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六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给加点的选择正确的读音,对的打“√”。(6%)

声(yīng  yìng)   夫晏子(dài  dà  (chóu  qiū

难(wéi  wèi)   (diào  tiáo)   (sāi  sè

 

2、有时候,动态描写能衬托出环境之幽静,呈现景物独特的魅力。如诗句:“    

A.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B.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D.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3、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判断不正确的是( )

A.“今天气真好!——我们晚上吃什么?”姐姐对我说。(话题转换)

B.我的一些财产放在深山坞里保存着——怕国军进攻时被人抢了去。(解释说明)

C.我被捕的那一天——一个最不幸的日子,发生了一桩趣事。(意思转折)

D.这次运动会我们班的口号是——团结超越。(提示下文)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按查字典要求填空。

(1)“监”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部,再查____画。它是个_____结构的字。此外,它是多音字,可分别组词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发”在字典中的意思有:①送出,交付;②产生,发生;③发表,表达;④扩大,开展;⑤启程;⑥散开;⑦流露。给下列词语中的“发”选择恰当的解释。(填序号)

( )          ( )          ( )          夕至( )

5、按课文填空。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_____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____也。”(《自相矛盾》)

(2)梁国杨氏子九岁,甚_____。孔君平_____,父不在,乃_____。(《杨氏之子》)

(3)“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_____” 的豪迈之情,“遗民_____胡尘里,南望王师_____”的失望之情,“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_____”的喜悦之情,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的一片赤子之心。(《古诗三首》)

6、选词填空。

简单简朴简陋

(1)任弼时同志的生活十分(   ),解放战争时期,他住在一间 (   )的土屋里,墙根前支着一张行军床,床头桌子上摆着几件 (   )的生活用品。

浏览审阅阅览

(2)张厂长先到(   )室里匆匆忙忙地(   )一下当天的报纸,然后走进办公室认真地(   )几个车间送来的报表。

 

 

 

7、背诵、补充下面古诗,画出直接表达诗人心中情感的两句诗句。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______________

临行密密缝,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比一比,再组词

赛(   )   招(   )   意(   )   顺(   )

塞(   )   绍(   )   义(   )   须(   )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理解。

后生可畏

在我家,爸爸是权威,说起话来疾言厉色,妈妈也要让他三分。不过,爸爸对我们很好,虽然有时也教训我们几句,但我和弟弟知道,那是为我们好。

这天,爸爸刚送走客人,也不知哪里来的脾气,在饭桌上就训起我们来:“大人说话,小孩子插什么嘴。不说话,还怕把你们当成哑巴不成?”弟弟挨了训,虽然很委屈,但张一张嘴又不知怎么说,只好向我投来求援的目光。我会意了,忙说:“小孩子插嘴有什么不好?你这种做法有点儿‘家长制’作风。”正当爸爸吐完一根鱼刺要反驳时,我又紧接着抛出两个问题:“您知道美国的旧金山公立学校吧。它们有一份推荐智力超常儿童的行为表,其中第二十一条就是‘在大人说话时经常插话'。爸爸,您对这一条怎么理解呢?”不等爸爸回答,我又接着“放炮”:“我国唐朝有个太守阎伯屿,他要重修滕王阁,想请人作序,但是在场名人不敢放肆,都一一谦虚地拒绝了。只有王勃这个年仅14岁、乳臭未干的孩子,少年气盛,一口答应。结果呢,他写出的《膝王阁序》名垂千古。爸爸,您对这件事又怎么看呢?”

谁知我这两个问题竟把爸爸“镇”住了,还是妈妈替他解了围。爸爸感慨地对妈妈说:“孩子对问题认识得这样深刻,真是后生可畏啊!"说完,他用慈祥的目光看着我,弟弟也仰起小脸望着我。看着弟弟那天真的笑脸,我脸上浮现出一丝胜利的微笑。

1用“____”画出文中休现爸爸“疾言厉色”的句子。

2爸爸原来认为大人说话时小孩子不应该插嘴,通过“我”举的哪两个例子进行反驳,爸爸最后心服口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后生”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爸爸说“后生可畏”是因为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这躯筑起了一道人墙。

1文中狂风”“巨浪”“撕扯着堤岸等词语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照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这样的句式写一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了《大江保卫战》这篇课文,我感受到了抗洪官兵的 ________________ 的崇高精神,我们可以用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等成语来赞美他们。同时 我想到了________________(谁)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中的 ________________ 为荣,以 ________________ 为耻

4这段话写了两层意思,用“‖”分层,并用小标题概括层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24岁的小学生

几年前, 陕西青年佘(shé)世军告别山村父老乡亲,到山西一个小铁矿当矿工。因为他干活认真,为人老实,老板十分喜欢他,不久就让他当了小工头。佘世军在那一干就是六年,挣下了几万元。

前年,佘世军拿出3万元血汗钱,承包一个小铁矿,当上了老板,准备大干一场,(zhēng zhèng)些钱回去改变老家的落后面貌。

佘世军没文化,连自己的名字也写不好,跟别人(qiān qiàn)约也只能请人代笔,便不会算(zhāng zhàng),做预算,只会模仿以前那老板的样子去干。

由于经营不善,才干了半年,就亏了不少钱。最后,只好忍痛把小铁矿关闭了。佘世军深有感(chù zhù)地说:我当老板只会在考勤表上打‘√’、画‘×’的,怎能不失败呢?” ‖

小铁矿倒闭后,佘世军回到老家,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经过再三思考,终于作出了令人们吃惊的决定:进小学,从一年级学读起,不学出个名堂来,决不出山!

  “佘世军要上小学了!这一下子成了当地的特大新闻。可当他到学校报名时,校长还以为他在开玩笑哩!佘世军讲了他自己没文化尽吃苦头的经历,校长被感动了,决定破格收下这个24岁的小学生。

去年91日,佘世军这个大学生含着热泪和六七岁的小同学一起,参加了学校的升旗仪式,开始了他迟来的小学生活。开学典礼后,他就和小同学们一起全神贯注地跟着老师读aoe……”老师说:世军同学学习很刻苦,每天要走十多里路来上学,可从不缺课。不久,为了让佘世军早日完成学业,校长还亲自给这个大学生开小灶,加班加点超前上课哩!

佘世军的故事教育了山里人,大家认识到学文化的重要性:没有文化,就不能真正脱贫致富,更不能有美好的明天。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正确的音节下画

2结合上下文,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因为他干活认真,为人老实,老板十分喜欢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开学典礼后,他就和小同学们一起全神贯注地跟着老师读ao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六自然段中他自己没文化尽吃苦头的经历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已用“‖”分为四段,请概括第三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几句话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些什么?请用三言两语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你还根据“武松醉打蒋门神”这一故事制作了钥匙扣,你准备在展示时,在其旁边附上故事原文来吸引同学。

醉打蒋门神

施耐庵

①武松约莫也吃过十来处好酒肆,远远地望见了那个林子。又行不到三五十步,早见丁字路口一个大酒店,武松径直奔入酒店。

②武松敲着桌子叫道:“打两角酒。”那酒保荡一碗过来,道:“客人尝酒。”武松拿起来闻一闻,摇着头道:“不好,不好!换将来!”酒保见他醉了,又舀些上等酒下来,又荡一碗过来。武松提起来,呷(xiā)了一口,叫道:“这酒也不好,快换来便饶你!”酒保忍气吞声,又荡一碗过来。

③武松吃了道:“这酒略有些意思,你那主人家姓甚么?”酒保答道:“姓蒋。”武松道:“却如何不姓李?”主人家娘子道:“这厮那里吃醉了,来这里讨野火么?”酒保道:“眼见得是个外乡蛮子,不省得了。休听他放屁。”武松问道:“你说甚么?”酒保道:“我们自说话,客人你休管,自吃酒。”

④武松早把土色布衫脱下,上半截揣在腰里,便把那桶酒只一泼,泼在地上,有几个当撑的酒保,都抢来奔武松。一拳一脚,都被武松打倒了。这几个火家捣子,乖的走了一个。武松道:“那厮必然去报蒋门神来。我就接将去,大路上打倒他好看,教众人笑一笑。”

⑤武松大踏步赶将出来。蒋门神见了武松,心里先欺他醉,只顾赶将入来。说时迟,那时快。武松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忽地转身便走。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武松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武松追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这醋钵()儿大小拳头,望蒋门神脸上便打。打的蒋门神在地下叫饶。

⑥武松说道:“若要我饶你性命,只要依我三件事。”蒋门神在地下叫道:“好汉饶我!休说三件,便是三百件,我也依得。”

⑦武松道:“第一件,要你便离了快活林回乡去,将一应家火什物,随即交还原主金眼彪施恩。”蒋门神慌忙应道:“依得,依得!”

⑧武松道:“第二件,我如今饶了你起来,你便去央请快活林为头为脑的英雄豪杰,都来与施恩陪话。”蒋门神道:“小人也依得。”

⑨武松道:“第三件,你从今日交割还了,便要你离了这快活林,连夜回乡去,不许你在孟州住。在这里不回去时,我见一遍打你一遍,我见十遍打十遍。轻则打你半死,重则结果了你命你依得么?”蒋门神听了,连声应道:“依得,依得!”

⑩正说之间,只见施恩早到,带领着三二十个悍勇军健,团团拥定武松。武松开话道:“众位高邻都在这里。快活林这座酒店,原是小施管营造的屋宇等项买卖,被这蒋门神倚势豪强,公然夺了,白白地占了他的衣饭。我从来只要打天下这等不明道德的人!我若路见不平,真乃拔刀相助,我便死了不怕!”

蒋门神羞惭满面,自唤了一辆车儿去了,装了行李起身。

(文章有删减)

【1】(词语理解)请你用“√”“×”判断下面对语句中加点词意思的猜测是否正确。(语文园地知识点)[语文要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1)这厮那里吃醉了,来这里讨野火么?(讨野火:找麻烦)( )

(2)白白地占了他的衣饭。(衣饭:衣服和粮食)( )

【2】(词句赏析)请你结合下列加点字词从描写角度赏析下面这段话。

武松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忽地转身便走。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武松一飞脚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武松入一步,住胸脯,起这醋钵儿大小拳头,望蒋门神脸上便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内容理解)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武松是因为酒保给的酒不好且多次换酒都给的是下等酒,所以才泼了酒,痛打酒保。

B.武松故意放走了一个酒保,是为了让他去报信,自己就可以等着蒋门神自己送上门。

C.联系上下文可以猜测出第⑦段武松所说的“家火什物”指的是家里的各种家具杂物。(语文园地知识点)

D.从第⑩段武松对众位高邻说的话中可以看出,武松是一个爱打抱不平的人。

【4】(人物形象)对于文中的武松,同学们有不同的评价,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武松老是打打杀杀的,动不动就要取人性命,我觉得他很凶残。

我觉得武松很酷!他有厉害的拳脚功夫,蒋门神那么坏都拿他没办法。

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美文,完成练习。

泥人张(节选)

一听这喊话,吃饭的人都停住嘴巴,甚至放下筷子瞧瞧这位大名鼎鼎的张五爷。当下,城里城外气最冲的要算这位靠着贩盐赚下金山的张锦文。他当年由于为盛京将军海仁卖过命,被海大人收为义子,排行老五。所以又有“海张五”一称。但人家当面叫他张五爷,背后叫他海张五。天津卫是做买卖的地界儿,谁有钱谁横,官儿也怵三分。可是手艺人除外。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故此,泥人张只管饮酒,吃菜,西瞧东看,全然没把海张五当个人物。

但是不会儿,就听海张五那边议论起他来。有个细嗓门的说:“人家台下一边看戏,一边手在袖子里捏泥人。捏完拿出来一瞧,台上的嘛样,他捏的嘛样。”跟着就是海张五的大粗嗓门说:“在哪儿捏?在袖子里捏?在裤裆里捏吧!”随后一阵笑,拿泥人张找乐子。

这些话天庆馆里的人全都听见了。人们等着瞧艺高人胆大的泥人张怎么“回报”海张五。一个泥团儿砍过去?

只见人家泥人张听也没听,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下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刘秃子的手还灵巧。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帐。

吃饭的人伸脖一瞧,这泥人真捏绝了!这就赛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只是只有核桃大小。

海张五在那边,隔着两丈远就看出捏的是他,他朝着正走出门的泥人张的背影叫道:“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

泥人张头都没回,撑开伞走了。

1读一读,体会下面动词的妙处。

只见人家泥人张听也没听,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下下一块泥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泥人张在什么情况下捏海张五的样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泥人张捏得逼真的句子。

4泥人张捏的样儿很逼真,你会想到哪些成语呢?请写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下列两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海张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泥人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

《两茎灯草》节选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滴流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说的都不相干,只有我能知道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把文中加点的词换成另一个词,意思保持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1)揩揩眼泪:_________________

(2)两茎:___________________

(3)登时: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严监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把这些句子画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品读句子。

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1】这句话通过描写蜻蜓、蚂蚱、蜜蜂表现祖父园子里____________。描写蜻蜓和蚂蚱,侧重于写它们的________,而写蜜蜂时,着重描写了它的________,还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

【2】我也能用这样的方法写一种小昆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冬阳·童年-骆驼队(节选)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我_______地想,_______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_______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1)按原文填空我________地想,________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________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2)《城南旧事》是一部________小说,主人公是________。作者是著名作家________。

(3)这两段内容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感情,请把表达作者这种感情的句子用写出来________。

(4)作者说“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又说“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你是怎样理解这看似前后矛盾的话的?

17、课内阅读。

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 ),总想使(  ),下(  ),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 )着腰,( )了裆,(  )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

1按原文填空。

2所填词语大部分是表示________的词语,可以看出小嘎子_______,胖墩儿__________

18、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哪儿需要它,它就很快地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1)这段话选自课文《   》。

(2)这段话中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几种自然灾害,相信你还能写出至少两种来: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写出了白杨树的三个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

给一个鼓励的眼神

三个孩子在赛跑中倒地,三位母亲的反应却迥异:一个身体力行,拖着孩子跑;一个破口大骂,不顾这是赛场;第三个,则为孩子送去了鼓励的目光。

最终,三个孩子都跑到了终点。

故事的结局是美好的。但我们不妨揣测一下三个孩子的心情:第一个孩子,体力消耗不大,顺利到达终点,想必心中暗喜;第二个孩子,挨了母亲一顿批评,肯定委屈不已;第三个孩子,虽已大汗淋漓,却实实在在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看来,故事仍未结局,三位母亲的不同的教育态度所造成的影响还深得很呢。

人的一生中,总会有跌倒的时候,但母亲的手能伴你终生吗?这时,我们需要独立的人格,坚强的意志,而这些却都是从小培养起来的品性。于是,我们向母亲发出恳切的请求:跌倒时,请给我们一个鼓励的眼神吧!

我们不需要手,那会助长惰性的依赖;我们不想要指责,那会打击稚嫩的心灵;我们只需要一个鼓励的眼神,给我们一个鼓励的眼神就够了。从母亲的眼神里,我们能读到坚强,悟到独立,感受到母亲的爱意。期间,或许会多一分肉体的苦楚,但,生命的旅程中,也许会少一些障碍。

有这样一则故事,小溪问母亲怎样才能成为瀑布。母亲说,当你到达悬崖的尽头就会明白。小溪告别了母亲,在山间匍匐前行。历尽艰辛,小溪终于攀上悬崖,奋力向前一扑,生命终于放出了异彩。

或许,我们现在正如小溪,力量不算强大,阅历也不够丰富,但我们已知道航向和终点,剩下的就是帆起浆落战胜风暴的努力了。桃花心木是一种上等木料,然而养它的人却故意将它放到野外种植。只是因为,不确定的环境,能让它学会坚强健康地成长。

双脚磨破,就让夕阳涂抹小路;双手划破,就让荆棘变成杜鹃。在母亲期盼的眼神注视下,我们定能直挂云帆济沧海!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迥异( )   揣测( ) 恳切( ) 坚强( )   告别( )

【2】将下面的反问句改成一般的肯定句。

人的一生中,总会有跌倒的时候,但母亲的手能伴你终生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一个孩子倒地,母亲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做会助长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孩子倒地,母亲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做会打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个孩子倒地母亲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做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溪之所以能成为瀑布,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养桃花心木的人故意将它放到野外种植,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济沧海”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果你是赛跑中的一个孩子,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写出你真情实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田忌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   田忌转败为胜了。(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田忌觉得很扫兴,垂头丧气地准备离开赛马场。(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孙膑对田忌说:“我不是挖苦你。”(改为间接引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这浩浩荡荡的大军奉安息国国王的命令正在迎候远道而来的使节(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条路将我们联系在一起(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用加点的词语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作文

题目:我得到了___________

要求:1、在横线上填上一个适当的词语,如:表扬、教训、启示、温暖、幸福

  把题目补充完整。

2、通过一件事来写,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做到语句通顺,感情真实。

3、书写工整,方面整洁,写400——5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