏麦田,有违令者斩首!”所有官兵在经过麦田时,都下马用手小心地扶着麦秆,这样一个接着一个,相互传递着走过麦地,没一个敢践踏麦子的。老百姓看见了,没有不称颂的,还有的人望着官军的背影,跪在地上拜谢。

曹操骑马正在赶路,忽然,田中飞起一只鸟儿,惊吓了他的马。他的马一下子窜入田中,踏坏了一大片麦田。曹操立即叫来随行的官员,要求治自己践踏麦田的罪行。官员说:“怎么能给丞相治罪呢?”

曹操说:“我亲口说的话自己都不遵守,还会有谁心甘情愿地遵守呢?一个不守信用的人,怎么能统领成千上万的兵士呢?”他随即抽出腰间的佩剑要自刎,众人连忙拦住。

这时,大臣郭嘉走上前说:“丞相统领大军,重任在身,怎么能自杀呢?”

于是,曹操就用剑割断自己的头发,说:“那么,我就割掉头发代替我的头吧。”

曹操又派人传令三军:丞相践踏麦田,本该斩首示众,因为肩负重任,所以割掉头发替罪。于是三军将士都很害怕,没有人敢违反军令了。

——改编自《三国演义》第十七回

(注释)①割发:剪头发。剪头发在现在是很正常的事,可是,古代人认为,头发是父母给予我们的,不可毁伤,随便割掉不仅是不孝的表现,而且是大逆不道。曹操作为封建社会的政治家,能够割发代首,严于律己,实属难能可贵。

1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自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割发代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下面句子中把描写官兵动作的词画上横线,并说说你读了这个句子后体会到了什么。

所有官兵在经过麦田时,都下马用手小心地扶着麦秆,这样一个接着一个,相互传递着走过麦地,没一个敢践踏麦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操的马踏坏了麦田,其原因是什么?请把文中相关的句子画上波浪线。

4曹操的马踏坏了麦田,他割发代首,有人说曹操狡猾,也有人说曹操严于律己,你同意哪种观点?请简要地说说自己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朱总司令让马

朱总司令对战士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就拿行军来说吧,当通过崎岖狭小的山路时,他总是命令饲养员把马停在路旁让部队先过,像慈祥的父亲叮咛(nínɡ)再叮咛:“同志们,当心一点,别滑下山崖了。”到了宿营地,他就又不顾自己的疲倦,东走走西瞧瞧,检查部队住下了没有,帐篷搭得牢不牢,会不会被风吹跑,脚洗了没有……他常常教导我们说:“我们红军部队是革命的大家庭,同志间要发扬阶级友爱、团结互助的精神。我们长征的每一个同志都是将来的干部,多带出一个同志,就给革命增添一份力量。”他自己正是这样以身作则的好榜样!长征途中,他的马常常是让给走不动的伤病员骑的。

那时候,我们是骑兵警卫班。途中,班长胡光隋同志的马在一次战斗中被打死了,从此他只好步行。有一次行军,他的脚碰伤了,走路一瘸(qué)一拐的,眼看就要掉队了。后来,这事被朱总司令发现了,他亲切地问:“小胡,脚怎么了?骑上我的马吧!”

没等胡班长答话,他已跳下马来,并吩咐饲养员扶胡班长上马。胡班长为难了半天,不骑吧,眼看就要掉队了;骑吧,朱总司令这么大年纪给自己让马,心里实在不忍……他正犹豫不决,一抬头,见朱总司令早跑着赶队伍去了,饲养员同志说:“你就骑上吧!”

胡班长无可奈何,这才流着眼泪爬上马背。到了宿营地,胡班长把事情经过告诉了我们,大家听了,都非常感动,胡班长更是感激,他以后悔的心情像做结论似的说:“在朱总司令面前,有病要撑着,千万别让他看见,要不他就非让马给你骑……他这么大年纪了,我们骑马让他走路,心里怎么过意得去啊!”说着眼圈又湿润了。

从此,我们警卫班有马的同志也很少骑马了,路上见了伤病员,都争先恐后地让马。

【1】解释文中带点的词语。

无微不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激: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在第三自然段中画出描写胡班长心理活动的句子。

【3】用“∥”给短文分层。

【4】结尾写道:“我们警卫班有马的同志也很少骑马了,路上见了伤病员,都争先恐后地让马。”大家为什么这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短文选择最恰当的中心思想,在后面的括号内画“√”。

(1)歌颂朱总司令对战士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处处以身作则的高贵品质。( )

(2)赞扬朱总司令在工作上以身作则。 ( )

(3)赞扬警卫班的战士争先恐后地让马。 ( )

(4)朱总司令让马使胡光隋感激不尽,使战士们深受教育。( )

11、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快手李(节选)

冯骥才

人人在童年,都是时间的富翁。胡乱挥霍也使不尽。有时呆在家里闷得慌.或者父亲嫌我太闹,打发我出去玩玩,我就不免要到离家很近的那个街口,去看快手刘变戏法。

快手刘是个撂地摆摊卖糖的胖大汉子。他有个随身背着的漆成绿色的小木箱,在哪儿摆摊就把木箱放在哪儿。箱上架一条满是洞眼的横木板,洞眼插着一排排廉价的棒糖。他变戏法是为了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十分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一块绢子似的黄布铺在地上,两只白瓷小茶碗,四只滴溜溜的大红玻璃球儿,就这再普通不过的三样道具,却叫他变得神妙莫测。他两只手各拿一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动一下,嘿!四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难道这球儿是从地下钻过去了?他就这样把两只碗翻来翻去,一边叫天喊地,东指一下子,西吹一口气,四只小球忽来忽去,根本猜不到它们在哪里。这种戏法比舞台上的魔术难变,舞台只有一边对着观众,街头上的土戏法,前后左右围一圈人,人们的视线四面八方射来,容易看出破绽。

有一次,我亲眼瞧见他手指飞快地一动,把一只球儿塞在碗下边扣住,便忍不住大叫:“在右边那个碗底下哪,我看见了!”“你看见了?”快手刘明亮的大眼球朝我惊奇地一闪,跟着换了一种正经的神气对我说。“不会吧!你可得说准了。猜错就得买我的糖。”“行!我说准了!”我亲眼所见,所以一口咬定。谁知快手刘哈哈一笑,突然把右手的茶碗翻过来:“瞧吧,在哪儿呢?”咦,碗下边怎么什么也没有呢?难道球儿从地下钻进左边那个碗下边去了。快手刘好像知道我怎么猜想,伸手又把左边的茶碗掀开,同样什么也没有!只见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上,口呼一声:“来!”双手一摇茶碗,里面竟然哗哗响,打开碗一看,四只球儿居然又都在碗里边。四周围看的人发出一阵惊讶不已的唏嘘之声。“你输了吧!买块糖吃就行。这糖是纯糖稀熬的,单吃糖也不吃亏。”我臊得脸发烫,在众人的笑声里买了块棒糖,站到人圈圈后边去。

从此,我只站在后边看了,再不敢挤到前边去多嘴多舌。他的戏法,在我眼里真是无比神奇。这人也是我童年真正钦佩的一个人。

1写出与下列意思相近的词。

惊奇——________

居然——________

钦佩——________

2快手李变的戏法名为“_________”,用的三种道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变戏法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从短文中我们能看出快手李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是怎样理解“人人在童年,都是时间的富翁”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齐景公特别喜欢鸟。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漂亮的鸟,就派一个叫烛邹的人专门负责养这只鸟。可是几天后,那只鸟飞了。齐景公气坏了,要亲手杀死烛邹。晏子站在一旁请求说:是不是先让我宣布烛邹的罪状,然后您再杀了他,让他死得明白。齐景公答应了。

  晏子板着脸,严厉地对被捆绑起来的烛邹说:你犯了死罪,罪状有三条:大王叫你养鸟,你不留心让鸟飞了,这是第一条。使君为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这件事如果让其他诸侯知道了,就会认为我们的君只看重鸟而轻视老百姓的性命,从而看不起我们,这是第三条。所以现在要杀死你。说完,晏子回身对齐景公说:请您动手吧。

  听了宴子的一番话,齐景公明白了晏子的意思。他干咳了一声,说:算了,把他放了吧。接着,走到晏子面前,拱手说:若不是你的开导,我险些犯了大错误呀!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请求——   特别——  

严厉——   开导——  

【2】齐景公没有杀死烛邹的原因是(

A.他发了善心。

B.晏子宣布的三条罪状不足以定烛邹的死罪。

C.齐景公听完晏子的话,明白了杀烛邹是错误的做法。

【3】看完这个故事,你想对晏子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日全食

2009年7月22日中国出现罕见的日全食奇观。在乐山城区发生的时间是上午9时06分,此时天空突然黑下来,太阳被月亮完全“吃掉”,看上去犹如一个挂在天上的“黑饼”,周围一圈耀眼的光芒,随后逐渐东移。

所谓“食”是指一个天体被另一个天体或其黑影全部或部分掩遮的天文景象。日食发生的原理是地球上局部地区被月影所遮盖而造成的。日食必发生在农历的初一。日食共有三种,即日偏食、日环食和日全食。太阳被完全遮住就是日全食。一次日全食发生的过程分为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5个过程。此次日全食的初亏时间在乐山是7点57分57秒,食既到生光从9点03分12秒到9点07分15秒结束。重庆市发生的时间比乐山晚10分钟。

此次罕见的日全食天象堪称21世纪我国可以看到的最壮观的天象之一,几乎覆盖整个长江流域,有些城市可以观看到日全食的时间将持续6分钟,预计我国有3亿人看到。因为视野开阔,没有障碍物遮挡,办公室或自家阳台都是很好的观察点。

日全食发生时整个天空漆黑一片,运输、建筑等行业都需提前做好安全应对措施,防止4-5分钟的“黑夜”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正在道路上行驶的汽车司机在日全食发生后,应立即打开车灯减速小心驾驶。高空作业者也要避免突然伸手不见五指而发生事故。同时,在日全食发生时,切不可用肉眼直接对太阳进行观看,可使用优质的太阳镜或天文望远镜观察。

早在19世纪早期,天文学家根据日食和月食的规律就推算出2009年7月会发生全球性日全食。两年前,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日食组发布确定性消息,2009年7月22日,在中国境内可以观测到21世纪人类可以观测到的时间最长的一次日全食。根据推算,下次发生全球性日全食的时间是2241年,而上海地区可以观测到日全食的时间则是2309年。

【1】填空:

一次日全食发生的过程分为______________、食甚、______________5个过程。

【2】第一自然段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是(   

A.列数字

B.作比较

C.打比方

D.下定义

【3】根据文中说明,以下看法正确的是(   

A.日食是一种天文景象。

B.日食共有三种,即全日食、日环食和日全食。

C.2009年9月22日出现罕见的日全食奇观,堪称我国可以看到的最壮观的天象之一。

D.根据推算,下次上海地区可以观测到日全食的时间是2241年。

【4】根据短文信息,在日全食发生时,你想提醒观察者注意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14、认真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一鼓作气

公元前684年的春天,强大鈞齐国出兵攻打弱小的鲁国。鲁庄公亲自带领军队前往长勺应战。

到了长勺,双方摆开阵势,准备大战一场。齐军先声夺人,首先擂响战鼓向鲁军发动进攻。鲁庄公正准备出兵迎战,谁知被主动请战、陪同而来的曹刿(guì)劝住了,说:大王,时机未到,等会儿再说。齐军见鲁军毫无动静,不出来应战,便再一次擂响战鼓,摇旗呐喊起来。

鲁庄公又想应战,但曹刿仍然要他按兵不动。齐军见鲁军还不出阵,便又一次擂起战鼓,向鲁军挑战。但曹刿还是叫鲁庄公命令军队坚守不战。

齐军三次准备进攻,都不见鲁军应战,士气大减,十分疲惫,情绪顿时低落下去,认为鲁军不会再打了,大家纷纷坐下来歇息,队伍也开始松散下来。这时,曹刿当机立断,对鲁庄公说:进攻的时机到了。

随着雨点般的战鼓响起,早就摩拳擦掌的鲁军将士奋勇出击,齐军没有来得及防备,顿时丢盔弃曱,四处溃逃。

战斗胜利后,庄公问曹刿:刚才为什么要等齐军擂了三次鼓后,才能出击?曹刿回答说:打仗,最重要的是靠勇气。敲第一遍鼓时,士气最旺盛;第二次击鼓时,士兵的勇气已经减退;敲第三遍鼓时,勇气已经快没有了。这时我军擂鼓进攻,用士气旺盛的军队去进攻松懈疲乏的军队,那当然能取得胜利啦!

1.比一比,再组词。

第( ) 摩( ) 歇( ) (   )

弟( ) 磨( ) 喝( ) (   )

2. 用给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

摩(mó mō)拳擦掌 挑(tiāo tiǎo)战

溃(guì kuì)逃 旺盛(shèng chéng)

3. 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1) 先造成声势以压倒对方。( 

(2) 作战时摇着旗子,大声喊杀助威。( 

(3) 抓住时机,立刻决断。(   )

(4) 形容战斗前精神振奋的样子。( 

4.写出短文的主要内容。

 

5.联系短文内容理解一鼓作气的意思,并说说生活中,你曾一鼓作气去完成过哪一件事?

 

 

 

 

15、阅读短文。

__________

这是发生在童年的一件小事。我的爸爸也许已经忘记了,然而,这件事,却对我的一生或多或少地起了些(影响 反应)

那年,我9岁。一日,坐在靠近门边的桌前写大楷。门铃响了,爸爸开门,是邻居。两人就站在大门外交谈。那天风很猛,把我的大楷本子吹得“啪啪”作响,我拿着墨汁淋漓的笔去关门。猛地把门一推,然而,立刻地大门由于碰到障碍物反弹回来。与此同时,我听到父亲尽力(压抑   压制)而仍然压不下去的喊声。

门外的父亲,眉眼鼻唇,全都痛得扭成了一团,就连头发,也都痛得一根一根地站了起来;而他的十根手指呢,则怪异地缠来扭去。一看到我伸出门外一探(竟然 究竟)的脸,父亲即刻扬起了手,想刮我耳光,但是,不知怎的,手掌还没有盖到我脸上来,便颓然放下,我的脸颊,仅仅感觉到了一阵掌风而已。

邻居以(责怪 责问)的口气对我说道:“你太不小心了,你父亲的手刚才扶在门框上,你看也不看就把门大力关上……”啊,原来我几乎把父亲的手指夹断!

偷眼瞅父亲,他铁青着脸搓手指,没有看我。

十指连心,父亲此刻的痛楚,我当然知道,但是,当时的我,毕竟只是一名9岁的小童,我所关心、所害怕的,是父亲到底会不会再扬起手来打我。

父亲不会。

当天晚上,父亲五根手指肿得很大,母亲在厨房里为他涂抹药油。我(无意   随意)中听到父亲对母亲说道:“我实在痛得极惨,原想打他一个耳光,但是,转念一想我是自己把手放在夹缝处的。错误在我,有什么理由打他呢?”

父亲这几句话,给了我一个毕生受用无穷的(启示 启发):犯了错误,必须自己承担后果;不可迁怒他人,不可推卸责任。谢谢你,爸爸!

1给短文起个合适的题目,写在开头的横线上。

2用“/”画去文中括号里搭配不合适的词语。

3父亲扬起手却没有打“我”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读文末画横线的句子,说说你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对文中的“父亲”有什么看法?写几句你最想对他说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一)

这时,田忌发现,他的好朋友孙膑也在人群里。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从刚才的情形看,齐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哇……”

(二)

一声锣响,赛马又开始了。

这一次,孙膑让田忌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场输了。

接着进行第二场比赛。孙膑让田忌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胜了第二场。齐威王有点儿心慌了。

第三场,田忌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胜了一场。这下,齐威王目瞪口呆了。

【1】孙膑胸有成竹的原因是什么?(多选)_____

A.田忌的马的整体实力比齐威王的强。

B.齐威王胜了一场后轻敌自大。

C.田忌的马并不比对手差多少。

【2】将齐威王和田忌第二次赛马的对阵情况连一连。

齐威王 田忌

上等马 上等马

中等马 中等马

下等马 下等马

【3】读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①就在我被俘的那一天——一个最不幸的日子,有两个国方兵士,在树林中发现了我,而且猜到我是什么人的时候,他们满肚子热望在我身上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或者搜出一些金镯金戒指一类的东西,发个意外之财。哪知道从我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之外,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他们于是激怒起来了,猜疑我是把钱藏到哪里,不肯拿出来。他们之中有一个左手拿着一个木柄榴弹,右手拉出榴弹中的引线,双脚拉开一步,做出要抛掷的姿势,用凶恶的眼光盯住我。威吓地吼道:

②“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个炸弹,把你炸死去!”

③   哼 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 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 想从我这里发洋财 是想错了 我微笑着淡淡地说 

④“你骗谁!像你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拿榴弹的兵士,坚不相信。

⑤“决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我是老出门的,骗不得我。”另一个兵士一面说,一面弓着背重来一次将我的衣角裤裆过细的捏,总企望着有新的发现。

1本文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

2第三自然段加标点。

3第一自然段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声音的延长 C.表示意思的转换或者转折

4“我微笑着淡淡地说”,表现出方志敏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文阅读,完成后面的问题。

大江保卫战(节选)

727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得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立刻( 强烈(   激战( 干脆(

2根据意思,选填文中的词语。

1)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_________________

2)形容什么也顾及不到。 _________________

3   画出最能体现战士们大无畏的乐观主义精神的句子。

1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非洲的自然景观是彩色的,非洲人的日常生活也无一不是彩色的。他们特别注重服装颜色的鲜亮耀眼。不管男女老少都喜欢穿花衣服,妇女则更讲究颜色的搭配,喜欢颜色有较大的反差,那些蓝底白花、黄底红花、红绿相间的大花布,最为畅销。你在节日的市场上放眼望去,看到的是花花绿绿的衣服交汇成的彩色河流。在富裕人家的餐桌上,牛排上有殷红的血,水果沙拉五光十色,各种饮料像是流动的颜色;在不太宽裕的家庭,木薯是粉红的,香蕉是金黄的,西瓜是红沙瓢的,取之不尽的芒果则黄中透红。非洲人的住房,虽然大都是不甚宽大的白铁顶房屋,但许多房子掩映在绿树红花之中。你若住在宾馆里,房内房外皆是五颜六色。在扎伊尔戈马的卡里布宾馆,满眼都是鲜花爬满的围墙,鲜花点缀的庭院,鲜花铺满的小径。在这个城市的乐尼拉宾馆,大堂和餐厅的装饰都是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最具特色的是,门厅陈列着大小不一的三个独木舟,舟为黑红色,是用上好的木材凿成的,舟里种着绿草红花。置身这座宾馆,仿佛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沉醉在一种古朴、悠远的境界之中。

1本段文字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____”标出。

2在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画上波浪线。

3文中从三个方面写非洲人的日常生活是彩色的: 

____;②____;③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句子乐园。

【1】农夫在地里种了两棵一样大小的果树苗。(改为字句)

【2】讲究卫生。减少疾病用恰当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3】由于激动,她起初无法静听音乐换个方式表示因果关系

【4】奶奶经常回忆她小时候的往事。(修改病句)

【5】乱扔废电池怎么不是污染环境呢?改为陈述句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小嘎子围着胖墩儿蹦来蹦去。(改写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有我能知道你的意思!(改写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写一写

通过动作可以看出人物的内心,请写一写“焦急地等人”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