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六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以下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B.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C.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

D.采一朵倭瓜花,捉一个绿蚂蚱,把蚂蚱腿用线绑上,绑了一会儿,线头上只拴着一条腿,蚂蚱不见了。

2、下面事物按运动速度由快到慢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A.鸵鸟——喷气式飞机——声音

B.猎豹——火箭——流星体

C.光——鸵鸟——游隼

D.流星体——游隼——猎豹

3、“文人”在旧时被称为( )。

A.客官 B.郎中 C.墨客 D.客舍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读句子,说加点部分的意思。

(1)但有过往客商,可于已、午、未三个时辰,结伏成队过冈。请勿自误( )

(2)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 )

5、按要求写句子。(10分)

(1)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改为陈述句)

——————————————————————————————————

(2)星期五下午我们在体育馆里体操大赛。(修改病句)

————————————————————————

(3)高大挺拔的白杨树像一排士兵似的排列在宽阔而笔直的马路两旁。(缩句)

 —————————————————————————————————

(4)喂,我买一枝钢笔,多少钱?用上礼貌用语:

—————————————————————————————————

(5)草坪提示语:别踩我,我怕疼!仿写一句富有情趣的提示语或广告语:

 

6、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孤城:_____    遥:_____

这两句诗描绘了这样的画面:__________

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句中的“_____”渲染出边塞战场的典型环境,“_____”形象地说明了将士戍边的时间之漫长、边塞战斗之频繁,“_____”说明将士为保家卫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2)这两句诗是在写景的基础上直接_____,抒发了战士们_____

7、多音字组词。  

xīng_____ xìng_____ __________ jīn_____jìn_____

8、生字扩词

仞:__________ 岳:__________ 摩:__________

遗:__________ 涕:__________ 巫: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________怎么拥挤,他________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________能平稳地穿过,________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2】选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船夫操纵自如的驾驶技术?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正确答案。

①由画“________”的句子你能想到的成语是____

A.目不暇接 B.眼花缭乱

②选文侧重的是________描写。____

A.静态 B.动态 C.动静结合

【4】学习这一段的景物描写方法,写“微风吹过湖面”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剃头周的平庸人生

剃头周的门面虽小且破,但很整洁,碎发是随手清扫的。笨重的黑皮转椅,角落里绽开细缝,露出细密的衬布甚至微黄的海绵来,但踩着脚踏板调整高度时,照样灵活得很。三五把闪亮的小剪子,尖尾巴的细齿梳子,几瓶印着明星头像的发胶,一盒儿童痱子粉,方块的海绵,摆在镜子前窄窄的台面上,像一排待画的静物,在明亮的光线里,闪烁着细碎的金光,暖调子,慢慢地流淌。

剃头周没有一般手艺人的愁苦气。首先他不瘦,圆鼓鼓的脸蛋洋溢着很有营养的光泽,壮实的身材,微腆的肚子,头发也梳得整齐。他还善谈,对客人的每句话都报以认真的倾听和体贴的应和。

谈笑归谈笑,他剃起头来一丝不苟,哪怕椅子上已坐了一排人, 必须不时点着各人名号,安抚大家。到这里来剃头的,以男人和小孩居多,墙角并没有一般美发店必备的宇航员头盔式的烫发设备——讲究的女人不来这里,小孩愿意来,是因为剃头周会制造出动画片里人物的声调,有效抵消了电推子在其后颈上行驶的惊恐。虽说男人们的发型大同小异,但不能因此质疑剃头周的手艺,像我弟,一个时髦青年,凡事注重品质,也时常光顾他的小店。

人活一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有的人喜欢哼哼唧唧地抱怨,有的人天生精气神十足,剃头周便是后一类人。他从早站到晚,嘴也不闲着,累是肯定的,但从来没听他叹过一声苦。

【1】第一自然段中的“暖调子”是指剃头周的店面让人感觉(     

A.有暖气

B.温馨

C.光线亮

【2】第一自然段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不合理的一项是(     

A.描写简陋的工作条件,呈现画一样的美感。

B.交代人物生活环境,让读者眼前呈现画面。

C.简陋但整洁的环境,衬托出主人公的性格。

D.告知读者,剃头周的小店破旧但理发便宜。

【3】剃头周的手艺怎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

【4】下列选项中,(     )一词最能概括剃头周的人生态度。

A.知足常乐

B.无可奈何

C.乐观向上

D.甘于平淡

11、阅读理解。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片段)

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héng  hèng)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辨 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1】用“/”划去括号中不正确的字或读音。

【2】片段中这个念头指的是________

【3】用“    ”画出片段中最能体现司马迁人生价值观的一句话。这句话用司马迁的原话说,就是“                ”。支撑司马迁活下去的信念是            

【4】“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将这个句子换一个说法,就是:_____________

【5】历史上死得比泰山还重的人物有________,死得比鸿毛还轻的人物有________

【6】《史记》中让你印象深刻的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与感悟。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片段)

司马迁(激愤  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想到这里,他尽力(控制  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 藏)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了此残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于泰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划去括号中不合适的词语。

3读了这段话,你联想到哪些成语,请写两个。_______________

4你读过《史记》中的故事吗?请写出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文中画横线的一句话改成另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文段阅读。

丰碑

一支长长的红军队伍,在云中山的冰天雪地里,顶着混沌迷蒙的飞雪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一只冰坨了。狂风狼似的嗥叫着,要征服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的马早已让给了伤号。将军和战士们一道踏着冰雪行军,他不时被寒风呛得咳嗽着,他要率领这支队伍向前挺进,为后续部分开辟一条通路。等待着他们的将是十分恶劣的环境和十分残酷的战斗,可能两天、三天吃不上饭,可能要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哦,可能太多了,这支队伍的素质怎么样呢?能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

将军思索着……

前面的队伍突然放慢了行军的速度,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将军的警卫员回来告诉他:“……前面……冻死了一个人……”

将军愣了愣,什么话也没说,朝那边走去。风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些迷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依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可以看出镇定、自然的神情,却一时无法辨认面目,半截纸卷的旱烟还夹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烟火已被飞雪打熄,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好象要向战士借火……______________,像树叶、像箔片一样薄薄地贴在他身上,他的……他的御寒衣服呢?为什么没有发下来?

将军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边的肌肉明显地抽动了一下,蓦然转过头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老子要……”一阵风雪吞没了他的话,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上来!”将军两腮的肌肉剧烈的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怒。

终于,有什么人对将军小声地说:“这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正要发火的手势突然停住了,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眼睑上,融化为闪烁的泪珠……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至齐眉处向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牺牲者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雪更大了,风更狂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地钻进了弥天的风雪之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又坚定的脚步声在说:“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军队,还会属于谁呢?”

【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写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

B.他居然穿着这样单薄、破旧的衣服

C.怎么?他的衣服这么单薄、破旧

D.看,他的衣服多么单薄、破旧

【2】将军的警卫员回来告诉他:“……前面……冻死了一个人……”这里连用了三个省略号,它的表达效果是( )

A.表现警卫员的急促和不安

B.暗示警卫员此时身体也很虚弱

C.说明风大,话音断断续续

D.表现警卫员面对将军异乎寻常的问话十分紧张

【3】文中描写了老军需处长冻僵死在枯树下的情景,刻画人物的方法是________

A.侧面描写 B.外貌描写 C.动作描写 D.环境描写 E.细节描写 F.心理描写

【4】对“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这个细节描写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表现了将军由暴怒到惊愕,以至于深深感动的复杂心理。

B.这“怔”和前边的“怒”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将军爱护战士、疾恶如仇的性格特征。

C.这“怔”是为了衬托前边的“怒”,并为下文的“敬”作铺垫。

D.使读者体会到将军此刻内心的极度不平静。

【5】小说的主人公是谁?题目“丰碑”的含义怎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首尾都有对于“风雪”的景物描写,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绿色之都莫斯科

莫斯科是世界上绿化较好的城市之一,被称为“绿色之都”,平均每人拥有绿地30多平方米,绿化面积占全市面积的40%,有11个自然森林、98座公园,占地约2000公顷。市区还有700多座街心花园,占地约1256公顷,加上湛蓝的莫斯科河、上千座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的教堂、为数众多的古迹及布局虽然参差不齐,但却极有情趣(     )的现代建筑,使它对游人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莫斯科是俄罗斯的首都,地处俄罗斯欧洲部分的中心。玉带似的莫斯科河,自西向东,蜿蜒地经过列宁山下,向北绕过克里姆林宫南侧,然后折向南方流去。莫斯科也因河流而得名。仅次于巴黎的欧洲第二大城市莫斯科,是一座有800多年历史的名城。它建立在七个高低起伏的山丘上,整个城市就像一个大蜘蛛网。莫斯科的街道呈环形和放射形,一条条林荫大道,一环环自市中心向外延伸。繁华的大街两旁和新建的住宅区内,林立着式样各异、(装饰 装扮)多样的建筑。入夜,万家灯火映彻长空,克里姆林宫的红星放射出宝石般迷人的色彩。

克里姆林宫和红场是全市中心。这座全世界都知道,非常著名(      )的宫殿始建于1156年,它是历代沙皇的皇宫。宫殿中央,(挺立 矗立)着三座有名的天主教堂。

光洁的白墙,协调的比例,俨如古代骑士头盔的圆顶,使这些建筑物显得雄浑大方。红场在克里姆林宫的东面。在俄语中,红场是“美丽的广场”的意思。它辟于15世纪末,本是个贸易市场。沙皇政府经常在此发布政令,召集群众。十月革命后,红场就成了举行庆祝活动的地方。曾经用黑色和红色大理石砌成的列宁墓,就在红场一旁的克里姆林宫宫墙下。莫斯科气温较低,以前树木很少,曾被称为“沙漠城市”。自1928年起莫斯科开始进行大规模绿化,建立了从市中心向郊外辐射的八条绿色林带。市内有很多大小公园和街心花园,市郊还建立了11个自然森林区,过去曾一度绝迹的野鹿已繁殖到几万头。生态环境的(改造 改善),美化了市容,(调动 调节)了气候,使莫斯科摘掉了“沙漠城市”的帽子,成为全世界羡慕的绿色之都。

1用“/”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词语。

2根据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从下面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举世闻名   金碧辉煌   错落有致

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莫斯科被称为“______________”,平均每人拥有绿地30多平方米。

(2)莫斯科以前被称为“沙漠城市”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1)莫斯科是世界上绿化较好的城市之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市内有很多大小公园和街心花园,市郊还建立了11个自然森林区,过去一度绝迹的野鹿已繁殖到几万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下列句子是不是比喻句,是的画“√”,不是的画“×”。

(1)玉带似的莫斯科河,自西向东,蜿蜒地经过列宁山下。 __________

(2)光洁的白墙,协调的比例,俨如古代骑士头盔的圆顶,使这些建筑物显得雄浑大方。__________

(3)莫斯科的街道呈环形和放射形,一条条林荫大道,一环环自市中心向外延伸。__________

6莫斯科是怎样摘掉“沙漠城市”的帽子的?用“﹏﹏”画出相关句子。

15、阅读短文《甲骨文的发现》,完成练习。

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村民在田间劳作时,发现一些带有刻痕的龟甲、兽骨,称它们为龙骨。他们不知道这是古代的遗物,将较大的龙骨卖给了药铺,将小的龙骨丢弃了。药铺将龙骨碾成粉末用作治疗创伤的药材。龙骨上的刻痕因无人知道是极有价值的殷商时期的刀刻文字,而常被村民打磨掉。

189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这些龟甲、兽骨上的刻痕,引起了清代国子监主管官员王懿荣的注意。王懿荣平时酷爱收藏古董,精通金石之学,经过仔细研究,他认为这些龙骨上的刻痕是一种比篆书更早的文字。

后来,人们把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叫作甲骨文,我国学术领域由此又多了一门新学科,叫“甲骨学”。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舍弃( )     偶尔( )     热爱( )

【2】缩句: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河南安用小电村的村民在田间劳作时,发现一些带有刻痕的龟甲、兽骨。

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还不知道甲骨文时是怎样处置龟甲、鲁骨的?用“﹏﹏﹏”画出相关句子。

【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 )年,清代国子监主管官员( )注意到了这些龟甲、兽骨上的( ),经过仔细研究,他认为这些龙骨上的刻痕是( )。后来人们把刻在龟甲或善骨上的文字叫作( )

16、阅读语段。

这是一只(非常 十分)漂亮又可爱的鸽子。它全身(穿着 披着)灰褐色的羽毛,嘴尖尖的,嫩黄嫩黄,上面还有一撮灰褐色的绒毛。它眼睛虽然很小,但滴溜溜地转动着,显得特别有神。鸽子翅膀上的羽毛有点(特别 特殊),灰褐色上罩着一层绿莹莹的(光泽 光芒),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一闪一闪的。这时鸽子张开了翅膀,呼扇了几下,看上去真像两把五颜六色的扇子,美丽极了。鸽子的脚是红色的,爪子尖尖的,脚踝上还套着一个塑料圈。听老师介绍说,那是脚套,是信鸽的标志。

1联系上下文,选择括号中恰当的词语。

2选词填空漂亮 美丽特别 特殊

望儿山有一个(   )的传说。

小姑娘的裙子好( )呀!

张刚是一个( )听话的孩子。

这束鲜花有着( )的意义。

3作者是按照( )的顺序把鸽子的样子写清楚的。(把正确的序号填到括号里)

嘴、眼、羽毛、翅膀和脚。

羽毛、嘴、翅膀、眼和脚。

翅膀、嘴、眼、羽毛和脚。

羽毛、嘴、眼、翅膀和脚。

4这段话是围绕(   )句话写的。

5将这段话分为两层。

6请选择第二层的层意。

写鸽子的可爱。

写鸽子的美丽。

写鸽子的样子既美丽又可爱。

 

17、课内阅读。

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 !”主席想。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国家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记录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不由自主——______

悲痛——______

踌躇——______

【2】为什么主席要“强忍着心中的悲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毛主席想把毛岸英的遗体运回国吗?文章的哪一句话最能体现主席的这种意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一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青少年暑假游泳必备小知识

①游泳前一定要做好暖身运动。游泳前应考虑身体状况,如果太饱、太饿或过度疲劳时,不要游泳。

②下水时切勿太饿、太饱,饭后一小时才能下水,以免肢体抽筋。下水前试试水温,若水太冷,就不要下水。不要在地理环境不清楚的峡谷游泳,跳水前一定要确保此处水深至少有3米,并且水下没有杂草、岩石或其他障碍物,以脚先入水较为安全。

③游泳时如胸痛,可用力压胸口,等到稍好时再上岸。腹部疼痛时,应上岸,最好喝一些热的饮料或热汤,以保持身体温暖。对于手脚抽筋者,若是手指抽筋,则可将手握拳,然后用力张开,迅速反复多做几次,直到抽筋消除为止。要是大腿抽筋的话,可同样采用拉长抽筋肌肉的办法解决。过度抽筋时,要尽快上岸,或向他人求助。

④游泳后,在做好整理放松运动的同时,要注意泳后卫生,及时去除耳道里的积水,滴眼药水,漱口,及时冲头发和身体,洗净粘在头上、身上的消毒剂。

1宣传栏从________________四方面按顺序介绍了暑期青少年游泳安全常识。

A.游泳前  B.游泳时 C.游泳方法 D.游泳姿势 E.游泳后

F.下水时 G.如何预防游泳时下肢抽筋 H.游泳溺水自救方法

2根据宣传栏的信息,填写表格。

序号

做法

正误(打“√”或“×”)

理由

李刚吃完饭后立刻去游泳

____

_______

李刚换好泳衣马上跳进水中开始游泳

____

_______

莱钢游泳时大腿抽筋了,马上让人把他扶到岸上

____

_______

 

 

3为了赶上看电影,李刚和同学商量游泳后直接穿好衣服,赶往电影院。作为李刚的同学,你会对他说什么?(  )

A.你快去吧,再晚电影就开始了。

B.你不能马上去电影院。游泳后做好整理放松运动的同时,要注意泳后卫生。

C.你不能马上去电影院,游完很累了,应该休息。

19、阅读理解。

心里的天鹅

①给孩子读童话故事《丑小鸭》时,才知道天鹅是会飞的,而且是候鸟,可以飞越半个地球。

②“那,现在的天鹅怎么不会飞呢?”孩子问我。我跑到图书馆借了一本《饲养天鹅的方法》,才知道事实的真相。欧洲中古世纪的贵族,因为喜欢天鹅的姿态,认为天鹅是鸟类中的贵族,于是就想把天鹅养在自己的庄园,来炫耀自己的财富和品位。于是,他们捉到天鹅以后,用三个方法来使天鹅不能飞翔。一是把天鹅双翼的羽毛剪掉一边,使天鹅失去平衡,不能飞翔。二是绑住天鹅的翅膀,使它无法张开翅膀而不能起飞。三是由于天鹅起飞需要很大的湖泊助跑,如果缩短池塘的距离,天鹅失去足够的助跑距离,就飞不起来了。前面的两种方法过于残忍,又会伤害天鹅优美的姿态,所以就普遍地使用第三种方法,久而久之,天鹅就失去起飞的能力,甚至忘记自己也会飞翔了。那些能飞越大山大海的天鹅就成为贵族的宠物了。

③有一次,我到瑞士旅行,在卢桑的湖里,看到一大群的天鹅,游到木桥边向游客乞讨食物,我的心中充满感慨,这些在湖边乞食的天鹅,可知道自己的祖先曾经能自由地飞翔吗?古书里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意思是说:“像燕子麻雀这种小鸟,怎么能了解天鹅飞行的壮志呢?”这句话成为一种讽刺,因为燕子和麻雀依然在天空飞翔,天鹅却由于人类的私心,变成不能飞翔的鸟了。

④我一直深信人的心里也有一只天鹅,可以任思想和创造力无边地飞翔,许多人受到欲望的捆绑,或在生活中被剪去飞行的双翼,或由于助跑的湖泊太小,久而久之,失去思想和创造的能力,也就失去自由和向往天空的心了。

⑤自由地飞翔于天空,乃是一只鸟的天赋,不管是天鹅、孔雀还是燕子、麻雀。拥有思想的自由和无边的创造力,乃是一个人灵性的天赋,不管是圣人还是凡夫俗子,可惜许多人被情欲所催迫,失去了灵台的清明了。

⑥我想到日本的禅宗之祖道元禅师曾写过一首悟道诗:

⑦空阔透天,鸟飞如鸟。水清澈地,鱼行似鱼。

⑧天空多么开阔透明呀!鸟飞得像鸟一样。水是多么清澈见底呀!鱼游得像鱼一样。这看起来简单的世界,其实隐藏着多么幸福的禅心呀!鸟飞得像鸟,有鸟的尊严;鱼游得像鱼,有鱼的尊严;人活得像人,有人的尊严,这是文明世界最基本的格局了。

⑨我喜欢天鹅那优美的线条和仪态,但我不希望天鹅被养在池塘里,我希望天鹅能张开翅膀,从我们的头上飞过,使我们可以望向广大的天空。

⑩古代的中国人认为看到天鹅从远方飞来(有鸿鹄飞至),生命里必然有好事发生,现代的人已经没有这种好事了!

【1】下列不属于欧洲中古世纪的贵族们为让天鹅不能飞翔而采取的方法的是(   

A.绑住天鹅的翅膀。

B.剪去天鹅一侧的翅膀羽毛。

C.缩短池塘的距离。

D.把天鹅养在自己的庄园里。

【2】对短文第②段内容的理解,说法最准确的是(   

A.小孩问现在的天鹅怎么不会飞。

B.贵族们捉到天鹅后,用三个方法来使天鹅不能飞翔。

C.贵族们普遍使用第三种方法使天鹅不能飞翔,久而久之,天鹅失去起飞的能力。

D.“我”跑到图书馆借了一本《饲养天鹅的方法》,才知道天鹅失去飞行能力的真相。

【3】对“心里的天鹅”的理解,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内心本有着自由的思想和无穷的创造力,就像天鹅本有着自由飞翔的能力一样。

B.“我”喜欢天鹅那优美的线条和仪态,在阅读《饲养天鹅的方法》之后,“我”觉得自己可以饲养出心目中的飞翔的天鹅。

C.正如天鹅丧失了飞翔的能力一样,人们因为受到各种因素的束缚,最终丧失了自己的思想和创造力。

D.这里运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表面看是写天鹅的遭遇,实际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探索。

【4】文中加点的“事实的真相”指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写到了道元禅师的诗,请说说引用这首诗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两句并一句,意思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遥远的北海有一条特别大的鱼。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姑娘独自旅行。

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雪过后,地上全白了。

写成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蝴蝶和蜜蜂在青草野花间飞来飞去。

写成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把下面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1.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30分)

小学生上网的利与弊为话题,开展一次辩论会,分清利弊,好好地把握自己。选择这一话题写一篇作文,可从正反两方面展开描写,突出重点,写出自己的想法,不写错别字,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